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356.00 KB
- 文档页数:20
舒伯特降E大调即兴曲演奏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19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曲、室内乐、歌曲和钢琴曲等,被后人誉为音乐史上的天才。
舒伯特的降E大调即兴曲是他在短暂一生中留下的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分。
这首即兴曲展现了舒伯特丰富的音乐创作才华和独特的音乐个性,被认为是他作为作曲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通过对舒伯特降E大调即兴曲的演奏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舒伯特的音乐语言和创作风格,同时也可以为演奏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演奏指导。
这首即兴曲在音乐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和演奏技巧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舒伯特降E大调即兴曲是舒伯特创作的一首具有丰富内涵和情感表达的钢琴作品,被广泛认为是其代表作之一。
对于这首曲子的演奏分析,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舒伯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也可以为演奏者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深入分析舒伯特降E大调即兴曲的演奏技巧、乐曲结构和演奏效果,可以加深我们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同时也可以拓展我们对音乐表达的认识。
针对演奏技术提升建议的部分,可以帮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节奏、情感和表现力,提升演奏的水平和质量。
深入研究舒伯特降E大调即兴曲的演奏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促进音乐教育与表演艺术的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究舒伯特降E大调即兴曲的演奏特点和技巧,分析乐曲结构及演奏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演奏技术进行提升建议。
通过对这一经典作品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舒伯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技巧,为演奏者提供更准确的演奏指导和解读策略。
通过评价演奏效果,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演奏者在表现舒伯特降E大调即兴曲时的优劣之处,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最终的研究目的旨在为演奏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演奏技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演绎这一重要作品,展现出优秀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境界。
浅谈舒伯特的《,J校曲》与声乐翦见一、舒伯特的生平介绍与作品创作特征1797年,维也纳一个普通的家庭里诞生出了一位音乐巨匠,他就是最伟大的作曲家弗兰兹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
从小,舒伯特的父亲教他学小提琴,在青春期舒伯特考入维也纳宫廷乐队里面学音乐,在此契机下,舒伯特大量地与海顿,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相接触。
舒伯特出生和生长刚好恰逢古典音乐注意过渡到浪漫主义的时期,他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先行者。
在浪漫时期创作的超过六百首艺术歌曲至今仍然流传在现代的大街小巷中。
他的艺术歌曲中融入了大量的情感与片段画面在里面,《小夜曲》便是舒伯特一经典作品。
二、舒伯特《小夜曲》的结构分析与赏析(一)小夜曲的体裁、音乐风格小夜曲是一种声乐体裁,同时也是一种抒情风格的声乐形式,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小夜曲是一种常见的特性乐曲。
所谓特性乐曲,就是为特定的目的创作,或是在特定的场合演出,在体裁上有鲜明特征的乐曲。
例如小夜曲、夜曲、摇篮曲、船歌、幻想曲、即兴曲、随想曲、狂想曲等等。
①舒伯特《小夜曲》是舒伯特采用了德国诗人雷尔塔普的诗写出来的。
这首《小夜曲》是舒伯特于1828年创建,同时也是舒伯特一生完成的非常完美的独唱艺术歌曲其中的一首,小夜曲来源于声乐套曲《天鹅之歌》,在当时的民间传说认为,知道了自己的生命即将去到终端的天鹅,大都会唱出最动人的歌曲,舒伯特在这个意义上借垂死的天鹅大声歌唱,表明了这首歌代表了舒伯特内心的想法,为舒伯特内心的绝唱。
(二)舒伯特《小夜曲》谱例举例结构分析举例谱例为乐曲开头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为d和声小调,模仿了六弦琴的演奏,使听众进入一种安静浪漫的场景之中。
第二乐句仍旧是d小调,和声旋律是小调色彩,比较暗淡,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更推进了一步,使得感情渐渐升华,旋律渐渐开始明亮。
三、舒伯特《小夜曲》的声乐表现(一)演唱歌曲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素养“素养”一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书•李寻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马不伏杨,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舒伯特根据同名艺术歌曲写作的作品
【实用版】
目录
1.舒伯特的背景介绍
2.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
3.舒伯特根据艺术歌曲创作的作品
4.这些作品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舒伯特是奥地利古典音乐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涵盖了宗教音乐、室内乐、交响乐和歌曲等多种形式。
在他的音乐创作中,艺术歌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是他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他以诗歌为歌词,将音乐与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艺术歌曲。
