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假票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84.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套人民币真假鉴定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假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第一套人民币,因为历史悠久,被收藏家和投资者所青睐,也成为了假币制造者的重点攻击对象。
因此,学会如何鉴别第一套人民币的真假,对于收藏家和普通市民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第一套人民币的特征第一套人民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发行的货币,也是中国现代货币的起点。
它由人民银行于1948年6月开始发行,至1955年底停止流通。
第一套人民币的正面图案都是毛泽东的肖像,背面图案则有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等,共有五种面值,分别是1元、5元、10元、20元、50元。
1. 1元纸币:正面中央为毛泽东头像,左右两边为谷物、工具、水利等生产场景,背面中央为天安门,左右两边为国庆纪念花环和国徽。
2. 5元纸币:正面中央为毛泽东头像,左右两边为谷物、工具、水利等生产场景,背面中央为人民大会堂,左右两边为国庆纪念花环和国徽。
3. 10元纸币:正面中央为毛泽东头像,左右两边为谷物、工具、水利等生产场景,背面中央为南京长江大桥,左右两边为国庆纪念花环和国徽。
4. 20元纸币:正面中央为毛泽东头像,左右两边为谷物、工具、水利等生产场景,背面中央为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手拉手,左右两边为国庆纪念花环和国徽。
5. 50元纸币:正面中央为毛泽东头像,左右两边为谷物、工具、水利等生产场景,背面中央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左右两边为国庆纪念花环和国徽。
二、真假人民币鉴别方法1. 看水印真正的第一套人民币在正面中央有毛泽东头像的水印,背面中央有面额的水印。
真水印的质感比较明显,可以用手摸一下,真水印会有明显的凹凸感。
而假水印的质感比较平滑,没有明显的凹凸感。
2. 看纸张真正的第一套人民币采用的是棉纸,触感较硬,而且纸张的颜色比较暗,有明显的纹理。
而假币通常采用的是普通的纸张,触感比较柔软,颜色也比较鲜艳,没有明显的纹理。
3. 看图案真正的第一套人民币的图案线条流畅,颜色鲜明,印刷质量比较高。
第一套人民币的暗记、特征、价格及存世量1、[1元工农图券]该券的规格为长1[3毫米,宽54毫米.采用三色胶印。
主色为蓝色和粉红色。
背面主色为棕色,该券由(石家庄)中国人民银行直属印刷厂和天津人民印刷厂印制,于1949年1月17日至1949年4月7日完成。
票券无水印,票面无底纹:正面有三位罗马数字双冠字,无号码:工农田左侧中部房屋侧墙上有“A”字暗记,该券停用时间为1955年5月10日。
2、[1元工厂图券]该券的规格为长116毫米,宽56毫米,采用三色胶印。
主色为红蓝色:背面主色为蓝灰色。
此券由上海印钞厂印制.于1949年6月5日至1949年7月]4日完成,票券无水印。
票面底纹为曲纹;正面左侧靠边框的树梢上有“R”字暗记,左下花符与树根之间也有“R”牛暗记,右侧面额下的心形图案内有“中”字暗记,左侧粗树的树权间有“人”宇暗记.左侧房屋的墙上有“2”字暗记。
该券停用时间为1955年5月10日。
3、[5元牧羊图券]该券的规格为长117毫米,宽56毫米.采用三色胶印主色为绿色。
背面主色为深绿色。
此券1b(石寒庄)中四人民银行直属印刷厂即制,于1948年原版.1949年2月再次印刷。
票券无水即;票面底纹为横纹。
正面右侧图章右下部有”中”字暗记,右侧图章左下部有“Z”字暗汜,该券停用时间为1955年5月10日。
4、[5元帆船图券]该券的规格为长115毫米,宽56毫米,采用三色石印,主色为深蓝色,背面主色为绿色;该券由中国人民银行(河北涉县索堡)第二印刷局印制,于1948早12月20日至1949年7月19日完成。
票券无水印:纸质有黄与白、厚与薄和颜色深与浅之分,票面底纹为曲绞。
