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验证演示系统技术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71.53 KB
- 文档页数:24
附件:系统技术要求及服务支持第三部分项目需求一、建设目标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无纸办公和异地办公,建立协同、稳定、高效的办公环境。
同时,要求框架清楚、界面美观、操作直观方便,并能搭建未来所需更多系统的需求,能支持学校未来更长远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二、建设原则1、技术成熟性和先进性的结合系统设计应采用先进的、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法,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具有前瞻性。
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采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主流技术,选用技术成熟的产品。
2、实用性和灵活性系统能满足所需的功能,注重与实际条件和管理政策相结合,注重实效。
系统具有灵活的可配置性,应能够适应运行环境的变化,适应同其他软件接口的变化,适应精度和有效时限的变化,适应业务流程的变化或改进。
3、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系统平台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未来要易于扩展、修改模块、增加新的功能以及重组系统;软件本身必须随着管理业务需求的提升可以适应需求的变化;系统建立应遵循易于维护的原则。
要求系统在设计开发时,充分考虑其维护的难易程度。
4、安全可靠性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级别。
系统应能提供网络层的安全手段防止系统外部成员的非法侵入以及操作人员的越级操作,所有应用项目和软件都应具有完整的安全方案。
在系统技术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要充分考虑,保证企业的信息不受损害和系统的稳定运行,特别要关注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数据的保密性。
5、可操作性在操作方面要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实用,计算机能够处理的要实现计算机处理,尽量减少人工处理;查询数据要方便、快捷。
6、系统稳定性应确保系统成熟、稳定。
三、系统技术需求1、在技术实现上,采用J2EE架构作为技术平台。
系统要求采用B/S架构,具备良好的操作系统兼容性。
系统基于浏览器操作,客户端要求零安装,以便系统的维护和版本更新只限于在服务器上进行,尽可能降低系统的维护和使用成本。
系统支持跨平台运行,支持当前业界绝大多数操作系统平台如:Windows(Windows9x,windows2000,windows2003,windowsxp,windows7)、Unix(Aix、Saloris)和Linux等操作系统,开发语言要求使用java语言。
功能测试与AI驱动测试的验证功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检查软件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而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驱动测试逐渐成为了测试领域的热点和趋势。
本文将探讨功能测试与AI驱动测试的验证方法与技术。
一、功能测试的验证方法与技术1.需求分析与测试用例设计在功能测试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要求,以便后续的测试工作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
同时,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覆盖系统的各项功能,并确保每个功能都有对应的测试用例。
2.测试环境搭建为了进行功能测试,需要搭建适当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
硬件环境要满足系统运行的需求,软件环境则需要安装相应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以支持测试工作的进行。
3.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在测试环境搭建完成后,进行功能测试的执行。
根据测试用例的设计,逐项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并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过程中,可以借助自动化测试工具,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测试完成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确认系统是否符合预期的功能与性能要求。
二、AI驱动测试的验证方法与技术1.数据准备与预处理AI驱动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在测试前,需要收集与系统功能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测试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平衡和特征提取等步骤。
2.模型选择与训练在AI驱动测试中,需要选择适合的模型进行测试。
根据系统的功能,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训练。
训练的目标是使模型能够准确地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判断和预测。
3.测试执行与结果评估在模型训练完成后,进行AI驱动测试的执行。
根据测试需求和测试数据,输入测试数据到模型中,观察模型对功能的判断与预测结果,并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完成后,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模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三、功能测试与AI驱动测试的联系与区别功能测试和AI驱动测试都是验证系统功能的方法,但其在实施过程和技术手段上有所不同。
产品技术参数及要求开发区宁波路学校、实验小学教室多媒体配置清单第1页共10页第2页共10页模块化设计:一体机内部模块化设计,以方便维护,中控采用内置式的连接线与其他组件连接,提高接插件的牢固度和可靠性;尺寸设计:2030(长)*1270(高)*80(厚)mm集成电脑配置不低于以下配置:运算处理单元:CPU:H61平台,I3-2100或以上。
