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饮食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8.49 MB
- 文档页数:51
中国饮食文化之八大菜系我国的烹饪技术精湛,源远流长,饮食文化始终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
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之八大菜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01、川菜四川是天府之国,物产丰饶。
川菜远远流长历史悠久。
其烹调技法博大精深,调味品纷繁而富有特色,故菜肴的口味丰富而独特!由于四川气候潮湿,重庆市有名的“雾都”,因此四川人吃辣是除名的,吃辣椒能祛寒除湿。
在所有川菜中,无论是炒菜凉菜,都要放辣椒。
著名的重庆火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味浓香辣。
其中给人回味至深的代表菜有麻婆豆腐。
鱼香肉丝、水煮肉边、花肚火锅等等等等。
由此可见,川菜具有典型的大众性,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基础,深受广大民众的喜欢。
02、粤菜广东人以吃闻名,是中国食文化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广东地处亚热带,地形多变,物产丰饶,同时,广东又处在中外交流的枢纽,天南海北的游客、商人云集,使广东的食文化丰富多彩。
粤菜包括广州、潮州、东江等地菜。
粤菜风味独特,用料广泛。
各种奇珍异食无所不吃。
“野味香”之名,脍炙人口,令人回味。
其原料有来自深山密林中的猴子、果子狸等走兽,也有鹧鸪、山鸡、禾花雀等飞禽。
丰富多彩,营养上乘的广东菜、广东小吃和广东食品尽管使广东人大饱口福,但广东人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广东人的`食文化吃出了情调,吃出了享受。
03、鲁菜鲁菜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末年,《姜太公传略》有相关记载,由太公望(又名:姜太公)所创制的代表菜:太公望红焖鸡到了元朝,鲁菜的风格更加鲜明,制作更加精湛,在华北东北等地广为流传,此时山东菜还传进宫廷,成为御膳的主菜。
传统鲁菜擅长烹调海鲜与禽兽,讲究清鲜。
自鲁菜进入京城后,久为官场享用,所以选料十分精细,多选用当地特色的原料和新鲜的海产品,采用多种烹调方法,精心制作。
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既讲究真材实料,又讲究丰满实惠。
鲁菜至今仍有大鱼大肉、大盘大碗的特点,请客宴会以丰满实惠著称。
鲁菜的代表菜如葱烧参、太公望红焖鸡、卤煮鸡杂、鸡丝汤、糖醋鲤鱼、德州扒鸡、清汤燕菜等皆给人留下了清香鲜美、酥脆质嫩的美好回味。
地方特色菜系习俗:不同地域的特色菜系介绍引言无论是哪个国家的饮食文化都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饮食文化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
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都拥有独特的地方特色菜系和习俗。
本文将介绍中国不同地域的特色菜系以及与之相关的饮食习俗。
1. 北方菜系1.1 北京菜系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北京菜系以烤鸭和火锅著名,这两种菜肴是北京饮食文化的代表性美食。
烤鸭是将鸭子烤至皮脆肉嫩,色泽金黄的独特菜肴。
这道菜肴的口感酥脆,肉质鲜嫩,是宴请贵宾以及家庭聚餐的常见选择。
火锅则是将各种食材放入热汤中煮熟,然后蘸配料食用。
火锅具有温暖的特点,在寒冷的冬季里尤为受欢迎。
1.2 天津菜系天津是中国的港口城市,也是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天津菜系受到北方和东北地区菜系的影响,以海鲜和面食为主要特色。
著名的天津小吃有狗不理包子和大麻花。
狗不理包子是一种蒸馏滑嫩的肉馅包子,外形圆润,色泽微黄。
大麻花则是将面团拉成条状,然后扭成花的形状,炸至金黄酥脆。
这些小吃在天津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之一。
