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14出口主要货物数量和金额
- 格式:xls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初步核算,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
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6.1428元)测算,2014年中国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0.3611万亿美元。
按照年平均人口计算,2014年中国大陆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46652元,约合7595美元。
(2013年年末人口为13.6072亿,2014年年末人口为13.6782亿,年中人口约为13.6427亿)2014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
同时,中国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据统计,1998年我国GDP为8.4万多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5年,突破2万亿美元;2009年达到5万亿美元。
从跨入GDP万亿美元俱乐部到成功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我国用时16年。
相比之下,美国196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万亿美元,早于中国29年;而到2000年才达到10万亿美元,从1万亿到10万亿,美国用时31年。
据有关预测,2014年日本GDP大约4.8万亿美元,不及中国的一半。
图表:一张图读懂2014中国经济年报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10万吨,比上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
其中,夏粮产量13660万吨,增长3.6%;早稻产量3401万吨,下降0.4%;秋粮产量43649万吨,增长0.1%。
谷物产量55727万吨,比上年增长0.8%。
全年棉花产量616万吨,比上年下降2.2%。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40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5671万吨,增长3.2%。
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15-02-122014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培育“高精尖”经济结构,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8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1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5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4%。
常住人口出生率9.75‰,死亡率4.92‰,自然增长率4.83‰。
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1人,比上年末增加22人。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3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1万人。
表1 2014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二、综合经济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亿元,下降0.1%;第二产业增加值4545.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6626.3亿元,增长7.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99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278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1.7:77.5调整为0.7:21.4:77.9。
图1 2010-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表2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绝对数(亿元)比上年增长(%)比重(%)地区生产总值21330.87.3100.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159.0-0.10.7第二产业4545.5 6.921.4第三产业16626.37.577.9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161.3持平0.8工业3746.8 6.017.6建筑业907.410.6 4.3批发和零售业2447.7 5.511.5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10月安徽省外贸增势平稳完成全年目标压力较大来源:合肥海关官网数据统计发布时间:2014-11-26据海关统计,2014年1-10月,安徽省进出口总值2502.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9.6%。
其中,出口1587.4亿元,增长12%;进口915.1亿元,增长5.7%。
以美元计价,1-10月,我省进出口总值为407.4亿美元,增长11.1%。
其中,出口258.4亿美元,增长13.6%;进口149亿美元,增长7.1%。
1-10月,安徽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分别排名全国第14、15、16位,以人民币计价增速分别高于全国7.1、7.6、5.4个百分点。
一、主要特点(一)传统市场继续巩固10月,对欧盟(28国)进出口37亿元,增长50%,高于前10月 6.5%的累计增速。
对北美自贸区进出口43.3亿元,增长26.8%,高于前10月16.8%的累计增速。
10月,对中东(17国)进出口19亿元,增长19.1%,低于前10月74.3%的累计增速,对非洲增长6%,对拉丁美洲下降20.1%。
(二)机电产品形势向好10月,机电产品出口80.9亿元,增长38.2%,高于前10月26.4%的累计增速。
其中,机械设备出口30.9亿元,增长52.5%。
机电产品进口27.3亿元,增长46.9%,高于前10月32.1%的累计增速。
其中,机械设备进口10亿元,增长3.9%。
(三)内资企业表现不佳10月,国有企业进出口67.5亿元,下降4.1%,降幅比上月扩大3.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114.4亿元,增速比上月回落9.8个百分点。
同期,外资企业进出口70.4亿元,增长16.8%,增速比上月提高11.2个百分点。
(四)部分地市增速放缓10月,阜阳、安庆、宣城3市外贸增速分别由上月的82.8%、82.1%和75.7%,回归至本月的51.2%、24.2%和44%,促成马鞍山市排名重回第4位,比上月前进3位。
同期,合肥市外贸值为107.5亿元,增长23.2%,芜湖市增长10.3%,铜陵市和马鞍山市分别下降9.2%和34.2%。
