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电子地图与互联网地图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45
电子地图应用张琦 2014213050电子地图应用1 、电子地图概述电子地图是传统地图与计算机技术、G I S技术、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地理信息的符号化表现,是空间信息与专题信息的结合,是传统测绘产业技术改造的结果,是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
突破了传统纸质地图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具有更丰富的信息含量和更广阔的应用范围。
电子地图以可视化的数字地图背景,用文本、图片、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为表现手段综合展示地区、城市、旅游景点等区域综合面貌的现代信息产品,是数字化技术与古老地图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地图品种,它通过人机交互手段可以实时、动态的提供信息检索、数值分析、过程模拟、未来预测、决策咨询和定位导航等功能,内容是动态、可调整的能由使用者交互操作。
2、电子地图的现状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电子地图软件和基于电子地图的应用软件,下面就我自己的认识谈一些对电子地图应用的看法。
电子地图需要更具有深度的POI。
一个简单的地图是不足以黏住用户的,正常来说用户是在对环境不熟悉的情况下使用地图,一旦熟悉了或者找到了目标就不会再使用地图了。
如果地图的价值只是体现在指路这个层面上就很难有新的突破了,所以现在地图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结合地区上的服务,要说明的是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地图了,在地图里,用户可以查询街道、商场、楼盘的地理位置,也可以找到离您最近的所有餐馆、学校、银行、公园等同时,地图提供了丰富的公交换乘、驾车导航的查询功能,为您提供最适合的路线规划。
不仅知道要找的地点在哪,还可以知道如何前往,除此之外还为您提供了完备的地图功能,如搜索提示、视野内检索、全屏、测距等,便于更好的的使用地图,便捷的找到所求。
但是,现存地图的 POI仍然不足,信息量太少,这些都制约着地图的发展。
PO I,可理解为广告,也可以理解为驻地信息,其实任何一个不是路名的地方都是POI,就目前国内的情况,PO I信息真的不全,连50%都没满。
作业1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发展简史地图的起源和地图制图学的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
古希腊地理学家C.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就是一部地图制图学著作。
托勒密认为地理学就是“以线画形式描绘地球上所有迄今已知的部分及其附属的东西”。
他研究了简单的圆锥投影并绘制了世界地图。
中国西晋著名地图制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对中国古代地图制图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贾耽、元代的朱思本、明代的罗洪先等历代地图制图学家也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有过较大贡献。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地图制图学家G.墨卡托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17世纪以后,欧洲进行的大规模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的更快发展。
在中国,从清代开始,进行了国家规模的地图测绘,编制成带有近代性的《皇舆全图》和《大清一统舆图》。
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改变了地形图测绘生产过程,加上照相平版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为地图的大规模编绘和印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现代体系的形成。
二、现代地图学理论[5]由于地图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艺术科学等有着交叉及关联关系,它们的研究成果为地图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进展。
1、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表现为图形几何特征、多种彩色的总和及其相互联系的差别,可以说地图信息是以图解形式表达制图客体和其性质构成的信息。
地图信息论就是研究以地图图形表达、传递、贮存、转换、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的理论。
该理论有助于认识地图的实质,并深化了对地图信息的计量方法的研究。
2、地图传输论是研究地图信息传输的原理,过程和方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客观环境——制图者——地图——用图者——再认识的客观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客观环境被制图者认知,形成知识概念,通过符号化变为地图,用图者通过符号识别,在头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的认识。
[精品]浅谈电子地图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浅谈电子地图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一些高科技的不断革新为空间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与表达提供了创新动力与技术升级空间,电子地图作为空间信息可视化产品之一,以不同层次的多种形式广泛应用于公众及行业领域,从而的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电子地图的出现,使得传统地图学认为的只是关于地图的科学或者地图只是信息表示的传统观念正逐渐被淡化,代之而起的是一种集动态性、交互探究性和超媒体等特征于一体的地图可视化工具。
本文分析了电子地图的特点、电子地图的关键技术、电子地图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字:电子地图学特点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引言电子地图是传统地图与计算机技术、GIS技术、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地理信息的符号化表现,是空间信息与专题信息的结合,是传统测绘产业技术改造的结果,是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
突破了传统纸质地图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具有更丰富的信息含量和更广阔的应用范围。
电子地图以可视化的数字地图为背景,用文本、图片、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为表现手段综合展示地区、城市、旅游景点等区域综合面貌的现代信息产品,是数字化技术与古老地图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地图品种,它通过人机交互手段可以实时、动态的提供信息检索、数值分析、过程模拟、未来预测、决策咨询和定位导航等功能,内容是动态、可调整的,能由使用者交互操作。
