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理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识点
- 格式:pdf
- 大小:51.55 KB
- 文档页数:1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一、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惯性)、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 1N m。
二、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二Gh (提升重物)=W总一W额=n W总斜面:W有用=Gh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一W有用=G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 L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 W额=FS= W有用/n斜面:W 总=fL+Gh=FL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n W总②公式:=Ghn FL斜面:=Gh Gh Gn FS - Fnh = nF滑轮组: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④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四、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Fv4、单位:主单位W_常用单位kW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五、机械能(一)、动能和势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初中物理信息和能源知识点总结一、物理信息1.信息的传递-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声传递、光传递、电信号传递和无线电传输。
-信息的传递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来衡量,常用单位有字节和比特。
2.信息的存储与处理-信息的存储包括磁盘存储、光盘存储、闪存存储、云存储等。
-信息的处理可以通过计算机、电子设备等进行。
3.信息的获取与安全-信息的获取包括网络、图书馆查询、实地考察等方式。
-信息的安全问题涉及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
4.信息的传感与展示-通过传感器可以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以获取信息。
-信息的展示包括液晶屏、LED显示屏、喇叭等用于显示或播放信息的设备。
二、能源知识1.能量的含义-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或做功的能力,有机械能、热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等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转化但不能消失。
2.能源与能源转化-能源是指能够开发利用的能量载体,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能源转化包括能源的获取、储存、转换和利用过程。
3.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不断更新或不会耗尽的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是指存在数量有限且无法再生的能源资源,如石油、煤炭等。
4.能源与环境保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污染等。
-绿色能源是指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5.节能与能效-节能是指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可以通过改进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式实现。
-能效是指能源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有用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实现高效能转换可以提高能效。
精准精炼【考点精讲】能源的分类2. 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得到的能源。
比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是指一次性消耗后,就不可在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比如:煤、石油等。
【注意】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均属于“一次能源”。
3.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目前大范围使用的能源,比如煤、石油等;新能源: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比如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
【说明】常规能源中,大部分都对环境有较大影响。
【注意】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分类,都是相对于“一次能源”而言的。
【注意】我们常说“电能”是清洁能源,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
电能本身是清洁无污染的,但电能的获得可能污染很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电能都是通过火力发电获得,对环境的污染很大。
【典例精析】例题1人类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下列出的几种能源中:①木柴、②煤炭、③石油、④天然气、⑤水能、⑥风能、⑦太阳能等,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属于洁净能源的是。
思路导航:区别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依据是:①是否越用越少;②能否在短期内得到补充。
洁净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
木柴通过树木是可以再生的,属于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是自然界可以长期提供的,属于可再生能源。
木柴、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烟尘,会对空气造成很大污染,不属于洁净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洁净能源。
答案:②③④⑤⑥⑦例题2(湛江中考)(多选)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卫星导航不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B. 太阳能、风能和水能都是可再生能源C. 大亚湾核电站是利用可控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D. 超导材料主要是应用在电饭锅等电器上思路导航:本题是对能源、信息、材料的综合考查。
初中水能和风能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方式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 明白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水能和风能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方式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 水能和风能的清洁性质以及能量转化过程。
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1. 水能和风能的能量转化过程。
2. 学生对清洁能源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材料。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4. 学生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水能和风能?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和经验。
二、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水能和风能的基本概念。
2. 介绍水能和风能的特点,如可再生、清洁、无污染等。
三、水能的利用(10分钟)1. 讲解水能的利用方式,如水电站、灌溉等。
2. 介绍我国水能的利用情况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四、风能的利用(10分钟)1. 讲解风能的利用方式,如风力发电、风力助航等。
2. 介绍我国风能的利用情况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五、清洁能源与能量转化(10分钟)1. 讲解水能和风能的清洁性质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理解水能和风能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六、爱国主义教育与节约能源(5分钟)1. 结合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情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八、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水能和风能利用情况,了解当地的水电站和风力发电设施。