金额(万美元)比重(%)增长(%)金额(万美元)比重(%)总值3810094-172443218-运输服务71028018.6 5.854670022.4旅游服务128589133.7 5.457534823.6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56805014.921.353390021.9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国际服务外包)57742415.221.556450023.1金融服务24170.145.64280保险服务45270.179.326780.1通信服务33510.1-18510.1教育服务232447 6.125.427902 1.1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437301.1238.478540.3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480-20分销服务189483519.41228105其他商业服务1924465.16.6592452.4注:1.通信服务增加国际快递服务.2.教育服务增加出国留学生及外国留学生外汇收支.3.其他商业服务增加境外展览服务.4.分销服务增加来料加工服务.5.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增加劳务承包.6.本表数据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分局.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综合整进出口项目基本遵循商务部.国家统计局2010年修订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摘编自中国统计数据库{}《中国商务年鉴2015浙江省2014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统计项目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金额(万美元)比重(%)增长(%)21.81366876-9.19.916358012-66.771054352 4.318.334150 2.599.121.9129240.9559.719890.142.957.818490.1123.2-15000.1-102045451527.9 197.835876 2.6248.9 -460-25.866673 4.99.210.61332019.7 4.9鉴2015》。
2014年中国茶叶出口情况分析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30.1万吨,同比下降7.5%,出口金额12.7亿美元,同比上升2.1%。
数据显示,今年各茶类出口全面下降。
2014年,绿茶出口24.9万吨,同比下降5.8%,绿茶出口仍在茶叶贸易中发挥支撑作用,占出口总量80%以上;红茶出口2.8万吨,同比下降15.6%;乌龙茶出口1.5万吨,同比下降9.7%;花茶出口5782吨,同比下降15.7%;普洱茶出口3385吨,同比下降25%。
1、主要出口市场目前,我国与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我国茶叶出口主销市场为摩洛哥、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亚、非地区占80%,其次是欧洲和北美洲。
摩洛哥、日本、美国和俄罗斯,上述4国进口我国茶叶量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近45%。
图-2014年中国茶叶出口前5位序号国别出口量(吨)出口额(亿美元)1 摩洛哥8.13 2.072 美国 3.21 0.733 俄罗斯 2.25 0.504 日本 2.03 0.615 乌兹别克斯坦 1.92 0.29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中商产业研究院(AskCI.Data)2、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瓶颈主流市场占有率低,市场结构需调整和优化。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格局,是由历史诸多因素和传统消费习惯逐渐发展起来的,有很大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显示出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
中国多数茶企从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缺乏真正意义的国际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实力和规模普遍偏小,尚未形成有规模的标准化、规范化茶叶生产链,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
出口多为原料性产品,沦为外商的生产车间,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更多的利润被国外品牌商赚取,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
新市场拓展不力,各茶类的宣传促销跟不上,缺乏联合互动的对外宣传机制。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消费者以饮红茶为主,中国绿茶主要销往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特种茶类尚未形成国际市场消费热。
2014年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945.0亿美元,同比增4.2%。
其中,出口719.6亿美元,同比增6.1%;进口1225.4亿美元,同比增3.1%;贸易逆差505.8亿美元,同比减0.9%。
一、谷物1-12月,谷物共进口1951.6万吨,同比增33.8%,进口额62.2亿美元,同比增21.9%。
出口76.9万吨,同比减23.1%;出口额6.0亿美元,同比减13.9%;净进口1874.7万吨,同比增38.0%。
小麦:进口300.4万吨,同比减45.7%。
出口19.0万吨,同比减31.9%。
玉米:进口259.9万吨,同比减20.4%。
出口2.0万吨,同比减74.2%。
大米:进口257.9万吨,同比增13.6%。
出口41.9万吨,同比减12.4%;大麦:进口541.3万吨,同比增131.8%。
高粱:进口577.6万吨,同比增4.4倍。
另,作为玉米制品,玉米酒糟(DDGs)进口541.3万吨,同比增35.3%。
二、棉花、食糖棉花:1-12月,进口266.9万吨,同比减40.7%;进口额51.6亿美元,同比减40.9%。
1-12月,棉纱进口201.0万吨,同比减4.2%。
食糖:1-12月,进口348.6万吨,同比减23.3%;进口额14.9亿美元,同比减27.8%。
三、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食用油籽:1-12月,进口7751.8万吨,同比增14.3%,进口额445.1亿美元,同比增7.5%;出口87.2万吨,同比增0.3%,出口额14.3亿美元,同比减9.0%;贸易逆差430.8亿美元,同比增8.2%。
其中,大豆进口7139.9万吨,同比增12.7%;油菜籽进口508.1万吨,同比增38.7%。
食用植物油:1-12月,进口787.3万吨,同比减14.6%,进口额70.5亿美元,同比减21.2%;贸易逆差68.4亿美元,同比减21.7%。
其中,棕榈油进口532.4万吨,同比减11.0%;豆油进口113.5万吨,同比减1.9%;菜油进口81.0万吨,同比减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