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tanix超融合平台软件版本功能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02.75 KB
- 文档页数:2
Nutanix超融合之架构设计超融合平台针对于超融合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因为组件不同(虚拟化、网络等)而理解不同。
然而,核心的概念如下:天然地将两个或多个组件组合到一个独立的单元中。
在这里,“天然”是一个关键词。
为了更加有效率,组件一定是天然地整合在一起,而不是简单地捆绑在一起。
对于Nutanix,我们天然地将计算和存储融合到设备的单一节点中。
这就真正意味着天然地将两个或多个组件整合在一个独立的、可容易扩展的单元中。
其优势在于:1.独立单元的扩展2.本地I/O处理3.消除传统计算/存储的竖井式结构,融合它们在一起目前Nutanix超融合产品有两种形态:1、捆绑式的硬件+ 软件设备(Nutanix NX系列、Dell XC系列及联想HX系列),2、纯软件模式(Nutanix on UCS等)一般来说,从硬件形态看,是在2U 的占用空间中放置2 个节点或4 个节点。
每个节点都运行一个符合行业标准的虚拟机监控程序(当前是ESXi、KVM、Hyper-V, XenServer在目前版本是Tech-Preview)和Nutanix 控制器VM (CVM)。
Nutanix CVM 将运行Nutanix 软件,并为虚拟机监控程序的所有I/O 操作和该主机上运行的所有VM 提供服务。
凭借虚拟机监控程序的功能,利用Intel VT-d 将管理SSD 和HDD 设备的SCSI 控制器直接传递到CVM。
下面是典型节点的逻辑表现形式的一个示例:从软件定义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软件定义的智能化是在通用的、商品化的硬件之上通过运行软件来实现核心的逻辑,而这些逻辑之前用专有的硬件编程方式实现(例如ASIC/FPGA 等)。
对于Nutanix 而言,是将传统的存储逻辑(例如RAID,去重,压缩,纠删码等)采用软件方式去实现,这些软件运行在标准的x86 硬件上的Nutanix 控制虚拟机(Controller Virtual Machine,即CVM)内。
Nutanix技术概览及联想HX 系列钟德荣联想售前技术支持AgendaIT基础架构发展以及超融合架构概念Nutanix超融合架构介绍Nutanix超融合高级功能介绍Lenovo HX系列超融合架构的重要概念IT 基础架构演进:传统→集成系统(1.0)→超融合(2.0)Cisco 、Brocade 、IntelEMC 、NetApp 、HP 、HDS Cisco 、Brocade HP 、Dell 、Cisco 、LenovoVMware 、Microsoft 、Linux …Cisco 、Brocade 、Intel EMC 、NetApp 、Oracle Cisco 、Brocade HP 、Cisco 、Oracle VMware 、Microsoft 、Linux…Cisco 、Brocade 、IntelVMware 、Microsoft 、KVM…传统IT 基础架构三层架构,独立采购融合系统/集成系统整机柜打包,集成化部署超融合架构硬件与虚拟化完整融合Nutanix 、EVO:RAIL SimpliVity 、MaxtaIT基础架构对比架构类型传统架构融合式架构超融合架构架构特点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独立计算、存储、网络集成化部署与虚拟化平台完整融合计算、存储、网络融合预先完成系统整合快速完成部署简化架构简化管理积木堆叠扩展代表厂商与产品EMC、IBM、HP、NetApp VCE、VSPEX、FlexPod Nutanix、EVO:RAIL、SimpliVity融合与超融合的对比分析超融合:定义及关键特性超融合(HCI: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天然的将两个或更多的组件组合成一个单元,并可以很容易的扩展✓紧耦合的计算、网络和存储硬件,不再需要专门的SAN存储✓通过软件层面与硬件结合:✓提供存储管理功能(及可选的备份、恢复、复制、重删和压缩等)✓以及通过Hypervisor提供计算资源计算与存储资源融合软件定义基础架构分布式自治系统线性横向扩展负载是多维度的。