2. 思考如何在家中节约能源,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3.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二、重点、难点分析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三、教具。
挂图、板画.四、主要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人新课1.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2.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二)主要教学过程设计我们已经学过了动能和势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我们学习物理学是为了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规律并利用它为人类服务.自然界中很多物体具有能,我们应该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开发更多的能源,利用它们具有的能来做功.自然界中的各种燃料如煤炭、石油等储存大量的能,利用燃烧的方法可使它们释放出大量的热来做功.太阳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能源,可以利用太阳能做功.现在我们学习利用流水和风的机械能做功的问题.1.水能的利用.在地球上,海水朝夕涨落,江河日夜奔流.海水涨落和江河的奔流都具有大量的动能.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制造了木制的水轮,利用流水冲击水轮转动带动水磨来碾谷子、磨面.流水的动能通过带动水轮转化为水轮的动能.课本上第5页的插图就是我国古书《天工开物》上所画的水磨图.由于物体的动能大小决定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所以水轮应安装在水的流量大,流速大的地方.流量就是每秒钟流过的水的质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上需要功率越来越大的动力机.到18世纪人们已经造出了大功率的水轮机,供纺织厂、冶金厂使用,这样,工厂只能建造在江河附近.人类社会进入19世纪,人们掌握了电的知识,能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再把电输送到工厂中去,这样,工厂就可以建造在远离江河的更合适的地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制造越来越大的水轮机.请大家看这张挂图.这是轴流式水轮机的叶轮,它的轴竖直地装在轴承上,轴的下端有三至六片轮叶,当水沿着轴的方向流过来冲击叶轮时,水流的大部分动能传递给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现代的大型水轮机木但功率大,可达几十万千瓦,而且效率可高达90%以上.根据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的道理,请大家考虑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更多的动能?(学生讨论并回答)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要得到更大的动能,也可以应用这个道理.实际上,利用水流的动能就是利用增大水的重力势能的方法.请大家看这张挂图.在河流上选择合适的地方修筑拦河坝提高上游水位,水位越高、水量越大,水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当水流下时转化成的动能也越大.水通过进水闸门和导管流下来带动水轮机工作,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这就是一张水力发电站的剖面图.现代大型水电站的拦河坝的高度超过了三百米.我国有较大的河流1500多条,水流能的蕴藏量达6.8亿千瓦,已经开发利用的有3.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建国以来,我们在水流能的利用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在黄河上有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八盘峡、青铜峡等大型水电站,总发电能力356万千瓦.在长江干流已建成葛洲坝水电站,发电能力271.5万千瓦.我国西南各省水源也较丰富,建立了许多水电站.截止到1988年底,我国已建成水电站的总功率3 200万千瓦,这些水电站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长江上的三峡工程又将是一个超大型的水电站.尽管如此,我国由于人口多,人均能源的占有量还不充足,节约能源,开发新的能源仍然是十分必要的.海水潮汐也具有巨大的能量.人们在潮汐发电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成功,利用海水涨潮和退潮时海水的动能带动水轮机工作.为开发新的能源开辟了新的道路.我国海岸线长达18 000千米,沿海省份已经建成了一些中小型潮汐电站.2.风能的利用.地球上除了水流能可以利用外,风能也能利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利用风来驱动帆船航行.至少在一千七百年前就已经能利用风来推动风车做功.这是一张风力发动机的挂图.风车安装在高铁架上端的水平轴上,轴可以随风转动,它的尾翼能使风车迎着风吹来的方向.风车转动,可带动发电机或其他机器工作.风能的利用比较简单,造价低廉,不会造成污染.但是风能不稳定,也不便于储存,一般用风力发动机做一些可以间断的工作.我国的新疆、内蒙一带地形空旷,风力较大,而且发展水电的条件较差,所以利用风能较多.单个风力发动机功率小,可以安装几十台甚至几百台风力发动机,联在一起使用.课本上的彩图1就是这样使用的.(三)本章总结本章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动能?什么是重力势能?什么是弹性势能?2.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有关?3.什么是机械能?能的单位是什么?4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5.水能和风能的利用.重点应该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五、说明水能和风能的利用都是生产和生活中机械能转化的实例.结合实例,讲授物理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亲近的感受.上午听了老师的课,老师自身素质都很好,也肯定在学校里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
物理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识点整理物理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识点整理
核心知识
1.自然界中的`流水和风具有大量的机械能。
2.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高度越大,水流重力势能转化得到的动能就越大。
3.流水冲击水轮机可以做功或发电。
上游水位越高,水流重力势能转化的动能就越大,单位时间对水轮机做功越多,水轮机的功率就越大。
4.风力可以推动风车做功,则可以利用风力发电。
风能存在不稳定和不便于储存的缺点。
5.水能和风能都是天然资源,既容易利用又没有污染。
物理能源知识点总结一、能源与能源转换1. 能源的定义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并且在人类活动中得到利用的物质,它是维持人类生存和进行各种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2. 能源的来源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包括太阳光能、风能、水能等,还包括化石燃料和核能。
3. 能源的分类根据能源的来源和性质,能源可以分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传统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能等。
4. 能源的转换能源的转换是指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以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
能源转换包括热能、动能、电能等形式的转换。
二、化石能源1. 煤的形成和利用煤是一种化石燃料,是植物在地下经过数百万年的高温和高压作用形成的。
煤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工业生产。
2. 石油和天然气的产生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是生物残体在地下经过数百万年的分解、聚集形成的。
它们是重要的能源来源,广泛用于润滑、燃料和化工等方面。
3. 化石能源的问题化石能源的利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
此外,化石能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能源,资源有限,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资源日益匮乏。
三、可再生能源1. 太阳能太阳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它可以通过光伏和热能转换技术转换成电能和热能。
太阳能在干净、无污染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充足的资源。
2. 风能风能是地球上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广泛用于风力发电。
风能转换成电能后还可以被注入电网为人们生活提供电力。
3. 水能水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主要通过水力发电的形式转换成电能。
水能发电利用了水的重力势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
4. 生物能生物能是指生物质、生物燃料和生物油等生物原料提出的化石燃料替代品。
生物能的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核能1. 核能的利用核能是指核反应产生的能量,主要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形式。