主频:3.1GHz。
内存:4G DDRⅢ硬盘:500G集成:集成声卡、显卡、千兆网卡、WIFI交互操作单元:尺寸大小:尺寸≥84英寸,投影比例4:3感应技术:红外感应技术感应分辨率:≥4096*4096感应工具:提供2支书写笔快捷按键:单侧不少于16个快捷键,具有鼠标控制、页面注解、当前页回放、Office 注解、前后翻页等快捷键。
定位模式:至少两种定位方式供选择,其中包含6、12点两种;处理速度:≥180点/秒追踪/刷新率:≥30米/秒驱动要求:免驱动,电子白板即插即用,防止防病毒软件对驱动的屏蔽控制单元:面板外观:薄膜式按键开关按键功能:系统开关、电脑开关、音量调节、设备切换(PC/VGA输入/TV)I/O接口:常用的中控操作面板、I/O接口位于左侧腔体正面,以方便操作。
接口:VGA输入:≥1路;USB:≥3路;音频输入:≥1路;红外接收窗口:1路,用以接收有线电视遥控器信号互锁功能:中控提供PC和数影仪门禁的状态检测,可防止PC误关机或直接断电,避免系统的崩溃。
第3页共10页控制功能:整机一键开、关机,为方便教师操作。
面板指示灯:设有运算单元和硬盘指示灯,对运算单元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摄像单元:图像像素:500万像素扫描幅面:≥A4(210mm×297mm)镜头组合:1/3英寸CMOS镜头变焦:22倍光学10倍数码白平衡调节:自动扫描速度:1秒托盘要求:具有保护门禁,门禁和托盘为一体化设计,门禁翻转后即可作为数影仪的托盘。
操作要求:需从交互式软件中直接调用摄像单元,并在交互式软件中直接应用操作。
IPv4/IPv6网络视频会议业务系统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基于IPv4和IPv6混合组网环境下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业务描述、体系架构、功能模块划分、通信协议、媒体编码、网络管理、服务质量、安全和承载网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IPv4和IPv6混合组网环境下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营和设备制造。
本文件也可作为专用网络相关系统的设计和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975.1—201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GB/T 17975.2—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GB/T 20090.1—2012 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1部分:系统GB/T 20090.2—2013 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2部分:视频GB/T 28181-201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network video conference system通过卫星网络、互联网、移动或固定通信网,专用分组网络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实现即时互动的沟通,以实现会议服务的系统总称。
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P: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v4:第四版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6:第六版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RTP: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 Time Control Protocol)RTM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 Time Message Protocol)RTSP:实时流传输协议(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SRTP:安全实时传输协议(Secure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SIP: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lization Protocol)TLS:安全传输层协议(Transport Layer Security)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HTTPS :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PPPoE:以太网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v6:以太网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v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版本6(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version 6)SLAAC: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MCU:多点控制单元(Multi Control Unit)CDN: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DNS:域名服务器(Domain Name System)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络(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SVC:可扩展视频编码(Scalable Video Coding)SDP:状态码(Status Code)VOLTE: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 oice over Long-Term Evolution)AES: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5 体系架构描述5.1 功能层描述图1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功能层分布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功能可以分为管理层、控制层和媒体层,各功能层包含的模块如图1所示。
会议系统功能与技术要求一、简介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会议来沟通、协作和决策,而现代化的会议系统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会议系统是当前企业日常办公不可或缺的信息化办公系统之一,具有协助管理者做出效率高、维度广的决策的功能。