1、电子地图的特点由于介质不同,以及自身动态性、交互性、多媒体性等特点,与传统地图相比,电子地图在内容详略程度确定、表现形式、可视化手段和交互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1.1内容详尽,信息量大对于纸质地图,比例尺和制图综合控制了地图的详略程度。
在确定的比例尺地图中,地图要素的详细程度也是确定的。
如果想以某种比例尺地图看到某一较大地区的全貌,就需要将若干张地图拼接在一起,不仅难以操作,也难以阅读。
新编地图学教程作业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说在现代,地图的功能已经漂移了?答:地图从最初的信息获取功能逐步推移到信息存储的功能,进化到信息检索功能,移向分析、模拟、设计预测的功能。
2比较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的异同。
答:同:都具有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并经过地图概括的地理信息载体。
异: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地图是以纸张、布或其他可见真实大小的物体为载体的,地图内容是绘制或印制在这些载体上。
而电子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光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地图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
电子地图上可以表示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地图,如公路在普通地图上用线划来表示位置,线的形状、宽度、颜色等不同符号表示公路的等级及其他信息。
3为什么说地图学已进入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答:信息科学是指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的30 年, 是地图学从理论到方法和技术都获得飞速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地图制图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计算机制图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地图生产,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集迅速推广。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W W W 已经成为快速传播所有知识的重要渠道。
其中作为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形式的地图, 越来越受到各网站和广大用户的欢迎。
近十多年来, 互联网地图(也称互联网络地图、网络地图、webMaP ) 得到极其迅速地发展。
互联网地图经历了从简单地图到复杂地图, 从静态地图到动态地图, 从二维平面地图到三维立体地图的发展过程。
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W eb G IS 技术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地图的传输与浏览速度逐步提高。
目前互联网地图主要有: 城市地图、旅游地图(包括旅游路线与景点图, 旅游设施图、旅游区导游图) 、公路交通图、全国与区域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国家与区域综合地图集等。
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地理信息是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获取或形成的、主要描述事物或者现象的地理位置、时空分布及其动态特征和相关自然社会属性的信息,是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地理信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为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做大做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2号)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取得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无到有,进入了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有关部门积极予以扶持。
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社会需求更加旺盛。
用户群体从以政府为主转向政府、企业和大众并重,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主体日趋多样化,市场准入、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逐步完善,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
产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快建设,服务范围已覆盖亚太地区。
自主航天遥感对地观测体系初步形成,高分辨率遥感测图卫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地面接收、处理、分发、应用体系基本形成。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正式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
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企业融资能力大幅提高,已有18家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企业并购重组趋于活跃,产业聚集式、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
“十二五”以来,产业服务总值年增长率30%左右。
截至2013年底,企业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近2600亿元。
新应用、新服务不断产生,互联网搜索和电子商务提供商、通信服务提供商、汽车厂商等纷纷涉足地理信息应用领域,形成了遥感应用、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等产业增长点。
关于电子地图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在新时期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采用传统的二维地图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
所以,电子地图逐渐产生,对其充分应用十分必要。
文章中,通过对电子地图特点的分析,探討电子地图的实际应用,确保电子地图发展趋势的获取和实现。
标签:电子地图;应用;发展趋势地图为空间再现和空间认知的结果,能将周边信息客观反映出来。
人们基于对信息的认识,能掌握客观环境,但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是局部的,在两者信息转换过程中,不可必要的也会存有差别、不完整等情况,只有消除其差异,才能达到环境的优化认识。
一、电子地图的特点电子地图和传统的地图不同,能表现出更详细的信息,其存在的表现形式、手段等也存在较大不同。
