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一)
- 格式:docx
- 大小:12.67 KB
- 文档页数:1
浅析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的应用1. 引言1.1 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的意义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丰富了古典舞的表现形式,还使得古典舞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戏曲元素的引入,不仅为古典舞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通过将戏曲元素与古典舞相结合,不仅可以展现出古典舞的优美和华丽,还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的应用,可以使舞蹈更加具有戏剧性和表现力,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舞蹈表达的情感。
戏曲元素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古典舞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使得舞台表演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的意义不仅在于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古典舞更具有魅力和吸引力。
戏曲元素的融合与运用,为古典舞赋予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也使得古典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 正文2.1 戏曲元素的传承与融合戏曲元素的传承与融合在古典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而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戏剧形式之一,也是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典舞中,戏曲元素得以传承和融合,使其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戏曲元素的传承不仅体现在舞蹈动作中,还表现在舞者的表演技巧和表现方式上。
古典舞中的舞蹈动作往往融合了戏曲的动作曲折和情感表达,具有戏曲舞台上的细腻和张力。
舞者在表演时,可以通过细致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传达出戏曲中特有的情感和内涵,使观众更加容易沉浸于舞蹈的氛围之中。
古典舞中的服饰与化妆也融合了戏曲的特色。
舞者的服饰常常采用传统的戏曲服装,如华丽的发饰、彩色的衣袍等,以突出舞蹈的戏曲气质。
化妆方面也借鉴了戏曲的化妆技巧,通过浓艳的妆容和夸张的表情,突显舞者的戏曲性格和角色特征。
戏曲元素的传承与融合丰富了古典舞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戏曲元素在古典舞中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观众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舞台魅力。
戏曲舞蹈与中国古典舞蹈的联系之探讨中国古典舞蹈不仅受到了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影响,也深刻地融合了中国戏曲舞蹈的表现形式。
在历史长河中,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历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在艺术理念、舞蹈技巧等方面互相吸收和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艺术理念的互补影响中国古典舞蹈的核心理念是“内在修养、外在形式”,强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讲究舞者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净化,体现了中国古人讲究“内在修养”的思想。
而戏曲舞蹈则更强调对于角色的刻画和表现,艺术理念主要是“表现力、美感、体验感”。
两者在表达手法和艺术传承的过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借鉴。
例如,传统的京剧明星梅兰芳就是一位在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
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表演上成为了一代传奇,并且它将戏曲舞蹈技巧嫁接到古典舞蹈中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舞蹈技巧的交叉感染中国古典舞蹈和戏曲舞蹈的发展历程相同,都有着相似的技巧和艺术语言,包括手势、姿势、步伐、形态等等。
两种舞蹈形式在技巧上的相互借鉴,对于舞者的技能提升,尤其是对于中国古典舞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京剧中的折子戏就是让京剧艺人的舞蹈功夫得到进一步的磨练和提升的过程。
中国古典舞剧《梁祝》中所采用的杂技演员动作,运用了戏曲技巧把表演更加生动、真实。
而在古典芭蕾舞和现代舞中,也有很多动作是融合了中国民间舞蹈和戏曲舞蹈的技巧。
三、文化价值的遗传和传承中国古典舞蹈和戏曲舞蹈都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如《红楼梦》、《西厢记》、《庐山谣》等古典名著在表演中的再现,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作为中国古典舞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戏曲舞蹈也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总的来说,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不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形成了互相借鉴、融会贯通、交流互动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两种舞蹈形式在技巧、艺术表现和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注入了生气和活力。
浅谈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李娟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6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舞蹈皆为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璀璨明珠。
开展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舞蹈与戏曲舞蹈之间的文化共性以及表达方式的差异,可使得我们对于中国文化具备更加深刻的了解的同时,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所传达和表现出的独特、深厚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戏曲舞蹈;相互关系;文化魅力;思考探究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68-01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影响力深厚,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皆蕴含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舞蹈之间存在的关联,感受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特征,不仅可以实现中国古典舞蹈和戏曲舞蹈的理想传承,同时也可使得中国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良好结合,适应时代文化发展需求和审美需求,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理想的发展前景。
