《物联网应用综合设计及创业实践》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反思与建议论文【摘要】物联网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各国都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
物联网实践教学是整个物联网专业培养体系的关键,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物联网人才。
本文深入反思了当前物联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物联网创新型实践教学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实践教学;创新实践;综合实验室1引言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加快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
作为物联网人才培养主体的高等院校,更要积极推进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主动探索物联网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培养方式与思路,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不断提高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我国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合格与优秀的物联网人才。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物联网创新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如何创造性地开展物联网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成为各高校积极研究的热点。
其中,建设以物联网项目开发与实践为导向的物联网创新实验室平台,集中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优势设备和技术并高度融合,打通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做出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以培养复合型的物联网创新实践技术人才,逐渐成为众多高校的'共同做法。
本文结合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分析了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行高校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深入思考,探讨了高素质综合性物联网创新研究与工程实践人才的合理培养方法与建议。
2物联网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复合型专业,涉及学科与专业知识较复杂,目前许多高校的物联网专业正处在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的探索阶段,普遍存在着对物联网实践教学定位不清楚、实践教学师资与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综合性实验场所与设备短缺等问题。
第1篇一、前言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我校组织了多个实践教学小组,本小组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和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本小组实践教学总结如下:二、实践教学目标与内容1. 实践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3)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打下基础。
2. 实践教学内容(1)专业技能培训:针对本专业核心课程,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如实验操作、项目设计等;(2)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4)企业实习: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了解职场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过程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本小组在实践教学开始前,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了实践目标、内容、时间安排和考核方式。
2. 组织实践教学活动(1)专业技能培训:邀请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邀请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4)企业实习: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了解职场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3. 实践教学考核本小组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了严格考核,包括专业技能考核、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社会实践报告和企业实习评价等。
四、实践教学成果1.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掌握了所学专业的核心技能,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 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潜力的技术领域之一。
物联网将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为了培养具备物联网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物联网创新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物联网创新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联网创新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创新型人才物联网创新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接触到前沿技术,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2. 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物联网创新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提高就业竞争力随着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通过物联网创新实践教学,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4. 推动科技进步物联网创新实践教学有助于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突破提供有力支持。
二、物联网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1. 物联网基本原理与核心技术(1)物联网体系结构:了解物联网的层次结构、关键技术以及各个层次的功能。
(2)传感器技术:学习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性能指标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3)通信技术:掌握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以及物联网网络协议等相关知识。
(4)数据融合与处理:学习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技术。
2. 物联网应用案例(1)智能家居:了解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实现方式。
(2)智能交通:研究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以及发展趋势。
(3)智慧城市:探讨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前景。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并最终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创新创业活动中。
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创业基本概念、创业环境分析、创业计划书撰写等核心知识。
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市场、项目评估、团队管理以及资金筹集等实用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勇于尝试,不断进取,同时学会承担责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创业准备、创业实践、创业管理等模块展开。
创业准备部分包括创业基本概念、创业环境分析等内容;创业实践部分将教授市场、项目评估、资金筹集等技能;创业管理部分则主要涉及团队管理、商业模式设计等内容。
具体到教材章节,将依次讲解创业概述、创业准备、创业计划、创业团队、市场、项目评估、资金筹集、商业模式、创业管理等章节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如讲授法用于传授理论知识,案例分析法用于讨论实际创业案例,实验法用于模拟创业过程,小组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思考和团队协作。
此外,还将利用多媒体资料和网络资源,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实验设备等。
教材方面,将采用《创新创业实践》作为主教材,辅以相关参考书籍进行拓展学习。
多媒体资料包括创业案例视频、讲座视频等,用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活力。
网络资源如创业相关的、论坛等,可用于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和交流。
实验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用于进行课堂演示和模拟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占课程总评的30%,包括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表现等;作业将占课程总评的20%,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将占课程总评的50%,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内容涵盖课程所有知识点;课堂展示将占课程总评的10%,评估学生的表达和演示能力。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物联网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理解物联网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掌握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产业现状。