Nutanix 超融合平台POC测试报告目录目录 (2)1前言 (4)1.1测试背景 (4)1.2测试目的 (4)1.3测试环境 (4)1.4测试项目汇总 (6)1.5测试总结 (6)2Nutanix开箱易用的快速部署和扩展 (8)2.1使用Foundation快速部署vSphere&CVM (8)2.2快速初始化配置 (9)2.3Prism管理控制台界面易操作 (11)2.4Prism Central多集群管理界面 (11)2.5直观和丰富的报表功能 (11)2.6快速备份和恢复 (12)2.7演示CLI的易用性 (14)2.8硬件远程维护 (15)2.9其他Nutanix软件测试 (15)2.10小结 (16)3Nutanix超融合架构和传统SAN架构的性能对比测试 (17)3.1虚拟机vMotion对比测试 (17)3.2虚拟机Storage vMotion对比测试 (19)3.3虚拟机模版部署对比测试 (19)3.4小结 (19)4Nutanix冗余测试 (20)4.1CVM冗余测试 (20)4.2电源冗余测试 (22)4.3链路冗余测试 (23)4.4节点冗余测试 (24)4.5磁盘冗余测试 (26)4.6小结 (26)5压力测试 (27)5.1Diagnostics 测试 (27)5.2IOMeter对比测试 (28)5.3小结 (30)6横向扩展性测试 (31)6.1小结 (35)7Acropolis测试 (36)7.1KVM中管理地址VLAN修改 (36)7.2KVM中CVM地址VLAN修改 (36)7.3迁移vSphere虚拟机到KVM (36)7.4小结 (43)8应用测试 (44)8.1Loadrunner对比测试 (44)8.2小结 (44)9Nutanix常用功能点测试 (45)9.1Cluster SAICMotor -- 显示配置集群管理地址 (45)9.2Update Profile -- 更新用户信息 (45)9.3Change Password -- 更改用户登录口令 (46)9.4REST API Explorer -- 查询所有Rest API接口 (46)9.5Download nCLI -- 下载nCLI (47)9.6Download Cmdlets Installer -- 下载并安装windows Cmdlets工具包 (48)9.7About Nutanix -- 查询Nutanix版本以及license信息 (49)9.8Support Portal -- 打开技术支持中心网站 (50)9.9Help -- 打开文档中心网站 (50)9.10Health Tutorial -- 集群健康检查功能演示 (51)9.11Nutanix Next Community -- 打开Nutanix社区网站 (51)9.12Licensing -- 更新集群License (52)9.13Authentication Configuration -- 添加AD域管理验证 (53)9.14Role Mapping (53)9.15Create User -- 创建用户 (54)9.16SMTP Server -- 配置邮件服务器地址 (55)9.17Alert Email Configuration -- 配置告警邮件 (55)9.18Alert Policies -- 告警策略配置 (56)9.19Filesystem Whitelists -- 文件系统白名单 (57)9.20Upgrade Software (57)9.21Welcome Banner -- 自定义欢迎信息或者免责声明等 (59)9.22Name Server -- 配置Nutanix的DNS服务器地址 (59)9.23Management Servers -- 制定vSphere管理地址URL (60)9.24NTP Servers -- 配置NTP服务器 (60)9.25小结 (60)1前言1.1测试背景<公司介绍>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在新一代的信息化建设中,具备横向扩展、快速部署、易管理等特征的解决方案逐渐成为标准,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
以自身獨有的分散式檔案系統為基礎,結合虛擬化平臺,Nutanix 將企業IT環境所需的運算與儲存資源,凝縮在NX-3050這臺2U、4節點的應用伺服器中,用戶可選擇搭配VMware、微軟Hyper-V 或KVM等3種虛擬平臺,以VM為核心來配置與運用硬體資源,並能藉由Scale-Out擴充能力,一次以一個節點為單位逐步擴展效能與容量。
可快速完成IT基礎設施的建置Nutanix稱NX系列應用伺服器是虛擬計算平臺(Virtual Computing Platform)產品,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在一個設備平臺上,提供了IT應用所需的計算與儲存資源,並且是透過虛擬平臺Hypervisor以VM的型式來配置與運用硬體資源。
