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9
液体和固体的物理性质物质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形态,其中液体和固体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状态。
液体和固体在物理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将从分子结构、形状、密度、流动性和热胀冷缩等方面探讨液体和固体的物理性质。
一、分子结构液体和固体在分子结构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液体中的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之间以近距离互相接触,同时也有一定的运动自由度。
而固体中的分子间距离相对较小,分子通过离子键、共价键或金属键等结合在一起,形成有序的晶格结构。
二、形状液体和固体的形状也是它们的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表现。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随着容器的形状而改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而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不易变形,常常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形状。
三、密度液体和固体在密度上也有一定的区别。
液体的密度相对较小,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所以液体比较轻。
而固体的密度相对较大,分子之间紧密排列,所以固体比较重。
四、流动性液体和固体的流动性是物理性质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液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可以自由地流动和变形。
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适中,既能保持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又能允许分子之间的相对移动。
而固体则具有比较弱的流动性,分子在固定晶格位置上振动,只能微小地发生变形。
五、热胀冷缩液体和固体在受热或冷却时的热胀冷缩现象也不尽相同。
液体在受热时,分子的平均热运动增强,分子之间的间隔扩大,导致体积增大,出现热胀现象。
而固体在受热时,分子振动加剧,但由于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所以体积变化较小,出现冷缩现象。
总结综上所述,液体和固体在物理性质上存在诸多差异。
液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没有固定形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较小的密度;而固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小,具有固定形状,流动性较差且密度较大。
此外,液体和固体在受热冷却时的热胀冷缩现象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深入了解液体和固体的物理性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液体和固体的性质液体和固体是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之一,它们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本文将探讨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一、液体的性质1. 定形和不定形:液体具有不定形的形态,容器的形状会限制液体的形状,但液体能够自由流动,填满容器。
2. 容积不变:液体的容积是固定不变的,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
这使得液体在测量体积方面非常实用。
3. 不可压缩性:相对于气体而言,液体的分子间距相对较小,因此液体相对来说是不可压缩的。
4. 表面张力:液体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力,导致液体表面呈现出张力。
这种表面张力使得液体在容器上形成凸起的曲面。
5. 容易流动:尽管液体的形态不固定,但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液体的分子可以自由地在容器内流动,这使得液体适用于许多实用应用,如输送和储存。
6. 握着杯子,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液体没有自己的固定形状,必须依靠容器的限制,并且杯子边缘也不定型的。
二、固体的性质1. 定形:固体具有固定的形态,其分子或原子通过张力紧密排列在一起,不易移动和流动。
2. 定容:固体的体积和形状是固定的,不受外界影响。
这使得固体在测量和建筑方面非常有用。
3. 高密度:相对于液体和气体来说,固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固体具有较高的密度。
4. 刚性:固体的分子或原子通过紧密的排列和相互作用力,使得固体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稳定性。
5. 融点:固体具有特定的融点,即物质在升高温度时从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
6. 结晶性:固体的分子或原子通过有序排列形成晶格结构,表现出规则和有规律的形态。
这种结晶性使得固体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三、液体与固体的异同1. 相似之处液体和固体都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一定的质量、体积和形态。
它们都受到分子或原子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但在程度上有所差异。
2. 不同之处液体和固体在形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液体能够流动和扩散,而固体则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体和液体的特性固体和液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物质形态。
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行为,下面将详细介绍固体和液体的特性。
一、固体的特性1. 形状和体积固定:固体的分子间距离短,分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固体保持着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无论固体如何移动或受力,都不会改变其整体的形状和体积。
2. 密度大:固体的分子相对密集,因此固体的密度一般较大,具有较高的质量。
例如,同样大小的固体与液体相比,固体通常比液体更重。
3. 刚性:固体具有较高的刚性,即固体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这使得固体在构建建筑物、生产机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 定形行为:固体在发生相变时一般呈现出定形行为,即由一个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个晶体结构。
这种定形行为使得固体在加工、制造以及材料设计上具有重要意义。
5. 热传导性能好:固体由于分子之间的近距离排列,热量可以通过固体内部的振动和传导快速传递。
这使得固体能够有效地传导热量,使得固体在工程中承担热传导的功能。
二、液体的特性1.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液体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固体弱,使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
然而,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无论液体如何倾斜或流动,其总体积保持不变。
2. 不易压缩:液体分子间的距离相对较近且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液体相对于气体而言不易压缩。
即使在受到外力的压缩下,液体的体积变化很小。
3. 流动性:液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可以自由流动而不改变总体积。
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滑动使得液体能够流动,这种特性使液体在管道输送、润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表面张力:液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得液体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弹性膜,产生表面张力的效应。
这种现象能够解释水滴呈珠状、蚂蚁漂浮等自然现象。
5. 蒸发与沸腾:液体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后,会逃逸出液体表面以气体形式存在,即发生蒸发。
当液体受热至一定温度时,液体内部的分子会迅速转变为气体,形成气泡,并伴随着沸腾现象。
液体与固体的性质与变化液体与固体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常见状态,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与变化方式。