1.2 教学内容物联网的定义与起源物联网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物联网的基本组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产业现状。
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物联网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1.4 教学资源教材:《物联网应用技术》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物联网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物联网应用领域的认识。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物联网感知技术2.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
理解物联网感知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2.2 教学内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常用传感器的特点与应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
实验法:进行传感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联网感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2.4 教学资源教材:《物联网应用技术》传感器实验设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基本原理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实验的操作和分析能力。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联网感知技术的掌握。
第三章:物联网传输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
掌握常用传输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理解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关键问题。
3.2 教学内容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传输技术的特点与应用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关键问题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问题。
实验法:进行传输技术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物联网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物联网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物联网技术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熟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等;(4)了解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政策法规。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物联网系统;(2)具备物联网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3)掌握物联网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4)能够编写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使学生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4)引导学生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前瞻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物联网概述: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我国的发展现状;2.物联网组成要素:讲解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原理及其相互关系;3.物联网关键技术:详细讲解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等关键技术;4.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案例;2.讨论法:学生针对物联网技术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物联网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物联网认识实习报告【篇一:物联网工程认识实习报告】认识实习报告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虽说还没有真正开始学习物联网的相关知识,但通过上学期的物联网导论课与这学期的认识实习多少对物联网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作此报告以总结自己对物联网的认识。
专业概念2009年1月,奥巴马对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概念给予了肯定与支持。
同年8月,温家宝总理南下无锡讲话提出了“感知中国”一词,让物联网为大众所关注。
当这个词汇成为了国家五大新兴产业之一,成为了各大高校争相申请的热门专业时,我们不禁要发问:这物联网为何物?何谓物联网现在还很难一言以蔽之,大体上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在看来物联网无疑做到了十多年来人们一直想做的无线与有线在互联网上的有机融合,通过为物体建立ip地址联入网络,自动化技术的成熟,传感器与rfid成本降低,以及无线传感网的建立,下一代的互联网也将注定是物联化的互联网。
跟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人们把物联网分为4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
下面我对公司参观的总结也将依据这个分层概念。
公司参观本学期共进行了两次公司参观聆听了一次讲座。
北京久其软件公司是行程的第一站。
作为一家以报表管理与电子政务软件为主营项目的民营企业,久其的发展可谓飞速。
从四人起家到成为一家中小型上市公司,并和政府部门有着密切合作,听完他们的经历甚至让我都有了创业的冲动。
不过一时很难将其主营项目归入物联网技术的哪一层,也许有一天财政报表均由底层接收器接收银行支入支出数据传入部门电脑,再由部门电脑自动整理后上传到总机,最后总机自动打印报表,尽量避免人工输入,以防误写与作假。
这样久其公司就可以扩大其经营范围,让使用其产品的终端机成为物联网网络构建层的一部分了。
当天继续参观了北京云基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详尽参观,只是单单看到了“云箱”——模块化数据中心。
《物联网导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1.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我与他人、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课程思政建设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22. 物联网导论课程的特点1. 跨学科性:物联网导论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通信技术、数据分析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涉及面广泛,具有跨学科性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
2. 实践性强:物联网导论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通过实验、项目设计等形式,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搭建物联网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3. 与时俱进:物联网导论课程内容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调整。
课程涵盖了最新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和应用案例,保持与行业发展同步,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
4. 前沿性:物联网导论课程涉及到一些前沿领域的研究内容,如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物联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增强对新技术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 正文2.1 1. 物联网导论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物联网导论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是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物联网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
《物流技术创新创业》课程标准一、《物流技术创新创业》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物流技术创新创业》课程。
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物流技术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线上自由学习(选修)”,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技术创新人才。
(二)课程衔接表1 本课程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三、课程目标《物流技术创新创业》课程,通过物流技术基础内容、创业流程与创业要素、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物流业发展趋势与创业机会和隆平精神等内容的学习,结合物流创新创业案例分析,通过创业项目孵化等创业实践锻炼,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达到以下目标:1、职业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对物流技术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掌握物流技术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职业能力目标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
