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资料含血压标准(内容清晰)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人体的血压标准值范围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临界高血压为: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94mmHg。
而理想血压定为: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
您的收缩压为137mmHg,仍在正常范围,但已接近临界高血压,须引起警惕,防止继续升高。
您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来预防。
相信您依然会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其理想血压是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以下。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为高血压;舒张压91~94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人体中的血管如同物体一样,也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
天冷时,血管收缩,但血管中的血容量不会变化,因此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病人在冬季时,降压药的用量要适当增加;而夏季时血管扩张,又出汗多,血压自然偏低,降压药的剂量也要相应减少,有人干脆就停药,但必须注意观察血压的情况,一般医生都主张减药而不是停药。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是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异常升高,动脉血管如同流水的管道,心脏如同水泵,管道内的压力异常升高,泵就要用更大的力量将水泵到管道内,久而久之,泵就会因劳累而损害;同理,长期的高血压若不及时有效的降压,心脏就会因过度劳累而代偿性有肥厚扩大,进而出现功能衰竭,这就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同理,管道内压力过高,脆弱硬化部分的管道就容易爆裂,发生在脑血管,就是出血性脑率中;同样,肾脏是极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种微细的管道在长期高压的影响下发生硬化、狭窄、功能损害,从而使肾毛细血管网排除身体内毒物的功能受损,体内有毒物质贮留于血内,即成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高血压病诊疗规范【概述】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有余多种后天因素(包括血压调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高钠、精神神经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使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是代偿所致。
约占高血压病人95%。
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影响到靶器官(如心、脑、肾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肾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早起常无症状,往往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慌、耳鸣的症状,但症状与血压水平不一定相关。
随着病程的延长,血压升高逐渐趋于明显而持久,但1天之内,白昼和夜间血压仍有明显的差异。
体检时在主动脉区可听到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和收缩早期喀喇音,若伴有左心室肥厚时在心尖部可闻及第四心音。
2、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早起表现为心排量的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随着高血压的进展,引起全身小动脉的病变,表现为小动脉的玻璃样变,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厚、官腔狭窄,使高血压维持和发展,并导致重要靶器官心、脑、肾缺血损害和促进大、中型动脉的粥样硬化的形成。
在临床上表现:1、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2、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肾脏疾病:蛋白质、肾功能损害、(轻度肌酐升高)、肾衰竭;4、血管病变:主动脉夹层、症状性动脉疾病;5、视网膜病变: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
诊断要点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血压水平的定义与分类为准。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原发性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不仅与血压升高的水平有关,也须结合患者具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合并的靶器官损害作全面的评价,危险度分层亦是治疗的目标与预后判断的必要依据。
高血压专科电子病历数据集第 8 部分:高血压护理评估与计划1 范围T/CHIA 7.8-2018 的本部分规定了高血压患者护理评估与计划的数据集元属性和数据元属性。
本部分适用于指导高血压患者护理评估与计划基本信息的采集、存储、共享以及倍息系统的开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1.1-200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GB/T 2261.2-200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婚姻状况代码GB/T 2261.4-200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4部分:职业类别代码GB/T 3304-1991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GB/T 4761-2008 家庭关系代码WS 218-2002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WS 364.12-2011 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第12部分:计划与干预GB/T 14396-2016 疾病分类与代码WS 445-2014 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WS 365-2011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3术语和缩略语WS 370-2012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数据集元数据属性数据集元数据属性见表1。