那么,什么是会议系统功能与技术要求呢?下面我们近一步介绍。
二、会议系统功能要求1.语音视频通话语音和视频是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会议系统上同样也要支持。
会议系统应该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语音、视频会议通话,使得参加会议的人员在远距离情况下能够像面对面一样交流。
2.议程安排议程安排是会议讨论启动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会议系统应该提供一个讨论议题,设定会议日程的功能模块,通过时间安排人员的日程以达到效率最大化。
3.多人异地协同对于多部门合作的公司而言,面对即时需要决策的事情,使用会议系统进行异地协同办公非常必要。
会议系统应该支持多人同时参与会议并且能够进行实时的语音、文字讨论,让每个人都得以进行权威决策和快捷反应,进而实现了协同决策和协同行动。
4.文件共享在会议中,有时需要将某些文档与会人员共享以方便参与者了解议题,对此,会议系统需要在网上准备一个共享文档库,并确保协同会议所涉及的文档是可用的,同时需要保证数据安全。
5.笔记记录在许多会议讨论中,会有很多意见、建议和想法,需要大家记录下来。
会议系统可以提供一个笔记本功能,可以让与会人员轻松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一方面让与会人员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规划,从而获得更多的领导意见,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对会议笔记的整理来总结和沉淀会议的成果。
6.安全性安全性是任何公司IT系统的核心要素,也是会议系统的必选要求。
会议系统需要保护企业数据和机密信息的安全性,不允许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会议。
三、会议系统技术要求1.网络通讯网络通讯是会议系统的基本要求。
会议系统需要在稳定的、高速的网络环境下运行,而且还需要支前缀把这句话接上个句号一下持各种数据传输协议的配置2.系统稳定稳定的系统肯定会对工作效率起到巨大的作用。
验收测试方案的测试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在进行软件开发项目的验收测试阶段,测试要求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涵盖
了对软件交付的各个方面的严格检查,以确保软件符合用户需求和项目规范。
下面将介绍验收测试方案中常见的测试要求内容。
1. 功能性测试
1.1 主要功能测试
检查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包括核心功能是否能正常运行、是否有逻辑错误、是否符合功能描述等。
1.2 兼容性测试
测试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或设备上的兼容性,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
正常运行。
2. 性能测试
2.1 响应时间测试
测试系统在正常负载下的响应速度,确保系统在用户操作时能够快速响应。
2.2 吞吐量测试
测试系统在高负载下的吞吐量,确保系统能够处理大量并发用户请求。
3. 安全性测试
3.1 数据安全性测试
验证系统对用户数据的加密存储和传输能力,以及防止未授权访问的措施。
3.2 权限控制测试
测试系统是否实现了不同用户角色的权限控制,以及对用户角色的访问控制。
4. 易用性测试
4.1 用户界面测试
测试系统的用户界面是否符合用户习惯,是否易于操作和导航。
4.2 用户体验测试
验证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包括系统反馈、操作流程是否合理等。
5. 可靠性测试
5.1 容错测试
测试系统的容错能力,在异常情况下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并恢复正常。
5.2 可恢复性测试
测试系统在崩溃或断电等情况下的恢复能力,确保数据不会丢失或系统不能启动。
以上就是验收测试方案中常见的测试要求内容,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测试,可以确保软件在交付后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达到用户预期。
设备研制成熟度分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设备研制成熟度分级是指根据设备研发过程中的技术、成本、进度等因素,对设备研制的成熟度进行评估和分类的方法。
这个评级系统通常根据研制的不同阶段,将设备分为不同等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设备研制的顺利进行。
一般而言,设备研制成熟度分级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一、概念验证阶段:在概念验证阶段,设备研发团队主要通过实验室研究和概念验证实验,验证技术可行性和效果。
此时设备还处于概念阶段,尚未进行实际制造。
这个阶段的设备研制成熟度通常为TRL-1级(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属于概念验证阶段。
二、技术开发阶段:在技术开发阶段,研发团队开始进行原型机制造和技术验证实验,逐步完善设备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方案,使其达到实用的水平。
此时设备的研制成熟度通常为TRL-4级,属于技术验证阶段。
三、系统集成阶段:在系统集成阶段,研发团队将各个组件进行整合和测试,确保设备的各个部分能够协调工作。
此时设备的研制成熟度通常为TRL-7级,属于系统集成阶段。
四、工程验证阶段:在工程验证阶段,研发团队通过进行工程验证试验,对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全面检验,以确保设备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此时设备的研制成熟度通常为TRL-9级,属于工程验证阶段。
五、生产应用阶段:在生产应用阶段,设备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同时配套的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也开始得到完善。
此时设备的研制成熟度已经达到最高级别,可以实现量产并投入市场。
在设备研制过程中,及时对设备进行成熟度分级评估,能够帮助研发团队了解设备研制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前发现和解决风险,提高设备的研制效率和成功率。