正面左下角小花符右下部有”Z”字暗记,左侧帆下有“Y”字暗记,右下角小花苻左下部有“中”字暗记,该券停用时间为1955年5月10日。
5、[5元水牛图券]该券的规格为长127毫米,宽60毫未,采用三色石印,主色为深蓝色,背面主色为深棕色,此券由延安光华印刷厂1949年7月开始印制粟券无水印,纸质羞,纸面粗糙且色泽暗,票面无底纹,正面左下角和右下朗的面领方框四周均有“解放西北”四字暗记该券停止使用时间为1Q55年5月10日。
人民币防伪知识栏目:钱币趣闻日期:2009年10月13日人民币防伪知识第一节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它由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
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至今已经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硬币、流通硬币与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并存的新中国的货币体系。
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底,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统一的货币代替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
为此,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一成立,即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同志为该套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纸币2种、5元纸币4种、10元纸币4种、20元纸币7种、50元纸币7种、100元纸币10种、200元纸币5种、500元纸币6种、1000元纸币6种、5000元纸币5种、10000元纸币4种、50000元纸币2种(注:1949年春节发行的正面万寿山图景100元纸币和正面列车图景50元纸币各有两种版别)。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
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西藏地区于1959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俗称五三版)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新旧人民币兑换比例为1:10000。
第二套人民币主币为1元、2元、3元、5元、10元5种;辅币为1分、2分、5分、1角、2角、5角6种,共计11种。
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是为了适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需要。
中国人民银行从1950年即开始做发行准备工作,1953年完成设计试制。
第一套人民币“币王”牧马图,真假对比实例很久没有写关于第一套人民帀的文章了,今天有感,想写一写。
前两天一朋友发了一组第一套人民币壹萬圆币王《牧马图》的高清图片给我,它的全图我给大家展示出来:它的冠号为(1.2.3),冠字(8624531),为黄色底张印制。
我接着为大家上传此枚钱帀网纹线条的局部放大效果图,它是这样的:其网纹线条的特点:1.纸币的网纹线条整个的呈“锯齿”状;2.网纹线条毫无层次感,或者叫立体感;3.网纹线条的油墨“机械而干涩”。
我最后的结论是:此币为现在翻印制作的高仿币,无任何的收藏价值。
那么,巜牧马图》8624开头的、黄色纸张印制的有没有真品呢?接着我再上传一组图片,请大家鉴赏:这是此枚币的正面全图及局部放大图,我接着再上传此币的一张背面图:背面的底纹已深深嵌入到了纸张的内部,可谓轧制力十足。
接着我再上传此币的局部放大图,它们是这样的:大家可以看出局部放大图的效果:1.纸币的网纹线条清晰干净;2.线条的层次感或叫立体感十分凸显;3.线条的油墨圆润、拖油带墨。
此币使用的印刷技术为标准的手工雕刻制版平面印刷技术。
此两币(8624531)与(8624593)巜牧马图》币,它们冠号相同,冠字极为接近,一个采用的是现在的翻印技术,是为假币;一个采用的是原版的手工雕刻制版平面印刷技术,是为真币。