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物联网)物联网专业教学大纲目录学院概况1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2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3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6课程教学大纲15第一部分基础课 (16)《电路》教学大纲 (16)《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20)《微机原理与接口》教学大纲 (24)第二部分专业主干课程28《物联网新技术》教学大纲 (28)《信号与线性系统》教学大纲 (30)《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33)《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38)《通信原理B》教学大纲 (42)《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46)《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49)《物联网数据库技术》教学大纲 (53)《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教学大纲 (64)《嵌入式系统》教学大纲 (69)《ZigBee网络原理与应用开发》教学大纲 (71)《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教学大纲 (74)第三部分专业内选修课 (79)《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79)《NS2仿真》教学大纲 (82)《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90)《水声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95)《定位应用开发技术》教学大纲 (98)《物联网测控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103)《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教学大纲 (106)《水电工程无损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110)第四部分专业外选修课 (11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113)《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117)《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120)《HDL及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124)第五部分实践教学 (128)《C语言项目设计》教学大纲 (128)《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130)《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32)《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39)《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42)《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144)《物联网数据库技术项目设计》教学大纲 (147)《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150)《物联网工程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大纲 (152)《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155)《嵌入式软件开发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157)《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159)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前身为1986年建立的河海大学机械学院电子工程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培养电气信息类人才为主的研究教学型学院。
第1篇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实践教学作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物联网实践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物联网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信息采集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物品之间、人与物品之间、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互联互通。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为了满足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纷纷开设物联网专业,培养具备物联网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实践教学作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物联网实践教学的现状1. 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国高校在物联网实践教学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项目等环节。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2. 实践教学资源不断丰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资源不断丰富。
许多高校与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此外,一些高校还建设了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虚拟实践机会。
3. 实践教学效果逐渐显现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许多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竞赛等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物联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高校在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时,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动手能力、实践经验要求较高。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普遍不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7), 1727-1732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ces https:///10.12677/ces.2023.117257专创融合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赵国库,宁树实大连海事大学船舶电气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收稿日期:2023年5月17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6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17日摘要 在分析《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直流电机转速控制、基于物联网的海洋信息采集与监测系统进行专创融合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分析了两个教学案例的特点,同时阐述了专创融合的教学案例的分解方法和完整实践流程。
在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教学实践中,利用教学案例,并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专创融合,教学案例,创新思维,创新方法Desig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Cases for the Professional and Creative IntegrationGuoku Zhao, Shushi NingSchool of Marin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May 17th , 2023; accepted: Jul. 6th , 2023; published: Jul. 17th , 2023Abstract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Metho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major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 are studied. On this basis, the DC motor speed control and th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of ocean are used for 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ca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teaching cases are analyzed, and the decomposition methods and complete operation process are described. The teaching cases, including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IoT engineering and related majors.赵国库,宁树实KeywordsProfessional and Creative Integration, Teaching Cases, Innovative Thinking, Innovative Methods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在高校教学实践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教学案例。
Experience Exchange经验交流DCW271数字通信世界2021.010 引言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教学系统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网络编程能力和虚拟仿真设计能力。
在国家开展仿真实验室建设条件下,我们提出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教学项目开发,进而建设相关的实验室,将其作用于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实训过程,对学生物联网设计和虚拟仿真设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获知物联网相关信息、在适当的时机和环境中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拓展就业渠道和相关研究领域。