這種將計算、儲存等基礎設施功能融合於一臺設備、並以VM為中心來提供應用需求的產品,便是典型的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NX應用伺服器出廠時,可按用戶需求由Nutanix原廠或經銷商協助完成基本的叢集設定與Hypervisor部署,用戶端只需花費少許時間進行基本環境參數設定,很快便可開始使用NX系列應用伺服器,以VM型式向前端使用者交付需要的資源。
除了以VM型式提供資源外,Nutanix應用伺服器還可透過底層的分散式檔案系統,提供跨節點資料鏡像、分層儲存,以及壓縮、重複資料刪除、快照、Clone與遠端複製等功能,用戶無需另外尋找第三方解決方案,依靠Nutanix應用伺服器本身,便能提供企業儲存必要的資料保護、I/O加速與資料服務功能。
提供多樣化的產品組合Nutanix提供了多種軟、硬體組態產品組合,硬體部份包括NX-1000、NX-3000、NX-6000、NX-7000、NX-8000與NX-9000等一共6個應用伺服器系列,所有機型都是採用2U高度機箱,其中1000與3000系列是2U/4節點的高密度組態,6000與9000系列是2U/雙節點,至於7000與8000系列則是2U/單節點的組態。
主流超融合厂商技术对比超融合基础架构(HCI)是继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之后的一次重大IT技术革新,其特点是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将各个计算节点(Hypervisor)的存储资源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存储资源池,给虚拟化平台提供存储服务,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的统一管理和资源的横向扩展,保障用户业务的高可用。
在超融合基础架构中,虚拟化是基础,而分布式存储则是超融合的技术核心。
从架构而言,HCI的分布式存储通常有两种方式来支持虚拟化,一种是以Nutanix NGFS为代表的采用控制虚拟机方式支持Hypervisor,如图一;另一种是直接在Hypervisor中集成分布式存储功能,如VSAN。
业界除了VSAN外,其它HCI全部采用控制虚拟机方案支持VMware虚拟化,而对于KVM虚拟化,各厂家采用在物理主机中实现分布式存储功能。
图一主流的超融合厂商有Nutanix(NGFS),VMware(VSAN),以及国内新兴代表力量如华为(FusionCube),H3C(OneStor),SMARTX(ZBS),深信服(aSAN),和道熵(Titlis)。
其中Nutanix的NGFS和SMARTX 的ZBS 脱胎于Google的GFS分布式文件系统;华为的FusionCube和H3C的OneStor是基于Ceph的定制化开发;而深信服的aSAN则是基于GlusterFS;VSAN在很大程度上和Ceph架构类似;而道熵的Titlis分布式存储在接口层兼容了标准Ceph接口,底层采用了磁盘阵列中常见的存储虚拟化技术。
根据对超融合产品的重要程度,我们选择了几方面的技术功能进行了相关考察:1、抗xx错误2副本或3副本机制可以保证在硬盘损坏甚至节点宕机的恶劣环境下,仍然保持高可用。
但是面对“静默错误”的情况,分布式块存储的副本机制则无能为力,腾讯云在不久前的“静默错误”风波证明了这一点,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用户的所有数据全部丢失,无法修复。
主流超融合厂商技术对比超融合基础架构(HCI)是继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之后的一次重大IT技术革新,其特点是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将各个计算节点(Hypervisor)的存储资源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存储资源池,给虚拟化平台提供存储服务,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的统一管理和资源的横向扩展,保障用户业务的高可用。
在超融合基础架构中,虚拟化是基础,而分布式存储则是超融合的技术核心。