本文将从物质的性质入手,依次介绍液体与固体的性质以及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一、液体的性质与变化液体是一种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状态。
以下是液体的几个主要性质:1. 流动性:液体具有流动性,因为其分子间存在着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这使得液体能够在容器中自由流动和变形。
2. 不可压缩性:相对于气体而言,液体的分子间距更近,因此液体具有较小的体积变化。
虽然液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可以变形,但其体积基本保持不变。
3. 表面张力:液体的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引力,使得液体的表面呈现出一种类似于弹簧的张力,即表面张力。
这也是液体能够形成水滴的原因。
液体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一系列变化:1. 蒸发:液体在温度升高或者在较低的环境压力下,会发生蒸发现象。
在蒸发过程中,液体表面的分子能够克服吸引力,从而以气体形式进入空气中。
2. 沸腾:当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内部的分子将大量脱离液体表面进入气态,形成气泡并迅速从液体中升腾,这个现象称为沸腾。
3. 凝固:当液体受冷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内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无法克服,使得液体转变为固体。
凝固是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二、固体的性质与变化固体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稳定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以下是固体的几个主要性质:1. 定形性:固体具有固定的几何形状,分子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在固体中,分子保持较小的振动范围。
2. 可压缩性:相对于液体而言,固体的分子间距更近,因此固体具有较小的体积变化。
固体的体积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和压强的改变。
3. 熔化与凝固:固体在受热到熔点温度时会发生熔化,固体内部的分子开始振动增大,并且逐渐脱离固体的结构。
相反,在固体受冷却到凝固点温度时,分子重新组合成有序的结构。
固体也会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各种变化:1. 升华: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热变化为气体,而无需转变为液体的过程称为升华。
液体和固体的性质液体和固体是我们常见的物态,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对液体和固体的性质进行探讨,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一、液体的性质液体是一种在常温下具有固定体积,能流动的物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液体的一些性质:1. 定体积: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无论外界施加怎样的压力,其体积基本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能够克服外压的作用。
2. 可变形:液体可以在容器内自由流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是由于其分子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而且没有固定的排列方式。
3. 表面张力:液体呈现出一个特殊的性质,即表面张力。
这是由于液体表面分子受到向内的吸引力而形成的,使得液体在表面处呈现出一定的弹性。
4. 没有固定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够自由地适应容器的形状。
这是因为液体分子之间没有固定的排列方式,无法保持固定的形状。
5. 能扩散:液体分子具有较高的运动速度,能够通过扩散现象迅速弥散到周围空间。
二、固体的性质固体是一种具有固定形状和固定体积的物质,它的分子相互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力。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固体的一些性质:1. 定形状: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无论外力如何作用,固体的形状几乎不发生变化。
2. 定体积:与液体不同,固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形的同时也会保持不变体积。
3. 有弹性:固体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但在去除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4. 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具有明确的熔点和凝固点,当温度高于熔点时固体会熔化为液体,当温度低于凝固点时液体会凝固为固体。
5. 硬度和脆性:固体的硬度和脆性取决于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些固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如钻石;而一些固体具有较强的脆性,如玻璃。
三、液体和固体的比较1. 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适应容器的形状,而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 分子间距离:液体分子间的距离相对较大,而固体分子间的距离相对较小。
3. 流动性:液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可以自由流动,而固体则不具备流动性。
固体与液体的性质固体和液体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常见状态。
它们在性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分子运动方式、形态、密度等。
本文将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两个方面对固体和液体的性质进行阐述。
一、物质的微观结构在理解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而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
1.1 固体的微观结构固体的微观结构特点是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分子或原子以紧密有序的方式排列。
固体的分子或原子振动幅度较小,只能在其固定位置附近作微小的振动。
在晶体固体中,分子或原子的排列十分有序,呈现出规律的晶体结构。
晶体固体具有明确的熔点和热膨胀特性,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形状。
例如,钻石、盐是晶体固体的代表。
而非晶体固体中,分子或原子的排列比较无规律,没有明显的晶体结构。
非晶体固体一般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良好的电绝缘性能。
例如,玻璃、橡胶是非晶体固体的常见代表。
1.2 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微观结构特点是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没有固体那样的明确的晶体结构。
液体的分子或原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自由运动,呈现出流动性。
液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吸引力使得液体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而排斥力使得液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难以过于靠近,从而保持一定的相对稳定的间隔距离。
液体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可压缩性,相对于固体更容易受到外力的变形。
二、固体与液体的宏观性质固体和液体在宏观上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包括形状、密度、流动性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固体和液体的性质进行讨论。
2.1 固体的性质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自由流动。
即使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固体也会保持其形状,不会流动。
由于固体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对固定,固体具有较高的密度。
固体的密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不变。
固体还具有较高的熔点,需要高温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输入才能将其转化为液体或气体。