比较不同阶段设备研制的成熟度,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研发策略和投资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设备研制成熟度分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验收测试方案的测试要求包括什么内容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验收测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旨在确保最终交付的软件
产品符合用户需求并具备预期的功能和质量。
为了有效进行验收测试,需要明确的测试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1. 功能测试
•确保系统的各项功能按照需求规格书中描述的功能进行验证,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等方面。
•测试系统的核心功能,确保其符合用户需求,并能够正确运行和产生预期的结果。
•针对系统的各个模块和功能点制定详细的测试用例,覆盖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
2. 性能测试
•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方面。
•确保系统在各种负载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在用户需求范围内提供良好的性能体验。
3. 兼容性测试
•测试系统在不同平台、不同浏览器、不同设备上的兼容性,确保系统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
•确保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和硬件环境下的表现一致,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4. 安全性测试
•确保系统对数据的保护和安全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
•测试系统的身份验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安全功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用户体验测试
•确保系统的界面设计符合用户习惯,易于操作和导航,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测试系统的交互流程、提示信息、反馈机制等,保证用户能够顺利完成操作并获得所需信息。
总结
验收测试方案的测试要求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和用户体验测试等方面。
通过对各项测试要求的详细规划和执行,可以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用户满意度,实现项目的成功交付。
基于TRL的海洋能装备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评估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海洋能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一个非常具有前途和发展潜力的方向。
与传统的燃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海洋能具有可再生、可持续、无排放等特点,被广泛认为是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海洋能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技术成熟度极低、成本较高、安全性较差、排放、损害环境等诸多方面。
因此,建立一套可以划分和评估海洋能装备技术成熟度的指标体系,对于推动海洋能装备技术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TRL的海洋能装备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评估研究技术成熟度指标(TRL)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在航空领域应用的一种技术成熟度评价指标。
它将技术研发过程分为九个等级,从概念形成(第一级)到市场应用(第九级)。
TRL指标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技术开发效率,完善技术研究体系,优化技术成果转化路径,加快科学技术欠发达地区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等。
在海洋能领域,使用TRL指标可以使得人们对海洋能技术的状态和迭代进行更加准确的了解,为下一步实现海洋能技术实用化提供最可靠的基础。
一、TRL的基本概念和定义TRL即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技术成熟度指数,该指数是NASA在其国际航空与空间技术路线图(ITAS)中提出的,是对每个技术开发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指数。
它的划分等级根据开发阶段的不同从0~9级分为十个等级,这十个等级分别是:0.论证概念证明:科学思想、概念或有实验室证明的想法(工作展开到大学实验室、科研院所等一类基本的研究机构);1.概念形成:科学知识转化成研究技能,研究团队扩大,初步计划和设计开始(参与人员技术可行性验证、专家会盘问、计算结果)2.科学原理阐明:现有科学原理认证与技术信号验证的实验室研究,这种研究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且需要较高的技术能力(重点考察对发明潜力的评价、成品制造支持环节等)3.证明实验:最初的实验室验证,包括概念验证和初步实验,但还不具备可行性或者不足够稳妥(验证样本数据统计指标、试验时间、能量输入缓冲区设置等)4.技术功能验证:实验室环境下实现成型的技术验证(关注试验数据重现性能否,技术细节、技术支持系统)5.组装测试:技术验证中心康复所配备的样品进行测试,这些样品只是组成原型,尚未进入销售状态(检验所用材料的稳定性、结构设计、耐久性、操作员手册)6.系统演示:技术验证系统或技术验证系统与其他组件一起进行演示,代表的是完整的技术验证(现场巡演、高温试验、循环测试等)7.系统开发:初步系统开发阶段,制造、集成和测试可行的硬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维修手册、现场调试说明)8.系统完备:可以制造、集成、测试并推向市场,美国部分国防装备采用此等级(可行性验证、工程瓶颈解决、维度与成本掌控)9.实际私营部署:完全成长为一种商业产品,并获得市场成功(销售量、服务附加内容、用户反馈、持续升级、维护费用等)TRL是通过对技术开发阶段不同的虚拟、实验和实际情况的评价和分析,以对技术的成熟度情况进行定量描述和分级,并据此为技术研究的规划和布局提供基础分析工具。
软件招投标项目技术规格书模板1. 引言本技术规格书旨在为软件招投标项目提供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明确项目的技术要求、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保证投标方对项目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并提供具体的设计和开发方案。