2. 华北菜系2.1 山西菜系山西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以其独特的山水风景和文化遗产而闻名。
山西菜系以其清淡的口味和独特的烹饪技巧而受到广泛关注。
著名的山西菜包括刀削面和炊饼。
刀削面是一种将面团拉成细长条状的面条,具有嚼劲十足的口感。
炊饼则是一种将面圈放入锅中烤熟的面食,外层金黄酥脆,内里柔软,是山西家庭餐桌上常见的主食之一。
2.2 内蒙古菜系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以其广袤的草原和牧民文化而闻名。
内蒙古菜系以烤全羊和奶制品为主要特色。
烤全羊是一种将整只羊挂在火上烤熟的独特烹饪方法。
整只羊在炭火上慢慢烤制,肉质鲜嫩,口感香甜。
奶制品如奶酪、奶茶和奶酪饼也是内蒙古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奶制品富含营养,是内蒙古人民主要的食物来源。
3. 东北菜系3.1 辽宁菜系辽宁是中国的一个东北省份,以其丰富的海产品而著名。
我国各省人的饮食文化与习惯我国由于地幅辽阔,地域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在不同的地区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饮食文化,再经过历时变迁之后,不断交流融合,最终会聚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同时还能保留各地方的传统饮食。
掌握各地人饮食习惯,更是一种技能,以后去不同地方人家做客,或请不同地方人吃饭,了解其饮食文化和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来,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全国各省市人饮食习惯各有什么特点。
一. 东北三省饮食习惯东北人主要食杂粮,除大米、白面、小米、玉米、高粱等外,还喜食杂有豆类的二米饭。
五谷杂粮副食品种多,猪肉消耗量大,猪肉炖粉条是农村地区的大众食品。
东北地区民间烹制除多以炖、炒、熬、蒸和火锅外,还喜欢用拌、蘸食法。
概括地说,东北人一般喜欢吃肉食、鱼、虾、野味,重油偏咸。
猪肉炖粉条在哈尔滨一带,俄式等西式菜品也有相当影响,吃面包夹红肠、喝啤酒已为当地一景,不论男士女士均能豪饮。
面包红肠配啤酒有数据表明,东北人均啤酒消费量大大超出其他地区。
大酱、酱制品、酸菜、腌菜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佐餐食品,豆腐、冻豆腐也是不可缺少的副食品。
酸菜东北名吃:酸菜血肠,小鸡蘑菇炖粉皮酸菜血肠小鸡蘑菇炖粉皮二. 华北地区饮食习惯河北省河北省简称“冀”,地处华北平原北部,背山面海,环绕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
河北的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牧草丰盛,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繁殖生长。
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薯类、豆类、水稻及丰富的猪、牛、羊、鸡、鸭、鹅。
其水产品、海产品也相当丰富,鱼虾贝蟹俱全。
河北的果树栽培面积比较大,野生果树资源也很丰富,板栗、核桃、猕猴桃、口蘑、野蕨菜等均很有名;河北丰富的物产为人民饮食的多样性提供了物质保证。
河北主食以面粉、杂粮为主、副食以猪、牛、羊肉、蛋、禽、菜、鱼为佳品,口味偏咸,重油重色,与京津无太大差异。
但由于河北人口众多,是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省份,所以河北的饮食习惯也因地理位置、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等因素而各式各样,难以一一尽述。
宁波饮食文化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所以我想介绍一下宁波的饮食文化。
首先是宁波菜系产生的因素,因为宁波因为三面环海,所以饮食多有海鲜水产,同时四明山是宁波地区最主要的山脉,山中多有山珍。
因此宁波的自然环境直接造就了宁波菜的特性。
宁波菜的滋味不全得益于菜肴,装饰摆设也是饮食过程中极其重要。