固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其微观结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物态的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物态的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主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这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变是由于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所导致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过程。
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的距离较小,分子排列有序。
固体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大,使得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运动,难以改变位置。
固体的熔点是指固体转变为液体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固体的熔点比液体的沸点低。
固体的熔化过程是固体分子受热能作用,分子振动增强,逐渐脱离原来的位置,形成液体的过程。
液体是物质的另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够流动。
液体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固体小,分子之间的距离比固体大,分子排列无序。
液体的沸点是指液体转变为气体的温度,通常情况下,液体的沸点比固体的熔点高。
液体的汽化过程是液体分子受热能作用,分子动能增加,逐渐脱离液体表面形成气体的过程。
气体是物质的第三种状态,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够充满容器并均匀分布。
气体的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分子排列无序。
气体的凝固点是指气体转变为液体的温度,通常情况下,气体的凝固点比液体的沸点低。
气体的凝固过程是气体分子失去热能,分子动能减小,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的过程。
在物态的变化过程中,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变。
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称为熔化,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称为汽化,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称为凝固,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称为凝固。
这些相变过程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不同物质的相变曲线也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物态的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是由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所导致的。
通过研究物态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液体与固体的物理性质研究液体和固体都是常见的物质形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液体和固体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并探讨它们的区别和相关应用。
一、液体的物理性质1. 表面张力: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表面现象。
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得其表面呈现出尽可能小的面积,从而呈现出弹性和坚韧性。
例如,水滴在表面不太光滑的物体上可以形成球状。
2. 粘度:液体的流动特性。
粘度较大的液体流动缓慢,而粘度较小的液体则流动较快。
粘度与液体的黏度相关,黏度越大,粘度就越大。
3. 沸点:液体在常压下转变为气体的温度。
不同的液体具有不同的沸点,这取决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
4. 密度:液体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液体的密度通常比气体大,但比固体小。
5. 溶解性:液体溶解于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溶解性取决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固体的物理性质1. 硬度:固体抵抗形变和破碎的能力。
不同的固体具有不同的硬度,其中钻石被认为是最硬的物质。
2. 弹性:固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可以分为弹性固体和塑性固体。
3. 熔点:固体转变为液体的温度。
不同的固体具有不同的熔点,这取决于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4. 热扩散:固体在受热后,热量在其内部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传导。
不同的固体具有不同的热导率。
5. 导电性:固体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金属固体通常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而非金属固体较差。
三、液体与固体的区别液体和固体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区别。
液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不定形和较小的表面张力,而固体则具有固定的形状、良好的强度和较高的密度。
液体和固体在热力学性质上也有差异。
液体的分子可以自由运动,并且具有较高的熵值,而固体的分子通常处于有序排列状态,熵值较低。
四、液体与固体的应用液体和固体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1. 液体的应用:液体是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例如制药过程中需要使用液体配制药剂。
[科目] 物理[关键词] 教案/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年级] 高一[文件] jan14.doc[标题] 高一物理第七章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内容]高一物理第七章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本章虽然是选学教材,但做为热学知识的两种状态还是应该知道的,那就从“知道”的角度教给同学们吧。
这为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扩大知识面是大有好处的。
本章的知识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去观察,进而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
有些实验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引导学生进一步去研究,发挥其创新的能力,总结出规律。
【指点迷津】从大盐粒就可以看出晶体是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石腊则没有固定几何形状,你怎么捏,它的形状就按你预想的形状变化。
在做各向同性还是各向异性的实验时,同学们一定要自己做一下。
玻璃片要选显微镜的盖片,玻璃片上和云母片上要涂上一层薄薄的腊,烤熔了放凉即可。
钢针要从背面加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晶体的各向异性的特性。
在研究表面张力时,书上的几个实验都不难做,你可以做一下,并分析一下为什么刺右边时棉线被拉向左侧,刺左边棉线被拉向右侧。
若中间是个棉线圈,当你刺破线圈内的肥皂膜时,棉线圈被拉得圆圆的。
从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最后给你个作业题:你能把缝衣针放在水面上而不下沉吗?用此来看液面的表面张力多大啊。
浸润和不浸润对咱们同学也是非常熟悉的现象,将一滴水滴在玻璃上将出现什么现象?若滴在荷叶上又将如何?这就是浸润和不浸润。
然后同学们可以讨论什么物质浸润什么物质?什么物质不浸润什么物质?最后再看看书。
毛细现象也可通过实验来观察,取不同粗细的玻璃管插入水中和水银中,可看到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的产生原因可看211页书倒数第三段的分析。
熔化和凝固我们在初中已经研究过,我们可以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对熔化过程、熔点和熔化热作进一步研究。
二、学海导航【知识基础】1.知道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总结归纳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固体的定义和性质固体是一种在常温常压下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它的分子间相互间距较小,并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固体具有如下的性质:1.1 弹性:固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可以产生弹性变形,解除外力后会恢复原状。
这一性质使得固体可以广泛应用于弹性材料和机械结构设计中。
1.2 硬度:固体的硬度一般较高,可以通过压缩、切割和磨擦等方法来改变其形状。
硬度决定了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3 熔点和沸点:固体具有明确的熔点和沸点,当温度超过熔点时,固体会熔化成液体;当温度超过沸点时,固体会变成气体。