表1 数据集元数据属性5 数据元公用属性数据元公用属性描述见表2.表2 数据元公用属性6 数据元专用属性6.1入院评估记录子集入院评估记录子集的数据元专用属性描述见表3表3 入院评估记录子集数据元专用属性34566.2护理计划记录子集病危(重)护理记录子集的数据元专用属性描述见表4表4 护理计划记录子集数据元专用属性786.3出院评估与指导记录子集生命体征测量记录子集的数据元专用属性描述见表5表5 出院评估与指导记录子集数据元专用属性910T/CHIA 7.8-201811T/CHIA 7.8-2018 7 数据元值域代码表7.1护理等级代码表护理等级代码表规定了护理等级类型的分类代码,采用2位数字顺序代码,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
儿童青少年血压中国标准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社会,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血压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这给他们未来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血压监测和评估,中国制定了相应的儿童青少年血压标准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儿童青少年血压中国标准表进行详细解读和说明。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这一标准表,并阐明其制定过程以及相关内容解释。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定义以及其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然后,我们会介绍血压测量和监测方法,并提供注意事项和误差校正方法。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儿童青少年血压中国标准表的全面了解。
通过对标准表的解读和说明,我们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问题的认识,并引起更多人对该问题重视。
此外,我们还旨在介绍正确的血压测量和监测方法,以便更好地评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总结和展望,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2. 儿童青少年血压中国标准表2.1 简介儿童和青少年是人类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正常血压水平对于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相应的血压标准表用于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血压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青少年血压中国标准表是依据国内大量儿童和青少年的实际数据、统计分析以及专家讨论形成的一份衡量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血压水平的参考工具。
2.2 标准制定过程制定儿童青少年血压中国标准表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首先,研究者收集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调查的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其次,在评估当前国际相关标准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人口特征等因素,确定了适合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血压标准制定目标。
然后,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并经过多次讨论之后,逐步形成了儿童青少年血压中国标准表的初步版本。
24小时动态血压正常值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各种参考值。
注:红色为新添分析参考值1、降低 24h 血压负荷值2、降低血压变异性3、恢复血压昼夜节律4、降低晨峰血压5、调整治疗手段和用药(T/P 比值、SI 指数符合要求),改善疗效,降低 24h 血压波动幅度,恢复血压平稳适应症:经医生诊治,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作动态血压监测:①医院内测得血压,与在家中测得血压有较明显差别.②发作性高血压。
③顽固性高血压。
④体位性低血压。
⑤某些可能与血压改变有关的症状如:晕厥。
⑥高血压治疗效果的评估。
舍弃标准:ABPM 舍弃标准:由于 ABPM 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 AND 公司标准) :收缩压:> 260mmHg 或<70mmHg。
舒张压:>150mmHg 或<40mmHg。
脉压:>150mmHg 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 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动脉硬化:全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ASI).其定义为:1减去低压对高压的回归斜率(AASI = 1 — (the regression slope of diastolic pressure on systolicblood pressure))。
具体意思:通过动态血压仪测得多组血压值之后(包括成对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以横轴为高压值,纵轴为低压值建立坐标系,这些血压值在坐标系中虽是一些散乱的点,但对应的高压和低压值之间有一定的规律,使用统计学中相关系数的定义,可以算出高压值与低压值的一个相关系数,即回归斜率.也就是说,若令低压为变量y,高压为x,则其关系如下:y = k * x;则动脉硬化指数为: 1 - k;临床意义: AASI的值范围为:0—1; 年经人通常<0。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血压标准如下:
1.正常血压:收缩压(收缩期血压)小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舒张期血压)小于80毫米汞柱。
标记为<120/<80 毫米汞柱。
2.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0-129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
标记为120-129/<80 毫米汞柱。
3.轻度高血压: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
标记为130-139/80-89 毫米汞柱。
4.中度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
标记为140-159/90-99 毫米汞柱。
5.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60毫米汞柱或更高,舒张压100毫米汞柱或更高。
