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诗歌:暖色调
- 格式:docx
- 大小:14.95 KB
- 文档页数:2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主旨情感题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情感体味;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绪等。
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
而所学诗歌情感则大致为: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离别思念、热爱自然、关心民生等。
解答这类题目,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
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
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
常见8种古代诗歌主旨:○1送别诗。
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2羁旅诗。
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3田园诗。
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4闺怨诗。
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自由生活向往;或歌颂真挚爱情。
○5怀古诗。
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6边塞诗。
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对家人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7咏物诗。
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8感怀诗。
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常见的8种古代诗歌思想情感:喜、怒、哀、乐、闲、愁、思、恨。
○1喜(人逢喜事、称颂赞美);○2怒(壮志难酬、不平之事);○3哀(失意慨叹、哀婉幽怨);○4乐(山水田园、团圆相聚);○5闲(游玩归隐、恬淡闲适);○6愁(离愁孤寂、时光易逝);○7思(思人念乡、思慕向往);○8恨(国恨家仇、痛恨官场、爱恨情长)。
梦的色彩梦的色彩——灰灰色,你轻茏优雅,你的纱裙随风起舞蹈;灰色,你赤步轻漫,你的眼眸有无尽柔波;灰色,眼瞳鼻梁和肺腑,皆全被你俘虏,在痴情的对视中,饮下最后一杯酒;烛光——熄灭。
梦的色彩——红红色,你狂放不羁,你奔腾泼洒。
风漫漫你赤红的瀑发更添美艳日暗暗跳动的火焰在你瞳中现红色,你捷步溅过我的肩旁,掳走了我的敌人和心瓣夕阳落下,那是你的背影?红日东出,那是你的芳容?红色,你燃着火焰而来,在光明来临之前我与你对视滚烫岩浆咽喉落下你剑向所指,亦为我敌;你金钟一鸣,我义无反顾;你昂首前行,我火热燃烧。
我以燃烧为你前行的动力,像那高挂的金阳直至永远。
梦的色彩——绿色大漠中孤烟,遍地满风雪霜来雪遗踪,浮萍绿水中啊,绿色你总是这样,在我蓦然回首间发觉冰消去,只因你的活力霜含笑,只为你的清雅在风料峭的抚动下,你薄如蝉翼的罗裙四起就像那初春站在田埂上播种的清纯少女。
绿色,你就是寒夜将逝前最寒冷的那股风袭来时的依靠摇曳的烛光,因你而坚定帕米尔高原,千里大戈壁刺骨寒意去,新芽绿叶起啊,绿色你总是这样坚强,让我在绞架上泪水涟涟泪落下,只因你的倔强血溅地,只为你的纯洁在烛光的新生中,我要铭记你让整个生命成为你,成为祭品献给你绿色,你就是熙庸山上圣池边的牧羊女,眼眸一波清明,扉间一股生力。
银铃的笑声,将黑夜驱退,将晨光唤醒啊,绿色,我无比眷恋你,让这春风让这春雨为你衬托为你新汲枯藤再蔓,触向日极残花重放,婀娜沐辉请让我饮下你汲取的泉水冰消雪融梦的色彩——紫色毒鸩就在眼前,却欣喜若狂铡刀架在脖上,我仍不后悔我是在十万分着迷你,紫色混合着大麻的气息,让我们的神经麻迷路途中的坚持消懈,疲软的身子跌落深渊今夜的烛光摇曳不定,让我们举杯共饮吐一息烟圈,混合着酒精,大麻和罪恶紫色,烛光下你的酒杯云幻瑰丽烟圈酒精,让我们在此中沉沦噢,不,是我,是我在你唇中,眸中,吐息中。
诗歌感情基调的表现形式有:
1.音调:诗歌的音调往往可以表现出其感情基调。
例如,通过使
用平缓、柔和的音调来表现宁静、舒缓的情感,而使用高亢、激昂的音调则可以表现兴奋、热烈的情感。
2.节奏:诗歌的节奏也可以传达情感。
缓慢的节奏可以营造出沉
静、哀伤的氛围,而快速的节奏则可以表现出热烈、激动的情感。
3.色彩:诗歌中常常使用色彩来表现情感。
例如,使用冷色调来
表现消极、沉闷的情感,而使用暖色调则可以表现出积极、愉悦的情感。
4.意象:诗歌往往通过意象来表现情感。
例如,通过描绘自然景
观、人物形象等来传达情感。
这些意象可以是明亮的,也可以是昏暗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5.语气:诗歌的语气也可以表现出情感基调。
例如,使用陈述语
气来表现客观、冷静的情感,而使用感叹语气则可以表现出主观、热情的情感。
LiberalArtsGuidance2019年03月(总第331期)文理导航No.03,2019Serial No.331■文科指导/语文学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后,在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二轮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反复做题,试卷讲评,师生总结做题规律,可以引领学生掌握规律,少走弯路,这是令作为教师的我感怀不尽的事。
在诗歌鉴赏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意象、意境、情感这三个术语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前两者为后者服务,后者可以决定前者。