一、开展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必要性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古典舞作品和戏曲舞蹈作品,在世界舞蹈艺术平台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通过观察和鉴赏这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可知,二者存在很多相通之处,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同时也具备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开展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于古典舞以及戏曲舞蹈的艺术共性进行更深刻的发掘,可在提升国民艺术修养和艺术情操的同时,将我国舞蹈艺术精华进一步发扬光大,进而为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蹈更高境界的攀登奠定稳定的基础,提供强大的推动力[1]。
二、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联系的研究探究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从舞蹈的各个要素上思考,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点:(一)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身段和技法的联系研究。
浅谈中国戏曲中的古典舞元素中国戏曲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艺术生珍惜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璀璨的产转,因此他不仅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更重要地融合了舞蹈艺术,其中武术和舞蹈中融入了大量的多种多样的舞蹈动作,最终形成了风格独特.韵律优美的戏曲舞蹈,上下五千年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孕育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又滋生了很多具有中国式的艺术文化。
如果中国的戏曲.武术.舞蹈等等,在我们这么丰实的文化国度里,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们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文化呢?这是我们每个从事各种领域的工作者一起努力的方向。
标签:文化遗产艺术形式舞蹈一、戏曲元素特点中国的戏曲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这主要体现在中国戏曲的古老上。
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中,戏剧性成分逐步在增加,不但融合歌、舞、说、演等主要的艺术因素,还在向前发展的路上,随时把当时的新兴技艺吸收融合进来,成为综合体的一部分。
戏曲有很多的元素是古典舞的母体,比如毯子功:如“抢背”、“吊毛”、“虎跳”、“跟头”等。
腰腿功:,如“下腰”、“涮腰”、“踢腿”、“耗腿”等。
水袖功:利用“水袖”表达情感的技巧,如“抖袖”、“翻袖”、“扬袖”等扇子功:小生演员所要求掌握的运用手中扇子的技巧。
中国戏曲的四大特点,一,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二,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三,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论戏曲元素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论文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大家不妨来看看推送的论戏曲元素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戏曲元素就是构成戏曲本体的各种要素,是传统而独特的戏曲形式,可以分为表演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与戏曲构成元素等。
本文详细介绍了戏曲元素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元素运用。
戏曲元素,中国古典舞;戏曲艺术,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经过了历代专业工 ___的提炼、、加工、创造、并经过长时间的艺术实践所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中国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这个概念是由戏剧家和戏曲舞蹈家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并得到舞蹈界广泛认可而流传开来的。
所谓戏曲元素,也就是构成戏曲本体的各种要素,是传统而独特的戏曲形式,可以分为表演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与戏曲构成元素等。
戏曲元素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元素运用有身段部分,其次还有技法、剑和水袖的借鉴和、动作设计、背景音乐和服装等。
一、身段、技法身段:就是指舞蹈的姿态,也就是更美化了、更精细的舞蹈技巧。
通过手、眼、身法的配合运用,在艺术上达到高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因此“身段”是中国古典舞的精华,我们必须很珍贵的继承下来:身段的素材主要戏曲,在戏曲原有的基础上把它提炼、加工、转化为舞蹈。
不按照戏曲的规范,而是按照舞蹈的要求,根据舞蹈的特性,把它们升华为舞蹈,把技术性的内容,转化为艺术性的内容。
身段的原则:第一,从舞蹈的角度及需要出发,在戏曲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造,使内容更加全面,不局限行当和流派。
第二,不是素材和动作的堆砌,而是从规律出发,从动作素材中寻找和提炼出最基本的动律来进行规范性的,在基本动律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发展、变化和组合。
第三。
将局部训练和整体训练相结合,强调其整体性,而且要进行必要的步骤和分解练习。
第四,外部技术和内部技术相结合,以外部技术的训练为主。
浅论中国古典舞第一篇:浅论中国古典舞浅论中国古典舞《千手观音》的艺术魅力[内容摘要]: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以戏曲舞蹈和中华武术为主要基础,同时贯彻多元素吸收的原则上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形神兼备和刚柔相济。
《千手观音》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将舞蹈《千手观音》演绎得天衣无缝、美轮美奂。