从架构而言,HCI的分布式存储通常有两种方式来支持虚拟化,一种是以Nutanix NGFS为代表的采用控制虚拟机方式支持Hypervisor,如图一;另一种是直接在Hypervisor中集成分布式存储功能,如VSAN。
业界除了VSAN外,其它HCI全部采用控制虚拟机方案支持VMware虚拟化,而对于KVM虚拟化,各厂家采用在物理主机中实现分布式存储功能。
图一主流的超融合厂商有Nutanix(NGFS),VMware(VSAN),以及国内新兴代表力量如华为(FusionCube),H3C(OneStor),SMARTX(ZBS),深信服(aSAN),和道熵(Titlis)。
其中Nutanix的NGFS和SMARTX 的ZBS 脱胎于Google的GFS分布式文件系统;华为的FusionCube和H3C的OneStor是基于Ceph的定制化开发;而深信服的aSAN则是基于GlusterFS;VSAN在很大程度上和Ceph架构类似;而道熵的Titlis分布式存储在接口层兼容了标准Ceph接口,底层采用了磁盘阵列中常见的存储虚拟化技术。
根据对超融合产品的重要程度,我们选择了几方面的技术功能进行了相关考察:1、抗静默错误2副本或3副本机制可以保证在硬盘损坏甚至节点宕机的恶劣环境下,仍然保持高可用。
但是面对“静默错误”的情况,分布式块存储的副本机制则无能为力,腾讯云在不久前的“静默错误”风波证明了这一点,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用户的所有数据全部丢失,无法修复。
Nutanix:从超融合到软件作者:王永来源:《数字商业时代》2019年第05期数字化转型时代,企业上云正在成为趋势所向,然而企业在上云的过程中也会面对诸多问题:云厂商的如何抉择?云的方式又该如何选择?“Nutanix一直在強调,用户的最优选择应该是在多云环境中有统一的可迁移性,即混合云模式,而不是‘一窝蜂’似的单一选择。
” Matt Young,Nutanix 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及日本地区负责人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表示,比起原来集中式的数据中心,混合云的解决方案更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未来的公有云市场,谷歌、AWS、阿里云以及微软会占据主导,Nutanix希望的是其软件操作系统能够横跨所有的云和数据中心。
这有些类似于手机行业的苹果和安卓。
苹果率先起步,有很好的软件,但只能在苹果自己的硬件上运行,而安卓的软件可以与三星、华为等等手机都兼容。
从云的角度,Nutanix希望复制安卓相同的模式——无论是本地还是非本地部署,Nutanix希望其软件操作系统是能在任何平台上运行的。
据了解,不久前Nutanix宣布与HPE的合作,其中包括两部分:第一,Nutanix的软件能够在HPE的硬件上运行。
第二,HPE的GreenLake是HPE所提供的一个三层级别的管理服务,HPE希望借助Nutanix在软件商的优势,让客户在选择超融合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性。
“很多人了解Nutanix都是从超融合开始的,帮助企业上云的历程也是从超融合开始帮客户在他自己数据中心优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不过在Nutanix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马莉看来,Nutanix从超融合开始但是不止于超融合,Nutanix从一体机开始,现在正在朝软件公司转型,帮客户解决数据中心的优化问题,接下来Nutanix将会帮客户建立他自己的私有云以及在客户的多云环境当中帮他做可视化调度和管理,简化客户的上云之路。
当下,Nutanix最重要的是帮助企业客户来实现数据中心的现代化改造。
Lenovo超融合HX系列竞争分析企业级营销谢洋联想HX 超融合云平台分布式存储结构网络规模核心| 压缩| 重复数据删除| 分层| 弹性| 数据保护应用移动性结构工作负载移动性| 可扩展性| 无锁定| 持续运行| APIAzureESXi Hyper-VAWS A c r o p o l i s一键式基础设施管理(自服务)一键式洞悉基础架构一键式系统修复PrismAcropolis 虚拟机监控程序两大产品模块Acropolis 和Prism极致的超融合云平台HX 系列1. 计算、存储和虚拟化一站式解决方案2. 毫不妥协的企业级存储功能性能加速 容量效率 灾难恢复 数据保护 安全性3. 