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课文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课文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3.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小组讨论解疑。
(2)自由朗读,思考: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3)引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那你就怀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第五自然段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插图,抓住同学们的表现,读出惊奇的样子。
指导第八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思路教师给学生充分读、问、想、说的时空,让学生在读、想、议中展开想象,感悟读文。
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表演。
1.用课前准备好的道具(垃圾袋)让学生表演课文,。
组内练习。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师生互相评议。
思路这种形式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得以升华。
(四)练习1.书后“读读比比”。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现了什么,再交流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学生调查: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请制定一份《环保公约》并自愿组成环保小队。
思路注重积累学生语言,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
(五)写字学生重点练写“木、级、队”三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思路分散写字任务,提高书写质量。
丢掉的是垃圾领回的是文明
《失物招领》课文精讲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大省庄小学教师苏同广
课文取材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
通过唐老师让小朋友们“失物招领”,让他们意识到了随手丢垃圾是不文明的,从而知错就改认领垃圾。
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介绍了植物园的大。
“很大很大”、“很多很多”这种重叠词语强调了大、多的程度。
第四自然段,“严肃”是写唐老师的表情,侧面交代了丢垃圾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
第六自然段,“这些东西都是张爷爷在草地上捡起来的”,这句话照应第三自然段,告诉我们垃圾是吃午饭时孩子们不在意丢下的。
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写出了同学们认识到错误的表现。
“脸红”说明小朋友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随手”指无意识,说明大家并不是故意丢的。
第八自然段,“会心的微笑”表达了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小朋友们知错就改后发自内心的开心。
小朋友们这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爱护环境的文明之中来吧!。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失物招领》课文原文及赏析《失物招领》原文:
一天,小明在学校的操场上捡到了一个文具盒。
他打开一看,里面有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
小明想:“这是谁丢的呢?失主一定很着急。
”于是,他决定去找失主。
小明先去了教室,他问同学们:“这是你们丢的文具盒吗?”大家都摇摇头。
然后,他又去了图书馆和食堂,但是都没有人认领。
最后,小明来到了学校的广播室,通过广播通知全校的同学:“我捡到了一个文具盒,如果这是你的,请到一年级一班找我。
”不久,一位二年级的同学跑过来,他高兴地说:“这是我丢的文具盒,谢谢你,小明。
”
小明笑着对他说:“不客气,以后要小心保管自己的东西哦。
”这个小小的失物招领事件,让小明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赏析:
《失物招领》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小明捡到文具盒并寻找失主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首先,课文通过小明的行动,展示了他的诚实品质。
小明在捡到文具盒后,没有私自占有,而是积极寻找失主,这体现了他的诚实和公正。
其次,课文也强调了乐于助人的精神。
小明在寻找失主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最终成功找到了失主。
这个过程展现了小明的坚韧和热心肠。
此外,课文还通过小明与失主的互动,传递了感恩和珍惜的教育意义。
失主对小明表示感谢,小明则提醒他以后要小心保管自己的东西,这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
总的来说,《失物招领》这篇课文以简单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传达了诚实、助人、感恩和珍惜等重要的道德价值观,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失物招领》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语⽂《失物招领》原⽂ 今天,⼀年级⼀班的同学去植物园参观。
植物园很⼤很⼤,⾥⾯的花草树⽊很多很多。
同学们围着园林⼯⼈张爷爷,听他介绍每⼀种花草树⽊,听得可专⼼了。
中午,同学们三个⼀群,五个⼀伙,在草地上吃⾃⼰带的午饭。
准备回家了,⼤家排好队,唐⽼师严肃地说:“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来认领。
” 四⼗双眼睛睁得⼤⼤的,四⼗双⼩⼿在各⾃的⼝袋⾥摸着。
不⼀会⼉,四⼗张⼩嘴⼀齐喊:“唐⽼师,我没丢东西!” “不!有不少同学丢东西了。
”唐⽼师说完,举起⼀个透明的塑料袋,袋⾥装着饮料罐、⾹蕉⽪、餐⼱纸,还有花⽣壳。
这些东西都是张爷爷在草地上捡起来的。
看到塑料袋⾥的东西,有⼏位同学脸红了,那些东西正是他们随⼿丢在草地上的。
他们⼀个个跑到唐⽼师⾯前,领回了⾃⼰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箱⾛去。
唐⽼师望望张爷爷,张爷爷望望唐⽼师,发出了会⼼的微笑。
2.⼩学⼆年级语⽂《失物招领》教案 ⼀、背景材料 这篇课⽂写的是⼩学⽣现实⽣活中的⼀件事。
想⼀想:你所在的这所学校有过这样的事吗?这篇课⽂的题⽬取得很妙,明明是乱仍的垃圾,课⽂⾥却称作“失物”,为什么呢?这些“失物”的主⼈是谁呢?主⼈⼜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课前准备 ⽣字卡⽚,课⽂录⾳及插图。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 养成爱护环境卫⽣的习惯。
四、学习⽬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字,会写“同”、“⼯”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养成爱护环境卫⽣的习惯。
五、学习过程 第⼀课时 (⼀)播放录⾳,揭⽰课题 同学们,红领⼱⼴播站开始⼴播了,⼤家注意听,播⾳员说了些什么?(播放录⾳: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来认领。
《失物招领》课文反思《失物招领》是一篇让人动容的课文,通过描述主人公小明在失去自行车后的经历,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帮助。
课文中有一些重要的主题和价值观念,引发了我对失物招领的反思。
首先,这篇课文强调了社会互助和善意的重要性。
当小明失去自行车后,社区里的人们纷纷展开帮助的行动,展现了他们的善良和关心。
这让我意识到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仍然存在着许多善意和互助的力量。
我们应该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热心助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只有通过互相帮助,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温暖、更和谐的社会。
其次,这篇课文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努力和付出。
在课文中,小明的爸爸一直在帮助他找回自行车,他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虽然最终并没有找回自行车,但他的付出展现了他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和无私的奉献。
这让我思考,身边有多少人在默默为我们付出,我们是否真正懂得珍惜他们的付出。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对那些默默奉献的人表示真挚的感谢,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课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正直和诚实。
当小明被问及自行车失而复得的真相时,他没有撒谎,而是实话实说。
这展现了他的正直和诚实的品质。
我们应该学会像小明一样,坚守真理,真诚对待别人。
只有通过诚实和正直,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并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这篇课文还给了我关于失物招领的思考。
失物招领对于失主来说,是一种希望和安慰。
当我们失去重要的物品时,往往感到无助和沮丧。
而通过失物招领的渠道,我们有机会找回失物,这给了我们一种重新获得希望的感觉。
从另一方面来说,参与失物招领也是我们个体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当我们发现别人的失物时,我们可以通过拾金不昧或将其交给相关部门来帮助失主。
这样的行为不仅能够让别人获得帮助,也能够提升我们自己的道德品质。
在这篇课文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对我个人而言的反思点。
首先,我应该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忽略周围人们的需求和困难。
通过关注他人、主动帮助他人,我们可以真正做到“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