其艺术魅力在于:千手观音》立意深远,弘扬了佛教崇尚慈悲为怀的情怀;优美的舞姿动作,选用了中国古代敦煌彩塑的舞姿动态;神形兼备;灵动的手指,变幻莫测。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千手观音艺术魅力“中国古典舞”概念的提出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它作为我国舞蹈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和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的艺术实践检验流传下来的,是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是当代舞蹈家为创造与繁荣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发掘和整理出大量的舞蹈步伐、身段、武打和筋斗技巧,参考芭蕾的训练方法做出的新的创造。
李正一先生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
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一、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以戏曲舞蹈和中华武术为主要基础,同时贯彻多元素吸收的原则上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它具有以下审美特征第一、中国古典舞是形神兼备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强调“手到、眼到、步到、身到”,即“形神兼备”。
这要求表演者以手、眼、身、法、步互相配合,连贯一气,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中国古典舞要求表演者在做任何一个动作时一定要“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
除了特定的情绪外,更主要的是要包含一种潜在、深刻自觉的意识或意志感觉。
戏曲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及发展探究摘要: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体。
而舞蹈就是其中内容之一。
因此要研究中国古典舞,就的先了解戏曲。
本文通过对戏曲历史的了解,来探究舞蹈的变化,找出中国古典舞的特征。
以便中国古典舞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戏曲历史,中国古典舞特征。
前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
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印度古典舞蹈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和库契普迪六大传统舞系组成。
中国古典舞蹈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中国古典舞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
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既然各个国家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舞蹈。
我们对于自己的古典舞蹈应加于研究,使其焕发生机,丰富生活。
1.戏曲历史1.1戏曲的产生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
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1.2戏曲的形成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是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促进了戏曲艺术的自立门户,并给戏曲艺术以丰富的营养,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
2021研究我国古代戏曲与古典舞的内在联系范文 摘要:中国的古代戏曲和古典舞都是民族文化的体现,随着历史的发展, 古典舞开始借鉴戏曲的表现手法, 进行创新。
本文首先对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国古典舞的定义与特点进行了阐释, 从身段技法、服饰道具、表演形式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典舞的联系, 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呈现。
关键词:古代戏曲,古典舞,内在联系 一、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典舞概述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定义与特点。
中国古代戏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很多剧目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中国古代戏曲将古典文学中的思想借助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在戏曲表演中, 表演者会通过自身的技法和道具将戏曲内容完美呈现, 成功塑造出不同的艺术形象, 这些艺术形象逐渐传承下来, 带有各个时代的印记。
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 逐渐融入舞蹈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吸取舞蹈精华, 形成独特的戏曲舞蹈, 戏曲舞蹈将戏曲与舞蹈相结合, 将戏曲词文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 将艺术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动形象, 将生命的意义充分展现出来,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二)中国古典舞的定义与特点。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宫廷舞蹈,同时来自民间的多种舞蹈形式也逐渐演变为中国古典舞。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这些文化也对古典舞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使得古典舞的发展逐渐多元化。
古典舞的历代发展和表演形式都以不同的形式被记载, 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字中体现出不同的思想内容和价值。
在发展过程中, 中国古典舞蹈逐渐融入了武术和戏曲中的动作, 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经过了历代表演者的加工和整理, 设计出不同的造型与动作, 使得中国古典舞既有独特的民族气质, 又有独一无二的美感。
二、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典舞之间的联系 (一)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典舞的身段技法。
在古典舞的发展进程中,不同的舞蹈形式会有不同的技法表现, 技法是古典舞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通过肢体动作将舞蹈表演中人物的气势、神态, 以及人物性格生动展现出来。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教学中的思考及探索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的教学中,如何将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融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思考及探索。
一、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舞蹈的重要门类,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学特点。