基于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教学项目的实验套件开发不仅能够为信息类专业的特色和专业方向服务,而且还可以将其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基于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教学项目的实验套件开发可以利用传感器与自动识别设备实现数字媒体信息的采集,并结合ARM 、单片机、树莓派等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电机、舵机的控制,把数据与局域网和互联网建立数字信息传输的实际实验,同时开发虚拟超市售货系统、虚拟老人看护系统、虚拟智能家居系统等虚拟实验,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软件技术开发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以ARM 为主体,传感器和网络技术为辅助的物联网教学内容。
该实验系统把物联网器件与半实物和VR 设备相连,更好的建立虚拟物联网仿真系统。
此外,该实验系统可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实验室开放管理等系统。
1 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在教学中应用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教学项目的实验套件可以综合《单片机程序设计》、《嵌入式程序设计》、《虚拟现实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毕业设计等课程内容,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加深课程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教学适用于多个专业。
信息类的专业课程都与专业方向综合实训相连,把物联网实验套件应用到专业方向综合实训,不但可以增加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创新性实验的开设。
创业实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概念、创业环境、创业计划等,掌握创业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了解创业风险和应对策略。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创业理论、创业流程、创业实践三个部分。
1.创业理论:包括创业的概念、创业者的特质、创业环境分析、创业机会识别等。
2.创业流程:包括创业计划的制定、团队的组建、资金的筹集、商业模式的设计等。
3.创业实践:包括创业案例分析、创业模拟、创业竞赛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创业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创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实际情况。
3.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创业实践》教材,用于向学生传授创业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创业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创业过程。
4.实验设备:提供创业模拟所需的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5.创业案例库:收集各类创业案例,用于案例分析教学。
6.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物联网应用技术:610119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三、招生对象与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和“三校”(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生。
2.学制:三年、采用学年学分制。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掌握二维码、传感器与射频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传感设备生产、检测;简单智能系统的调试、维护、检测;物联网系统的应用和营销推广,能够胜任无线网络、物联网的行业应用的各类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适应岗位(岗位群)1。
物联网工程技术员:传感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岗位;传感设备的生产检测工作岗位;简单智能系统的应用岗位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岗位。
2。
物联网工程运营和管理人员: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物联网技术营销与应用推广岗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物联网感知设备公司(传感器或RFID芯片制作商)、物联网网络技术公司(无线网络)、物联网工程公司(布线施工)、物联网系统使用单位从事感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物联网产品应用、营销推广、施工等相关工作。
六、岗位能力要求1.核心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与定位表(见表1)2.基本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见表2)表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分析与定位表2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七、专业素质要求1.基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以下4类证书,方能取得毕业资格。
(1)职业技能证书;(2)社会公益服务证书;(3)企业经历证书;(4)学生科技社团证书2.技能和技术要求实施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下列资格证书当中的1个证书方可毕业.(1)Auto CAD资格证(2)计算机等级二级以上(含二级)证书(3)软件开发工程师(4)物联网应用工程师3。
第1篇一、项目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综合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设计以“综合实践教学”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三、实践教学内容本实践教学设计以“跨学科综合实践”为核心,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1. 基础课程实践:结合专业课程,开展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2. 跨学科实践:打破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5. 国际交流实践:开展国际交流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实践教学实施方法1. 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翻转课堂:将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习、讨论和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等方面,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成果评价:以学生的实践成果为依据,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物联网应用综合设计及创业实践》课程设计
实验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和意义
《物联网应用综合设计及创业实践》课程设计目的是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在修完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掌握基本软硬件实践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需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实践环节,对于学生今后就业和创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选题要求
.自主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对于工作量大,难度高的选题,至多人一组;
.选题要符合现实需求,有一定创新性,具有创业可能性;
.选题要求围绕物联网的应用展开,将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有机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技术实现手段不限,推荐使用现有主流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网技术(技术、技术等)、智能网关开发技术、串口通信技术、上位机开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视频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 选题应有相关调查分析,不允许随意虚构应用需求,;
.选题方向为软硬件结合类和仿真开发类。
三、设计要求
.符合软件工程规范,有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测试等环节;
.尽量用规范的图来表达(用例图、时间图、数据流图、流程图等);
.应有具体的场景和需求,尽可能采用嵌入式开发板或智能移动端开发形式,系统功能丰富,实用性较强;在公司实习的,可以参考在实习中接触到的具体项目需求进行规划。
. 仿真开发类的课设,要求系统功能完善,演示效果好;代码量大于行;
.符合文档及格式要求;
.抄袭零容忍。
.第周周五点提交选题,第周周五提交实物、设计报告,并现场答辩。
每人答辩时间分钟,每人汇报自己设计情况分钟,演示系统分钟,回答老师和同学们问题分钟,评分分钟。
、全文格式统一规范,图用来完成。
具体的格式,参考给大家的“报告书格式参考”文件。
四、设计实施过程
课程设计包括查找文献、选题、需求分析、设计与实施、答辩与评价阶段。
五、答辩资格审查
.选题符合要求;
.最好能有硬件开发板实物,仿真开发类(纯软件类开发)代码行数>;要体现出至少两周以上的工作量;
.系统要具有若干功能;
.用户交互界面友善,体验性好。
.文档及格式符合要求,页数不少于页,且不包含代码,代码只能作为附录。
(文档写作是有两个不同模板—软硬结合方向和仿真类)
六、考核评分
考核是在满足资格审查后提交报告并通过答辩,才能给予评分。
评分包括三个部分:报告册(占)、汇报及系统功能演示(占)、现场回答问题表现(占)。
✓优秀:课程设计工作汇报内容清楚,有硬件实物和软件系统,系统设计合理,功能演示效果良好,工作量大,体现出很强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报告书内容阐述详细,结构合理,文字表达较好;答辩回答问题表现好,概念清晰,逻辑严密。
✓良好:课程设计工作汇报内容比较清楚,系统设计合理,功能演示效果良好,工作量较大,体现出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报告书内容阐述较为详细,结构合理,文字表达较好;答辩回答问题表现较好。
✓中:课程设计工作汇报内容比较一般,系统设计大致合理,功能演示效果一般或简单,或存在缺陷,工作量一般,体现出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报告书内容阐述较为一般,文字表达一般;答辩回答问题表现一般,或有少部分问题没能回答。
✓及格:课程设计工作汇报内容比较差,系统设计基本完成,功能可以演示,存在较多缺陷,工作量较少;报告书内容阐述较为少;答辩回答问题表现较一般,或有少部分问题没能回答。
✓不及格:没有满足资格审查要求;课程设计选题要求没有完成;课程设计工作汇报内容比较差,系统设计不合理,功能不能演示,工作量太少;报告书内容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