他的艺术歌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被誉为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
舒伯特根据同名艺术歌曲写作的作品也是他的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
部分。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比如,他的《野玫瑰》就是根据同名的艺术歌曲创作的。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舒伯特根据艺术歌曲创作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他的音乐创作,也为后来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影响力。
第1页共1页。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
有“歌曲之王”的美誉。
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丽卿》、《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是一部真正的浪漫主义交响曲《C 大调交响曲“伟大”》则返回古典注意的风格。
李斯特:弗朗兹·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
首创单乐章标题交响音乐体裁——交响诗。
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交响诗《前奏曲》、《马捷帕》、四首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12首超技练习曲》和《旅行岁月》。
钢琴曲中最难的一首当属《唐璜的回忆》。
柏辽兹: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浪漫乐派。
代表作有《幻想交响曲》、《葬礼与凯旋交响曲》,管弦乐《罗马狂欢节序曲》、《李尔王序曲》、《海盗序曲》,歌剧《本维努托·切里尼》、《阿尔瑟斯特》、《特洛伊人》,传奇剧《浮士德的沉沦》等。
所著《配器法》被世人推崇为近代作曲技术理论的典范,《夏夜》是他最优秀的艺术歌曲。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
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艺术歌曲:《遗忘的真快》、《夜莺》、《我祝福你们,森林啊》6部交响曲,一部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4部管弦乐组曲,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1812庄严序曲》《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著名的“如歌的行板”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被称为“钢琴诗人”。
世界著名作曲家1:舒柏特(Franz Seraph Peter Schubert)(1)名家介绍:舒柏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
童年时代就接触音乐。
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
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
(2)代表作品舒柏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那由感而发的六百多首歌曲。
我们熟悉的还有著名的《舒伯特小夜曲》,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
2:肖邦(Fredric Chopin)(1)名家介绍: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
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
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 小调钢琴协奏曲》,1831年,肖邦来到巴黎,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
在与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的交往中,肖邦步入创作最旺盛的时期。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
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
他巧妙克服了钢琴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的主要局限。
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功不可漠。
他第一次在音乐中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使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
他的作品旋律矫健勇猛;玛祖卡那骑士般的辉煌;圆舞曲充满甜蜜的柔情。
肖邦还写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
他抒发感情神秘莫测、令人销魂。
(2)代表作品:《f小调钢琴协奏曲》、C小调练习曲《革命》等。
3:韦伯(1)名家介绍:韦伯(1786一1826)德国作曲家。
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
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
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
(2)代表作品:韦伯的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
舒伯特作品赏析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是19世纪初叶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后,出现的一颗灿烂的新星。
一说到他,大家自然会起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如《鳟鱼》、《野玫瑰》等等,那动人的旋律,会自然地回响在人耳旁。
可对不了解舒伯特一生经历的人来说,是很难想象作曲家是在怎样艰苦环境中创作这些作品的。
他的一生,是简单而平凡的。
一生的贫穷同他的性格一样,清寡而内向。
但是舒伯特丰富的情感与思想,还有他的内心生活,却流露出他的别具一格与精彩。
他的一生,是充满艺术功绩、喜悦、欢乐与最深沉的哀伤的一生。
他的一生就是他的艺术,他的艺术就是他的一生。