第一,内容更详细,信息量大。
纸质地图通过比例尺、制图等,能综合化、详细的分析地图信息。
确定出比例尺地图,分析地图要素十分必要。
如果基于某个比例尺地图,将所有的地区的全貌分析出来,需要将多个地图进行拼接,但这种情况无法操作,在阅读上存有很大困难。
对于电子地图,在一定范围内,能达到随意缩放,也容易一次性容纳多个地区的内容,不需要地图的分隔,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避免地图分幅和接边引起的误差,也能通过多种尺度表达形式,将比例尺之间的关系科学处理,确保能获得更为有效的地图信息。
在电子地图上,其存在的信息量更大。
比如:利用划线的方式将公路地图表现出来,通过线的形状、宽度和颜色等,将公路不同的属性、等级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通过属性,就能达到信息的合理分析,也能全面分析出道路情况[1]。
第二,可视化手段。
在一定范围内,能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地理信息,促使地图的优化设计。
在传统的地图制作中,设计人员可以利用位置、形状、方向、尺寸等不同变量、不同符号等表现出来。
纸质地图能将数据信息有效储存,还无法将信息直观表现出来。
而电子地图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应用方式上将达到数据信息的储存。
同时,电子地图和纸质地图进行比较,也能直观的展示出来,达到多种形式的可视化,在不断相互工作中,能动态性、多维化的实现信息综合传输。
电子地图概论摘要电子地图,即数字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
电子地图储存资讯的方法,一般使用向量式图像储存,地图比例可放大、缩小或旋转而不影响显示效果,早期使用位图式储存,地图比例不能放大或缩小,现代电子地图软件一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储存和传送地图数据,也有其他的信息系统。
本文讨论相关电子地图的概念、研究内容及方法、应用及其发展。
一、电子地图的概念电子地图是传统地图与计算机技术、GIS技术、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地理信息的符号化表现,是空间信息与专题信息的结合,是传统测绘产业技术改造的结果,是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
突破了传统纸质地图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具有更丰富的信息含量和更广阔的应用范围。
1、电子地图的产生地图是一种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专门的符号系统,经过取舍和概括表现客观世界的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及其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计算机的问世和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为空间数据的获取、表达、存储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计算机地图制图有了飞速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纸质地图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地图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
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延伸和发展。
空间可视化技术实现了多尺度、多维、多时态、多信息源的海量数据管理。
网络技术,尤其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 )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为地图服务进入千家万户提供了技术平台。
随着GIS不断融入主流IT技术,“eMap”迅速成为当今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的热点。
2、电子地图的特点通常所看到的地图是以纸张、布或其他可见真实大小的物体为载体的地图。
内容是绘制或印制在这些载体上。
而电子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光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地图。
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和分析。
电子地图上可以表示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地图,包括三大类别。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的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地图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先介绍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然后介绍地图的要素,如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最后介绍如何使用地图。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图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方面尚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激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作用,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会使用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地理活动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作用,地图的基本要素。
2.难点:地图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地理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各种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种类和作用。
2.讲解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3.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4.地图的使用方法:学会阅读地图、分析地图、运用地图。
5.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分析一幅地图,总结地图的使用方法。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7.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地图的使用方法:阅读、分析、运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作用的认识程度。
2.学生对地图基本要素的掌握情况。