这样制作放大效果图,谁真谁假一目了然!还有,对这种国产黄色粗棉纸印制的、86开头的《牧马图》嗤之以鼻的那些所谓的“专家”、“老师”们,希望你们好好的看看我文章中的图片,别再装模作样说什么第一套人民币必须“冠号冠字官章必须透底才是真品”之类的鬼话了;也别再把这种黄色纸张、86开头印制的说成是高仿币了。
第一套人民币真假鉴别的关键因素,还得看其使用的是什么样子的印刷工艺,即凡是使用了手工雕刻制版平面印刷技术来印制的纸币,不管它使用的是什么样的纸张,其必为真品;反之,你再漂亮的纸张,其必为假币。
反假币学习<一>时间:2012年1月17日地点:三楼会议室出席人:(签名)会议内容:第一至五套人民币反假概况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正式成立后,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解放初期发现的假人民币,主要来自台湾。
当时,内地制造假人民币数量不多,制作手段简单。
多是采取手工绘制,或以拓印、揭张、剪贴等方法制作,数量有限。
50年代初期,大陆出现过机制假币,数量较大,这是建国后出现的第一个假币高峰。
上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向内地偷运假人民币,但是当时由于设备与制版技术低下,假币印制质量不高。
80年代末90年代初,激光照排、电子分色制版和彩色复印、胶版印刷等高新技术开始应用到制造假币中,假币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内地制造的假币,主要出自于粤东、浙南等地区。
1999年广东省陆丰地区破获了制造假人民币地下黑工厂4家,收缴成品半成品假人民币2亿多元。
打击假币犯罪活动的方式,逐渐由打击走私贩运,向打击团伙犯罪转移,截源堵流。
据统计,1999年至2004年共收缴假人民币46.6亿元,破获印制假人民币案件35139起,百万元以上大案177起,抓获涉嫌制贩假币犯罪人员2万余人,首恶分子被判处极刑。
收缴了大量制贩假人民币设备。
识别人民币真伪的简便方法有哪些直观地鉴定人民币真伪,应注意“一看、二摸、三听、四测”,确实没有把握的应到银行机构或直接到当地人民银行或由人民银行授权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业务部门鉴定。
一看:看水印,将人民币迎光照看,可看到清晰的固定水印或满版水印,假币水印缺乏立体感;看安全线,假币的“安全线”或是用浅色油墨印成,模糊不清,或是手工夹入一条银色塑料线,容易在币纸边缘发现末经剪齐的银白色线头;看钞面图案色彩是否鲜明、线条是否清晰、对接线是否对接完好等。
二摸:在盲文点、“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第五套人民币人像部位等,用手抚摸时真币有较明显的凹凸感;假币手感平滑、无凹凸感。
人民币真伪鉴定人民币真伪鉴定人民币真伪鉴定第一套人民币假票鉴别一般有以下8种方法:1.纸张鉴别法假票所用纸张与真票有明显的区别:真票很多是带有波纹水印或五角星水印的钞纸,纸张刻度大,挺括,而解放初期制造是假票多为草纸和普通书写纸,这些纸的密度松散,容易毛糙,易造成整个票面模糊不清,人民币真伪鉴定。
真票发亮,而假票则常常没有亮光,如200元佛香阁票券、5000元耕地工厂票券,其假票票面显得暗淡无光,鉴别时要观察纸的薄厚程度、纤维粗细、柔软程度以及是否带水印等。
2.颜色鉴别法假票一般套色不准,色彩与真票有明显区别,装饰性花纹往往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失真度大,票面和各种衬底花座颜色与真票差别较大。
如:100元耕地工厂假票票面中心“壹佰圆”衬底花座较真票淡,工厂烟囱上只有云彩没有烟。
又如:100元北海桥真票面中央衬底花座由两种颜色组成,而假票只有一种颜色;500元农民小桥票面为深豆沙色,而假票的颜色则成了酱紫红色。
3.文字鉴别法假票上的文字缺乏神,有的甚至笔画不清,扭曲变形,底纹装饰文字不清或重叠,票面编号与真票大小不一致。
如:假票10000元军舰券的票面冠字与编号较真票大,票面周围的装饰性文字“壹万圆”模糊不清,仔细观察票面与票背的主要文字常可见到笔画有差异。
4 .暗记鉴别法在设计与制版时,常在票券特定位置留下暗记以便鉴别。
第一套人民币许多标券上都有暗记,而假票多数没有暗记或摹仿后的暗记变形不清,笔画扭曲。
