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5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周政[2012]58号【发布部门】周口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9.19【实施日期】2012.09.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周政[2012]5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见》(豫政〔2012〕78号)精神,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我市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式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坚持走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强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权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完善适应环境保护新形势新要求的机制体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面完成我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到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划要求,城乡环境保护统筹推进,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三)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
在全市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合理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指标并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有关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进行管理。
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新增排放量,深入挖掘减排潜力,腾出环境容量,保障经济发展的环境要素需求。
把主要污染物预支增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文件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未经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复环评文件;对没有预支增量的地方,原则上不再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前言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构建生态文明,国务院于2011年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明确环保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重点任务一、加强环境管理(一)开展环评审批制度改革。
为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环评审批的公开透明度,国家环保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广环评审批制度改革。
同时,要强化环评抽查监督,维护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
(二)强化环境督查。
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各地环保工作的督察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二、控制污染物排放(一)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要全面加强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实施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推动区域协作解决跨地区大气污染影响的问题。
(二)加强水污染防治。
要建立水污染源头控制制度,制定水污染治理规划,加强污染物排放监管和工业废水处理工作。
(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要加强土壤污染调查工作,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三、加强环境治理(一)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
要推进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强垃圾分类和城市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工作。
(二)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要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严格实施企业环评和排污许可制度,推进“绿色生产、清洁生产”。
(三)加强环境应急管理。
要提高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做好环境应急预案和应急预警工作,保障公众安全。
四、促进环保技术创新要加快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推广先进清洁生产技术,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同时,加强环保科普,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本意见的出台,将有效促进环境管理和治理工作的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实施意见 (2)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实施意见 (2)精选2篇(一)1.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执法制度。
完善环境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执法标准和规范,确保环境监管执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同时,加强对环境监管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
2.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行为,对违法者予以严厉处罚,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力。
加大对严重环境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维护环境的公共利益。
3.加强执法监督。
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环境监管执法行为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执法行为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同时,加大对环境监管执法人员的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执法不公和滥用职权等不当行为。
4.强化协同合作。
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共同参与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形成合力。
5.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同时,加强对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宣传,增加执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6.加大科技支持。
加强对环境监管执法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
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管执法信息系统,实现执法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7.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环境监管执法经验交流和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环境监管执法工作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提高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实施意见 (2)精选2篇(二)1.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手段进行明确规定,提高执法依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执法机制和部门协作机制。
明确各级环境保护执法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合力,提高执法效力。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4•【字号】黑政发[2012]11号•【施行日期】2012.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2〕11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精神,加强全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坚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一)认真搞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
省环保部门要会同发改、工信、水利、住建、财政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推进责任,督促地方落实规划项目配套资金,跟踪项目建设。
完善全省江河水质“黄橙红”三色警戒制度。
深化“以支促干”、“一河一策”等小流域治污模式。
由哈尔滨、牡丹江、双鸭山、鸡西、绥化等市牵头分别在阿什河、呼兰河、牡丹江、安邦河、穆棱河等重点支流建立“河(段)长制度”,建立联防联控的流域污染防治协调机构。
推广哈尔滨市“三沟一河”治理经验,加强城市河流治理。
创新水环境管理模式,建立以控制单元为基础的水环境分区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重点工业源管控,重点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构建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恢复松花江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哈尔滨市加快实施“百里生态长廊”工程,打造健康水生态系统。
全力推进镜泊湖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建设和兴凯湖的生态保护。
力争到2015年,松花江流域国控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大于60%、地表水国控断面消除劣V类水质。
(二)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科学制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分配方案和年度减排计划,实施减排完成情况年度考核。
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督察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督察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文件,旨在落实党中央的环保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和健康。
本文将对于该文件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文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民关注的焦点。
然而,当前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环保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为此,中央政府制定了该文件,旨在加强环保督察工作,落实环境保护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该文件的意义在于,建立长效督察机制,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二、文件的主要内容1. 建立长效督察机制文件要求建立长效督察机制,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建立环保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生产环境检查制度,确保环保产品的质量和环保生产的标准。
2. 加强责任制度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加强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环境问题导致的人民群众损失进行赔偿,确保各级政府和企业落实环保工作的责任。
3. 加强农村环保工作文件要求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环保工作考核和保护机制,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农药使用和畜禽养殖等环保工作。
4. 加快建立环保诉讼制度文件要求加快建立环保诉讼制度,加强公众参与环保工作,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
5.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文件要求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对生态系统受到的损失进行补偿,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文件的实施路径为了确保该文件的落实,中央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1. 加强环保部门和机构的人员配备和培训,提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2. 建立督察机构,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督和调查,并对环保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和处理。
3. 建立环保投诉和举报制度,接受公众的环保投诉和举报,及时处理环保问题。
4. 加强对环境危害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环保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和健康。
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督察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督察长效机制是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有关实施意见:一、推进立法工作1.加快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
2.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环境修复、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法规体系。
3.鼓励地方制定和完善本地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保护。
二、完善环境保护督察制度1.健全环境保护督察机构和体制,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权限,并加强督察机构内部协作机制。