在江南的丝竹声声中,青瓷盘碟盛上一味精致菜肴,小饮几杯黄酒,的确是一种超凡的享受。
以前宁波的老酒做的很好,可惜近年来没落了,也许没人喝了吧,但是我家做饭的调料里必定有老酒。
宁波菜又叫“甬帮菜”,以烹制海鲜见长,咸鲜合一。
讲究鲜嫩、原汁原味、健脾开胃。
因此我们宁波人将自己的家乡菜昵称为“下饭”。
宁波的名菜据我所知有冰糖甲鱼、锅烧河鳗、苔菜花生米、醉鹅肝、咸菜黄鱼。
冰糖甲鱼别称“独占鳌头”,由甬江状元楼首创。
吃起来软糯润口、香甜酸咸,要是能找到野生的甲鱼味道极佳。
雪菜大黄鱼又称大汤黄鱼,采用新鲜的大黄鱼和宁波雪菜烹制,是宁波人筳席上的上等菜肴。
大黄鱼肉嫩味鲜少骨,雪菜酸爽又可去腥,有一种特殊的鲜香味。
还有一道我不知道菜名,就叫油炸小黄鱼吧,就是选取新鲜的大黄鱼,剔净鱼骨鱼刺,用面粉和鸡蛋清搅拌打在鱼身上炸成金黄即成。
咬上去外酥里嫩,鲜美无比,也可蘸点醋,令人回味无穷。
宁波菜里的醉炝海鲜是一道比较生猛的菜肴,将虾或者螃蟹放在黄酒里浸着,还是活蹦乱跳的虾,夹一只放入口中,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红膏炝蟹则需用梭子蟹做成,但是味道要比醉虾要浓许多,但是并不是很咸,可以淡吃也可下饭,宁波人吃饭,可以就着一只炝螃蟹的腿爪吃下一碗米饭。
宁波血蛤是宁波的一款特色名菜,宁波所产蛤子质量最佳,个不大但质地极嫩,宜用沸水迅速烫熟,只需蘸醋酱油姜蒜料一起食用。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要上这道菜,但是这道菜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水温和时间,泡久了熟了,泡的时间不够就打不开。
宁波有不少特色小吃,最著名的有猪油汤团、豆沙八宝饭、猪油洋酥块、蟹粉小笼包、烧卖、鲜肉馄饨、酒酿圆子。
温州,是浙江东南沿海一座历史悠久的港城。
汉代时瓯越人建立东瓯王国,东晋置永嘉郡,唐代改名温州,至今一千年来其名未变。
温州地形多样,既有山川,平原,又有海岛、湖泊。
南与福建接壤,闽人很多,闽浙风俗融合。
温州物产丰富,自古就有“食在温州”的美誉。
1、温州菜:温州菜俗称“瓯帮菜”,与杭州菜、宁波菜、绍兴菜并称,是浙江菜系四大流派之一。
瓯菜具有浙菜的共性,但又自成一体,别具一格。
瓯菜以海鲜入馔为主,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技术讲究“二轻一重”,即轻油、轻芡、重刀工。
三丝敲鱼、锦绣鱼丝和爆墨鱼花并称“瓯菜三绝”。
温州居民,自古喜食海鲜。
民间食用海鲜有四法:熟食法、生食法、干腊法、腌食法。
生食海鲜,最具特色的是吃江蟹、牡蛎肉,至今仍是温州的风味菜肴。
生食江蟹,要活蟹,洗净切碎,拌以糖醋、姜、椒即可供食。
现在温州人仍食用活河虾,洗净后,拌以糖醋、姜椒而即可供食。
温州习称青蟹为蝤蜡蛑。
此菜用清蒸和锅贴肉烹制。
先将熟猪肥膘切成圆形片,逐片戮几个洞,放人蛋清粉糊内,挂匀后摊在盘内,放上炒好的蝤蛑肉,盖以鱼茸,缀上蟹黄和香菜叶,成饼,排列在锅内,小火煎至肥膘结壳,加入冷油,再煎至底部呈黄色取出,另将活蝤蛑两只用旺火蒸熟,斩去脚尖,每只切八份,蟹足拍裂,按原蟹形装在腰盘两端,覆上蟹盖。
蟹饼排列在盘中央,间隙处衬以香菜、姜丝,带醋两小碟上桌,此菜形态活泼,色彩艳丽,肉如膏脂,鲜美异常。
凤尾鱼俗称"子鲚"、又称"鲚鱼",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它是温州的著名特产,是下饭佐酒的佳品,因其尾部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
每年三月,近郊渔民们便驾着子鲚船,撒网捕鱼。
此鱼腹内多子,肉质细嫩,民间多用油煎,吃起来又香又脆,鲜美可口。
鲥鱼为一种洄游性鱼类,每年立夏前后,溯江而上,在东南沿海港湾处产卵后即返回大海。
这里所产的鲥鱼丰硕肥大,肉质细嫩,食味鲜美可口,尤其是鲥鱼眼圈边两块软骨,更是香脆异常。
浙菜形成地理原因_浙菜的饮食文化是什么浙江位于我国东海之滨,有着鱼米之乡的称呼。
由于其地山清水秀,物产丰富。
因此促进了浙江饮食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浙江独有的浙菜体系。
今天店铺向你介绍一下浙菜形成地理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浙菜形成地理原因浙江,东濒大海,有千里长的海岸线,盛产海味,如著名的舟山渔场的黄鱼、带鱼、石斑鱼、锦绣龙虾及蛎、蛤、虾、蟹,平原,河道港叉遍布,著名的太湖南临湖州,淡水鱼名贵品种,如鳜鱼、鲫鱼、青虾、湖蟹等以及四大家鱼产量极盛。
