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中外建筑史-1-1
- 格式:ppt
- 大小:19.44 MB
- 文档页数:45
一、木构架体系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穿斗式特点:用穿枋吧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亮的综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上。
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相较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不大时才能使用;而抬梁式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股市用语宫殿、庙宇等建筑。
一)大木作:(此节涉及到的内容有可能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出)综述: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承重部分)有柱、梁、枋、檩组成;开间(面阔):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建筑的开间数多用十一以下的奇数,民间为三、五开;宫、庙、官署多为五、七开;十分隆重的用九间开;而十一开的只需记忆明清故宫的太和殿;正中一间称“明间”、其左右侧的称“次间”;再两侧的为“梢间”;通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步: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建筑平面:大木作分大式与小式;大式建筑首先要根据建筑类型来选择斗栱之大小和出跳的多少。
由于每攒斗栱宽度为十一斗口,斗拱挑出每跳为三斗口,所以可以计算出建筑的各间面阔和断面进深。
次间比明间减一攒,梢间再减一攒、次间尽间再减一攒,就可算出总斗口数。
小式建筑先定明间面阔。
建筑高度:台基:指地面到阶条石上皮(上表面),清称为台明高。
普通台基高等于檐柱高的15/100。
早期作用:御潮防水;后期:处于外观及等级制度需要,可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类。
屋身:大式指柱础、柱身和斗栱的总高。
(1.2斗口+70斗口+斗拱高);小式柱高为明间宽的4/5或柱径的11倍+柱础高度为1/5檐柱径+斗拱高。
屋顶:檐口下至正脊上皮。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如跂思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诗•小雅•斯干》)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一.旧石器时期1. 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中国”、“华夏”、“朝代”2.穴居、巢居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1. 仰韶文化——仰韶村、半坡村2. 龙山文化:面积变小、出现套间式半穴居3. 河姆渡文化:干阑式建筑、榫卯构造4. 细石器文化:神庙与祭坛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1、文化背景禅让----传子不传贤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夏铸九鼎——青铜时代2、科学技术有规则的使用土地、天文历法整理河道、防洪、挖沟溉渠3、建筑状况国家机器、修筑宫室台榭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1.历史背景2. 建筑状况:• 宫殿—居住、厚葬—等级制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线的艺术整齐方正、院落式布局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走向封建制• 重礼,分封诸侯——宗法秩序,等级制2.建筑状况:• 城市——“镐京”• 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第二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一、东周(前770——前476为春秋,475——前280为战国)秦、楚、齐、燕、赵、魏、韩1.历史文化背景:田地私有制、诸侯国争战天子失学、百家争鸣先秦理性精神——伦理理性的社会色彩寓意:“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2.建筑状况:• 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楚鄢郢赵邯郸、魏大梁• 高台建筑、大型工程:七国竞筑长城西门豹引漳水溉邺李冰父子都江堰• 木构技术:榫卯构造,墓棺《考工记》西周齐国官书公输班——鲁班3.建筑特征:防御性、礼制、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二、秦(前221——前207)1. 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2. 修长城、驰道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平面舒展、轴线对称三、汉(前206——公元220年)1.艺术风格:交融——开阔而奔放、自然拙朴、圆润、气魄恢弘2.建筑状况:• <1>长安城(相当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2、5倍). • <2>单体建筑:• 明堂辟雍、洛阳白马寺• 园林——蓬莱三岛模式• 阙——“观”。
2012中外建筑史试题及答案1“2014中外建筑史资料一一、单选题1.故宫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 BA.庑殿顶B.歇山顶歇山顶 C.重檐庑殿顶重檐庑殿顶 D.重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 2.下列中国古代城市中规模最大的是 BA.北魏洛阳B.唐长安唐长安 C.元大都元大都 D.明北京明北京 3.《营造法式》的作者是 AA.李诫B.宇文恺宇文恺 C.李春李春 D.计成计成 4.隋文帝开皇二年开始营造的都城是 DA.长安B.建康建康 C.洛阳洛阳 D.大兴大兴 5.清代故宫内三殿指的是 CA.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B.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C.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6.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AA.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B.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C.天津蓟县独乐寺 D.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 7.西安荐福寺小雁塔佛塔所属的类型是DA.喇嘛塔B.金刚宝座塔 C.楼阁式塔楼阁式塔 D.密檐塔密檐塔 8.下列园林中地处江苏扬州的是BA.拙政园(苏州)B.个园 C.留园留园 D.寄畅园寄畅园(无锡)9.斗拱在清代建筑中称为CA.举折B.铺作 C.科 D.栿 10.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AA.吕彦直B.董大酉董大酉 C.梁思成梁思成 D.徐敬直徐敬直 11.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十大工程的是CA.人民大会堂B.钓鱼台国宾馆钓鱼台国宾馆 C.全国政协礼堂全国政协礼堂 D.北京火车站北京火车站 12.