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质 量
- 格式:pptx
- 大小:333.27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节质量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分米3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膏皮1块,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1只,托盘天平1台、物理天平1台,砝码1盒。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或物理天平和砝码。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
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二、讲新课1.质量(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
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
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
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2.质量的单位(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第一节质量1.物理观念:(1)知道质量的含义。
(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身边的相关事实和生活经验,运用抽象、归纳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3.科学探究:结合所学内容和查阅的资料,了解一些典型物体质量的数量级,能估测人体质量。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知道人们对质量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
1.重点: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属性。
2.难点: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物理量。
铁钉、米尺、木板、铁锤、冰、一桶水、带盖玻璃杯、牙膏皮、1 dm3纯水。
一、课题引入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物体,它们占据一定空间,有形状、状态和大小,都是由一种或几种材料构成。
构成物体的材料,人们称之为物质,例如桌子是由木头构成的,羊角锤是由铁和木头构成的。
但不同的物体,构成它们的物质是多少,这就是本节将研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教师出示一块冰、一枚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
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
师: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后归纳: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①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②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的;③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师: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把它们都称为物体。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把它们都称为物质。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由上面的观察容易得出:木板、米尺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钉、铁锤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师: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出示:一个牙膏皮。
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所处的空间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出示: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
教案:2019秋沪科版八年级上5.1 质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质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质量的概念及其特性2. 质量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3. 质量的单位换算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特性。
2.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质量,并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 熟悉质量的单位换算,能够进行不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概念及其特性,质量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质量的单位换算。
难点: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天平的精确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测量物体。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物体,让学生估计其质量,并解释估计的依据。
2. 理论知识讲解:(1)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质量的特性: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
(4)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
3. 例题讲解:教师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并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尝试解释测量结果。
4. 随堂练习:(1)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多少?(2)将200克转换为毫克。
5. 质量单位换算练习:(1)将1000克转换为千克。
(2)将500毫克转换为克。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质量换算: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2)将200克转换为毫克,将500毫克转换为克。
2. 作业答案:(1)测量结果略。
(2)200克=200000毫克,500毫克=0.5克。
第二节测量:物体的质量1.物理观念:(1)知道实验室和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
(2)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科学思维:认识提高测量精度的物理意义。
3.科学探究: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能反思实验过程与结论,有进一步拓展迁移的意识。
4.科学态度与责任:(1)能按要求规范使用测量工具,有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2)能妥善使用实验器材,有爱护实验器材的意识。
1.重点: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2.难点: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课件、学生天平、演示天平、配套砝码、烧杯、水、小石块。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与质量的单位。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使用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一、测量质量的工具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工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常用的工具有台秤、案秤、杆秤和电子秤。
师: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生: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和价格。
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
2.托盘天平的结构。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
(a)托盘天平的结构。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P110图5-7“托盘天平的结构”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讲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标尺、游码、称量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大称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度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度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称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2.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了解质量的测量工具。
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比较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建立质量概念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唯物辩证的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质量的单位、托盘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难点:物体质量大小的估测、用不同的质量单位描述相应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和砝码,铁锤,钉子,铅笔,大玻璃杯,小玻璃杯,塑料桶,塑料杯,小玻璃杯(里面有冰)。