3.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型天地图电子地图建设方式思考杨立业;李霞【摘要】文中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提出天地图电子地图在大于一定级别时,考虑利用2.5维电子地图、街景地图方式对接现有电子地图.从制作方法、地图效果和生产成本和效率等几个方面阐述利用2.5维电子地图、街景地图方式对接现有电子地图的可行性.【期刊名称】《矿山测量》【年(卷),期】2017(045)005【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天地图;电子地图;地图瓦片;2.5维地图;街景地图【作者】杨立业;李霞【作者单位】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672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是目前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最全的互联网服务网站[1]。
电子地图作为天地图的重要建设内容,是用户直接应用测绘地理信息的重要方式和窗口。
电子地图的数据质量、表达方式和具体类型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现有电子地图一般只有矢量和影像两种类型,当地图放大到一定比例(18级)以后,地图显示比例尺达到1:2 000以上,一片绿地或者一个楼房就能占据整个屏幕,或者地图上呈现出来的是建筑物边界线和较宽的道路,用户能获取的有效信息较少,地图查看效果大大降低。
随着电子地图用户越来越多,应用方式和领域越来越多样化,对电子地图的多样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地图用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其启示——以60岁以下成年人群体为例》调查结果显示,从用户体验的视角,提出要在充分应用现代测量技术的同时,更多地引进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来进行多维电子地图等新的地图产品开发与制作[2,9]。
电子地图数据类型包括线划地图与影像地图两类。
线划地图以矢量基础地形要素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经过数据分级与可视化设置而成;影像地图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基础,并配以矢量线划和适量注记[3]。
电子地图分级标准为1~20级。
15~17级矢量数据源为1:10 000和1:5 000比例尺地形图,影像数据源为1 m分辨率正摄影像;18~20级矢量数据源为1:2 000、1:1 000、1:500比例尺地形图,影像数据源为0.5 m分辨率正摄影像。
互联网地图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摘要:文章首先对国内外智能导航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明确互联网地图所具有的重要功能,最后对互联网地图应用于智能导航所存在的若干不足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地图;智能导航;自动驾驶;导航电子地图;计算机视觉在导航电子地图大行其道的今天,利用车载,手机等导航软件制定出行规划和实时路况信息采集,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当前常用的导航电子地图,其精度还不能达到车道级别路径规划导航要求。
智能导航对导航电子地图不仅精度要求较高,而且地图内容和地图更新频率也有很高的需求。
地图精度要求达到亚米级,其内容包括道路上各元素和现势性的地图数据。
所以研究满足智能导航要求的互联网地图技术对于人员出行,道路交通和行车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智能导航的发展现状1.1国外目前的情况国外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启动了对自动驾驶车辆的专题研究。
美国有很多与自动驾驶有关的公司从研究之初便投入了巨资,亚马逊,苹果,谷歌和微软都相继进入了自动驾驶的研究视野,美国对互联网地图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1.2目前国内的情况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进入自动驾驶的探索视线。
1992年,第一台自动驾驶车辆研制。
现阶段,中国车辆智能驾驶技术虽还不完善,可是已涌现出一批处在自动驾驶技术前沿的代表者,例如广汽集团,长城家具等汽车企业及其百度,华为等互联网大型企业。
1.3已经有导航技术存有缺陷1.3.1地图要素不够丰富目前导航电子地图大多数用于最短路径算法与导航。
导航电子地图包含路面,环境,注记,POI,3D实图和房屋建筑,基本功能是把道路信息开展抽象表达,用一般曲线,直线标出道路,公路上车道线宽,道路路灯位置,交通指示灯,路桩和驾驶指示标识都很难用一般导航电子地图反映。
开车的时候,导航电子地图只可向驾驶员保证车辆所在位置,途径偏移和交通拥挤状况,比如行车道,信号指示灯和道路交通事故状况都要驾驶员观察和研究对其路径进行重新规划。
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的比较分析地图作为人类认知地理和导航的工具,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关系,帮助人们找到目的地,也可以作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决策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图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成为地图形式的两种代表。
本文将对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它们的各自特点和应用情况。
一、纸质地图的特点和应用纸质地图作为传统的地图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1静态性纸质地图以纸质材料为载体,无法实时更新地理信息。
一旦地图出版后,其中的地理信息就处于静态状态,无法及时反映地理空间的变化。
1.2便携性纸质地图可以折叠、卷起,携带方便。
无需电力,只需一定的空间就可以展开使用,因此在户外活动中使用广泛。
1.3阅读性纸质地图的设计和印刷技术相对成熟,用户可以直观地获取地理信息,方便使用。
1.4存储稳定纸质地图的存储方式相对稳定,用户可以长时间保存和使用,而不依赖于电子设备的存储容量和电池寿命。
纸质地图通常应用于以下领域:2.1旅游和户外活动由于纸质地图的便携性和静态特点,其在旅游和户外活动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
人们可以通过纸质地图找到目的地,并了解周边的地理环境。
2.2地理教育纸质地图在学校地理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了解各个地理位置的关系,掌握地理知识。
2.3地理研究在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中,纸质地图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查阅地图,了解地理环境,分析地理现象。
二、电子地图的特点和应用电子地图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型地图形式,具有以下特点:2.1动态更新电子地图的数据存储在电子设备或云端,可以实时更新。
随着地理信息的变化和更新,用户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地图信息。
2.2交互性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交互操作,用户可以通过放大、缩小、旋转地图视图,查找特定地点和功能。
更具交互性和自定义性。
2.3多媒体功能电子地图可以结合多媒体信息,如图像、音频、视频等,为用户提供更加立体和具体的地理信息,增强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