5.图案鉴别法真票与假票的图案有明显的不同,假票正面的人物形象缺乏立体感,并且常易遗漏某些部位。
如:假票10000元的耕地票券,除了主图耕地人与马显得不自然外,马鞭上只有鞭杆而遗漏了鞭绳。
6.底纹鉴别法假票一般缺少底纹。
如:真票100元耕地工厂为全版“中国人民银行”底纹。
又如:1000元耕地票券则用几何图形与“壹仟”组成全版底纹,而假票则看不到或看不清底纹。
7.票幅鉴别法假票有时比真票小一些。
如:100元耕地工厂的真票票幅为132X69mm,而假票为132X68mm。
第一套人民币鉴定之“乱象”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是断断续续的,是随着战争的形势变化的。
虽然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领导下印制发行,但是由于全国各地形势的变化万千,在技术及操作上,特别是在票券的设计和技术工艺上,参差不齐,做不到统一,更没有统一的标准。
第一套人民币大全套中总共包括了不同面值的纸币,而且全部都是新版,现在收藏市场上想要找到一版人民币中的新版,将是很困难的,所以当大全套发行之后,它的稀缺性和时代感已经将它的价格推向了高峰,虽然也并没能达到所有收藏者的满意,但是毕竟建立了人们对收藏旧版人民币的信心,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收藏到手。
1948年12月1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正式成立,第一套人民币也正式诞生。
一整套的第一套人民币共62张,包括12种券别以及62个版本。
其中12种券别,是指截至1953年12月,共发行的包括1元券、5元券、10元券、20元券、50元券、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元券、50000元券等在内的12种券别。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之初,先是在华北、华东、西北三大地区流通使用,然后逐渐推广到各个解放区。
1947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山东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解放区内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各解放区之间的物质交流和商业往来日益频繁;人民解放军的大兵团作战需要各解放区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因此原先各自为政的分散的货币发行和区域货币制度已阻碍了经济进一步发展,无法满足大规模作战的需要。
1948年12月1日,由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在石家庄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
人民币的发行,标志着中国独立、统一、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开始。
1948年12月1日,在全国解放前夕的炮火声中,我国正式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为新中国恢复生产建设、稳定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一套人民币鉴别方法第一套人民币的鉴别方法是通过观察和比较人民币的特征和安全防伪措施来判断其真伪。
鉴别人民币的关键是对真币的特征和安全防伪措施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进行鉴别。
首先,通过观察人民币的整体质感和手感来进行初步判断。
真币通常有纸质感强,色彩鲜艳,光泽度好,触感比较硬;假币则通常纸张颜色灰暗,质感较差,触感较软。
其次,观察人民币的水印来鉴别真伪。
真币在光线下可以看到正反面头像、面额数字和图案等对称显露出来的水印,而假币的水印通常较为模糊或漏光。
再次,观察人民币上的隐形图案和荧光图案来判断其真伪。
真币上通常印有隐形图案,在紫外光下能够清晰显示,而假币则通常没有或者显示效果较差。
此外,观察人民币上的开窗线和镂空图案也是鉴别真伪的一种方法。
真币的开窗线通常能够在透光下显示完整的面额数字和图案,而假币的开窗线则通常模糊或不完整。