2. 项目背景简要介绍软件招投标项目的背景和目的,包括项目的发起方、项目的目标和预期成果等。
3. 参考资料列出项目的相关参考资料,包括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功能需求文档等。
4. 技术要求列出软件招投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包括开发环境要求、编程语言要求、数据库要求等。
4.1 开发环境要求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6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版本控制工具:Git4.2 编程语言要求后端开发语言:Java前端开发语言:,CSS,JavaScript数据库语言:SQL4.3 数据库要求数据库:MySQL 8.05. 功能需求列出软件招投标项目的功能需求,包括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和具体的功能描述。
5.1 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登录:用户可以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
用户注册:用户可以通过填写必要的个人信息注册新账号。
用户权限管理:管理员可以设置用户的权限,包括查看、编辑、删除等权限。
5.2 项目管理模块项目发布:管理员可以发布新的招标项目,并指定项目的基本信息。
项目查看:用户可以查看当前正在进行的招标项目的详细信息。
5.3 投标管理模块投标提交:投标方可以提交投标文件,包括技术方案、报价单等。
投标查看:管理员可以查看投标方的投标文件,并评估投标结果。
6. 性能指标设置软件招投标项目的性能指标,包括系统的并发能力、响应时间等。
6.1 并发能力软件招投标系统应能够同时支持1000个用户的并发访问。
6.2 响应时间系统的响应时间应控制在3秒以内。
7. 非功能需求列出软件招投标项目的非功能需求,包括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等。
7.1 安全性要求用户身份验证:用户在登录时需要进行账号和密码的验证。
技术成果验收单(模板)验收方案一、验收目的本次技术成果验收旨在确认所开发的技术成果是否满足预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验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可以投入实际应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验收范围本次技术成果验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技术成果的功能需求是否满足。
2. 技术成果的性能指标达到预期。
3. 技术成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4. 技术成果的安全性和兼容性是否满足预期。
三、验收标准根据验收范围,制定以下验收标准:1. 功能需求满足标准:技术成果应按照需求文档中规定的功能进行验证,所有功能能够正常运行且符合预期效果。
2. 性能指标达标标准:技术成果的性能指标应符合预期,如响应时间、并发处理能力等。
3. 可靠性和稳定性符合标准:技术成果在长时间运行及高负载情况下,表现应稳定可靠,不出现异常崩溃等情况。
4. 安全性和兼容性满足标准:技术成果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能够与现有系统或设备无缝集成。
四、验收方法本次技术成果验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功能需求验证:由验收方与开发方共同参与,开发方演示技术成果的各项功能,并提供相应的测试数据进行验证。
2. 性能指标测试:通过对技术成果进行压力测试、性能测试等手段,验证其性能指标是否达标。
3. 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行、模拟高负载等方式,对技术成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测试。
4. 安全性和兼容性验证:针对技术成果的安全性和兼容性进行测试,并确保能够与现有系统或设备无缝集成。
五、验收结果根据以上验收标准和方法,经过测试评估,确认技术成果的验收结果如下:1. 功能需求满足标准:通过功能验证,所有功能均正常运行且符合预期效果。
2. 性能指标达标标准:经性能测试,技术成果的性能指标满足预期要求。
3. 可靠性和稳定性符合标准:经长时间运行和高负载测试,技术成果表现稳定可靠,未出现异常崩溃等情况。
4. 安全性和兼容性满足标准:安全性和兼容性测试顺利通过,与现有系统或设备无缝集成。
1、系统技术要求与功能1)脑功能认知评估系统可以实现对患者认知损害的定性和定量检查,为认知治疗的疗效评定提供循证手段,并可以让患者认识脑功能的重要性,并提高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2)系统以全球脑功能测量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标准,整合神经科和精神科临床最重要和最常用的脑功能检查成套测验,集中当前智力和认知功能测量领域最前沿和常用的技术和工具,技术先进,可用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抑郁、焦虑、神经症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其中神经、精神量表、记忆力检查、人格、认知障碍、注意功能检查等项目可用于临床教学工作及相关科研项目。
3)系统集成临床应用广泛和认可度高的认知评估工具:至少包括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帕金森病疲劳量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问卷、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2)、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波士顿命名、认知障碍自评量表(AD8)、罗马m便秘诊断标准、C1eVeIand便秘评分量表、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量表、哥伦比亚一自杀严重程度评定量表(C-SSRS)>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MDS-UPDRS)、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8)、额叶功能检查(FAB)、幸福感指数问卷、剂末现象问卷、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数字广度等,报告直观准确。
