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地球村(1)》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我们的地球村》本课教材主要讲述地球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简要介绍了地球村的自然环境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及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概念,引导学生们初步建立世界观念。
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后对地球上山川风貌进行详细的介绍。
通过了解地球上的国家,让学生们了解到人类共同的命运和追求需要大家齐心协力。
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讲述了人种和人群的分布,有助于树立人人平等,世界逐渐成为地球村的观念【知识与能力目标】1、地球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2、了解地球上有代表性的地方;3、了解世界上国家的大概数目;4、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地球村的自然环境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及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概念,引导学生们初步建立世界观念;2、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和文字结合获取知识;3、通过分类学习法知道世界上的国家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4、探讨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树立保护地球意识;2、培养热爱人类共同家园的情感和忧患意识;3、培养对世界的热爱和关注的情怀,初步具有世界观念;4、学会尊重、欣赏、接纳每种类型的人、树立人种无优劣的观念。
1、地球的基本常识和世界上的大洲大洋;2、地球上的有代表性的地方和风土人情;3、了解世界上国家的数目和各自的特色;4、人种的分类和分布,不同的语言。
【教学难点】1、世界观和地理知识的衔接;2、对爱护地球的意识和全人类共同家园的认识;3、培养对世界的热爱和关注的情怀,世界观念的建立;4、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球仪,地图,地理挂图,世界政区图,世界人种分布图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一、从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1、展示缩小的地球仪2、学生读文中第一段的文字,理解意思,回答问题:你从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3、学习经线、纬线和赤道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地球仪来进行探究性学习4、从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所处的位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学,上台展示观察学习效果二、学生一条龙式读有关小资料,然后同学们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三、【课堂小结】同学们经过本课的学习,大致了解了地球的经线纬线标注的方法和意义,也了解了大洲大洋的分布,看着地球仪,我们要学会爱护这个人类共有的家园,从小事做起爱护它。
《我们的地球村》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能力: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能够借助地图了解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知识: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部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已经认识了世界上的部分国家。
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还远远不够。
并且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如果课堂的相关教学不够生动活泼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需要一种更亲切、直观的表达。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许多农村小学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甚至没有地球仪等相关教学辅助设备,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的环境里,许多学生没接触过地球仪,更不会使用地球仪,他们对经线、纬线、赤道,大洲与大洋,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了解也仅限于报刊、书籍和电视节目等,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比较缺乏。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足够的地理知识积累,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以及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缺乏进一步的认知与探求。
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识熏陶。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并借助地图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课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可采取动手制作、学生合作等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我们地球村》教案3篇Moral character and society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我们地球村》教案3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我们地球村》教案2、篇章2:《我们地球村》教案3、篇章3:《我们地球村》教案篇章1:《我们地球村》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能力: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能够借助地图了解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知识: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部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已经认识了世界上的部分国家。
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还远远不够。
并且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如果课堂的相关教学不够生动活泼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需要一种更亲切、直观的表达。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许多农村小学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甚至没有地球仪等相关教学辅助设备,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的环境里,许多学生没接触过地球仪,更不会使用地球仪,他们对经线、纬线、赤道,大洲与大洋,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了解也仅限于报刊、书籍和电视节目等,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比较缺乏。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第四单元第一课我们的地球村一、教材内容分析:主要讲了从古代到现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发展过程;通过一些现象和方法探究地球是一个球体;通过一些数据分析知道地球的大小。
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内容处理: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星人的资料,来探讨地球以外的其它星球上是否也存在有生命物体,但这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我认为与本节课的联系不是很大,因此对此作一下调整,让学生在课后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作为兴趣活动可在课外展开讨论。
为了突破地球形状的证明这一难点,采用问题讨论、情景展示和模拟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科学认识过程的快乐。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师生共同探究。
提供材料体验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科学探究过程。
教师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说教者。
四、教学手段的选择采用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给学生提供以下4种机会:提供观察、思考、体会的机会: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提供实验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利用所给材料,设计模拟实验,解决问题。
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设置有兴趣的问题使得学生想要说。
提供成功的机会:赞赏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感受如何发现问题,并更多地体验成功的乐趣。
可能存在的问题:1.导入时,让学生提出对宇宙和地球有些什么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多,但有可能达不到预设的目的。
2.让学生找出一些现象和方法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有可能学生找不出或者找出的不能证明的。
