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崔历史的三峡历史的三峡:近代中国的思潮与政治
- 格式:docx
- 大小:60.53 KB
- 文档页数:26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王者无外,天下一家1列文森说:在古代中国,“早期的‘国’是一个权力体,与此相比较,天下则是一个(C)”。
A、道德体B、共同体C、价值体D、有机体2(C)提出了“亡国亡天下”之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A、黄宗羲B、王夫之C、顾炎武D、孙奇逢3在古代中国,中原王朝的天下秩序,由内到外,可以分为几个层面?BA、二B、三C、四D、五4在中国文化当中,天下具有双重内涵,既指理想的伦理秩序,又是对以中原为中心的世界空间的想象。
√5古代的天下等同于今天所说的世界。
×以夏变夷,化夷为夏1夷夏之间,最大的不同乃在于(C)。
A、血缘B、种族C、文明D、地域2下面哪一个时期不属于历史上夷夏之间、胡人与汉人之间的四次大融合?BA、春秋时期B、汉朝C、魏晋南北朝时期D、清朝3下面哪一项不是来自于胡人的文化与风俗?DA、胡床B、胡椅C、佛教D、道教4何为华夏、何为夷狄?在古代中国并非一文明性分野,乃是一种族性概念。
×5所谓的天下,乃是一个不断的以夏变夷、化夷为夏的过程。
√当你说“中国”时,说的是什么?1从时间的延续性而言,中国是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A)共同体。
A、政治-文明B、道德-文化C、道德-经济D、政治-道德2在南北朝时期为北方民族融合做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是(A)A、北魏孝文帝B、蜀汉刘禅C、东晋司马睿D、南梁萧衍3【多选题】在宋代,并存的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ABCA、辽B、西夏C、金D、匈奴4古代中国虽然是一个国家,却不是近代的民族国家,而是王朝国家。
√5古代的中国是以华夏文明所代表的价值体系,天下是以中原为中心的政治-文明共同体。
×两种大一统王朝1(D)的大一统抽去了儒家礼治的价值内涵,只剩下一统天下、富国强兵、提升国力、开拓疆土的政治内涵。
A、道家B、墨家C、兵家D、法家2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讲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皇帝?CA、周武王B、齐桓公C、秦始皇D、汉武帝3以汉人为中心的中原王朝,不包括(C)。
《历史的三峡:近代中国思潮与政治》试题集一、单选题1.1910年在北京行刺摄政王载沣的是哪位同盟会会员?(A )A、汪精卫B、胡汉民C、蒋介石D、廖仲恺2.从蒙元到大清所呈现的征服王朝帝国,是文化多样性的和谐、(B )重体制的并存。
A、一B、二C、三D、四3.从时间的延续性而言,中国是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A )共同体。
A、政治-文明B、道德-文化C、道德-经济D、政治-道德4.《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作者是(B )A、杜亚泉B、梁漱溟C、胡适D、梁启超5.公认最早使用“中华民族”这一观念的学者是?(D )A、钱穆B、胡适C、傅斯年D、梁启超6.黑河腾冲线是哪一位学者提出来的?(D )A、郭沫若B、竺可桢C、傅斯年D、胡焕庸7.胡适先生说:“民族主义有三个方面”,其中最高最艰难的是哪一个方面?(D )A、盲目排外B、拥护固有文化C、全盘西化D、建立民族国家8.列文森说:在古代中国,“早期的‘国’是一个权力体,与此相比较,天下则是一个(C )”。
A、道德体B、共同体C、价值体D、有机体9.“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讲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皇帝?(C )A、周武王B、齐桓公C、秦始皇D、汉武帝10.哪一位日本思想家在《文明论概略》一书中提出了文明论思想?(D )A、荻生徂徕B、伊藤仁斋C、本居宣长D、福泽谕吉11.清朝在满蒙藏边疆地区,乃以(D )为共同的精神纽带。
A、道教B、伊斯兰教C、儒家D、喇嘛教12.清帝在藏人那里的称呼是什么?(C )A、皇帝B、草原盟主大可汗C、文殊活菩萨D、大单于13.清末新政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B )A、教育改革B、制定宪法C、司法改革D、经济改革14.史密斯对于民族与族群的区分,核心在于三点,下列哪一项不包括在内?(D )A、确定的居住区域B、规范的公共文化C、政治上的自觉D、独立的国家主权15.谁提出了“亡国亡天下”之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历史的三峡:近代中国思潮与政治王者无外,天下一家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在古代中国,中原王朝的天下秩序,由内到外,可以分为几个层面?A、二B、三C、四D、五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2【单选题】列文森说:在古代中国,“早期的‘国’是一个权力体,与此相比较,天下则是一个()”。
A、道德体B、共同体C、价值体D、有机体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判断题】古代的天下等同于今天所说的世界。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在中国文化当中,天下具有双重内涵,既指理想的伦理秩序,又是对以中原为中心的世界空间的想象。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以夏变夷,化夷为夏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下面哪一个时期不属于历史上夷夏之间、胡人与汉人之间的四次大融合?A、春秋时期B、汉朝C、魏晋南北朝时期D、清朝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2【单选题】夷夏之间,最大的不同乃在于()。
A、血缘B、种族C、文明D、地域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单选题】下面哪一项不是来自于胡人的文化与风俗?A、胡床B、胡椅C、佛教D、道教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4【判断题】所谓的天下,乃是一个不断的以夏变夷、化夷为夏的过程。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当你说“中国”时,说的是什么?已完成成绩:50.0分1【单选题】从时间的延续性而言,中国是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共同体。
A、政治-文明D、政治-道德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2【单选题】在南北朝时期为北方民族融合做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是()A、北魏孝文帝B、蜀汉刘禅C、东晋司马睿D、南梁萧衍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3【多选题】在宋代,并存的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A、辽B、西夏C、金D、匈奴我的答案:ABCD得分:0.0分4【判断题】古代的中国是以华夏文明所代表的价值体系,天下是以中原为中心的政治-文明共同体。
我的答案:√得分:0.0分两种大一统王朝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的大一统抽去了儒家礼治的价值内涵,只剩下一统天下、富国强兵、提升国力、开拓疆土的政治内涵。
《三峡》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属河北省)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做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水经》是记述我国古代河流水道的地理书,记载河流水道137条,共一万余字。
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便走遍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的文物、文献资料,为《水经》作注。
《水经注》尽可能详细地记述了河水所经地方的山陵城邑、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神话传说以及民歌谚语等。
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传神。
尤其是描绘山川景物,有声有色,使读者如临其境。
所以,《水经注》不仅是一部研究古代地貌的重要科学专著,而且是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文学著作。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亭午:正午。
2.夜分:半夜。
3.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4.襄(xiāng):上。
5.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
6.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沿:顺流而下。
8.溯(sù):逆流而上。
9.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10.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11.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2.疾:快。