2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1、能源(1)能量: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运动形式都对应相应的能量。
(2)能源: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
(3)能源与能量的区别2、能源的种类(1)化石能源: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2)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化学能源的一种,他可以理解成机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释放的能量。
(3)太阳能:由太阳辐射提供的能量。
(4)风能、水能:都属于自然界提供的机械能。
(5)地热能:由地球内部提供的能量。
3、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像化石能源这样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能源,我们称为一次能源。
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这样的能源为二次能源。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汽油、柴油等。
注意:辨别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依据一次能源是可以直接从自然价获得的能源;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得到的,如电能、煤气、焦炭、汽油、柴油等。
区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关键是看其是否经过加工转换。
知识扩展:能源有不同的分类标准,除按能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来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外,还有以下几种分类情况:(1)按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①清洁能源: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如太阳能、电能、水能、地热能等。
②污染能源:指人类再利用过程中会污染环境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2)按人类开发早晚和使用情况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①常规能源: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及水能等。
②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5、人类广泛使用电能的原因: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二次能源。
初中物理生活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学习初中物理,学生能够理解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初中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 力学1.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它与物体之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所有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4.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称为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说明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流体的重量。
5. 压强:压力除以受力面积称为压强。
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6.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和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但不会改变工作的总量。
# 热学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摄氏温度或开尔文温度表示。
2. 热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4.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受热时膨胀,在冷却时收缩,这种现象与物体的材料和温度变化有关。
5. 水的三态变化:水在不同温度下可以以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的形式存在,这种变化称为相变。
# 光学1.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平面镜和光滑表面可以形成清晰的镜像。
2.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折射现象。
3. 透镜: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可以利用折射原理聚焦或散焦光线,用于放大或缩小图像。
4.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 电学1. 静电:物体因为电荷的积累而产生的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Pt各量单位—W :J (焦耳)F :N (牛顿) S :m (米)P :W (瓦特) t :s (秒)4、国际单位:将N ·m 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 1焦)。
6、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Gh 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对于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人做的功(F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不计摩擦)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G :物重;h :斜面高度④实际斜面:斜面粗糙(考虑摩擦)若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 f ,则:FL=fL+Gh ;这样F 做功FL 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第七章力第一节力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X|k | B| 1 . c|O|m2、符号:F3、单位:牛顿,单位符号: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运动的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示意图:是在受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在该方向上受到了力,线段的起点代表力的作用点。
如:①沿水平方向向右用100N 的力拉小车。
②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100NF=100NF= 100N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和消失,等大,反向 )第二节弹力一、弹力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新课标第一网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4、弹性限度: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最大形变量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在弹性限度内,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二、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12、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3.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第三节重力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 G 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大小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g或G m g2、m3、g= 9.8 N/kg。
它表示质量为 1 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
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 g =10 N/kg。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七章力第1节力1、什么是力力是,力不能离开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物体;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和。
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会画力的示意图)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第2节弹力1、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
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2、测力计是测量的大小的工具。