学生准备:托盘天平、橡皮泥、天平使用说明书(每6人一组)。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第一节质量一、质量的概念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千克、吨、克、毫克。
单位换算:1吨=1 000千克;1千克=1 000克;1克=1 000毫克。
二、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功能【教学反思】质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方面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质量的测量是一项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为深入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作了重要的铺垫,所以教材安排在第一节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变:一、教法:为突出重点,我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
二、学法: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讨论法。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第1节质量【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2.知道质量的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质量,能够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3.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并且能进行简单的使用操作.4.拓展学生的视野,认识不同物体质量不同,大致了解质量的数量级.【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设疑、自学、小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质量的概念和常见的测质量的仪器.2.通过观察、讲解、示范操作、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本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以致用,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重点】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属性.2.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3.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难点】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知识点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4,完成以下问题: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合作探究】演示一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物品1.铁钉、铁锤、玻璃杯,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什么?答:物体.2.铁钉、铁锤、玻璃杯、桌子、椅子等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呢?答:铁钉和铁锤是由铁制成的,玻璃杯是由玻璃制成的,桌子椅子是由木材制成的.演示二问题探究1.用天平称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后再称一称,它的质量会改变吗?答:不会.2.一块冰放在杯子中,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待冰熔化成水后再测量一次,看冰化成水后的质量有没有变化?答:没有发生变化.3.用天平称量室温下的铁块质量.把这个铁块放在沸水中煮一段时间,取出擦干再称一称.它的质量会改变吗?答:不会.【教师点拨】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如汽车是物体,这个物体由铁、玻璃、橡胶等物质组成体积和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知识点二质量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4-86,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表示.常用单位还有吨(t)、千克(kg)、克(g)、毫克(mg)、微克(μg).2.生活中常用单位:公斤、斤、两,1千克=1公斤=2斤=20两.3.换算关系.1 t =1 000 kg;1 kg=1 000 g;1 g=1 000 mg;1 mg = 000 μg.4.对常见物体质量进行估算.一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t;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张纪念邮票的质量约为50mg.【合作探究】演示三一些物体的质量( kg)约8.0×10-5大头针约0.5苹果约2.2鸡50~70 成人6.0×103象可达1.5×105鲸7.4×1022 月球60×1024地球2.0×1030太阳答:成年人的质量一般为50 kg~70 kg.2.地球和月球哪个的质量更大?答:地球.【知识拓展】国际千克原器1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规定,从1889年9月26日起,将“千克”定义为:“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各国千克原器与国际千克原器之间每隔一段时间比对一次,以确定各国千克原器的准确度.国际“千克原器”,全世界只有一个,如果损坏将无法修复.国际“千克原器”虽然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它仍有使用下去的可能,直到有更科学的方法代替它.它也是7个基本量中目前唯一剩下的实物基准,其他都已被自然基准更新了.从它诞生那天起,国际“千克原器”放在巴黎国际计量局地下室的保险库里,在水平的黄铜台上,放置着水晶圆板,国际“千克原器”就放在水晶圆板上的特制3层玻璃罩内,以防止它沾上哪怕极微小的灰尘.这个保险库有3把钥匙,分别由国际计量局长、国际计量委员会主席和法国外交部长保存.只有他们三人同时在场时,才能进入保险库见到它的尊容.【教师点拨】质量单位换算流程:换算前的数字及单位=数字×换算关系+换算后的单位=换算后的数字及单位,如:25 g=25×10-3 kg=0.025 kg.【跟进训练】1.质量为2×105 mg的物体,可能是下列物体中的( B ) A.一头大象B.一只苹果C.一台电视机D.一只蚂蚁2.(1)3 700 mg=3.7 g.(2)3 000 g=3 kg=3×106 mg.(3)0.04 t=40 kg.知识点三测量质量的工具【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6,完成以下问题:托盘天平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合作探究】演示四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答: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台秤;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演示五托盘天平1.托盘天平的构成是什么?答:底座、横梁、托盘、称量标尺、平衡螺母、指针、分度标尺、游码以及砝码.2.说说托盘天平称量和感量所表示的意思.答:称量是指该天平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感量是指天平的最小分度值.3.生活中用到了哪些工具测量质量,生产和科学研究又用什么工具测量质量?答:生活中用到了电子秤、案秤、台秤等,生产和科学研究一般用物理天平,其具有测量精度高的优点.1.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2.托盘天平的使用(1)使用步骤(2)注意事项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素材积累】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课前导入质量知识讲解1.概念一、质量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m2.单位kg千克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质量的测量1.托盘天平的构造:1-底座 2-托盘架3-托盘 4-标尺5-平衡螺母 6-指针7-分度盘 8-游码2.托盘天平的调节(1)天平水平放置: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调节横梁平衡:A.先将游码归于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B.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3.托盘天平的使用 (1)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 (2)砝码放置顺序:先大后小,再移游码; (3)天平平衡后读数:m 物= m 砝+ m 游码示数。
4.测量固体的质量: (1)调节天平; (2)被测物体放左盘, 砝码放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3)记录数据。
如图:m=53.4g。
5.测量液体的质量: (1)调节天平; (2)测量空烧杯质量m0; (3)将被测液体倒入烧杯, 测量总质量m总; (4)被测液体质量m=m总− m0。
拓展应用C1.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铜比1kg棉花质量大B.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C.将铁块从20℃加热到70℃后,铁块的质量不变D.将一个铜块放在空气中或放在水中,质量是不同的试题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只与构成物体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等都没有关系。
2.一架天平的游码指在2.5g处,小明同学忘记将游码拨回横梁标尺的零刻线处就调好平衡了,称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然后在右盘放了50g砝码后,天平刚好在水平方向平衡,则C物体的质量是( )A.52.5g B.47.5g C.50g D.55g试题分析:天平测得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