又是大米与蚕桑的主要产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
西南为丛山峻岭,山珍野味历来有名,像庆元的香菇、景宁的黑木耳。
中部为浙江盆地——金衢盆地,即金华大粮仓,闻名中外的金华火腿就是选用全国瘦肉型名猪之一的“金华两头乌”制成的。
加上举世闻名的杭州龙井茶叶、绍兴老酒,都是烹饪中不可缺少的上乘原料。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著名的地方菜种。
浙菜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经越国先民的开拓积累,汉唐时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时期的繁荣和明清时期的发展,浙江菜的基本风格已经形成。
浙江菜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同时也受资源特产的影响。
浙江濒临东海,气候温和,水陆交通方便,其境内北半部地处我国“东南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河汉密布,盛产稻、麦、粟、豆、果蔬,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四季时鲜源源上市;西南部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农舍鸡鸭成群,牛羊肥壮,无不为烹饪提供了殷实富足的原料。
特产有:富春江鲥鱼,舟山黄鱼,金华火腿,杭州油乡豆腐皮,西湖莼菜,绍兴麻鸭、越鸡和酒,西湖龙井茶,舟山的梭子蟹,安吉竹鸡,黄岩蜜桔等。
丰富的烹饪资源、众多的名优特产,与卓越的烹饪技艺相结合,使浙江菜出类拔萃地独成体系。
浙江菜的饮食文化浙江菜,简称浙菜,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十大名菜。
黄帝《内经?素问?导法方宜论》曰:“东方之城,天地所始生也,渔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盐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江西和浙江的饮食文化从江西到浙江金华读书已经一年半了,想想还是挺适应的,不过最初的感觉是浙江的饮食有点不“爽”,主要没怎么辣得菜,正所谓是:江西人不怕辣不怕,我也爱吃辣,经过上《中国饮食文化》这名课程让我对江西和金华在饮食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对金华饮食方面:金华的火腿文化:先介绍一下金华的“四绝”吧,金华火腿是浙江金华风味食品,是金华市最负盛名的传统名产,金华火腿皮色黄亮、形似琵琶、肉色红润、香气浓郁、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素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于世,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再说说金华酥饼吧:金华酥饼:金华酥饼色泽金黄,香脆可口,是浙江省金华著名点心,也是闻名遐迩的馈赠亲朋好友传统特产。
其馅心用干菜为主料,故又名干菜酥饼。
传为唐将程咬金微时所创,售以为生,至今该行业中仍奉程为祖师。
明代已闻名于世,誉为闻香下马的名点。
系以上白面粉、净肥膘肉、雪里蕻咸干菜、芝麻、饴糖、食碱、精盐、菜籽油等分别制作皮、馅,经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烘烤等10余道工序制成,其烘烤系在特制陶炉中进行,内燃木炭,将饼坯贴于炉的内壁,经烘烤、焖烘、及将炉火退净后焙烤,前后在5小时以上而成。
由于烘烤时间长,饼中水分大多蒸发,利于贮存,一旦受潮,烘烤后依然酥香如故。
又因上白面粉搓酥,使面皮分层薄如纸,致烤制后酥松油润而不腻。
金华酥饼表里酥脆,内荤外素,油而不腻,鲜香可口,水分少耐存放,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糕点,古时秀才赴考,今朝出门旅游,均喜欢以此作点心。
金华酥饼以上白面粉、雪里蕻干菜、肥膘肉、菜油、芝麻、饴糖为原料,用陶炉、木炭烘焙而成。
而金华佛手是香、色、形俱佳的盆景珍品,又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
据现代医学分析,佛手干果中含有柠檬油素,微量的香叶木甙和橙皮甙及多种维生素,味苦微辛,温而无毒,气芳香。