3.模拟实验探究时,有可能有一些问题,例:眼睛看的视线不对,实验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新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第2课、《我们的地球村》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地球,研究地球,使我们更加的了解我们的地球村。
2、能借助地球仪找出各国家的所处位置。
活动准备:1、板书准备地球仪,地图。
2、学生课前询问父母、了解地球仪。
教学重点:能从地球仪上找出地球村。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从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1、展示缩小的地球仪2、学生读文中第一段的文字,理解意思,回答问题:你从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3、学习经线、纬线和赤道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地球仪来进行探究性学习4、从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所处的位置二、学生一条龙式读有关小资料然后同学们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三、教师总结,订正所学过的内容四、布置作业记七大洲、四大洋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识二、了解地球村[1]“绿色走廊”[2]“珠穆朗玛”[3]“亚马孙平原”分小组活动,从书上找出地球之最和风景图片,来增加同学们的印象。
[1]撒哈拉沙漠[2]安赫尔瀑布[3]珊瑚礁——大堡礁三、同学们打开书104页找出: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的国家最少?哪个洲没有国家?四、教师总结五、布置作业书上的简答题写在作业本上。
我们的地球村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地球仪,了解经线、纬线相关知识。
2、了解本初子午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3、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4、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经线、纬线相关知识。
2、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三、教学准备1、一组准备一个地球仪,2、世界版块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河流是她的血液,高山是她的脊梁,大海是她的胸怀,宝藏是她的心脏,草原是赞美地球母亲的歌,森林是歌颂地球母亲的诗,我们是地球母亲的乳汁养育的子孙。
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地球。
2、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愿答)3、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整个地球有60多亿人口。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地球村(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纬线的特征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搜集资料、筛选资料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感受地球的美丽与广大,激发学生对地球的无比热爱与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学习经线、纬线的有关知识,并能够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学习按照经纬度在地球仪上准确寻找位置。
教学流程猜谜导入,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
课件出示谜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随机介绍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整个地球现在大约有60多亿人口,这60多亿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就犹如一个很大的村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地球村》。
我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观察。
但是地球太大了,我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
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缩小的地球——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活动一:认识地球仪。
首先出示一个大地球仪,让学生随着老师的口令快速地在地球仪上指出方向。
通过引领学生熟练地准确地在地球仪上寻找方向,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接着让学生看一看地球仪上面有什么,摸一摸纵横交错的线,想一想这些线有什么用处.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想、说由浅入深地了解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并提问。
活动二、认识经纬线。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看教材99页上面的两幅图,读读下面的文字,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可以一边看书一边观察地球仪,帮助自己理解地球仪的有关知识。
读读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小伙伴们交流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2、指读自学要求,开始看书自学合作交流。
3、各小组可从一方面的知识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如果汇报不全面,其它小组可补充。
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地球村》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地球村》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地球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的地球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纬线的特征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感受地球的自然和美丽。
3、了解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并能借助地图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学习经线、纬线的有关知识,并能够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学习按照经纬度在地球仪上准确寻找位置。
教学过程1、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件出示谜语: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什么?2,引入课题是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整个地球现在大约有60多亿人口,这60多亿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就犹如一个很大的村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地球村》。
3、教学新课我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观察。
但是地球太大了,我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
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缩小的地球——地球仪)活动一:认识地球仪。
首先出示一个大地球仪,让学生随着老师的口令快速地在地球仪上指出方向。
通过引领学生熟练地准确地在地球仪上寻找方向,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接着让学生看一看地球仪上面有什么,摸一摸纵横交错的线,想一想这些线有什么用处。
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想、说由浅入深地了解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并提问。
活动二、认识经纬线。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们的地球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地球村》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地球村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课文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世界观念,他们对不同国家的人们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地球村的概念和全球化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村的概念,认识到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球村,关心世界各地的人们和生活方式,树立全球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村的概念,认识到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地球村,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地球村。
2.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问题,了解地球村的概念和全球化的影响。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境模拟: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模拟不同国家的人们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5.总结提升:通过课文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地球村的概念和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们的地球村教学设计第二课我们的地球村第一课时话题 1、看看缩小的地球—地球仪 2、经线、纬线和赤道3、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借助“地球仪”,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关于地球的地理知识和一些基本概念。