2.完善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明确督察内容、阶段、频次和程序,确保督察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3.加强环境保护督察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督察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1.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环境监测数据和污染源信息公开机制,提高公众对环境状况的了解和监督能力。
2.加强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公开和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公众参与环境事故应急工作的权利。
3.加强对环境评估、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信息的公开,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民众参与。
四、加强环境执法力度1.建立健全环境执法队伍,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建设。
2.建立全面、严格的环境执法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加强环境执法结果的公示和监督,对执法不力或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
五、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1.建立健全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和处理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工作。
2.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环境违法者依法追究责任,确保环境执法行为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3.建立环境违法行为黑名单制度,对环境违法者实施联合惩戒,形成合力打击环境违法的格局。
六、加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2.加强环境效益评估和成本核算,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督察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了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督察长效机制已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督察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旨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力量建设和队伍培养1.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督察机构。
为了有效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需要设立独立的环境保护督察机构,并配备专业化的工作人员,以提升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和效果。
2.加强环境保护督察队伍的培养和储备。
建立环境保护督察人员的培训机制,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督察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同时,加强对高校环境保护专业的培养,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贡献。
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1.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
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明确责任和义务。
同时,及时修订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需求。
2.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监督机制,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要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形成震慑效应。
三、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环境保护信息的公开,提高信息透明度,方便公众和社会组织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参与。
同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确保环境保护数据的及时准确,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度融合。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监测和评估,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四、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协调和配合1.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组织与协调设立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协调机构,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压力。
为了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以下是关于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明确环境保护目标确立清晰、可衡量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加强园区环保工作的基础。
短期目标可以设定为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园区环境质量等具体指标;长期目标则应着眼于构建生态友好型园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完善环境管理体制1、建立专门的环保管理机构设立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配备专业的环保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和权限,负责园区环境保护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
2、加强部门协同合作环保、规划、建设、招商等部门应密切协作,在项目引进、规划建设等环节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形成工作合力。
3、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要求园区内企业明确环保责任人,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三、加强环境监管1、严格项目准入制定严格的项目准入标准,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
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2、加强日常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园区内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
3、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污、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四、推进污染防治1、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对园区内企业废气排放的治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废气排放。
同时,加强园区道路扬尘治理和绿化工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水污染防治完善园区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确保企业污水达标排放。
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防止污水偷排漏排。
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五、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1、推广节能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园区如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园区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废水废气排放、固体废弃物堆积、生态破坏等。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以下是关于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一、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宣传教育1、组织园区内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培训,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2、在园区内设置环保宣传栏,定期发布环保政策法规、环保知识和企业环保优秀案例,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3、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和意义,提高公众对园区环保工作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二、完善环保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园区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2、制定园区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环保目标和任务,确保环保工作有章可循。
3、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新入驻企业和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三、加强污染防治1、废水治理(1)完善园区污水收集管网,确保企业废水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排放。
(3)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回用率,减少废水排放量。
2、废气治理(1)加强对园区内企业废气排放的监测,严格控制废气排放标准。
(2)督促企业安装废气处理设施,对废气进行有效治理,减少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降低废气排放总量。
3、固体废弃物治理(1)建立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2)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3)鼓励企业开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0.09•【字号】宣政秘〔2020〕62号•【施行日期】2020.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双赢”目标。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聚焦七项重点任务,提升服务品质(一)强化规划目标引领。
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合理设定约束性和预期性目标,科学编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强化“三线一单”引领作用,确定空间、总量和准入环境管控策略,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工业布局调整。
(二)加快绿色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编制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各级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储备库。
持续开展“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培育创建工作,强化“绿色”企业排污指标、能源指标等资源要素保障。
以规划环评优化“一地六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的规划和建设,全力推进合作区绿色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对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支撑作用强、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的PPP项目。
(三)着力推进转型升级。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优化产业布局。
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出台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亩均效率评价实施意见,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考核。
加快提升低效企业、淘汰企业落后产能,积极促进环境容量指标“腾笼换鸟”,实现环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农村环境提升工作实施意见农村环境提升工作实施意见精选3篇(一)1.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对农村污染源的整治,特别是农村厕所、畜禽养殖场等污染物的处理,确保农村环境的卫生和可持续发展。
2. 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加强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通过种植树木、修复湿地等方式增加农村的绿化覆盖率,提高环境质量,增加农民的环保意识。
3. 普及环保知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宣传册发放等方式,提升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4. 加强监管和执法: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农村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
5. 增加环保投入:加大农村环境提升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参与,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升级。
6.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形成长效管控机制,确保农村环境的持续改善。
7. 引导农民绿色生产: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8. 整合农村建设规划:在农村建设规划中加入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农村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9. 引导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环境的提升。
10. 加强农村环保组织建设:建立农村环保志愿者、环保协会等组织,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农村环保的合力。
农村环境提升工作实施意见精选3篇(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农村环境整治的政策支持措施,为其提供法律依据和政府支持。