其身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身姿优美:中国古典舞强调身姿的优美和端庄,舞者的身体姿态要求端正、稳重,显现出端庄、大方、秀美之美。
2. 手势表情丰富:古典舞的手势有着丰富的表情特点,能够通过手部的表情动作来表现舞者的情感和心境。
3. 步法轻盈:在古典舞中,步法轻盈是其独特之处,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感。
4. 舞态优雅:古典舞强调舞者身姿之美、步法之美、手势之美、舞态之美和情感之美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舞蹈呈现出了高度的优美和高贵。
以上便是中国古典舞的主要身韵特点,这些特点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对中国传统舞蹈的美学追求,也是古代中国文化对于身体美的一种追求。
在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的教学中,中国古典舞的地位虽然非常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二是教学方法传统,缺乏新意;三是师资力量不足,需要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
针对这些问题,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1.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应该引入更多的多样化教学内容,包括古典舞的历史渊源、技巧与方法、古典舞剧的创作与表演等,使学生能够对古典舞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3. 引进专业人才:在古典舞的教学中,需要引进更多专业人才,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使学生能够得到更专业、更系统的培养和教育。
以上便是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在教学中对于中国古典舞的思考及探索,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探索,为中国古典舞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浅谈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一)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
论文摘要:中国戏曲是一个值得我们珍惜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璀璨的产转。
因为她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武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其中武术和舞蹈中蕴含了大量的舞蹈动作,置终形成了风格独特、韵律优美的戏曲舞蹈。
而中国古典舞是我囝舞蹈莽前辈在50年代研究总结创新出的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舞蹈学派,它主要是借鉴芭蕾舞的训练手法,结合我国的戏曲.武术.杂耍等艺术彤式,形成的一种舞种。
既然戏曲中蕴含着舞蹈,古典舞蹈中又融合了戏曲,那么,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舞蹈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渊泺.
华夏文明古国__中国,她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孕育着中国独特的文化。
在这个大的传统文化下,又滋生了很多具有中国式的艺术文化,如中国的戏曲、武术、舞蹈等等。
在我们这么丰富的文化国度里,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我们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文化呢,这是我们每个从事各种领域的工作者一起努力的方向。
目前,在当代中国的舞蹈发展中,中国古典舞存在着一种迷失发展方向的局面。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界前辈在50年代提出的一门新的课题,它主要是借鉴芭蕾舞的训练手法,结合我国的戏曲、武术、杂耍等艺术形式,形成的一种舞种。
那么中国的古典舞在古代时期真的是以这种艺术形式存在的吗?我们还有待考究,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在中国传统文化—戏曲中,寻找答案。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一条血脉,又是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人生精神的存在形式。
它以实际人生活动的戏剧形态,保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历史文化特征。
它有别于世界其它民族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戏剧。
它并不“早熟”,但它却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
正因为它具有古老性,所以,我想从中来探索中国古典舞的身影。
戏曲始终趋于融合,趋于歌、舞、剧三者的综合,戏曲经历了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把五光十色的人间生活都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也为了使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能在观看戏曲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娱乐。
中国戏曲是在文学、音乐、舞蹈各种艺术成份中都充分发展,相互兼容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对话、动作为表现特征的戏剧样式。
宋、元以后勃勃兴起的戏曲艺术,是在继承、融合前代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汉魏六朝再抵百戏的精湛技艺,隋唐音乐舞蹈的高度成就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素材,准备了戏曲艺术的各种构件,舞蹈正是这些构件中的重要构件之一,从名人姚旅在《露书》中指出:古代歌舞乃“今戏场歌舞之遗意也。
近世歌舞,道绝直云戏剧耳”。
可见古人已深知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戏曲当中的戏曲舞蹈隐藏着中国古典舞蹈的身影。
如:“云手”、“小五花”、“虎跳”、“前桥”、“翻”等技巧,在当今的艺术发展中依然存在于戏曲和中国舞蹈中。
这些戏曲舞蹈的动作存在,说明了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形态也是可见而知的。
首先,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
所以舞蹈艺术本身就具有很鲜明的时间性,我国的舞蹈在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在远古的商朝中国就有乐和舞的存在了。
到了周朝,就可以根据详细记载看到所谓“大武之乐”的一种舞蹈,它的一招一式都很清楚。
而且还有故事性。
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具有着装含故事性的舞蹈,那么中国舞蹈的发展方向已经明显出现有扮饰人物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可能了。
从秦、汉作为中国戏曲早期渊源起,经历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至宋代“南戏”、元代“杂剧”。
随着历史的前进,也有史实证明戏曲中的确保存了丰富的传统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