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三版)(孙彦)03章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45
1第二章过滤和离心第三章细胞破碎一、名词解释、1.凝聚:就是向胶体悬浮液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胶粒的双层电位降低,排斥作用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胶粒间因相互碰撞而产生凝聚的现象。
2.絮凝:当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的胶粒表面上,产生架桥联接,形成较大凝絮团的过程。
3.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
4.分离因数:是指离心设备所能达到的离心力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用Z表示。
Z=4π2N2r/g5.盐溶: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中性盐,如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会增加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增强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
这种现象称为盐溶。
6.盐析: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
7.包含体:外源基因表达的产物不能分泌到细胞外,而且在细胞内凝聚成没有生物活性的固体颗粒。
8.高压匀浆法:也称高压剪切破碎法,是利用高压匀浆器破碎细胞的一种方法。
即细胞悬浮液在高压作用下从阀座与阀之间的环隙高速喷出后撞击到碰撞环上,细胞在受到高速撞击作用后,急剧释放到低压环境,从而在撞击力和剪切力等综合作用下破碎。
9.珠磨法:是指在搅拌机的高速搅拌下微珠高速运动,微珠与微珠之间以及微珠和细胞之间发生冲击和研磨,使悬浮液中的细胞受到研磨剪切和撞击而破碎。
10.酶溶法:酶溶法利用溶解细胞壁的酶处理菌体细胞,使细胞壁受到部分或完全破坏后,再利用渗透压冲击等方法破坏细胞膜,进一步增大细胞内产物的通透性。
11.超声破碎法:超声波破碎发是利用发射15~24kHZ的超声波探头处理细胞悬浮液。
是在超声波作用下发生空化作用,空穴的形成、增大和闭合产生极大的冲击波和剪切力,使细胞破碎。
12.空化现象:在相当高频率的超声波作用下,液体产生空穴泡,这种空穴泡在超声波继续作用下膨大和破碎,从而产生极强的剪切力,使细胞破碎。
13.有机溶剂沉淀: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丙酮或乙醇等水溶性有机溶液,水的活性降低,随着有机溶剂浓度的增大,水对蛋白质分子表面荷电集团或亲水集团的水化程度降低,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引力增大,从而凝聚和沉淀。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09123)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宋体五号加粗)课程中文名称: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代码:09123学分与学时:52学时,3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生物分离工程》是为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中各种杂质的去除、分离、纯化和精制技术,是生物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较好地运用各种分离技术来设计合理的提取、精制的工艺路线,并能从理论上解释各种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
三、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
基本要求:掌握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地位,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以及生物分离过程的分类。
重点与难点:准确理解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一、生物分离工程的历史及其应用二、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三、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四、生物分离一般步骤第二章生物分离的理论基础(4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生物分离的理论基础基本要求:了解生物分离的基本理论基础,掌握分离效率的评价标准。
重点与难点:分离机理、分离效价的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主要内容:一、分离机理二、分离操作三、分离效价的评价第三章过滤(4学时)教学目的:学习并掌握发酵液过滤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掌握过滤前物料预处理的基本方法,过滤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方程,了解连续旋转式真空抽滤机的操作原理与过程,以及过滤设备的基本结构及选择原则。
重点与难点:准确理解过滤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方程、过滤设备的基本结构与选型。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一、过滤的基本概念二、过滤前物料的前处理1、加热(Heating)——降低液体粘度2、凝聚和絮凝三、影响凝聚作用的主要因素四、絮凝作用五、常用的絮凝剂六、助滤剂七、过滤理论八、连续旋转式过滤机九、过滤设备及其结构十、过滤介质十一、典型的过滤设备1、板框压滤机2、旋转过滤机第四章离心与沉降(4学时)教学目的:掌握离心和沉降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掌握颗粒沉降的计算,了解各种分离沉降设备的种类、结构和原理,离心分离过程的放大方法。
《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二(第4~5章)一、选择题(22分)1、以下哪项不是在重力场中,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降落时受到的力( B )A.重力 B。
压力 C.浮力 D. 阻力2、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A )A.越小B.越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3、等密度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 A )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4、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 B )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5、以下各物质可用于密度梯度离心介质的是( D )。
A。
蔗糖 B。
聚蔗糖 C。
氯化铯 D。
以上均可6、当两种高聚物水溶液相互混合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能产生(D)A。
互不相溶,形成两个水相 B. 两种高聚物都分配于一相,另一相几乎全部为溶剂水C。
完全互溶,形成均相的高聚物水溶液 D. 形成沉淀7、超临界流体萃取中,如何降低溶质的溶解度达到分离的目的(C)A.降温 B升高压力 C。
升温 D。
加入夹带剂8、物理萃取即溶质根据(B)的原理进行分离的A。
吸附 B.相似相溶 C分子筛 D 亲和9、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适用于提取( B )A、极性大的成分B、极性小的成分C、离子型化合物D、亲水性成分10、在萃取液用量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种萃取方式的理论收率最高(C)A。
单级萃取 B。
三级错流萃取 C.三级逆流萃取 D.二级逆流萃取11、关于萃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酸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萃取 B碱性物质在碱性条件下萃取C. 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进行提取D. 两性电解质偏离等电点时进行提取12、液一液萃取时常发生乳化作用,如何避免(D)A.剧烈搅拌 B低温 C.静止 D.加热13、在葡聚糖与聚乙二醇形成的双水相体系中,目标蛋白质存在于(A)A.上相 B下相 C.葡聚糖相 D。
以上都有可能14、超临界流体萃取中,如何降低溶质的溶解度达到分离的目的(C)A.降温 B升高压力 C.升温 D.加入夹带剂15、关于反萃取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