且有醒脾开胃,止隔化滞,顺气宽胸,疏肝解郁,治呕和胃等功能。
金华双龙洞风俗餐饮丰富多样,其中小吃有金华汤包、金华酥饼、兰溪鸡子馃、油炸臭干夹馒头、金华拉拉面、东阳沃面、义乌东河肉饼、永康肉麦饼、浦江麦饼、义乌红馃、武义宣莲羹、武义橡子豆腐;特色菜有婺州府的灰膛菜、金华煲、出缸肉炖萝卜干、鸡汁豆腐丸、农家四素坛、金华萝卜肉园、干菜仔排、潘氏浓香鸡、今日一品红烧肉、大红馒头扣肉;土特产包括金华火腿、金华酥饼、花茶、藕粉、佛手、金华白字酒、寿生酒、佛手酒、义乌南枣、永康灰鹅、兰溪蜜枣、花猪等。
浙南浙北饮食文化对比研究——以台州和嘉兴为中心摘要:本文从食材选择、饮食习惯、饮食观念等角度出发,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探究以台州和嘉兴为代表的浙南浙北饮食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小见大,期望为更大范围的饮食文化交流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浙南浙北;饮食文化;对比研究;一、引言燧人氏学会钻木取火,进入石烹时代,中国饮食文化自此开始。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地区气候特征各有不同,多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物产和风俗习惯,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明显,各个地区都有特有的饮食。
在分析研究中国地域饮食文化对比时少有研究像浙南浙北这样空间距离相近,但饮食文化有差异的地区。
本文以台州和嘉兴为中心,对比分析浙南浙北的饮食文化差异,以期能够促进浙江地区饮食文化繁荣发展,也希望能为全国范围内饮食文化的融合交流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二、浙南浙北饮食文化的相同点1.同属于浙菜系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被划分为了南北两部分,台州和嘉兴都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是典型的南方城市,两地相距285公里,台州和嘉兴的饮食文化必然存在相同点。
台州和嘉兴都是浙江省的主要城市,从中国八大菜系的划分来看,无论是台州菜还是嘉兴菜都属于浙菜系,浙菜四大特点就是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
2.饮食结构台州和嘉兴是蕴含传统农耕文明的城市,两地的饮食内容都以五谷杂粮为主,而蔬菜、水果、肉类大多作为辅食搭配主食进行食用。
台州和嘉兴都是水稻种植的重要产区,就主食而言,米饭是台州和嘉兴人们不可缺少的食物;就辅食而言,台州蔬菜产业经营水平在全省范围内位居前列,嘉兴市委发布的《2021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明确表示2021年度猪牛羊禽肉总产量9.0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67.4万吨。
[1]由此可见台州和嘉兴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把米饭当做主食,配合其他蔬菜肉类制成的菜肴食用。
农耕文明和饮食内容决定了在台州和嘉兴的饮食文化中符合中国传统养生理念的热食将占据主导地位。
浙江饮食文化浙江菜鲜脆软滑,香酥绵糯,清爽不腻。
包括杭州、宁波、绍兴三个支系。
、杭州菜重视原料的鲜、活、嫩,主要以鱼、虾、时令蔬菜为主,讲究刀工,口味清鲜,主要突出本味,品种因时而异,变化较多。
宁波菜咸鲜合一,以烹制海鲜见长,讲究鲜嫩软滑。
注意保持原味,强调入味。
绍兴菜擅长烹制河鲜家禽,菜品强调入口香绵酥糯,汤浓味重,富有乡村风味。
浙江点心中的团、糕、羹品种多,口味佳。
浙江著名的风味菜点有:龙井虾仁、西湖莼菜汤、虾爆鳝背、西湖醋鱼、炝蟹、干炸响铃、新风鳗鲞、咸菜汤黄鱼、冰糖甲鱼、蛎蝗跑蛋、拔丝蜜橘、蜜汁灌藕、金华酥饼、定胜糕、桂花鲜栗羹、宁波汤团等。
八宝饭用多种果料与细沙、板油作馅,与拌过熟猪油、绵白糖的糯米饭同蒸,外形美观,绵糯香甜。
如在放料时略作加工,还能制作出“八仙过海”、“五福上寿”、“四季花卉”等式样。
番虾锅巴肉这是一道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的菜。