4)系统包含不少于200个临床常用量表,涵盖幼儿到老年各个年龄段,并且具备多个量表自由组合的测查功能,可根据被试的情况一次进行多个量表的联合测查,测查项目内的量表可自由增减。
5)系统具有漏题提示功能、答题进度提示功能、断点续接功能和测评答题过快、过慢提醒等功能,确保在正常情况下答完全部题目,使结果更加可靠,使用更加方便,减少主试工作负担。
6)系统具备语音自动播报量表功能,语音键可自由开关,对于文化水平较低以及智力认知能力较低的被试非常方便,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7)系统可支持自评、他评相互独立,并具备多级权限设计,不同权限人员可查阅、导出对应权限人员的测评数据。
前言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主要基于3GPP 5G标准,面向中国市场需求,制定试验规范,研发5G 预商用设备,开展单系统、单终端、组网和互操作测试,验证和评估新功能和新特性。
本规范规定了低频(3.5GHz和4.9GHz频段)NR基站的基本功能要求、LTE-NR双连接(EN-DC)架构与功能要求、接口要求等。
本规范版权归IMT-2020(5G)推进组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或拷贝本规范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目录1 范围 (1)2 参考文件 (1)3 缩略语 (2)4 无线网架构与接口 (4)5 gNB基本功能要求 (5)5.1 系统参数(参数集与帧结构) (5)5.2 信道复用 (9)5.3 多天线技术 (11)5.4 调制、信道编码、交织和加扰 (12)5.5 参考信号 (15)5.6 HARQ (16)5.7 资源分配和调度 (17)5.8 功率控制 (18)5.9 PDCCH和下行控制信息 (19)5.10 PUCCH和上行控制信息 (20)5.11 同步和广播 (20)5.12 随机接入 (21)5.13 MAC层功能 (21)5.14 RLC层功能 (22)5.15 PDCP层功能 (23)5.16 SDAP层功能 (24)5.17 RRC层功能 (24)5.18 系统信息提供 (25)5.19 移动性管理(适用于SA) (26)5.20 测量功能 (27)5.21 无线承载与QoS (28)6 EN-DC双连接 (28)6.1 无线网架构 (28)6.2 物理层EN-DC特定功能要求 (32)6.3 层2 EN-DC特定功能要求 (32)6.4 RRC EN-DC特定功能要求 (32)6.5 承载管理 (33)6.6 EN-DC连接管理 (33)7 上行增强 (34)7.1 Uplink Sharing(对NSA可选,SA待定) (34)8 NG接口要求 (35)9 Xn接口要求 (35)10 BBU硬件与其它通用要求 (35)10.1 硬件通用要求 (35)10.2 BBU电源与接地要求 (36)11 RRU硬件和其它通用要求 (36)11.1 RRU通用要求 (36)11.2 RRU电源与接地要求 (36)5G技术研发试验系统验证低频基站设备功能技术要求1 范围本规范主要规定了5G技术研发试验系统验证对低频(3.5GHz和4.9GHz频段)NR基站的基本功能要求、LTE-NR双连接(EN-DC)架构与功能要求、接口要求等。
功能测试验证应用程序是否符合需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功能测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它的目标是验证应用程序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和预期,以确保软件的功能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功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讨论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功能测试的定义和目标功能测试是一种软件测试方法,用于验证应用程序的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范正确地工作。
其目标是检测应用程序的主要功能,确保其符合用户的期望,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错误和问题。
二、功能测试的步骤和方法1. 确定测试需求:在进行功能测试之前,需要明确应用程序的功能需求和用户期望。
这可以通过需求分析和用户反馈来获取。
明确测试需求对于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2. 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是功能测试的核心。
它定义了一组输入、预期输出和预期行为,以测试应用程序的功能。
测试用例应该覆盖应用程序的主要功能和边界情况。
3. 执行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将应用程序暴露给各种输入,以验证其功能和行为。
测试用例应该按照计划进行,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4. 发现和报告问题:在执行测试用例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应用程序中的错误和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记录并及时报告给开发团队,以便修复。
5. 重复测试:修复了问题后,需要重新执行相关的测试用例,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并不会引入新的问题。
三、功能测试的重要性1. 确保质量:功能测试是验证应用程序是否符合需求和预期的重要手段。
通过功能测试,可以发现应用程序中的错误和问题,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2. 提高用户满意度:一个功能完善的应用程序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
功能测试可以确保应用程序按照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工作,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
3. 减少成本和风险:通过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功能测试可以减少成本和风险。
未经充分测试的应用程序可能会导致用户的投诉和损失,甚至可能被迫重新开发。
4. 保护品牌声誉:一个稳定和可靠的应用程序对于企业的品牌声誉至关重要。
协同OA系统建设项目评分标准1、价格分………………………………………………………………………30分(1)以进入评标的最低的投标报价为30分。
(2)某投标人报价分=投标人最低投标报价金额(元)/某投标人投标报价金额(元)*30分。
2、技术分………………………………………………………………………25分(1)技术方案分(满分15分)主要根据系统建设模式、技术先进性、合理性、成熟度、模块化设计和已操作、易管理性、并能够体现资源库与门户平台之间的无缝链接等情况,对投标单位技术方案进行综合评审。