镂空图案也是真币上常见的特征,真币上的镂空图案通常清晰可见,而假币则通常模糊或者没有。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纸质、油墨和印刷质量等方面来鉴别真伪。
真币的纸张通常较为均匀、柔软,质感较好,而假币的纸张则通常较为粗糙、硬挺。
真币的油墨通常色彩鲜艳、明亮,有强烈的光泽度,而假币则油墨颜色常常模糊、不均匀。
印刷质量也是真伪鉴别的重要标准,真币的印刷质量通常很高,图案线条清晰,而假币则通常印刷粗糙,线条较为模糊。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胶印对印图案来鉴别真伪。
真币的对印图案通常清晰可见,观察时有立体感,而假币则对印图案通常较为模糊或者无法观察到立体感。
最后,可以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串码和编号来判断真伪。
真币的串码和编号通常清晰可见,且编号通常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假币通常串码模糊,编号没有规律。
总结起来,对第一套人民币进行鉴别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整体质感和手感、水印、隐形图案和荧光图案、开窗线和镂空图案、纸质、油墨和印刷质量、胶印对印图案以及串码和编号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征和安全防伪措施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初步判断人民币的真伪。
第一套人民币防伪技术第一套人民币真假鉴定摘要: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制发行保证了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最终成为全国统一的、唯一的合法货币。
由于受战争环境和解放初期经济困难等条件限制,这套人民币采取多地区分散设计、制版、印制和分地区就近发行的办法。
第一套人民币之所以会出现假币,一方面是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所造就的,因为当时国内还处于内战的阶段,许多政治都还没有完全的稳定下来,国民党政府便利用了当他们手中还拥有的印钞设备,来大量的伪造第一套人民币,以此扰乱国内市场的经济,同时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也借机造假,市面上出现了100元和50元的第一套人民币假币,甚至在1948年8月31日的时候,我国的军警机关还破获了一宗特大人民币造假案,造假人民币面值高达1.69亿元;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第一套人民币的收藏价值极高,市场存世量又十分的稀少,所以不少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也试图制造假币,以谋取巨额的利润,导致了目前市场上面第一套人民币的假币十分之多,干扰了收藏爱好者正常的收藏操作。
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
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制发行保证了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最终成为全国统一的、唯一的合法货币。
由于受战争环境和解放初期经济困难等条件限制,这套人民币采取多地区分散设计、制版、印制和分地区就近发行的办法。
印制工艺技术条件不同,有石版、凸版、胶版、凹版,经历了从石印、凸印(脚蹬困盘机)到胶印。
油墨、纸张就地取材,导致印制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钞票相当精美,有的比较粗糙。
第一套人民币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当时的生产力薄弱,相应的印钞防伪技术也一般,除了上述的不同版别之外,还有就是人民币纸币的特殊部位存在的暗记防伪。
如何鉴别第一套人民币的真伪