2、学会使用世界地图和地球仪。
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等。
3、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收集各洲名字来历故事教学过程活动一地球仪上的信息(一)观察1、请同学们比较带来的地球仪,引导初步了解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仪。
2、分组仔细观察:地球仪上有什么?说一说3、看看教材99页,进一步了解刚才看到的有经线、纬线和赤道。
(二)动手制作地球仪1 制作地球仪,画上经线、纬线和赤道2 提示找到西经20度、东经160度,确认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活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被划分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具体位置。
2、讲述大洲名字来历故事3、以“击鼓传花”的形式在地球仪上找出具体位置(七大洲与四大洋)(中国和某国在哪那个洲)第二课时话题美丽的地球村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类型,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各种不同自然风景,欣赏地球上的美丽景观。
2、借助教材上关于不同景观的介绍,欣赏和探寻地球上的美丽景观。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地球村自然环境图片及文字介绍,收集“世界之最”(教师)准备空白世界地图教学过程活动一“美丽的”地球村图片展1、小组整理收集的图片资料,并配以文字介绍2、各小组汇报3、各小组将小报贴在教室四周,学生欣赏、参观,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进一步了解的问题。
活动二介绍“世界之最”1、学生介绍2、将收集到的“世界之最”以图片或文字的方式放到地图相应的地方3、发挥想象,谈谈最想去看哪个“世界之最”第三课时话题世界上的国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探寻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增加对世界上国家的认识,并树立国家无论大小都是平等的观念。
(二)我们的地球村
教学目标:(1)知道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地球村的自然环境。
(3)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及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4)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第1课时
一、从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
1、展示缩小的地球仪
2、学生读文中第一段的文字,理解意思,回答问题:
你从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
3、学习经线、纬线和赤道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地球仪来进行探究性学习
4、从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所处的位置
二、学生一条龙式读有关小资料
然后同学们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教师总结,订正所学过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记七大洲、四大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识
二、了解地球村
[1]“绿色走廊”[2]“珠穆朗玛”[3]“亚马孙平原”
分小组活动,从书上找出地球之最和风景图片,来增加同学们的印象。
[1]撒哈拉沙漠[2]安赫尔瀑布
[3]珊瑚礁——大堡礁
三、同学们打开书104页找出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的国家最少?哪个洲没有国家?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书上的简答题写在作业本上。
《我们的地球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能力: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能够借助地图了解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知识: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部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已经认识了世界上的部分国家。
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还远远不够。
并且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如果课堂的相关教学不够生动活泼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需要一种更亲切、直观的表达。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许多农村小学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甚至没有地球仪等相关教学辅助设备,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的环境里,许多学生没接触过地球仪,更不会使用地球仪,他们对经线、纬线、赤道,大洲与大洋,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了解也仅限于报刊、书籍和电视节目等,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比较缺乏。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足够的地理知识积累,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以及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缺乏进一步的认知与探求。
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识熏陶。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并借助地图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课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可采取动手制作、学生合作等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我们的地球村》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地球,研究地球,使我们更加的了解我们的地球村2,能借助地球仪找出各国家的所处位置.
活动准备:
1,板书准备地球仪,地图
2,学生课前询问父母,了解地球仪
教学重点:
能从地球仪上找出地球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
1,展示缩小的地球仪
2,学生读文中第一段的文字,理解意思,回答问题:
你从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
3,学习经线,纬线和赤道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地球仪来进行探究性学习
4,从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所处的位置
二,学生一条龙式读有关小资料
然后同学们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教师总结,订正所学过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记七大洲,四大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识
二,了解地球村
[1]"绿色走廊"[2]"珠穆朗玛"[3]"亚马孙平原"
分小组活动,从书上找出地球之最和风景图片,来增加同学们的印象.
[1]撒哈拉沙漠 [2]安赫尔瀑布
[3]珊瑚礁——大堡礁
三,同学们打开书104页找出找出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的国家最少哪个洲没有国家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书上的简答题写在作业本上.。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们的地球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地球村》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我们应当爱护它,保护它。
课文从地球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口问题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环境意识,他们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村的概念,以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逐步认识到地球村的整体状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村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人口问题,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环境问题出发,学会关心地球村的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村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人口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环境问题出发,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球村的环境问题。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环保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地球村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的家园?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地球村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人口问题,让学生了解地球村的基本状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身边的环境问题出发,谈谈对地球村的认识。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地球村的环境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