这一性质使得固体在温度控制和相变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4 导电性:固体中的一部分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一性质使得固体可以应用于电子器件和电路设计中。
二、固体的结晶和非晶2.1 结晶:结晶是固体物质中原子、离子或分子按一定的规则和方式有序地排列而形成的有规则的固体。
结晶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等。
结晶的规则排列使得固体呈现出一定的晶体形态,例如石英、钻石等。
2.2 非晶:非晶是指具有无规则排列的固体,其原子、离子或分子没有明确的结晶方式。
非晶的性质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具有高的可塑性和韧性。
例如玻璃就是一种常见的非晶体。
三、液体的定义和性质液体是一种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
液体的分子间相互间距较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液体具有如下的性质:3.1 流动性:液体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可以通过重力、摩擦等力使其流动。
这一性质使得液体适用于输送和运输等领域。
3.2 压缩性:相比固体而言,液体的压缩性较强,但仍然很小。
当外力作用于液体时,它会稍微压缩,但压缩效应相对较小。
3.3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上的分子间存在一种内聚力,使得液体表面呈现出趋向最小化的形态,即表面张力。
这一性质使得液体可以形成水滴和液体薄膜等。
固体与液体知识点总结一、固体的性质和结构1. 固体的性质固体具有以下一些基本性质:(1) 形状稳定:固体的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 不易压缩:由于固体分子间的排列比较密实,所以固体的体积很难被改变,即固体不易被压缩。
(3) 定形定容: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所以固体的分子基本处于固定的位置,这样使得固体具有定形定容的特点。
(4) 有一定的硬度:固体由于分子排列牢固,所以具有一定的硬度,不易变形。
2. 固体的结构固体的结构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晶体是由周期排列的离子、原子或分子组成,这种结构是有规则的、有序的。
而非晶体是由无序排列的离子、原子或分子组成,这种结构是无规则的、无序的。
晶体的结构又可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晶体都有其特有的结构和性质。
非晶体则是因为其原子或分子排列是无序的,所以无固定的结构和性质。
二、液体的性质和结构1. 液体的性质液体具有以下一些基本性质:(1) 体积不定形:液体的分子间受到一定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液体具有一定的粘滞性,所以液体的体积不定形。
(2) 定容不定形:液体具有一定的粘滞性和流动性,所以液体的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具有定容不定形的特性。
(3) 可压缩:液体相对于固体来说,由于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液体具有一定的压缩性。
(4) 无一定的形状和容积:液体的分子排列比较紧密,所以无一定的形状和容积。
2. 液体的结构液体的结构是由无序排列的离子、原子或分子组成,这种结构是无规则的、无序的。
液体的分子排列常常具有一定的规则,但整体上并没有固定的结构。
三、固液相转化1. 固液相转化的条件固液相转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或从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固液相转化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力两个方面。
当物质的温度高于其熔点时,固体会转化为液体;当物质的温度低于其凝固点时,液体会转化为固体。
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物质的固液相转化温度也是固定的,这就是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总结一、固体的特点1. 定义:固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其分子间距离较小,可以看作是有序排列的。
它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 物理性质:(1)硬度:固体通常有一定的硬度,不易变形。
(2)融点:固体的融点是指固体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的温度。
(3)熔化热:固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的热量。
3. 分类:(1)晶体固体:分子有规则的排列形成结晶结构,如盐、糖等。
(2)非晶体固体:分子无规则排列,如玻璃、橡胶等。
二、液体的特点1.定义:液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其分子间距离比固体大,但仍然比较紧密。
它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2.物理性质:(1)流动性:液体具有流动性,可以自由流动。
(2)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具有一定的张力。
(3)沸点:液体的沸点是指液体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
3.分类:(1)有机液体:由有机物质构成的液体,如酒精、石油等。
(2)水:地球上最常见的液体,对生命至关重要。
三、固体和液体的转化1. 固态到液态: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熔化成液体,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2. 液态到固态:液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会凝固成固体,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3. 液态到气态: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蒸发成气体,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4. 气态到液态: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会凝结成液体,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四、固体和液体的应用1. 固体的应用:(1)建筑材料:水泥、砖块、石材等。
(2)电子材料:半导体、金属等。
(3)医药用品:药片、药粉等。
2. 液体的应用:(1)工业领域:石油、溶剂、润滑油等。
(2)生活用品:洗涤剂、饮料、酒精等。
五、固体和液体的变化1. 固态的压力:固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即固体的体积和形状发生变化。
2. 液态的压力:液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但它的体积不会发生变化,只有形状发生变化。
六、固态和液态的性质1. 固体的性质:(1)硬度:固体的硬度取决于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硬度越大,结合力越强。
第2讲固体、液体和气体一、固体和液体1.固体(1)固体分为和两类.石英、云母、明矾、食盐、味精、蔗糖等是.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是.(2)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3)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导热或导电性能不同,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光学性质不同,这类现象称为.非晶体和多晶体在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叫做. 2.液体(1)液体的表面张力①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的趋势.②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2)毛细现象: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的现象,毛细管越细,毛细现象越明显.3.液晶(1)具有液体的性.(2)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性.(3)从某个方向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的.自测1(多选)下列现象中,主要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是()A.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B.小木船漂浮在水面上C.荷叶上的小水珠呈球形D.慢慢向小酒杯中注水,即使水面稍高出杯口,水仍不会流下来二、饱和汽、饱和汽压和相对湿度1.饱和汽与未饱和汽(1)饱和汽:与液体处于的蒸汽.(2)未饱和汽:没有达到状态的蒸汽.2.饱和汽压(1)定义:饱和汽所具有的压强.(2)特点: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且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3.相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之比.