第一套人民币是我国解放初期发行的一种流通货币,由于历史原因和岁月沧桑,其真伪鉴别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鉴别第一套人民币真伪的方法:
一、看纸。
第一套人民币使用带有波纹水印或五角星水印的钞纸,纸张刻度大、挺括。
初期制造的假币一般都是草纸或者普通的书写纸,容易毛糙、易造成整个票面模糊不清。
二、辨色。
一般假票套色不准,色彩与真票有着明显的差别。
装饰性花纹往往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失真度大,票面和各种衬底花座颜色与真票差别较大。
三、看字。
假票容易出现笔画不清、扭曲变形,甚至底纹装饰文字不清晰、重叠的情况。
真票上的文字具有神韵,笔画清晰,不易变形。
四、看暗记。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的时候留下了暗记作为防伪用,假票多数没有暗记或非常模糊。
观察暗记时需要借助放大镜等工具。
五、看图案。
真第一套人民币一般都会有中国人民银行”之类的底纹。
假票正面的人物形象缺乏立体感,并且常易遗漏某些部位。
六、看票幅。
第一套人民币的票幅都有官方的数据,假票有时候会小一些或者大一些。
七、观察磨损褪色程度。
如果只褪色而无磨损或者仅磨损但是未褪色,就是假币。
综上所述,鉴别第一套人民币的真伪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细
心观察,必要时可以借助放大镜等工具。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间久远,真币也较为稀有,因此,购买时需要谨慎选择,以免上当受骗。
第一套人民币的工艺
第一套人民币的工艺主要包括印刷工艺和安全防伪工艺。
1. 印刷工艺:第一套人民币采用了凹版印刷技术。
凹版印刷是一种传统的纸币印刷工艺,它利用凹凸不平的版面,通过油墨的传递,使纸张上形成凹凸的图案和文字。
这种工艺能够产生细腻的纹理和明暗对比,提高纸币的触感和印刷质量。
2. 安全防伪工艺:第一套人民币采用了多种安全防伪措施,以确保币值的真伪。
主要包括:
- 水印:纸张上嵌入有中国人民银行的中文水印,可以透光查看。
- 隐形面额:纸币上印有可在紫外光下显示的面额数字。
- 有色纤维:纸币内部加入有色纤维,可以透光显示。
- 雕刻线:纸币上印有细密的雕刻线,通过观察线条的连续性来辨别真伪。
- 霓虹光标:纸币正面印有一个黄色霓虹光标,通过倾斜观察可以看到光标的颜色变化。
这些工艺的使用使第一套人民币具有较高的防伪性能,并且为后续纸币的设计和印刷奠定了基础。
干货:价值260万竟全是假的!老版钞真伪该如何辨别?最近有专家经手了一起第1套人民币中的52张、第2套人民币中的壹分、贰分、伍分带号码券和第3套人民币中的“五朵金花”——枣红壹角、背绿壹角、背绿水印壹角、平版水印伍角、古币水印贰圆券的鉴定。
该专家仅采用常规鉴别,第1套的52张全是赝品;第2套的壹分、贰分、伍分带号码券,都是用无号码的再版真币加印号码的变造券;第3套的“背绿水印壹角券”、“平版水印伍角券”,均为用背绿壹角券和平版伍角券真钞,经过人为加工的改造券;枣红壹角、背绿壹角、古币水印贰圆券都是机制版的高仿假钞。
这起鉴定的几款老版钞,按市场参考价近260万元,只可惜全部是赝伪品。
为此,特将这几款老版钞的真假辨认技巧向读者简单介绍:第一套人民币作伪者用电子分色原理仿制第一套人民币系解放初期印刷,大多数是用简单的平版印刷。
仿制品是利用真币电子分色制版技术,所以乱真程度比过去彩色复印前进了一大步,当代仿印的假币与真币放在一起图文基本相同,特别是采用与原券种同样的版别印制,几乎与真币难以分辨。
对于这类高科技仿制品,目前尚无仪器可以测定,唯一的区分方法是将同币值的多个券种放在一起对比。
因为真币当时是在全国分散印刷,各个券种采用的版别,所用纸张的纸质、规格不一致,其中有部分券种还使用了多种水印纸,各券种中的防伪暗记也各有千秋。
这些辨认的基本要素,可从四川大学出版社的《第—套人民币版别研究》(唐平/编著/2008年3月版)和中国钱币收藏研究协会编的《新中国纸币知识图鉴》(2011年版/内部资料)中查阅。
而最简单的辨认,伪币所用的纸张均是同一产地,材质、年份比较一致,真币距今有60余年,岁月留痕是自然条件下的理化反应,无论保存的条件环境再好,纸质、油墨和年代风化的沧桑是客观存在的。
一般高仿虽然经过了做旧,但均无法与经历60年的自然逐变相比较,内行的纸币收藏家一上手,就能从手感上区别其新老。
另外,真币是在全国各地多处印刷厂印刷的,不但印刷设备参差不齐,使用的号码器也是多种字体多种规格,而伪品使用的是换代后的一至两种字体号码器。