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
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
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不许超过它的。
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
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
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厘米。
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第3节重力1、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达式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它的意义是。
粗略计算时,g取N/Kg.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而质量随位置变。
初中物理物理燃料及其热值知识点物理燃料是指可以燃烧产生热能的物质,广泛应用于能源生产、工业生产和生活中。
常见的物理燃料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了解物理燃料及其热值是很有必要的。
1.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指形成于地质时代中的动植物遗体在地壳内经过高压、高温作用而转化的有机化合物。
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
- 煤: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有机岩石,主要成分为碳、氧、氮和氢。
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可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不同类型的煤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同,通常用热值来衡量,无烟煤的热值约为25-30MJ/kg。
- 石油:是一种深埋于地壳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成分为碳和氢。
石油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其热值约为42MJ/kg。
-天然气:是一种由甲烷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碳和氢。
天然气具有高燃烧效率和清洁环保的特点,热值在35-55MJ/m³之间。
2.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源源不断地供给人类使用,并且不会被耗尽的自然能源。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 生物质燃料:是指利用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等生物质材料制成的燃料。
常见的生物质燃料有木材、秸秆、废弃物等。
生物质燃料的热值和成分有很大的差异,通常在15-20MJ/kg之间。
-水能:是指利用水流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的能源。
通过水力发电厂将水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水能的热值可认为是0。
-风能:是指利用风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的能源。
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风能的热值可认为是0。
-太阳能:是指利用太阳的辐射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的能源。
通过太阳能板将太阳的辐射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
太阳能的热值可认为是0。
3.热值热值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燃料所产生的热能。
常用单位有焦耳(J)、卡路里(cal)和兆焦(MJ)。
热值高的燃料能够产生更多的热能,燃烧效率也更高。
九年级物理教案水能和风能的利用9篇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教材分析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教法建议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提供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情况;我国风能的使用情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做好调查的准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示例第三节水能和风能的利用【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教学过程设计】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2,阅读水能的利用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3,阅读风能的利用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调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状况;是否还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实际的水电站的使用情况等.【板书设计】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2详细介绍: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教案示例之一(一)教学目的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12.1机械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3.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结合定义,寻找日常生活中各种形式能量的例子,初步具备从能量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起科学的能量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功的角度认识动能和势能,并能用实例说明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教学难点】从功的角度认识动能和势能,并能用实例说明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
“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
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电流能做功,具有电能;燃料燃烧放热可以做功,有热能。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机械能。
教学活动一、动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动能的物体。
见教材P98图12-1-2。
有条件的可以幻灯片演示:失控的汽车常常容易撞倒路旁的柱子、广告牌;呼啸的海浪有时会冲坏海堤,推倒房子;弹出去的玻璃球能把静止的球弹得远远的,跑动的人能撞倒别人……这些现象说明了失控的汽车、呼啸的海浪、弹出去的玻璃球、跑动的人能够对其他的物体做功,可见它们都有能量。
提问: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都能够做功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能量是因为它们运动才具有的。
我们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作动能。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具有动能的物体。
提问: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
那么物体的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汽车速度越快出事故就越严重,对别的物体做的功越多,这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和它的速度有关。
相同质量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一辆汽车以同一速度运动,重载时比空载时出事故会更严重,这说明物体的动能还和质量有关。
初中物理——物理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识点
物理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识点
动能、势能知识实际应用,又是重要的能源教育素材,重点是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角度来知道为什么要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
而对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的技术细节则不必涉及。
核心知识
1.自然界中的流水和风具有大量的机械能。
2.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高度越大,水流重力势能转化得到的动能就越大。
3.流水冲击水轮机可以做功或发电。
上游水位越高,水流重力势能转化的动能就越大,单位时间对水轮机做功越多,水轮机的功率就越大。
4.风力可以推动风车做功,则可以利用风力发电。
风能存在不稳定和不便于储存的缺点。
5.水能和风能都是天然资源,既容易利用又没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