即:相对湿度=水蒸气的实际压强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自测2(多选)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温度计与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距越大,表示()A.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B.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C.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实际压强离饱和程度越近D.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绝对湿度离饱和程度越远三、气体1.气体压强(1)产生的原因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2)决定因素①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②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2.理想气体(1)宏观上讲,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始终遵守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可视为理想气体.(2)微观上讲,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即分子间无.3.气体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表达式p1V1=p2V2p1T1=p2T2或p1p2=T1T2V1T1=V2T2或V1V2=T1T2图象4.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 1V 1T 1=p 2V 2T 2或pV T=C . 自测3 教材P25第1题改编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来说,下列几点能做到的是( )A.保持压强和体积不变而改变它的温度B.保持压强不变,同时升高温度并减小体积C.保持温度不变,同时增加体积并减小压强D.保持体积不变,同时增加压强并降低温度命题点一 固体和液体性质的理解1.晶体和非晶体(1)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但不是在各种物理性质上都表现出各向异性;(2)只要是具有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晶体,且是单晶体;(3)只要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晶体,反之,必是非晶体; (4)单晶体具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所以不能从形状上区分晶体与非晶体;(5)晶体和非晶体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6)液晶既不是晶体也不是液体.2.液体表面张力(1)形成原因:表面层中分子间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2)表面特征:表面层中分子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张紧的弹性薄膜;(3)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4)表面张力的效果: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表面积最小.例1 (多选)(2018·河北省衡水金卷模拟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B.脱脂棉脱脂的目的在于使它从不被水浸润变为可以被水浸润,以便吸取药液C.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D.在空间站完全失重的环境下,水滴能收缩成标准的球形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E.在一定温度下,当人们感到潮湿时,水蒸发慢,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变式1 (多选)(2018·河北省承德市联校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B.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各向异性C.物体吸收热量后,其温度一定升高D.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压下后反弹,是分子斥力造成的E.雨水没有透过布质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变式2 (多选)(2018·山东省青岛二中第二学段模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现C.一定质量的0 ℃的水的内能大于等质量的0 ℃的冰的内能D.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相互排斥而产生的E.一些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变式3 (多选)(2018·河南省濮阳市第三次模拟)关于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B.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气体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D.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E.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命题点二 气体压强求解的“两类模型”1.活塞模型如图1所示是最常见的封闭气体的两种方式.图1对“活塞模型”类求压强的问题,其基本的方法就是先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图甲中活塞的质量为m ,活塞横截面积为S ,外界大气压强为p 0.由于活塞处于平衡状态,所以p 0S +mg =pS .则气体的压强为p =p 0+mg S. 图乙中的液柱也可以看成一“活塞”,由于液柱处于平衡状态,所以pS +mg =p 0S .则气体压强为p =p 0-mg S=p 0-ρ液gh .2.连通器模型如图2所示,U形管竖直放置.根据帕斯卡定律可知,同一液体中的相同高度处压强一定相等,所以气体B和A的压强关系可由图中虚线联系起来.则有p B+ρgh2=p A.图2而p A=p0+ρgh1,所以气体B的压强为p B=p0+ρg(h1-h2).例2汽缸的横截面积为S,质量为m的梯形活塞上面是水平的,下面与右侧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如图3所示,当活塞上放质量为M的重物时处于静止状态.设外部大气压强为p0,若活塞与缸壁之间无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汽缸中气体的压强.图3变式4如图4中两个汽缸质量均为M,内部横截面积均为S,两个活塞的质量均为m,左边的汽缸静止在水平面上,右边的活塞和汽缸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下.两个汽缸内分别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A、B,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求封闭气体A、B的压强各多大?图4例3 若已知大气压强为p 0,图5中各装置均处于静止状态,液体密度均为ρ,重力加速度为g ,求各被封闭气体的压强.图5变式5 竖直平面内有如图6所示的均匀玻璃管,内用两段水银柱封闭两段空气柱a 、b ,各段水银柱高度如图所示,大气压强为p 0,重力加速度为g ,求空气柱a 、b 的压强各多大.图6命题点三 气体状态变化的图象问题1.四种图象的比较 类别特点(其中C 为常量) 举例 p -V pV =CT ,即pV 之积越大的等温线温度越高,线离原点越远p -1V p =CT 1V,斜率k =CT ,即斜率越大,温度越高p -T p =C V T ,斜率k =C V,即斜率越大,体积越小 V -TV =C p T ,斜率k =C p ,即斜率越大,压强越小2.分析技巧利用垂直于坐标轴的线作辅助线去分析不同温度的两条等温线、不同体积的两条等容线、不同压强的两条等压线的关系.例如:(1)在图7甲中,V1对应虚线为等容线,A、B分别是虚线与T2、T1两线的交点,可以认为从B状态通过等容升压到A状态,温度必然升高,所以T2>T1.(2)如图乙所示,A、B两点的温度相等,从B状态到A状态压强增大,体积一定减小,所以V2<V1.图7例4(多选)(2018·湖北省十堰市调研)热学中有很多图象,对图8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图8A.甲图中理想气体的体积一定不变B.乙图中理想气体的温度一定不变C.丙图中理想气体的压强一定不变D.丁图中理想气体从P到Q,可能经过了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的过程E.戊图中实线对应的气体温度一定高于虚线对应的气体温度变式6(2018·辽宁省大连市第二次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从A→B→C→D→A的变化过程可用如图9所示的p-V图线描述,其中D→A为等温线,气体在状态A时温度为T A=300 K,求:图9(1)气体在状态C时温度T C;(2)若气体在A→B过程中吸热1 000 J,则在A→B过程中气体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命题点四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例5(多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气体的压强增大,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A.