看一看他最初的童年,就会发现: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不间断的音符的表述,是一连串不停地插上幻想羽翼并借助超自然之力而飞翔的梦幻与创作。
舒伯特的周围以及他内心的一切除了音乐还是音乐。
正因如此,就让我们去认识我们初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吧。
一、创作历程舒伯特是18—19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而闻名于世的音乐家。
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那首动人心弦的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塔》是在他年仅17岁写出的;而《魔王》、《野玫瑰》等至今仍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优秀歌曲,是他18岁那年写成的。
据说,贝多芬临死前读了几首舒伯特的歌曲后,曾惊叹地说道:“真的,在这个舒伯特身上闪耀着神奇的火花!”舒伯特的歌曲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词、曲、钢琴伴奏三者密切配合、水乳交融。
他的歌曲创作继承了前人的艺术成果,又把歌曲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所以,人们把舒伯特誉称为“歌曲之王”。
除了歌曲以外,他还创作许多器乐作品。
他的创作基本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1813—1817年在这一时期中,舒伯特首先在歌曲领域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歌曲半数是在这几年写出的。
这个时期他也创作了一些交响曲,但这些作品还不够成熟。
舒伯特代表作引言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19世纪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他在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涵盖了诗歌、钢琴曲、室内乐以及歌剧等多个领域。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富有诗意的旋律,被誉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本文将介绍舒伯特的几部代表作品,包括《冬之旅》、《未完成交响曲》和《贝洛一组曲》。
《冬之旅》(Winterreise)《冬之旅》是舒伯特最为知名的歌曲循环之一,由24首歌曲组成,于1827年创作。
这一作品以威廉·穆勒的诗集为基础,描述了一个名为“我”的人在冬天里漫无目的的旅行。
舒伯特通过旋律、和声和歌词的完美融合,表达了深沉的悲伤和孤独感。
《冬之旅》展示了舒伯特对诗歌的理解和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力,被认为是德语艺术歌曲的巅峰之作。
《未完成交响曲》(Unfinished Symphony)《未完成交响曲》是舒伯特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创作于1822年,至今仍然是经典的演奏曲目。
这部交响曲因为只完成了两个乐章而得名,但却包含了舒伯特富有诗意和激情的创作风格。
第一乐章优美而神秘,充满了旋律的发展和变化;第二乐章则是舒伯特最为令人称道的悲怆旋律之一,充满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未完成交响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深受听众喜爱。
《贝洛一组曲》(Trout Quintet)《贝洛一组曲》是舒伯特的室内乐作品之一,创作于1819年。
这部作品由五个乐章组成,以钢琴和四重奏的形式呈现。
《贝洛一组曲》以其欢快、明亮和充满活力的旋律而闻名,被认为是舒伯特最具乐趣和活力的创作之一。
这部作品的名字来自于其中的一段钢琴旋律,与德语中的“鲈鱼”一词谐音。
《贝洛一组曲》体现了舒伯特对乐队和钢琴的非凡理解和创造力。
结论舒伯特的代表作品展示了他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创作才华。
《冬之旅》通过歌词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深情地描绘了人类孤独和悲伤的心境;《未完成交响曲》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让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生命与死亡的深度思考;《贝洛一组曲》则展示了舒伯特对音乐的乐趣和活力的追求。
舒伯特的简介个人简介佛拉兹·彼得·舒柏特(F·P·Schubert,1797-1828),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近郊里赫田塔尔一个市民阶层的家庭里。
父亲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校教师。
舒柏特的童年是贫苦的,但家里人都喜爱音乐,使他自幼就接触到海顿、莫扎特等人的作品和奥地利多民族的民间音乐,促进了舒柏特在音乐方面的早熟。
舒柏特自幼跟随父亲和两位哥哥学习钢琴和小提琴。
11岁时,他以出色的童年担任了里赫田塔尔教堂合唱团的歌手,半进入了供给食宿的寄宿学校。
在学校的五年中,由于舒柏特的艺术才能,在管弦乐队中,由第于提琴手升为首席小提琴手,并指挥演奏了不少作品。
假日在家里,经常和家人举行弦乐四重奏(两位哥哥拉小提琴,舒柏特中提琴,父亲大提琴)。
这一切,使他直接体会了很多古典音乐作品,得到了音乐创作方面的知识。
13岁时,开始写作器乐曲,15岁谱出最早的序曲,16岁完成第一交响乐(D大调)。
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很多歌曲、大合唱、奏鸣曲,和奥地利民间舞曲素质的12首小步舞曲等。
这些形式多样的作品,已显露出舒柏特抒情性和歌唱性的创作风貌。
1813年,渴望做一名自由艺术家的舒柏特,毅然离开寄宿学校,但是为了谋生和逃避兵役,只好在他父亲的学校里充任代用教师(这个职务可以免服为期14年的兵役)。
在1813-1817年的几年中,舒柏特坚持自学和写作,同时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特别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并深入钻研了德、奥的民间音乐和维也纳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写下了大量的作品。
他写了5部交响曲、15首钢琴奏鸣曲以及歌唱剧、喜歌剧、宗教音乐、室内音乐等,而收获最大的是他写了300多首歌曲,其中包括著名的《纺车旁边的玛格丽特》、《魔王》、《野玫瑰》、《鳟鱼》、《死神与少女》等,显示了舒柏特非凡的创作才能和鲜明的歌曲创作方面的特点。
1818年,舒柏特坚决抛弃了教师职务,来到维也纳,愤怒的父亲与他断绝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