13.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14.回清:回旋的清波。
15.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16.飞漱(shù):急流冲荡。
17.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8.晴初:天刚晴。
19.霜旦:下霜的早晨。
20.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21.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2.涧(jiàn) 23.猿(yuán)重点虚词1.略无:毫无。
(略无阙处)2.以:及,及于。
(不以疾也)通假字1.阙:通“缺”,中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转:通啭,婉转发声。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古今异义1.良古义:的确,实在。
《三峡》知识点梳理《三峡》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之一,通过描写一个小学生在三峡中游玩时,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性鄙陋的一面。
下面将对该作品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背景和情节:1.《三峡》写于1920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鼻祖鲁迅的早期代表作之一3.小男孩从学校出发,目的地是一个教会。
沿途他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展现了人们的贪婪、无知、残酷和冷漠。
二、主要人物:1.小男孩:故事的主人公。
他天真无邪,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却也因此暴露了现实的丑恶和残酷。
2.图书管理员:他喜欢拿小男孩寻开心,带他看柱子、头颅等稀奇的东西。
他的行为无疑像是一个魔鬼。
3.萧瀛:小男孩的同学,因贪婪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后来成了一个半文盲。
三、主题和意义:1.批判封建礼教:作品通过小男孩与其他人的互动,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
2.强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作品中生动描绘了人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贪婪、无知、冷漠等,对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使作品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四、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1.故事结构严谨:整个故事以小男孩在旅途中的经历为主线,情节紧凑,层次分明。
2.语言简练生动:作品中的语言简明扼要,表达准确,用词简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故事和人物。
3.揭示人性的暗面: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和描写事件,作品以深沉的思考和警示,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面。
五、和其他作品的关系:1.作品和鲁迅的其他作品类似,都以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为主题。
3.作品和其他社会批判文学有相似之处,都通过对社会暗面的揭示,震撼读者并引起思考。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了解了《三峡》这篇作品的背景、主题、人物、文学特点和和其他作品的关系。
这部作品以其接地气的描述和批判的力量,揭示了封建社会里的种种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王者无外,天下一家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在古代中国,中原王朝的天下秩序,由内到外,可以分为几个层面?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列文森说:在古代中国,“早期的‘国’是一个权力体,与此相比较,天下则是一个()”。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古代的天下等同于今天所说的世界。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在中国文化当中,天下具有双重内涵,既指理想的伦理秩序,又是对以中原为中心的世界空间的想象。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以夏变夷,化夷为夏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面哪一个时期不属于历史上夷夏之间、胡人与汉人之间的四次大融合?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夷夏之间,最大的不同乃在于()。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不是来自于胡人的文化与风俗?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所谓的天下,乃是一个不断的以夏变夷、化夷为夏的过程。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当你说“中国”时,说的是什么?已完成成绩:50.0分
1
【单选题】从时间的延续性而言,中国是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共同体。
A、
【单选题】在南北朝时期为北方民族融合做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是()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多选题】在宋代,并存的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得分:0.0分
4
【判断题】古代的中国是以华夏文明所代表的价值体系,天下是以中原为中心的政治-文明共同体。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两种大一统王朝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的大一统抽去了儒家礼治的价值内涵,只剩下一统天下、富国强兵、提升国力、开拓疆土的政治内涵。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以汉人为中心的中原王朝,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古代中国是一个复线的中国。
既有以中原为中心的汉族文明的中国,也有草原、森林和高原少数民族的中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在古代中国,王朝认同是表象,文明认同是内核,王朝认同是有条件的,文明认同是绝对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从黑河腾冲线看农耕与草原民族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是中国的一条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际线。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黑河腾冲线是哪一位学者提出来的?
A、
【单选题】下面哪一个朝代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清朝成功地将原本难以和平共存的农耕民族与草原民族整合进同一个帝国秩序之中。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一个王朝,多元治理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从蒙元到大清所呈现的征服王朝帝国,是文化多样性的和谐、()重体制的并存。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清朝在满蒙藏边疆地区,乃以()为共同的精神纽带。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清帝在藏人那里的称呼是什么?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无论是汉人士大夫、蒙古大公、还是西藏活佛、西南土司,虽然宗教、文化和典章制度千差万别,但他们都认同同一个满清君主。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族群、民族与国族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面哪一个国家不是单一民族国家?
A、
B、
C、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晚清时,“民族”这个词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
A、
B、
C、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单选题】史密斯对于民族与族群的区分,核心在于三点,下列哪一项不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