气体分子每次碰撞器壁的平均冲力增大B.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器壁上受到气体分子碰撞的次数增多C.气体分子的总数增加D.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目增加变式7(多选)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压强和体积发生变化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和体积都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不可能不变B.压强和体积都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有可能减小C.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时,其分子平均动能一定不变D.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可能增大1.(多选)(2018·广西桂林市、贺州市期末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分子质量为m,若1摩尔该气体的体积为V,则该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为MmVB.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结果C.改进内燃机结构,提高内燃机内能转化率,最终可能实现内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D.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E.单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2.(多选)(2019·广东省汕头市质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单位相同B.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没有各向异性的特征C.根据pV T=恒量,可知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和体积有关 D.在分子间的距离r =r 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不为零但大小相等,分子势能最小 E.液体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趋势,因为在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3.(多选)(2018·安徽省芜湖市上学期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人的眼睛可以直接观察到B.从屋檐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水滴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D.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E.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汽的压强是定值4.(多选)(2018·山东省临沂市上学期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B.温度越高,水的饱和汽压越大C.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D.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E.当两薄玻璃板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5.(多选)(2018·河南省商丘市上学期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只要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B.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水的饱和汽压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 0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撞击器壁单位面积的分子数增多6.(多选)(2018·河北省唐山市上学期期末)大自然之中存在许多绚丽夺目的晶体,这些晶体不仅美丽,而且由于化学成分和结构各不相同而呈现出千姿百态;高贵如钻石,平凡如雪花,都是由无数原子严谨而有序地组成的;关于晶体与非晶体,正确的说法是( )A.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非晶体是绝对的,是不可以相互转化的B.多晶体是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所以多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C.晶体沿不同的方向的导热或导电性能相同,但沿不同方向的光学性质一定相同D.单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E.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生成不同晶体,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微粒能够按照不同规则在空间分布7.(多选)(2018·广东省潮州市下学期综合测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水滴呈现完美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B.晶体的各向异性是指沿不同方向其物理性质不同C.空气中PM2.5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D.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相互排斥而产生的E.恒温水池中,小气泡由底部缓慢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理想气体内能不变,对外做功,吸收热量8.(多选)(2018·安徽省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温度下,空气的绝对湿度不同,而相对湿度相同B.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密度为一定值,温度升高,饱和汽的密度可能增大C.在分子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D.自然发生的热传递过程是向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的E.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9.(多选)(2018·安徽省皖北协作区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扩散现象表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B.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D.机械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以转化成机械能E.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10.(多选)(2018·河南省中原名校第四次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的同时,物体的内能可能在减小B.当r<r0时(r0为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时分子间距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快C.水黾(一种小型水生昆虫)能够停留在水面上而不陷入水中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缘故D.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说明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E.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使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11.(多选)(2018·河南省洛阳市尖子生第二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B.气体压强本质上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C.能量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D.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E.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少,布朗运动越不明显12.(2018·甘肃省兰州市三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1所示的状态变化,问:图1(1)已知从A到B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少了300 J,则从A到B气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试判断气体在状态B、C的温度是否相同.如果知道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T C=300 K,则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多少.13.(2018·广东省汕头市第二次模拟)如图2甲所示,一圆柱形绝热汽缸开口向上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汽缸内,活塞质量m=1 kg、横截面积S=5×10-4 m2,原来活塞处于A位置.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直到活塞缓慢到达新的位置B,在此过程中,缸内气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Pa,忽略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10 m/s2.图2(1)求缸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到达位置B时缸内气体的体积;(2)若缸内气体原来的内能U0=72 J,且气体内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求缸内气体变化过程中从电热丝吸收的总热量.。