2.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1.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2.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Develop and implement stri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every work complies with regulatory requirements.3.加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培训,提高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Enhance employee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crease their emphasi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ork.4.注重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Emphasize resource conserv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tion, and pollution reduction.5.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o promptly identify and address environmental issues.6.积极参与生态保护项目,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rojects, cooperate with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protect the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gether.7.推广绿色生产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设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辽政发[2012]37号【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10.23【实施日期】2012.10.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2〕37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和“青山工程”,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安全,促进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为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奋斗目标、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环境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9.2%和11%,其中工业和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减少10.4%、11.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7%和13.7%。
2012年,辽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达到Ⅳ类水质,全流域消灭劣Ⅴ类水体,走在全国重点流域治理前列,率先摘掉重度污染帽子,辽河治理重点由污染防治进入生态恢复阶段;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省辖市和县级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PM2.5和灰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全运会环境空气质量。
重点区域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农村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二、主要任务(一)深入实施“三大工程”,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深入实施“碧水工程”。
举全省之力,打好“四大战役”,统筹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3.15•【文号】环发[2007]37号•【施行日期】2007.03.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07〕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问题,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现就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生态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一)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各级环保部门积极参与综合决策,加强监管,努力遏制生态恶化趋势。
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取得积极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示范创建工作蓬勃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得到重视,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度明显提高。
(二)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虽然我国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削弱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污染和水生态失衡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土地退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安全;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一些地区生态破坏严重,地质灾害频发。
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生态保护工作基础薄弱。
生态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管的手段不足,能力建设严重滞后,队伍、技术力量薄弱,投入机制不健全。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12.23•【字号】杭政函[2003]178号•【施行日期】2003.1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03]178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是整个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是建设生态市的重要内容。
根据我市生态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为改善矿山的生态环境,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市露采矿山多数沿路、沿江(河)、围绕城镇分布,且大多处于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不仅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而且留下了许多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矿山企业关停转迁工作的实施,我市矿山布局渐趋合理,但矿山生态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恢复。
当前,我市正全面开展生态市建设,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
全市现有持证开采的矿山800余个,废弃矿山近千处,其中亟待治理的有400多处。
对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意义,按照生态市建设的目标,切实抓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二、明确责任,加快废弃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步伐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规划为龙头。
目前,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各城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各县(市)和萧山、余杭区要结合本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在2004年6月底前完成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专项规划或方案的编制,并认真组织实施;要根据生态市建设的目标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分年度安排好矿山治理计划。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江西省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3.10.07•【字号】赣环督察字〔2023〕373号•【施行日期】2023.10.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江西省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赣环督察字〔2023〕373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江西省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江西省有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具体牵头事项清单(试行)》已经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3年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现一并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西省公安厅江西省司法厅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自然资源厅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江西省商务厅江西省审计厅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西省林业局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检察院2023年10月7日江西省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督察〔2022〕58号),进一步推动有关职能部门更好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切实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一)提高政治站位。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西。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意见
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意见
各村(居)、各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我镇的生态文明建设,现对XX年全镇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环境监督,实施规范管理,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有效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奋斗目标
认真贯彻环保优先的方针,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以保护群众健康、保障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控制,加大治理力度,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标准的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建立“支部书记亲自抓”的领导体制,切实把环境保护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各村(居)、各责任部门以生态市创建为载体,形成上下对应、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的创建组织网络,做到环保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规划、同步落实,切实推进全镇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 2 页共 5 页
(二)继续抓好污染减排工作
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坚持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项目和企业,着力推进新老污染源治理。
逐步建立“排污者付费、治污者收益”的利益机制,调动全镇企业治污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着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快建立有效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机制。
不断完善“户集中、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在人员集居区配备足够的垃圾箱,确保生活聚集区无暴露垃圾;继续推进农田林网改造,河道疏浚和农村改厕工程;抓好秸秆禁烧,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保证水系畅通,做到水面无恶性水生植物,岸坡清洁无暴露垃圾、平整无坍塌,达到“水清、面洁、坡绿、线畅”的要求。
(四)严格在建项目的环境管理
在进一步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同时,严格项目审批和“三同时”制度,确保项目预审率、环评审批率、“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
(五)加强污染源监督和控制
认真做好全镇危险废弃物管理、放射源管理工作以及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
集中整顿,淘汰不合格不达标企业,力争全镇所有企业达到环保标准。
进一步完善环保创新机制,提高农药化肥利用效率,
第 3 页共 5 页
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
(六)认真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开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宣传工作,并做好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积极推荐、评定一批“环境友好企业”,完成“绿色学校”、“绿色村(居)”的创建任务,把公众和新闻媒体参与环境监督作为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好环境宣教系列活动。
(七)建立健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主动参与全镇环境保护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对全镇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性事件、有毒化学品事故、辐射环境等事故应防范在先,做好应急监测和处置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八)实行环保工作一票否决制度
各村(居)、各单位要把环保工作列入年度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具体工作实绩将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环境保护考核办法附后。
第 4 页共 5 页
THANKS
谢谢您的阅览
仅供参考
第 5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