第一套人民币假票综述
第一套人民币的假票从出现的时间和伪造的目的区分,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第一套人民币流通期间出现的假票,造假目的为扰乱新中国金融秩序,破坏新生政权,当流通货币使用。
第二种是在第一套人民币进入收藏领域后出现的假票,把假票当收藏品来销售,目的是侵害收藏者的利益,从中取得暴利。
现将这两种假票特点和真假待考品,分别叙述如下:
一、第一套人民币“老假票”
第一套人民币首次发行后,不到3个月就出现了假票,1949年2月在华北漳南柳园集及安扬水冶镇、曲沟集等地均发现假人民币50元。
1949年2
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100元汽车与火车券,不足三个月在山东胶东蓝村便发现假票。
新华社北平2月3日报道:北平公安局最近破获制造及推销解放区银行钞票的机关六起,北平宣武门外的长城印刷局印制中国人民银行币50元假钞票。
1949年4月20日之前,解放军渡江之前,假票出现的范围还很小。
5月27日上海市解放后,以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的工作全面推开。
与此同时国民党也大肆印造第一套人民币假币,下半年起出现了伪造第一套人民币的第一个高峰。
上海解放后只数天就出现了第一套人民币假币,1949年6月3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一则消息:在上海金山县发现一起印制假钞的案件。
这场真假票的斗争,一直持续到第一套人民币退出流通领域,这个时期的假票种类达数十种。
这段时间内出现的人民币假币,钱币界称其为“老假”或“老假票”。
这一时期假票有以下特点:
1、具有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是一种反政府行为。
造假地点或为县城小印刷厂,或在国民党统治区大城市,或在国民党退据的台湾。
印刷技术、设备在当时都是比较先进的,甚至开模制版,以第一套人民币为蓝本进行印刷,因此印刷出来的人民币为原版复制品,也就像古钱币铸造中的“二版币”,粗看比较难辨真伪。
1994年台湾钱币商李庚中先生编辑的《中国近代货币一一人民币系列》一书,便把老假票100元耕地与工厂券编进了其书中。
2、纸张与印刷具有如下特征:色彩异于真票,图案失真;图案套印不准,常有叠印、重印现象;文字笔划不清,线条变粗、扭曲变形;暗记模糊,笔划变粗,使原本非常微小的暗记,难以辨认,放大后字体失真;底纹印刷不清晰,甚至应该有底纹的票券成了无底纹券;票幅存在一定差异;没有水印。
“老假票”与真票所用的纸张,是同时代的纸张,纸质比较难于分辨真假。
3、假票主要为50元到l万元之间的票券,其中l万元的假票最多,原因很简单:1949年上海解放后,50元面值以下的票券基本已失去购买力,伪造小面额假票无利可图,而l万元以上的票券和带少数民族文字票券分别是1951以后发行的。
“老假票”以5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票券为稀少,以带少数民族文字的票券为罕见。
二、第一套人民币“新假票”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第一套人民币逐渐进入收藏领域,市场价格节节上升,也给不法钱商带来牟取暴利的商机。
从1993年起进入了伪造第一套人
民币的第二次高峰,笔者暂称其为“新假票”。
这一时期的造假完全是以赢利为目的,收藏市场价值越高的越会成为伪造的对象,所有高档的票券,如6张少数民族文字券、3种平3版、2张5万元、第一套人民币十二珍品都存在假票。
到20世纪末叶,假票全面开花,甚至市价在100元上下的票券也出现了假票。
1、用低价票样改成高价流通券:第一套人民币有些品种当时发行得就少,或回笼、销毁得比较彻底,目前流通券的存世量极少。
因此存在流通券价格高于票样价格的现象。
于是造假者用各种手法将票券正背面的“票样”两字改掉或刮去,变造成流通券进入市场,蒙骗藏友,牟取暴利。
笔者就见到过有人收藏的5000元渭河桥券和5万元新华门券是用票样改成的“流通券”。
2、用低价流通券改成高价票样券:这种情况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
典型的是5元水牛图券,一张流通券价格2000元左右,而票样却达15000元以上,7-8倍以上的暴利,引来不法之徒伪造5元水牛图假样,在市场上抛售,甚至在境外也发现了5元水牛图假票样。