液体与固体的物理性质分析与实验测定引言:液体与固体是物质的两种常见状态,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本文将分析液体与固体的性质,并介绍实验方法来测定这些性质。
一、液体的物理性质分析与实验测定1. 密度:液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
测量液体的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得到。
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天平称量液体的质量,并使用容积瓶或密度计测量液体的体积,然后计算密度。
2. 沸点:液体的沸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液体转变为气体的温度。
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或其他温度计来测量液体的沸点。
将液体加热,当温度达到液体的沸点时,液体开始沸腾。
3. 熔点:液体的熔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液体转变为固体的温度。
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熔点仪或熔融试管来测量液体的熔点。
将液体加热,当温度达到液体的熔点时,液体开始凝固。
4. 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浸水法或悬滴法来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通过在液体表面放置一根细管或悬滴,观察液体的形状变化来测定表面张力。
二、固体的物理性质分析与实验测定1. 密度:固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固体的质量。
测量固体的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得到。
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天平称量固体的质量,并使用容积瓶或密度计测量固体的体积,然后计算密度。
2. 硬度:固体的硬度是指固体抵抗划伤或压痕的能力。
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硬度计或磨损试验来测量固体的硬度。
通过在固体表面施加一定的力量,观察固体表面的划痕或压痕来判断固体的硬度。
3. 熔点:固体的熔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固体转变为液体的温度。
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熔点仪或熔融试管来测量固体的熔点。
将固体加热,当温度达到固体的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
4. 热导率:固体的热导率是指固体传导热量的能力。
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热导率仪或热传导实验来测量固体的热导率。
通过在固体上施加一定的热量,测量固体的温度变化来计算热导率。
固体液体气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固体液体气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具体如下:
不同点:
一、形态变化特点不同
1、固体: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2、液体:体积在压力及温度不变的环境下,是固定不变的。
此外,液体对容器的边施加压力和其他物态一样。
3、气体:气体分子自身没有体积,当实际气体压力不大,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很大。
二、特性不同
1、固体:物质在固态时,具有一定的体积与一定的形状。
2、液体:物质在液态时,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无一定的形状。
3、气体:物质在气态时,既无一定的体积也无一定的形状。
三、压力特点不同
1、固体:在140万大气压下固体会变为超固态,在超固态状态下继续加压即可会中子态。
2、液体: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及其具有的能量都不相同,液面上那些能量较大的分子可以克服液体分子间的引力而逸出液体表面,成为蒸气分子。
3、气体:对于实际气体,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道尔顿定律将出现偏差。
因此,能满足道尔顿分压定律的气体混合物称为理
想气体的理想混合物。
相同点:
是由基本的微粒构成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变。
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本章虽然是选学教材,但作为热学知识的两种状态还是应该知道的,那就从“知道的角度教给同学们吧,这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扩大知识面是大有好处的。
本章的知识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去观察,进而总结出规律的知识。
有些实验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引导学生进一步去研究,发挥其创新的能力,总结出规律。
指点迷津从大盐粒就可以看出晶体是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石蜡则没有固定几何形状,你怎么捏,它的形状就按你预想的形状变化。
在做各向同性还是各向异性的实验时,同学们一定要自己做一下。
玻璃片要选显微镜的盖片,玻璃片上和云母片上要涂上一层薄薄的蜡,烤熔了放凉即可。
钢针要从背面加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晶体的各向异性的特性。
在研究表面张力时,书上的几个实验都不难做,你可以做一下,并分析一下为什么刺右边时棉线被拉向左侧,刺左边时棉线被拉向右侧。
若中间是个棉线圈,当你刺破线圈内的肥皂膜时,棉线圈被拉得圆圆的。
从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最后给你个作业题:你把缝衣针放在水面上而不下沉吗?用此来看液面的表面张力多大啊。
浸润和不浸润对同学们来说也是非常熟悉的现象,将一滴水滴在玻璃上将出现什么现象?若滴在荷叶上又将如何?这就是浸润和不浸润,然后同学们可以讨论什么浸润什么?什么不浸润什么?最后再看看书。
毛细现象也可通过实验来观察,取不同粗细的玻璃管插入水中和水银中,可看到毛细现象,毛细现象的产生原因可参见教材211页倒数第三段的分析。
我们在初中已经研究过熔化和凝固,我们可以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对熔化过程、熔点和熔化热作进一步研究。
二、学海导航思维基础1.知道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例:在下列物质中,是晶体;是非晶体;其中属于单晶体,而属于多晶体。
①塑料;②明矾;③松香;④玻璃;⑤CuSO4·10H2O;⑥冰糖;⑦糖果;⑧单晶硅;⑨铝块;⑩橡胶。
分析:明矾是A1K(SO4)2·5H2O,而CuSO4·10H2O是硫酸铜的水合物,又称为绿矾(胆矾),冰糖、单晶硅;铝块是晶体、塑料、松香、玻璃、糖果、橡胶是非晶体。
在晶体中明矾、胆矾、单晶硅是单晶。
2.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例: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有差别,晶体都具有而非晶体,另外它们在的性质上也有所不同。
分析:晶体是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而非晶体则是没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
晶体还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有的晶体导热性各向不一样,有的晶体导电性各向不一样。
总之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不同。
3.能正确说明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的含义例: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2)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3)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4)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不同的。
分析:以上4条都是正确的,但是要注意具体到某种晶体了,它可能只是某种物理性质各向异性较明显。