标记为≥160/≥100 毫米汞柱。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可能会根据临床状况、年龄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血压监测和管理通常需要医生的专业意见,以确定适合个体状况的最佳治疗方案。
最新的血压标准和指南可能会有所更新,因此建议在查找最新信息时参考最新的临床指南和卫生组织的建议。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临界高血压为: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94mmHg。
而理想血压定为: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国内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高限: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5-89mmHg;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94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mmHg。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高血压专科电子病历数据集第 11 部分:高血压出院记录1 范围T/CHIA 7.11-2018 的本部分规定了高血压患者出院记录数据集的数据集元属性和数据元属性。
本部分适用于指导高血压患者出院记录的采集、存储、共享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1.1-200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WS 370-2012 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GB/T 14396-2016 疾病分类与代码WS 445-2014 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WS 365-2011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3 术语和定义WS 370-2012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数据集元数据属性数据集元数据属性见表1。
表1 数据集元数据属性15数据元公用属性数据元公用属性描述见表2.表2 数据元公用属性26.数据元专用属性6.1高血压患者基本信息高血压患者基本信息数据元专用属性描述见表3表3 高血压患者基本信息数据元专用属性同第2部分表36.2高血压患者主诉高血压患者主诉数据元专用属性描述见表4.表4 高血压患者主诉数据元专用属性同第2部分表46.3高血压患者体格检查高血压患者体格检查数据元专用属性描述见表5.表5 高血压患者体格检查数据元专用属性346.4高血压患者出院情况高血压患者出院情况数据元专用属性描述见表6.表6 高血压患者出院情况数据元专用属性5。
高血压常识一、什么叫高血压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是一种以动脉压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以mmHg(毫米汞柱)或kPa(千帕斯卡)为单位,这就是血压。
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
医生记录血压时,如为120/80mmHg,则120mmHg为收缩压,80mmHg为舒张压。
按国际单位表示“kPa”(千帕斯卡),换算的方法: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那么120/80mmHg 相当于16/10.6kPa。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血压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首先受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影响,是指不存在心脏搏动时,整个身体内的血液将逐渐停止流动,血管内各点的压力达到一个相同值,该值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正常人大约是6mmHg(0.8kPa)。
另外受心脏搏动影响,心脏射血进入动脉与外周血管阻力有密切关系,外周血管阻力越高,动脉血压也就越高。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于高血压疾病的饮食要点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可以多吃鱼肉、鸡肉、牛肉、鸡蛋白、牛奶、瘦猪肉等,切忌吃动物内脏、脑髓、蛋黄。
在高血压病症的饮食问题上,很多患者都不太注意。
为此导致了血压升高的问题,我们在此提醒大家,除了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外。
还应该对自己的饮食习惯做一个很好的规划和限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高血压患者朋友的一些饮食问题,希望可以提醒和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谨记。
高血压病症朋友的饮食问题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我们建议各位患者朋友减少脂肪摄入,限制胆固醇;脂肪供给40~50克/天,除椰子油外,豆油、菜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红花油等植物油均含维生素E和较多亚油酸,对预防血管破裂有一定作用。
同时患高脂血症及冠心病者,更应限制动物脂肪摄入。
如长期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脑髓、蛋黄、肥肉、贝类、乌贼鱼、动物脂肪等,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促使脂质沉积,加重高血压病,故饮食胆固醇应控制在300~400毫克/天。
除此之外,各位高血压病症患者还应该多多注意其他饮食上的问题。
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引起血压波动,应限制动物蛋白。
调配饮食时应考虑蛋白质生理作用,应选高生物价优质蛋白,按l克/公斤体重补给,其中植物蛋白质可占50%,动物蛋白选用鱼肉、鸡肉、牛肉、鸡蛋白、牛奶、瘦猪肉等。
通过上面的介绍,不知道各位朋友对于高血压饮食问题有了更多认识吗?在此我们提醒大家一定要每日坚持测量血压,多多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问题,这样身体才能更加健康!高血压疾病概述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2023年血压新标准文件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血压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研究的进步,对于血压测量和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和医疗机构之间的需求,2023年发布了新的血压标准文件号。