集中运维管理云平台联想HX 超融合平台Lenovo HX 将路线映射到前沿的超融合基础架构#1 ITIC 2015全球服务器可靠性报告排名#1 TBR客户满意度调查排名#1 IDC/Gartner超融合市场领导者领导力奠定基础HX3310HX5510HX7510HX的软件平台基于业界第一的超融合Nutanix平台市场优势•Nutanix在全球都具有令人瞩目的市场地位,2015年最新集成系统市场评价处于领导者地位•Nutanix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其客户可灵活选择虚拟化平台和部署云的方式•Nutanix横向扩展架构,并可以单独地扩展计算和存储的能力,使得客户可以逐渐增加Nutanix的部署节点,满足应用的负载需求从雾里看花到拨云见日:超融合竞争分析1.产品起源:初始即为超融合架构,还是由软件定义存储改造而来?2.VM Centric设计:是否以VM为中心设计?体现在何处?将直接影响到客户的体验3.Hypervisor支持:仅支持VMware?还是三个平台均支持?4.数据I/O处理:在数据I/O处理上有何特点?对于闪存/SSD的使用和优化,以及对数据操作的粒度,基于数据切片、VDISK还是存储卷?5.数据管理:数据存储的实现方式?数据效率和数据保护的特点和优势?6.管理工具:是否有独立的管理工具?能否与Hypervisor层结合,如vCenter?管理自动化和便利程度?7.节点限制:最低配置几个节点?节点最大数量有无限制?是否支持混合配制?8.备份容灾:容灾复制的实现程度?数据备份如何实现?9.硬件配置:基于特定硬件的一体机?还是经认证的通用服务器?衡量超融合的基本原则架构:以虚拟机为中心的全新设计这两种车都能载客站在乘客的角度哪一个会更舒适?超融合就应该让虚拟机运行的更爽!✓以虚拟机为中心而全新设计的架构✓资源管理的维度是虚拟机✓虚拟机的数据优先本地存储、访问,最佳性能✓快照、复制、容灾基于虚拟机进行✓超融合平台获得了大量应用平台认证,包括SAP/Microsoft/Oracle/Docker等✓AIO H3000将分布式存储与虚拟化平台简单集成✓H3000与vCenter紧密集成,无法提供更多虚拟化,扩平台的灵活性✓虚拟机的数据经常要跨节点存储、访问✓快照、复制、容灾基于存储卷进行适用:广泛的Hypervisor 虚拟化平台兼容性✓HX支持VMware vSphere、Hyper-V、KVM✓自带AHV虚拟化平台(基于KVM,有原厂商业技术支持)✓支持异构虚拟化平台统一管理、一键转换、容灾✓AIO H3000 仅支持vSphere✓H3000作为vSphere的一个插件,与其平台紧密绑定,稳定性和兼容性受到影响是可以应付混合工作环境的瑞士军刀?还是一把简单的水果刀?在数据中心中,多虚拟化平台是趋势超融合需要实现:✓广泛的Hypervisor支持✓提供自己的Hypervisor性能:独有的数据本地化特性哪一个速度更快?是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还是路口众多的城市街区?超融合HX系列借助数据本地化和SSD超越中端存储的性能!✓VM的数据都存放在VM所在的本地节点上✓VM访问数据通过内部高速通道,无需跨节点✓VM的数据优先存放在SSD上,保证最高性能✓VM读取数据时,优先访问本地,更快的响应✓AIO H3000 数据被打散分布在所有的节点上✓VM访问数据时必须跨节点进行,影响性能✓需要通过本地Raid模式,性能开销和较高延迟✓SSD只能用于热数据缓存,不能存储数据✓每一次IO操作,都要跨越节点来进行优化:存储效率提升的大杀器是什么让超融合HX系列大肚能容?神奇的“四次元”口袋奥秘何在?你买到的不止是存储容量更有丰富的数据存储功能✓支持纠删码、重删、压缩等存储优化技术✓针对内存、SSD、HDD均可实现效率提升✓支持在线、后处理重删和压缩技术✓可跨集群节点对HDD的冷数据进行重删、压缩✓AIO H3000 不能提供、或仅能提供部分功能✓仅支持在线重删和压缩,不支持后处理✓仅支持本节点的数据,不支持跨节点简化:从复杂到简单,容灾也能“Smart”!谈到容灾、双活,你想到什么?稳健、可靠?昂贵、复杂?超融合架构的容灾的价值和特点?✓计算和存储融合为一个资源池,资源移动更敏捷✓以虚拟机为中心的复制技术,方案实现更简单✓内置一对多、多对一、同步、异步复制功能✓适合新建数据中心,RPO=0,RTO≠0的业务✓投资较低✓AIO H3000 基于vSphere虚拟化层的复制的传统容灾,架构非常复杂✓不提供存储层的容灾和复制解决方案✓投资高昂弹性:无限制的节点扩展和组合✓集群内节点数量无限制✓已有实际案例部署节点上千个✓集群扩展时,支持单个节点或多个节点加入✓集群内允许不同硬件配置的节点共存✓HX3310、HX5510、HX7510可共存于一个集群✓集群内节点数量受限,无法支撑超过最大仅32个节点的集群✓AIO H3000 集群内节点配置必须一致解脱:极其便利的管理和运维有一种惊艳,叫别人家的机房!