例云母片就是导热性明显,方解石则是透光性上明显,方铅矿则在导电性上明显。
但笼统提晶体就说各种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
例:各向异性是用来描述:(1)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2)非晶体内部的物理性质与方向的关系;(3)多晶体的内部结构;(4)晶体内部的物理性质与方向的关系。
分析:各向异性是说明由于晶体内部的物理性质与方向有关的特性的。
4.能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性质上的不同例:判别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比较正确的方法是:(1)从外形上来判断;(2)从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上来判断;(3)从导电性能来判断;(4)从有无熔点来判断。
分析:晶体的最大特征就是各向异性和有固定熔点。
5.知道晶体内部微观结构的物理模型例: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是,依照一定的在空间中排列成整齐的行列,这种有规则的排列称为。
答案:分子、原子或离子规律空间点阵分析:晶体分为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四类。
6.知道某些物质具有多形性例:晶体的多形性,是因为有些物质能够生成几处。
如碳就有、等不同的形状。
答案:不同的结晶结构、金钢石、石墨7.能利用空间点阵的理论解释晶体特性产生的原因晶体外形的有规则和它在各向异性的特点都是由于晶体内部结构有规则的缘故,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的排列是不规则的,由于微粒的数目非常多,平均起来,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就相同了。
例:组成物质的微粒的空间点阵,可用来解释:(1)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非晶体没有;(2)晶体能溶于水,而非晶体不能;(3)晶体的导电性较非晶体强;(4)晶体的机械强度不如非晶体;(5)单晶体的各向异性;(6)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方向上都相同。
答案:(1)、(5)、(6)。
例:关于晶体和非晶体,正确的说法是:(1)它们由不同的空间点阵构成的;(2)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有规则地排列的,而非晶体内部物质微粒排列是不规则的;(3)晶体内部的微粒是静止的,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着;(4)在物质内部的各个平面上,微粒数相等的是晶体,数是不等的是非晶体。
分析:空间点阵是晶体的特殊结构,是晶体的一个特性。
所以(1)是错误的。
组成物体的微粒永远在作热运动,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所以(3)是错的。
非晶体就提不到什么层面的问题,即使是晶体各个层面也不见得相等。
所以(4)也是错的。
8.能利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例: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1)表面张力产生在液体表面层,它的方向跟液面垂直;(2)表面张力产生在液体表面层,它的方向跟液面平行;(3)表面张力产生在液体附着层,它的方向跟液面垂直;(4)作用在任何一部分液面上的表面张力,总是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答案:(2)、(4)。
9.能利用液体表面张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在以下事例中,能用液体表面张力来解释的是:(1)草叶上的露珠呈圆球形;(2)油滴在水面上会形成一层油膜;(3)用湿布不易擦去玻璃窗上的灰尘;(4)油瓶外总是附有一层薄薄的油。
分析:要抓住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再结合实例的具体现象去分析。
液体的表面层由于与空气接触,所以表面层里分子的分布比较稀疏、分子间呈引力作用,在这个力作用下,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这个力就是表面张力,结合四个例子看,只有(2)中油膜不是收缩而是扩散,所以(2)不能用表面张力的理论来解释。
10.知道液体的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例:如图7-1所示,布满了肥皂膜的金属框架上有一段质量不计的棉纱,现将金属框架下部分的肥皂膜刺存,则棉纱将如图中:图7-1分析:要注意是有收缩成最小..的趋势。
∴(4)是正确的。
11.知道浸润和不浸润的现象例:分别画出细玻璃管中水银柱和水柱上下表面的形状。
分析:水对玻璃是浸润物体,而水银对玻璃不浸润、画的时候要注意虚线表示的是液面。
图7-2 图7-312.能利用微观的观点解释浸润和不浸润的现象例:液体和固体接触时,附着层表面具有缩小的趋势是因为:(1)附着层里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2)附着层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3)附着层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4)固体分子对附着层里液体分子的引力比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强分析:首先从题设中看出液体对固体来说是不浸润的,而后再对附着层液体分子的作用进行研究。
在出现不浸润现象时,在附着层里出现了跟表面张力相似的收缩力,即引力。
并且附着层里分子的分布,虽比起表面层要密一些,但比起液内还是要稀疏,所以附着层分子受引力比液内分子受引力要大些。
因此,本题答案为(2)、(4)。
例:若液体对某种固体是浸润的,当液体装在由这种固体物质做成的细管时,则:(1)附着层分子密度大于液体内分子的密度;(2)附着层分子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3)管中的液面一定是凹弯月面的;(4)液面跟固体接触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分析:这首先是浸润现象,这时固体分子与液体分子间的引力相当强,造成附着层内分子的分布就比液体内部更密,这样就会使液体间出现了相互推力,使液体跟固体接触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1)、(3)、(4)正确。
13.能知道各种毛细现象例:分别画出插入在水槽和水银槽中的细玻璃管中液柱的大概位置:图7-4分析: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的,而水对玻璃是浸润的。
14.能利用分子间的作用解释毛细现象的成因例:液体在毛细管中,液面上升是由于液体层分子的力和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与上升液柱相等时,液柱就不再上升。
答案:附着层、相斥、表面层、表面张力、重力。
15.能理解晶体熔化时熔点的物理意义例:萘的熔点为80℃。
80℃的液态萘分子与80℃的固态萘分子相比,具有:(1)相等的平均功能和相等的势能;(2)相等的平均功能和较多的势能;(3)较多的平均功能和相等的势能;(4)较少的平均功能和相等的势能;分析:萘的熔化过程是在80℃时温度保持一个相当长时间不变化,此时它吸收热只造成了萘的状态变化,这个温度就是熔点。
温度不变化意味着萘分子的平均功能没有发生变化,因为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而由于在这一过程中萘由固态向液态转化,萘的分子间距离要加大。
此时,萘晶体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来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所以吸热只是为了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做功,只增加了分子的势能。
因此,80℃的液态萘分子与同温固态萘分子相比,弄虚作假有相等的平均动能和较多的分子势能。
学法指要例1:下列叙述中哪点是正确的?(1)液体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液体尽可能在收缩它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有更大的势能;(4)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要比液体内部分子分布来得紧密些。
分析:这是有关液体表面分子相互作用的问题。
液体的表面层由于和气体接触与内部情况不同,表面层分子的分布要比内部稀疏。
这样分子间就表现为引力了,即表面张力,这样液体表面就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随温度的升高,表面层分子距离更要增大,引力作用随之而减小,所以表面张力要减小。
而在液内,分子间的引力基本等于斥力,当r≈r时,分子势能最小。
在表面层,r>r,所以分子势能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势能大。
答案:B、C。
例2:200g—10℃的冰投入到500g4℃的水中(冰的比热为2.1×103J/kg·℃,熔化热为3.36×105J/kg)平衡后,(1)系统的温度;(a)大于℃;(b)小于0℃;(c)等于0℃,有冰熔化;(d)等于0℃,有水结冰;(e)等于0℃,没有熔化和结冰。
(2)系统中冰的质量有(a)0g;(b)100g;(c)187.5g;(d)200g;(e)225g。
分析:(1)一般这样的题都选0℃为参考点,先比较200g—10℃的冰变成0℃的冰需多少热?500g4℃的水为成0℃的水能放出多少热?二者进行比较,如果Q吸>Q热,则可进一步看能熔化多少冰,如果冰能全部熔化所需热量还不足水变成0℃放出的热,则再计算熔化成的水温度还能升到多高?若Q 吸=Q 热则冰升温到0℃,水降温到0℃后,既没有冰熔化,也没有水结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