本文将详细说明并解释这个新标准文件号的相关内容,并分析其背景、意义以及对未来血压管理发展趋势可能产生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新标准文件号的背景和意义、2023年新标准文件号的具体内容、新标准文件号的实施与应用情况展望以及结论。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新标准文件号所涵盖的内容,并且全面了解其意义和应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2023年血压新标准文件号,并全面探讨其背景、意义以及对血压管理领域可能带来的影响。
通过阐述新标准文件号的具体内容、实施与应用情况展望以及结论部分,希望读者能够对这一新标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了解其在未来血压管理中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2. 新标准文件号的背景和意义2.1 血压测量及其重要性血压是指在心脏收缩与舒张之间,对动脉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血压的测量是评估人体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提供有关个体心血管功能、疾病风险和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准确地测量和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2 现有血压标准的问题和不足目前,世界各国的血压标准存在着差异,不同国家、组织和专家团体制定了各自的标准范围和分类。
这导致了不同国家之间对于高血压患者诊断、治疗及管理策略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同时,现有的一些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过分强调收缩压或舒张压、无法全面评估个体整体危险性等。
2.3 制定新标准文件号的目的和意义为了解决现有血压标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023年新标准文件号的制定具有以下目的和意义:首先,旨在统一全球范围内对于血压分类、测量方法和设备要求以及管理策略等方面的标准,提高血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老年常见疾病防治与保健培训资料高血压(一)定义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二)分类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给出了高血压的界定标准。
美国高血压联合委员会(JNC)在其第七次报告中将高血压进行了重新分类。
高血压分类类 别中国理想血压正常血压<120和<80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120∽139或80∽90高血压1级140∽159或90∽99高血压2级160∽179或100∽109高血压3级≥180或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和<90(三)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与年龄、不良生活习惯、工作压力过重、性格、遗传、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等。
(四)高血压预防保健措施1、限盐 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中盐摄入越多血压就越高。
日均摄盐量每增加g,平均高压上升2mmHg,低压上升1.7mmHg。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盐量不得超过6g,这里的6g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
2、控制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的计算方法为 BMI=体重(kg)/身高(m)2,BMI≥25为超重,BMI≥27为肥胖。
不同身高时超重和肥胖的标准身高(厘米)超重(公斤)肥胖(公斤)150>54>63155>57.7>67.3160>61.4>71.1165>65.3>76.2170>69.4>80.9175>73.5>85.8180>77.8>90.73、合理膳食、限酒、戒烟和适量运动。
脑卒中(一)定义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栓塞等),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性脑病和血管性痴呆。
以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据探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问题应子勇根据对全国和部分省、市、县1982~2010年九组累计11.12亿人口和690多万死亡人口资料的统计,发现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方相同年龄段人口的“平均年龄”基本相同,同一年龄段人口在不同的年份其“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比值”基本相同而且相对稳定,比值波动的幅度是年龄段越大波动越小,年龄段越小波动越大,具体是总人口2.00±0.10、≥15岁人口1.70±0.08、≥45岁人口1.20±0.05、≥75岁人口1.02±0.01、≥90岁人口1.01±0.005,以上现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利用二者相对稳定的关系,对过去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可以作一些关于人口“平均寿命”的补充性推理研究,为高血压临床工作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东西。
试小结如下,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一、从过去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研究高血压、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1、历次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参考价值有限过去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由于没有关于死亡人口的调查资料,从中只能看到有关高血压患病率的一些状况:如1978~1980年北京医院刘梓荣等对我国90个城市208个农村的122万中老年人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见表一、表一、我国城乡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就只能看到关于高血压患病率的一些情况和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城市多于农村的现象等,看不出高血压人口的寿命、对健康的影响、危害性有多大等等方面的参考价值。
表一可以看到人数最多的年龄:总人口是45~49岁、高血压是50~54岁和60~64岁;看到患病率最高的是≥75岁人口,但是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能从中看到高血压,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等等情况,该资料对临床的参考价值可能就会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