3、用普通低价号码票券改成高价特殊号码券:伪造者选择普通号码票券,用化学试剂涂改后再加盖,变成特殊号码;或用挖补粘贴的方法改成特殊号码,形成“数张同号码券”、“趣味号码券”、“平3版券”等等特殊号码券,如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收藏市场曾出现过1000元运煤与耕地券4张同号码券,伪造的200元排云殿平3版券、1000元双马耕地6位数狭长版改刻成的7位数券、50元列车7位数券改造成的6位数券。
这些票券是在真钞上实施局部的变造,具有真钞的大部分特征,很容易迷惑涉市不深的收藏者。
4、先电脑扫描,然后人工作旧:因电脑扫描的票券效果差,颗粒粗,容易被人识破,造假者便采取做旧、磨损、碎边、圆角、喷茶汁等手法,“精耕细作”,把假币打扮成有五六成品相的“高档票”,来蒙骗收藏者。
笔者见过一张只有3-4成品相的假l万元牧马券,售价25000元。
亦曾见一张5
成品相的马饮水券假币,该票被两次对折,再磨去四角,打开成八只磨损圆角,一眼看去很像自然而成。
5、先用化学试剂褪色后,再作旧处理,变成异版:这些票券都以紫色为底色,用某一化学试剂将紫色改为橙红色。
因此,如发现第一套人民币变色票是橙红色券,不要认为是出谱品或异版券,它很可能是一种人工褪色券。
当然第一套人民币中的确存在色差问题,但人工褪色与“色差”要认真区分。
6、应用高科技手段产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真水平越来越高,第一套人民币造假者先后使用彩色复印、高分辨率扫描彩色打印、电子分色制版印刷等技术伪造第一版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主要是利用暗记防伪,缺乏雕刻凹印、安全线、磁性技术等防伪手段,电子分色制版仿造,以上个世纪90年代的技术条件,电子分色制版制造的假币足以乱真。
因此,集币爱好者在收藏这类纸币前要对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背景有所了解,真品当年在全国各地分散印刷,所用的纸质、规格不一致,且真品币面上的阿拉伯数字编号有多种规格,无一重复;而伪币所使用的纸张基本上选自同一产地,纸质相似,且伪币上的阿拉伯数字编号仅一至二种规格,集币爱好者在购买这类纸币时千万要小心看清。
第一套人民币中的新假票,几乎每种票券都有应
用以上手段的产品,以高仿真电子分色印刷的假币最逼真,以20元打场券的假币仿真水平最高,几可乱真。
兜售假票者,有时当假票销售,有时碰到不识货者,当真票买给你,大赚不义之财。
7、臆造券:所谓臆造,就是没有实际伪造对象的。
如无号码冠字券,实际上是漏印号码冠字。
因漏印某一印刷工艺券而成未完成券、只印刷单面的单面流通券、多张同号码券、出谱号码券,等等,不胜枚举。
总之,收藏第一套人民币过程中,遇到什么出谱品、变体券,要慎之又慎,切忌大意失荆州。
三、第一套人民币真假待考品
在笔者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大全》一书过程中,还碰到一些真假难鉴别的票券,现一一列出,与钞友商榷:
1、200元炼钢券常见的为褐黄色,但发现本券有一种无底纹,正背面为红色,有人说它是假票,红色系人工褪色而成,那么淡黄色底纹和票面右侧的蓝色花符是怎样去除的呢?是否用一种褪色剂可共同褪去红、蓝、淡黄三种颜色,总不大可能吧。
这种红色券都是l23、132冠字,笔者以为是存在一种200元炼钢券的头版票,今存疑待考。
2、1000元钱塘江大桥券背面颜色常见为紫色,发现有一种本券背面为大红色,是人工褪色,还是长期日照褪色而成,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过大红色背面的钱塘江大桥票券,难于论定。
类似的情况还有1万元军舰券。
3、100元耕地与工厂小号码无水印券是不是全都为假票,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印刷发行过小号码、无水印品种。
当时国民党政府伪造机构在伪造本券时,为什么不拿一张大号码、有水印的100元耕地与工厂券作样张呢?
4、1万元军舰券,所见绝大部份票券都有实心五星水印与满版雪花水印,有人认为该券无水印者为假票,真假存疑。
5、1万元双马耕地券,所见绝大部分票券都有实心五星水印与满版雪花水印,有人认为该券无水印券是假票,真伪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