第二课我们的地球村
教学目标:
(1)知道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地球村的自然环境。
(3)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及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4)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重点:
看看缩小的地球—地球仪;经线、纬线和赤道;大洲和大洋;美丽的地球村;世界上的国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
1.展示缩小的地球仪
2.学生读文中第一段的文字,理解意思,回答问题:
你从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
3.学习经线、纬线和赤道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地球仪来进行探究性学习
4.从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所处的位置
二、学生一条龙式读有关小资料
然后同学们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教师总结,订正所学过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记七大洲、四大洋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识
二、了解地球村
1.“绿色走廊”
2.“珠穆朗玛”
3.“亚马孙平原”
分小组活动,从书上找出地球之最和风景图片,来增加同学们的印象。
1.撒哈拉沙漠
2.安赫尔瀑布
3.珊瑚礁——大堡礁
三、学生课堂作业
同学们打开书104页找出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的国家最少?哪个洲没国家?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书上的简答题写在作业本上。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
第二课我们的地球村
教学目标:
〔1〕知道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地球村的自然环境。
〔3〕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及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4〕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重点:
看看缩小的地球—地球仪;经线、纬线和赤道;大洲和大洋;美丽的地球村;世界上的国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
1.展示缩小的地球仪
2.学生读文中第一段的文字,理解意思,答复下列问题:
你从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
3.学习经线、纬线和赤道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地球仪来进行探究性学习
4.从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所处的位置
二、学生一条龙式读有关小资料
然后同学们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教师总结,订正所学过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记七大洲、四大洋
第二课时
一、稳固旧知识
二、了解地球村
1.“绿色走廊〞
2.“珠穆朗玛〞
3.“亚马孙平原〞
分小组活动,从书上找出地球之最和风景图片,来增加同学们的印象。
1.撒哈拉沙漠
2.安赫尔瀑布
3.珊瑚礁——大堡礁
三、学生课堂作业
同学们翻开书104页找出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的国家最少?哪个洲没国家?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书上的简答题写在作业本上。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地球村
(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明白经线、纬线的特点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明白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培养学生观看能力、搜集资料、选择资料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感受地球的漂亮与宽敞,激发学生对地球的无比热爱与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学习经线、纬线的有关知识,并能够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学习按照经纬度在地球仪上准确查找位置。
教学流程
猜谜导入,
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
课件出示谜语,激发学生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随机介绍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整个地球现在大约有60多亿人口,这60多亿人一辈子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就犹如一个专门大的村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地球村》。
我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观看。
然而地球太
大了,我们专门难看到它的全貌。
因此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缩小的地球——地球仪)
认识地球仪,
活动一:认识地球仪。
第一出示一个大地球仪,让学生随着老师的口令快速地在地球仪上指出方向。
通过引领学生熟练地准确地在地球仪上查找方向,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接着让学生看一看地球仪上面有什么,摸一摸纵横交错的线,想一想这些线有什么用处.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想、说由浅入深地了解地球仪,培养学生观看能力,通过观看摸索并提问。
活动二、认识经纬线。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看教材99页上面的两幅图,读读下面的文字,看看自己读明白了什么?能够一边看书一边观看地球仪,关心自己明白得地球仪的有关知识。
读读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小伙伴们交流交流自己学习的收成。
2、指读自学要求,开始看书自学合作交流。
3、各小组可从一方面的知识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学习收成,假如汇报不全面,其它小组可补充。
4、结合汇报内容,老师引领学生在地球仪上认识这些知识,找一找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在这一环节要紧是采纳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选择自己搜集的资料并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把学习知识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白得所学知识。
活动三:了解经纬网的作用,练习在地球仪上找位置。
1、教师导入: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构成了经纬网。
经纬网有什么作用呢?
2、师生合作做一个游戏。
先让学生提出一个同学的姓名,老师找不到。
再让学生说明几行几排,老师依照学生提示专门快找到了学生的位置。
从而在游戏中让学生明白经纬网的作用能够关心我们准确的确定地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和方向。
3、练习在地球仪上找经纬线。
4、利用经纬网在地图上找到首都北京和家乡天津的位置。
5、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利用经纬线定位在地球仪上查找汶川地震震心。
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学习了经纬网的作用,把握了通过经纬网确定位置的方法,并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四:了解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学生自学99页下面的两幅图以及相关的文字。
教师提出问题:在地球仪上,哪一条线是赤道,如何样划分南北半球,如何样划分东西半球?
2、汇报交流。
3、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东经160度。
课件演示东西半球的划分。
4、找到中国的位置,是在东半球依旧西半球。
学生在自学的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现,更有利于学生对东西半球划分的明白得。
了解大洲和大洋在地球上的分布,观赏漂亮风光。
1、学生借助地球仪,找到大洲大洋,指名学生介绍大洲大洋的名称。
2、了解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形。
3、找出中国在那个大洲。
4、关心学生识记大洲大洋的名称。
5、介绍有关有亚洲名字的来历,并布置作业搜集其它大洲名字的来历。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观赏大洲大洋的漂亮风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地球的漂亮和奇异,激起学生连续探求地球知识的无限期望,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最后教师总结,激发学生热爱地球和探究地球的情感
板书设计
我们的地球村
经线纬线赤道
看看缩小的地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地球仪七大洲四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