分数等级设置:一档0.1~5分,二挡5.1~10分,三挡10.1~15分一档(0.1~5分):提供了项目设计方案,对项目建设目标、整体架构、功能模块、实现思路和关键技术未提供详细描述,无法证明能满足标书中功能要求及性能要求,对资源库项设计未做详细说明。
二挡(5.1~10分):提供了项目设计方案,对项目建设目标、整体架构、功能模块、实现思路和关键技术的理解有基础描述。
技术方案无漏项,基本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内容无前后矛盾。
技术方案未完整体现与综合平台吻合程度,对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扩展性的阐述相对具体,对关键技术的理解基本准确,基本符合项目需求。
三挡(10.1~15分):提供了项目设计方案,对项目建设目标、整体架构、功能模块、实现思路和关键技术的理解有详细的阐述。
投标方案点对点应答详尽、明晰、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内容齐全、表述准确、条理清晰,内容无前后矛盾,符合招标文件要求。
技术方案与业务需求高度吻合,体现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扩展性。
方案科学合理、安全严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充分考虑用户实际使用需求,项目技术设计方案对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2)项目管理及项目实施方案分(满分10分)分数等级设置:一档0.1~3分,二档3.1~7分,三挡7.1~10分一档(0.1~3分):技术方案中对系统建设的软件部署、任务设置、功能实现等方面与实际需求不够吻合,对资源库的技术架构和数据特征描述不清晰,对重点、难点技术环节未进行详细说明。
附件功能验证演示系统技术要求1 概述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全台统一监控系统——总控传输机房及播出环境监控项目是为中央电视台新址播出、总控传输机房建立机房环境统一监控系统,系统由统一的软件监控平台进行管理,具备机房温湿度监控、机房漏水监测、机房视频监控、机房电源监测、冷通道封闭五大功能。
机房环境监控功能验证演示系统的验证结果是通过投标资格预审的条件之一,目的是检验投标厂家对本项目所要求的机房环境监控内容的技术实现能力,确保厂家在本项目中所采用软件、自产及外购设备、安装工艺都能满足甲方的使用需求。
厂家需按要求在使用最少的设备、材料的情况下实现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大部分功能。
甲方将对演示系统进行功能验证,功能验证结果满足要求的厂家才能获得本项目投标资格。
2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功能要求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由机房温湿度监控子系统、机房漏水监测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电源监测子系统和冷通道封闭五部分组成,各子系统采用互相独立运行模式,当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运行异常时,不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具有独立的主服务器,监控平台软件要求采用全中文操作界面,以3D 模型图形形式模拟现场各个设备的实际位置及布局结构,能够实时查看各种智能设备或子系统的所有运行参数及运行状态平台应为成熟的软件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数据记录、查询、统计分析、报警、 通讯、设备管理、视频播放、报表及打印等功能。
3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架构要求系统内各服务器间采用以太网连接,采集服务器与前端机柜温度检测器、 机房温湿度一体探头、漏水检测器和冷通道开闭状态检测器采用串行总线方 式连接,采集服务器与PDU 、精密配电柜及监控摄像头以IP 方式连接。
具 体参考下图,所需设备数量及配置由投标方根据需求书要求及自身方案确4 环境监控平台要求4.1系统疋位环境监控平台需对机房温湿度监控系统、机房漏水监测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电源监测系统和冷通道封闭设施状态进行统一管理。
各子系统的数 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处理、报警、查询、报表及部分子系统的设置 等功能全部通过环环境监控疋 0数据库服务肅 检b 軀务帚 监桎工样站的总缄机桶温度探头 穡竜或电柜境监控平台实现。
为上游控管监系统预留API 接口(SNMP),为控管监系统提供报警信息及数据。
环境监控平台设有主服务器(支持NTP 协议),统一对各子系统的数据(视频信号除外)进行管理,包括数据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等,为用户提供统一界面并完成报警、通讯等功能。
子系统的服务器及功能由厂家自行确定。
系统内各种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集中安装。
4.2 管理功能要求统一对智能可调通风地板进行管理,根据机房温度监测系统反馈数据,自动调节风口地板通风率,合理分配空调冷量,确保所有机柜温度满足要求;能采集各子系统数据,并存入数据库中;能对历史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可以将收集数据直接或间接(计算)生成表格、图表等呈现; 并进行统计分析及说明统计分析结果如何指导运维;可以显示实时的各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可以显示实时的各设备运行状况;可对各子系统参数进行设置;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
4.3 具体查询统计功能例举温度分布图查询:依据用户所选机房和过去时刻,系统从保存的历史数据中获得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并以机房所选时刻的温度分布图的方式显示;漏水监测报警图查询:依据用户所选过去时刻系统从保存的历史数据中获得漏水监测传感器的数据,并以机房漏水监测图的方式显示;数据项查询:依据选取设备、时间段,以二维表格形式罗列该设备在所选时间内的参数表格,并可选中某一项数据,生成历史曲线图;视频数据查询:依据选取摄像头及时间段,可进行相应的视频回放;报警信息查询:依据选取监测项目、时间段对历史报警信息查询,查询结果以图或表格的形式展现;配电柜电量参数统计:支持用户对配电柜的用电量进行统计分析;PDU电量参数统计:支持用户对PDU的输出进行类型自定义,按照类型对PDU的输出功率进行统计分析,支持模糊查询统计。
4.4 实时图像展现功能例举三维机房机柜顶部-中部-底部温度云切图;三维机房机柜前-后部温度云切图;机房漏水监测状态及报警图;电源状态及报警图,报警机柜以高亮形式显示;实时调看系统内任一摄像头的视频信号。