用鲜活大河虾挤成虾仁,与番茄沙司同烧,油炸干黄的锅巴,分别盛在两只大碗中。
服务员趁热快步双双端到桌上,当场将羹汁倒入锅巴碗中。
顿时,锅巴在碗中爆裂作响,香味随声四溢。
火朣神仙鸭就是火朣燉鸭。
“火朣”,是杭州方言,指火腿的肘子部分。
将金华火腿与肥鸭效入大砂锅,用文火燉焖。
启盖上桌,火腿肘子鲜红浓香,鸭肉肥嫩酥润,汤汁乳白鲜美。
猫耳朵是知味观的传统名点。
用白面粉制成精巧的“猫耳朵”形状的面瓣,配上鸡丁、火腿片、干贝、香菇、笋片等佐料,入锅烹煮而成。
装碗后,鸡丁如琥珀,火腿像玛瑙,与白玉似的“猫耳朵”相映成趣,滋味鲜美,很受人喜爱。
据传说,当年知味观的一位大师傅在穷朋友家吃“麦疙瘩”,脚旁一只猫纠缠不走。
他去捉猫,捏住了薄而光滑的猫耳朵,由此受到启发,将粗厚的“麦疙头”巧做成猫耳朵状。
南肉春笋选用熟五花咸猪肉、嫩春笋加其他佐料烹制而成。
春笋爽嫩,南肉香糯,两样相煮,汤味鲜美可口。
据传苏东坡有一首有关“南肉春笋”的诗:“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不瘦又不俗,餐餐笋烧肉。
浙南浙北饮食文化差异成因探究——以台州、嘉兴为中心摘要: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短途周边游率先回暖。
本文以台州、嘉兴为重点考察对象,探究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对浙南浙北饮食文化差异形成的影响。
以此为嘉兴“饮食+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推动嘉兴持续向“两个率先”奋进。
关键词:浙南浙北;饮食文化;差异;成因;一、引言目前,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
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出行层面管控要求的放宽,国内旅游业开始逐步复苏,短途周边游、自驾游率先回暖。
饮食文化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特质与象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等都会对饮食文化造成影响。
因此,以台州、嘉兴为中心,探究浙南浙北饮食文化差异的成因,对于挖掘嘉兴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与内涵,打造独具嘉兴特色的“饮食+文旅”经济发展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浙南浙北饮食文化差异的成因探究1、自然地理原因浙江省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然而,浙江南北地区在地形方面却有很大差异,浙南地区广布山地、丘陵,浙北地区则主要以平原为主。
台州市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结构特征。
[1]台州市地理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台州市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风味,“一方水土一方菜”的特点在台州市内彰显。
沿海一带的台州人民更青睐海鲜菜,如玉环的“鱼皮馄饨”和三门的“酒煮青蟹”等吃食,都将海鲜元素融入到日常饮食中。
而台州平原一带对菜肴品质要求相对较高,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沿海平原风味菜”,尤以温岭的“家烧鲤鱼”、椒江的“姜汁炖蛋”等菜肴为代表。
另外,台州山区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区风味菜”,“天台国清素斋”“仙居八大碗”等菜肴都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地方山区特色。
嘉兴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田、地、水交错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的布局。
人民旱地栽桑、水田种粮、湖荡养鱼,丰富的物产为美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