简言之:“色调即情调,情调即色调”,熟练掌握这一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游刃有余地理解诗文中景与情的关系。
所谓“色调”,一方面指视觉呈现的事物、景物的颜色渲染,氛围营造。
这种色调可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比如:赤、橙、黄、绿等一般情况下可视为“暖色调”,而青、蓝、灰、紫等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为“冷色调”,原则上冷暖色调所表达的情感,即“情调”是与文中的“色调”高度吻合的,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任何情感与具体语境是分不开的,借用先辈大师王国维的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对色彩的敏感并不亚于画家,不过因为诗笔和画笔的不同,在对色彩的反映和诉诸上欣赏者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达诗人或主人公不同的情感。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一首相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在于“绿酒”“火炉”两种色彩的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调,色彩的组合,为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欢快的情调。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是周邦彦《玉楼春》词中的名句,“青无数”指暮霭中青山连绵,眺望不尽;而雁背上那暗红的夕照却不过一缕而已。
论冷暖色调在徐志摩诗歌中的运用作者:田茂东蒋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7期摘要: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重色彩语的运用。
他不仅将代表不同色彩的词汇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还借助色彩词汇的冷暖色调,使色彩象征化,产生很强的色彩效果。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暖色调;冷色调作者简介:田茂东(1983.11-),女,硕士,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蒋莲(1966.08-),女,学士,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01绘画美指诗歌中语言给人的感官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
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重色彩语的运用,色彩缤纷、色彩鲜明,呈现出一幅强烈的视觉盛宴。
其诗歌不仅将代表不同色彩的词汇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还借助色彩词汇的冷暖色调,使色彩象征化,产生很强的色彩效果。
一、和谐的暖色调暖色调词汇温暖,给人带来愉悦的情绪。
如几乎是以颜色词语来组成的一首诗《康桥西野暮色》一个大红日挂在西天/紫云绯云褐云/簇族斑斑田回田/青草黄田白水/郁郁密密鬋鬋/红辫黑蕊长梗/罂粟花三三两两这几句诗中的颜色词有红紫绯褐青黄白红黑,颜色大块的拼凑组合,引起强烈的视觉冲击。
由于这些颜色词语的排列顺序上有着精心的选择,所以画面又充满了层次感。
首先是从上往下的色彩排列,从天上描写到地上景物的色彩。
西天的一轮红日被紫色、绯色、褐色的霞云遮住,地面上青草、黄天、白水铺成一幅紧凑的图画。
然后是从远到近,从粗略的勾画到细致的描绘,最先描绘的是红日,只有一个红字形容,对云的描写稍显细致,有了颜色的区别,但色彩感很模糊。
直到描绘地上的草田水时,色彩有了归属感,最后镜头停留到了对花朵的描绘,对花芯花朵都有了更近距离的观察。
在色彩的选择排列上,这首诗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最开始映入眼帘的色彩是大红的日,而最后收尾的颜色也是一点红的罂粟花,整句诗,颜色终点和起点恰巧的对称,似乎有着某种关联,这也让人充满了遐想。
古代诗歌写景手法一、描写顺序:1.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高低、上下、点面等。
(例: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2.时间顺序:如一年的春夏秋冬,白天夜晚等二、多感官写景: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写景物。
(例: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三、色彩运用:通过对景物色彩的描写,形成强烈的色彩感。
1.色彩的组合:将接种具有鲜明色彩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副色彩绚丽的画面,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色彩组合的目的是为了让画面的色彩更绚丽,一般描写的是乐景。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色彩对比:把两种在色彩上具有强烈反差的景物放在一起,使其在色彩上形成对比,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色彩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其所选取的色彩往往是一冷(冷色调)一暖(暖色调),两者相互映衬,以表达感情。
(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动静处理:即描写具体静态特点又具有动态特点的景物,使得动与静和谐统一于一副画面中。
1.化静为动,以静写动:使整个画面变成静态表现环境的静谧安适。
(例:遥看瀑布挂前川。