4.5 集中远程管理功能要求在获得权限的情况下同网段内其它终端可以通过BS或CS方式接入环境监控平台,实现环境监控平台本地能实现的所有功能;多个机房可以级联,通过一套环境监控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4.6 报警管理要求对于不同子系统及其中不同报警项支持优先级设置,不同等级的报警标识要有区别;报警方式支持屏幕弹出报警、连续报警等多种报警方式,用户可对根据报警内容的不同自行选择报警方式;系统对已经产生过的报警信息,对报警的内容、时间、地点、报警等级等,都需要做出详细记录,并将数据存储于硬盘中,以便管理人员进行查询。
任何操作权限的管理人员都不能对历史数据做任何修改;系统报警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配置,如,报警级别、报警屏蔽、报警门限值等。
报警需要经过报警匹配,报警延时,报警过滤等方式对报警进行确认,只有在满足条件下的报警才会认为是真正的报警;机房温湿度监控系统由探测器检测到机柜温度或机房温湿度超标到环境控制平台发出报警信息时间不大于5秒钟;机房漏水检测系统由探测器检测到目标条件满足报警要求到环境控制平台发出报警信息时间不大于5秒;电源监测系统由接到PDU 及精密配电柜发出的报警信息到环境控制平台发出报警信息时间不大于5秒钟;冷通道内温湿度传感器或冷通道门窗状态检测开关检测到冷通道内温度超标或门窗状态发生异常到环境控制平台发出报警信息时间不大于5 秒;以上报警时间要求基于无报警策略条件下的最短报警时间。
具有多地点、多事件的并发报警功能,无丢失报警信息,报警准确率为100%;将用户配置的报警信息向上层控管监系统上报;精密配电柜开关量支持预设默认值报警;系统能根据需要对各种历史报警的信息进行打印;系统具有根据用户的要求,能方便快捷的进行报警查询和处理功能4.7 系统配置管理要求操作权限:系统需根据不同的操作者划分不同操作权限,不同的用户只能在自己的操作权限内进行系统的操作;系统操作记录:系统对所有操作者所进行的系统操作均需要做详细的操作记录;系统设置的备份及恢复:系统能对定制模型及系统设置自动或手动导出生成备份文件,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使之具有更高稳定性、安全性;客户端监控:系统可通过现有的内部局域网内其他终端实现远程监控,所监控的对象和监控中心具有同等的功能;软件的各子系统采集模块与数据分析处理模块需要分开,以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需要能在环境监控平台界面上看到所有的设备树形结构图;系统应具备丰富的报表及查询功能,报表、历史事件查询和历史曲线查询应方便用户扩充自定义;所有配置更改都无需停止系统的运行,可以做到长期的连续运行;对环境监控平台的配置操作进行记录。
5 机房温湿度监控要求5.1 系统定位对立柜机房内所有机柜温度及机房内平均温湿度进行监测,当任一点温度超过预置报警阈值时进行报警。
机房温湿度监控系统是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子系统。
5.2 温湿度监测要求对实施区域内所有机柜(不含精密配电柜)均做热量(温度)监测,机房温度监测要求采用一线式多点传感器对机房内机柜前、后面在至少3 个垂直高度上同时进行温度采样。
所有机柜温度探头、机房温湿度探头及控制器就近从机柜取电,每列机柜上的所有探头、控制器只提供一路220V 交流电,由厂家自行整流、分配供各种设备使用。
5.3 可调风口板控制要求根据对机柜温度的实时监测结果,自动对智能可调风口板出风率进行动态调节,对空调冷量进行合理分配,提高机房整体的制冷效率,确保所有机柜进出风温度达到设计要求。
6 机房漏水监测要求6.1 系统定位机房漏水监测系统对机房周边DFU 机组区进行漏水监测,当监测区域发生积水时可及时向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发出报警信息。
机房漏水监测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子系统。
6.2 系统监测要求采用漏水感应线环绕DFU 机组区域铺设,当DFU 机组底部区域出现积水时,在第一时间通过环境监控软件平台进行报警,监控主机自动切换到漏水监测画面上,发出声光报警并在机房平面图上显示相应的漏水位置。
系统对所有漏水感应传感器数据采集一遍的时间应小于30 秒。
报警信息数据至少可保存1 年。
感应线缆为特种橡胶制成,抗腐蚀,抗酸碱。
系统功能完善,对感应绳有断线报警功能。
漏水监测线缆由甲方指定位置机柜取电,每套漏水监测系统提供1 路220V 交流电,由中标方自行整流、分配使用。
7 机房视频监控7.1 系统定位机房视频监控系统对机房等区域进行视频监控,对所有摄像头2 周内的视频监控内容进行保留备查。
系统应采用成熟的视频监控平台和设备,系统应具备先进的视频监控功能。
视频监控系统是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子系统。
7.2 系统监控要求视频监控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系统需提供完整的数字网络视频传输控制解决方案;可通过环境监控软件平台观看任意监控摄像头的实时画面;可对快球摄像机进行远端遥控;系统具有运动目标检测功能;可通过环境监控软件平台回放任意存储设备记录的视频文件;可使用系统中任一服务器主机进行远程配置,包括录像模板设置、录像模板生效、视频压缩参数设置;可对系统进行网络用户管理,包括添加网络用户、网络用户权限管理、删除网络用户;完备的网络用户管理系统,不同的用户对不同通道拥有不同的权限,可以灵活设置,充分满足用户的各种应用需要;可对系统中任一视频服务器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包括该主机的路数、视频参数、硬盘空间剩余量等;可对系统中任一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进行管理,包括删除录像文件、备份录像文件等;为上层监控系统提供视频数据及元数据。
7.3 存储要求: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25 帧/秒全实时记录、抽帧记录、运动目标检测开启记录等功能,记录方式由用户进行组合设置。
视频信号采用H.264 算法压缩后进行存储,每台摄像机每小时按不大于60MB 容量存储,负责控制面板监控的半球摄像机每小时按不大于240MB 容量存储,视频数据保存时间为两周视频监控服务器需支持NTP 协议。
8 机房电源监测要求8.1 系统定位机房精密配电柜及智能PDU 产品都有相应的数据信息采集装置及相应管理平台,能够进行报警阀值设置等处理工作。
因此机房环境监控系统需要从精密配电柜管理机及智能PDU 相应网络接口获取监测数据及报警信息,进行数据归档管理(保存1 年)、报警策略制定,并将报警信息上传至环境监控平台。
精密配电柜及智能PDU 的采购不在本项目范围内。
机房电源监测系统是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子系统。
8.2 监测内容8.2.1 精密配电柜数据采集:2路进线主要电量参数,包括同时的2 路输入电源线电压、相电压、三相及零线电流的采集;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素等电气参数的采集;进线开关、支路开关、转换开关、浪涌保护开关的开关状态的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