如何从繁重的运维工作中解脱出来?时间应该用在更具创新的工作上!✓统一监控和管理界面:计算+存储+虚拟化✓一键升级,无需停机,服务不中断✓动态的集群延伸,自动检测✓一键式的极简:基础架构管理、运行分析、问题解决✓跨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多个平台✓升级、扩展极其复杂,牵一发动全身✓对IT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极高✓仅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的运维工作大量的业界成功案例:联想HX 超融合的最佳实践政府制造零售教育医疗卫生高科技金融服务能源招商银行总行研发中心山东城商行、光大国际、东方证券杭州邮政局、沙角电厂、四川电力东风本田、Mary Kay、Websense展讯、汇洁涟源钢铁、宝山钢铁广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开发部门150个点研发VDI和服务器虚拟化8节点NX-1050联想HX超融合相对于AIO的主要功能对比对比项AIO Lenovo Nutanix架构虚拟化软件的插件模块完全分布式架构,独立的CVM,无主从节点之分数据的本地化不支持,需要经常跨网络读取,延迟高支持智能分布式数据分层不支持支持分布式磁盘的组织模式需要,有Raid磁盘模式,有资源开销纯直通无Raid模式,性能延迟更低对vSphere集群的依赖性必须依赖且只支持vsphere无依赖,获得多种虚拟化平台KVM,hyper-V,KVM的认证支持数据恢复时间Rebuild start time = 90min(如果无法判断节点状态)马上执行在线重复数据删除和MapReduce重删不支持支持压缩(在线和MapReduce压缩)、纠删码特性不支持支持原生云备份、迁移不支持支持备份迁移到微软和AWS平台不中断升级不依赖VCenter依赖不依赖智能集群管理:一键软件升级、一键硬件升级、一键虚拟化软件升级不支持支持一个界面多集群、多虚拟化平台、多数据中心管理,云平台自服务与自动化管理功能需要很多昂贵组件支持,包含所有健康检查一目了然(含集群、硬件、虚拟机、数据安全性)数据保护和容灾支持需要借助于vSphere的功能,包括SRM,vDP等第三方自带本地VM数据镜像,支持1对多、多对1、多对多等联想HX超融合相对于AIO的详细对比类别功能Lenovo HX Lenovo AIO H3000行业地位IDC超融合基础架构报告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52%以上不在其列产品发布超融合基础架构成熟产品第四代产品第一代产品虚拟化支持VMware、Hyper-V、AHV(KVM)虚拟化层支持仅支持vSphere 不同Hypervisor之间一键式转换支持不支持支持通过统一界面管理异构虚拟化集群支持不支持,vCenter Plugin功能集群规模无限制有限制数据本地化支持不支持智能、自动化冷热数据分层支持支持SSD同时作为缓存层和数据容量层支持不支持可同时支持多种工作负载关键业务应用/VDI/远程分支/容灾/混合云非核心业务可用存储容量可用空间大,最大70%不到40%原生VM级别的复制(不经过虚拟化层)支持不支持支持VAAI支持不支持影子克隆支持不支持线内重复数据删除,MapReduce重复数据删除支持不支持线内压缩,MapReduce压缩支持不支持纠删码Erasure Coding支持不支持数据重建时间快,无RAID概念,集群越大越快非常慢,采用RAID方式恢复跨不同虚拟化层的灾难恢复(vSphere和KVM)支持不支持与OpenStack集成支持支持通过Pinning实现QoS的调优支持不支持联想HX超融合相对于AIO的详细对比(续)类别功能Lenovo HX Lenovo AIO 网络对网络设置无特殊要求支持支持管理分布式管理支持不支持一键软件升级支持不支持一键虚拟化层升级支持不支持一键固件升级支持不支持管理控制层面无单点故障支持不支持通过单一管理界面实现跨数据中心监控支持不支持支持跨级群的容量预测支持不支持安装安装简单无需集成支持,1小时初始化完成不支持一体机和服务器利旧的权衡HX系列是软件、硬件绑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不支持软件、硬件分开采购的模式。
超融合厂商产品与技术比较分析一、超融合基础架构市场现状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是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终极技术途径。