)2.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更能突出环境的清幽。
(例:三五银蛇,原驰蜡象。
)3.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既生机勃勃,又宁静安适。
(例: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五、虚实结合1.实景:眼前之景。
2.虚景:以往之景,想象之景,梦中之景等。
六、正侧面描写: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侧面景物写起。
(例: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六、对比:色彩、动静、虚实、大小、多少、远近、乐哀、衰荣等。
(例: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八、白描:用朴素平实文字干净利落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等。
(例: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鉴读诗歌方法一、鉴读诗歌切入点(一)内容情感①题目>> 信息(关键词)>> 大概内容中心②作者、时代>> 个人风格、诗人生平、思想、风格等特点、时代背景③诗歌中的关键词>> 感情基调*关键字词:意象(寓意)、情感、情态、颜色(暖色调-积极;冷色调-凄惨)、时间、地点、人物(其身份)④注释>> 作用:①释义;②介绍背景或暗示情感。
⑤试题题目>> 获取提示(二)形象(三步走:指出形象——具体阐述——指出意义)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物象人物形象:诗中塑造了【特点、个性】的【人物属性】形象,【结合诗中内容进行具体阐述】,【有何意义,通常与诗的主旨、感情有关】景物形象:诗中描绘了【时间+地方+特点的图】,【结合诗中内容(写了哪些要素)合理联想(诗人的意趣)具体阐述】,【有何意义,通常与诗的主旨、感情有关】(要求语言简介、诗化、押韵。
)(三)技巧(三步走:用何技巧——如何运用——有何效果)技巧答题素材一、寓情于景的答题格式:本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语言手法,【较有文采的概括诗中描绘的景物】,但本诗并不是纯粹的写景,而是将【较有文采的概括诗中的感情】寓于景中,诗人通过寓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二、“对面落笔”,就是诗人在抒发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时,不从正面直接抒写自己的思念,而是别出心裁地变换抒情的角度,去揣测、设想所思之人正在如何思念自己。
这种表现想象中的对方对自己的思念,比那些单纯写自己本身的思念更翻进了一层,显得委婉曲折,含蓄蕴藉,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炼字类答题:先肯定回答—解释字义(结合诗句内容)—把字词放入原诗进行解读(景—描写出了…、事—写了…事、情—表达了…)—效果。
(四)语言(指出语言风格——这种风格是怎样的——结合诗句做分析)二、诗歌类型分类——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tiào)),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考试必备)【思想情感分类1】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余光中的诗欣赏与赏析关于现代诗人余光中的诗歌是非常的具有艺术价值的,感情是非常的真挚的。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余光中的诗欣赏与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余光中《等你, 在雨中》原文】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等你, 在时间之? 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的悬着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後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余光中《等你, 在雨中》原文赏析】这首诗,是于光中在六十年代初所写的众多与莲相关的爱情诗中最出名的一首。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明白,是描写一个青春少年在等待他古典型的“小情人”,地点在莲池边,时间是夏日的某个傍晚,但诗中仍然有象雾般的朦胧处,以致在当时台湾《文星》杂志上,曾引起激烈的争论。
首先是本诗歌的题目,有人认为有语法毛病,应改为“在雨中等你”才对,可这样一改,诗的味道就荡然无存了。
诗歌是“酒”而不是“饭”,使有用倒装句,会使诗歌更富于诗意和音乐的美感。
此诗共分8个自然段。
除第八自然段外,每段三行,长短不一,中间一行缩进一个字符。
诗人这样安排,是为了使整首诗歌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活泼,更加符合年青人跳跃的心态;同时,也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节奏的美感。
在诗歌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诗人以一行诗来结束整首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现在,让我们从诗歌的第一段开始“吟咏”吧。
在第一自然段里,诗人用了短短34(连同标点符号)个字,就将诗歌中所描写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清晰的向读者做了交代。
人物--年青的恋人;地点--莲池边;时间--黄昏:蝉声沉落,蛙声升起;环境--“东边下雨西边晴”:“在造虹的雨中”,这样描写给诗歌营造了一个浪漫的氛围,并且不失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