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
- 格式:docx
- 大小:467.28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使学生了解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独特地位,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措施有一定的好奇,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掌握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防洪减灾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黄河的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黄河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3.黄河治理的措施及其效果4.黄河的开发利用及其前景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念、特征、历史变迁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治理的成功案例,如小浪底工程、三门峡大坝等。
3.讨论交流法:学生就黄河治理与开发的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4.实地考察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相关景点或工程,加深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PPT课件,包括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2.准备相关资料,如黄河治理的文献、报道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和行程,如果需要的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简要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和历史变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主要介绍了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的治理、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黄河的开发和利用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掌握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治理和开发。
但在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掌握黄河的治理、开发和利用措施,学会分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环境保护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的治理、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黄河的开发和利用。
2.难点: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黄河的分布、流向及流域范围。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掌握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措施。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归纳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黄河治理和开发的要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黄河流域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黄河治理和开发的案例资料。
3.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黄河流域地图,让学生观察黄河的分布、流向及流域范围。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分析黄河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析黄河治理和开发的案例,让学生掌握治理措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黄河的流程、流域、水文特征等,以及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利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知识的广度,也有知识的深度,需要学生对黄河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黄河这样的长河,其流程、流域、水文特征以及治理和开发利用,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本的知识点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黄河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流程、流域、水文特征等;二是让学生理解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利用,以及其意义;三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黄河的流程、流域、水文特征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利用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详细讲解黄河的流程、流域、水文特征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3.分析:分析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利用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这些措施对于黄河流域的发展的重要性。
4.讨论: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
八年级地理黄河的治理内乡县马山二中岳涛丽八年级地理黄河的治理内乡县马山二中岳涛丽一.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了解黄河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口豪感3.运用资料,分析并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4•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治理三.教学难点黄河的治理四教学方法导图法自学法欣赏图片和分组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走近黄河1 •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回答:(1)•黄河发源于什么山脉,最终注入哪个海洋?(2.)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与孟津在哪里?分别属于哪一省级行政区?(3)•黄河屮游有哪些主要支流2.出示《中国行政区》图,让学生找一找:黄河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3.出示中国地形图,找出黄河流经哪些地形区?(三)了解黄河1•出示一组图片,看图说话:为什么提到黄河,咱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它为“母亲河” ?让学生说说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作用,然后老师总结:奉献之一:丰富的水能资源奉献之二:提供了灌溉水源奉献之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奉献之四:丰富的旅游资源2.出示一组图片,黄河水灾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3.岀示开封“地上河,,示意图,让学生思考“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土质土质疏松气候夏季多暴雨地形千沟万壑植被植被稀少人类活动过度开垦,滥砍滥伐4 展示三张图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其它灾害。
(四)治理黄河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水利局局长,你会如何治理黄河的灾害?1、“悬河!我的办法是2、“断流!我的办法是3、“水土流失“我的办法是4、“凌汛!我的办法是5、“污染"!我的办法是(五)课堂训练1 •地图中黄河主要支流的名称是:①_________ ,②_______2•黄河发源于_______ ,注入________3•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_____ 、______4•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 - (2分)5•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全河含沙量的90%来口于_________ 河段(六)课外延伸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
课后检测
下图为我国某大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2题。
图2-3-14
1.图中所示的河流是(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2.该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多峡谷,水流急 B.多洼地,降水少
C.多瀑布,河道深 D.“地上河”,少支流
3.下列关于黄河的奉献,说法错误的是( )
A.黄河上、中游处在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B.塑造了肥沃的“塞上江南”
C.提供了发达的内河航运
D.黄河中游的壶口瀑布,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4.分析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中,容易发生黄河凌汛的一组是( )
图2-3-15
A.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 B.山东省、河北省
C.青海省、陕西省 D.陕西省、山西省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龙”身体上也存在“病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脉”并“对症下药”。
据此回答5~6题。
图2-3-16
5.黄河下游“脚肿”(地上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中游水土流失 B.中游围湖造田
C.上中游兴修水电站 D.气候干旱河流断流
6.医治黄河“腹泻”(水土流失)的最佳“药方”是(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湖
C.加固大堤 D.南水北调
7.读“黄河干流沿河纵剖面图及各河段干流长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3-17
(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山脉,注入________海。
(2)据图判断: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地点位于______,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地点位于________。
(3)黄河干流总落差约________米,其中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的落差约________米。
(4)黄河的水电站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的________(河段),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沙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河段(填“上游”“中游”或“下游”)。
(6)黄河虽然比珠江长,水量却只有珠江的七分之一,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7)“地上河”河床底部高出两岸地面数米,汛期来临时容易发生________灾害。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理中游____________严重的问题。
【参考答案】
1.A 2.D
3.C [解析] 黄河上游水流急;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下游水流速度缓、河床高,众多因素造成了黄河内河航运不发达。
4.A [解析] 凌汛多发生在河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
5.A [解析] 由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进入下游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升高。
于是,人们不断加高堤坝,形成“地上河”。
6.A [解析] 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
7.(1)巴颜喀拉渤(2)河口桃花峪
(3)4800 1600 (4)上游这里落差大,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
(5)中游(6)黄河流经地大多是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区,降水稀少,再加上沿途灌溉用水量大,所以下游水量很小,时有断流现象发生。
(7)洪涝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