HCI在目前国内市场销售非常火爆,除了传统的联想、华为、H3C等硬件厂商,甚至还有深信服这类安全厂商也在做HCI产品。
其他新兴的厂商有达沃时代、大道云行、StorWind、青云HCI、SmartX等,这些厂商的市场份额虽然不大,但是每个产品却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厂商的特点,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环境。
HCI市场能够实现快速的增长,一是随着软件定义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带动X86开放架构市场的兴起,HCI成为了IT基础设施进化的必然结果。
二是对传统架构的创新,在IT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上相比传统架构更加灵活,特别是超融合系统的分布式存储架构。
HCI在数据中心中承担着计算资源池和分布式存储资源池的作用,极大地简化了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而且通过软件定义的计算资源虚拟化和分布式存储架构实现无单点故障、无单点瓶颈、弹性扩展、性能线性增长等能力。
通过超融合架构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市场上的HCI领导者是Nutanix和VMware这些软件厂商,而不是传统的IBM和EMC之类的硬件厂商,因为硬件厂商还是想通过核心硬件产品占领市场。
但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软件和硬件厂商已经走到了一起,共同发布超融合基础架构产品。
2015年初,EMC基于VMware的超融合软件EVO:RAIL,EMC推出了VSPEX BLUE超融合系统,据说从打开电源到配置好虚拟机只需要不到15分钟的时间。
2016年,EMC又推出的VxRail,是VSPEX BLUE的升级替代版,VxRail是VMware与EMC独家合作的产品。
2016年,联想与Nutanix建立了全球合作协议,联想设计了计算和存储融合的超融合解决方案,正式发布了基于联想X86服务器并搭载Nutanix软件的HX系列全新超融合产品家族。
Nutanix超融合体系架构之:运行机制数据保护目前,Nutanix 平台使用复制因子(RF) 来确保节点或磁盘发生故障时数据的冗余和可用性。
如“架构设计”部分所述,OpLog 充当一个临时区域,将传入的写入吸收到低延迟的SSD 层。
将数据写入本地OpLog 时,在被主机确认(Ack) 为成功写入之前,数据将会同步复制到另外的一个或两个Nutanix CVM 的OpLog 中(取决于RF)。
这将确保数据存在于至少两个独立的位置,且具有容错能力。
所有节点均参与OpLog 复制以避免出现任何“热节点”并确保扩展时的线性性能。
然后,将数据异步排出到隐式维持RF 的盘区存储中。
之后在节点或磁盘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会将数据在群集中的所有节点之间重新复制以维持RF。
下面我们将展示此过程的逻辑表现形式的一个示例:数据位置作为一个融合的(计算+存储)平台,I/O 和数据位置对与Nutanix 有关的群集和VM 性能至关重要。
如前面I/O 路径中所述,所有读取/写入IO 均由本地控制器VM (CVM) 提供服务,本地控制器VM 位于邻近常规VM 的每个虚拟机监控程序中。
在CVM 的控制下,VM 的数据将在本地由CVM 提供服务并且位于本地磁盘中。
当VM 从一个虚拟机监控程序节点移动到另一个时(或发生HA 事件时),最新迁移的VM 的数据将由现在的本地CVM 提供服务。
在读取旧数据(存储在现在的远程节点/CVM 上)时,I/O 将由本地CVM 转发到远程CVM。
所有写入I/O 将立即在本地出现。
NDFS 会检测到I/O 从另一节点出现,并在后台将数据迁移到本地,现在将允许在本地为所有读取I/O 提供服务。
为了不泛洪网络,只在读取时迁移数据。
下面我们将展示数据在虚拟机监控程序的节点之间移动时如何“跟随”VM 的一个示例:可伸缩元数据元数据是任何智能系统的核心,对文件系统或存储阵列而言甚至更为重要。
就NDFS 而言,一些关键结构对于它的成功至关重要:它必须时刻保持正确(又称“严格一致性”),它必须可伸缩,而且它必须能够大规模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