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陵寝建筑代表作是AA.吉萨金字塔群 B.漫渡好特普三世墓 C.卡纳克阿蒙神庙 D.阿布辛波石窟庙 13.下列建筑中地处雅典卫城的是B (雅典卫城主要建筑有:胜利神庙、雅典卫城主要建筑有:胜利神庙、B 、帕提农神庙)A.阿丹密斯神庙B.伊瑞克提翁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 C. 天后赫拉庙天后赫拉庙 D.军功庙军功庙 14.圣索菲亚大教堂属于DA.文艺复兴建筑B.罗马式建筑 C.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 D.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建筑(最重要的是宗教建最重要的是宗教建筑)15.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哥特式教堂的是AA.亚民主教堂B.韩斯主教堂韩斯主教堂 C.佛罗伦萨主教堂佛罗伦萨主教堂 D.夏特尔教堂夏特尔教堂 16.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设计者是AA.伯鲁乃列斯基B.小桑迦洛 C.伯拉孟特伯拉孟特 D.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 17.路佛尔宫东立面建筑风格属于BA.哥特式风格B.法国古典主义 C. 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D.洛可可风格18.下列建筑中属于拿破仑时期帝国风格的是CA.恩瓦利德教堂 B.波尔多剧院波尔多剧院 C.军功庙 D.万神庙万神庙 19.位于平城京由中国高僧鉴真和尚主持建造的佛寺是 AA.东大寺B.金阁寺金阁寺 C.法隆寺法隆寺 D.唐菩提寺唐菩提寺 20.吴哥窟位于下列哪个国家 AA.柬埔寨B.泰国C.越南越南 D.印度印度 21、在原始社会晚期,我国黄河流域的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是AA.穴居B.抬梁式建筑C.干阑式建筑干阑式建筑 D.穿斗式建筑穿斗式建筑 22、在我国古代的哪个时期,掀起第一次城市建设高峰期BA.商朝时期B 西周时期 C.春秋末期春秋末期 D.战国初期战国初期 23、中国什么时期,在城市布局上打破了里坊制度,住宅、店铺、作坊等临街建造DA.隋代B 唐代 C.元代元代 D.宋代宋代 24、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属于什么风格的教堂CA.罗马风格B 、哥特风格 C.拜占庭风格拜占庭风格 D.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 25、巴黎圣母院是哪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AA.哥特式建筑 B、文艺复兴建筑 C.罗马风格建筑 D.巴洛克风格建筑二、多项选择1.下列建筑中属于喇嘛庙的有ADA.普陀宗乘庙B.善化寺善化寺 C. 南禅寺南禅寺 D.萨迦南寺萨迦南寺 E.独乐寺 2.唐代大明宫外朝三殿包括BCDA.麟德殿 B.含元殿含元殿 C. 宣政殿 D.紫宸殿紫宸殿 E.谨身殿谨身殿3.下列木构件名称属于宋代称谓的有A.额枋B.阑额 C.雀替 D.瓜棋 4.下列建筑中属于古罗马时期的有ABEA.马采鲁斯剧院B.君士坦丁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C.胜利神庙D.阿丹密斯神庙阿丹密斯神庙 E.万神庙万神庙 5.米开朗琪罗的主要建筑作品有ABEA.美第奇家庙B.法尔尼斯府邸 C.劳伦齐阿纳图书馆劳伦齐阿纳图书馆 D.坦比良多坦比良多 E 圣彼得大教堂穹顶4、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ABCDA.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 B. 圣地和庙宇形制的演进 C.柱式的诞生 D. 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完美的艺术形式 5、西欧中世纪主要有哪几种建筑风格?ABCA.罗马风建筑B.哥特式建筑 C.伊斯兰建筑 D.文艺复兴建筑三、填空1.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建筑传统经验的珍贵文献。
中外建筑史自考复习大纲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篇第一章:1、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
2、木架建筑长期、广泛地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的因素:①取材方便②适应性强③有较强的抗震性能④施工速度快⑤便于修缮、搬迁。
3、木架建筑存在的根本性缺陷:①木材越来越稀少②木架建筑易遭火灾③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要。
4、中国木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
5、穿斗式木架构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6、抬梁式木架构的特点是:柱头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撑起较短的梁。
7、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8、斗拱的主要部件是:拱、斗、昂。
9、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①简明、②真实、③有机、④平面、结构、造型不可分割。
10、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的屋顶形式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十字脊、重檐等。
11、中国古代建筑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①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②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③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
12、中国古代建筑群沿纵深路线所特有的艺术手法:①北京故宫。
中轴线上自南而北由大清门(低、小)--T形狭长庭院--天安门(高、大)--长方形庭院--端门(高、大)--纵长形庭院--午门(高、大)--横长宽阔庭院--太和门(低)--方形宽大庭院--太和殿(高、大)。
在达到主殿太和殿前需经过1600余米长的轴线及高低大小不同的五门五院,以衬托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威严。
其他内廷和外朝两侧的附属建筑与庭院相对降低减少,以突出三殿为中心的皇权象征。
②曲阜孔庙。
在460余米长的中轴线上经历6个院落、3座牌坊、7座门殿才达到主殿大成殿。
前面的5个院落编植柏树,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环境,大成殿前主庭院内也是古柏参天,因此形成一种清净肃穆的氛围,这和尊崇孔子“先师”地位的要求相符。
【商】:①青铜工业纯熟;②、建筑技术提高、城市出现;③、夯土技术纯熟。
【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
西周:①、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平面一—我国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
②、瓦的发明和使用一一西周中晚期: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③、铺地房砖【春秋】:①铁器和耕牛使用;②瓦普遍使用:③高的建筑出现;④开始使用砖[砖仅用于防水.潮.铺地一一明朝广泛用于砌墙;⑤建筑装饰与色彩更为发展。
【战国】:装修用的砖出现一一技术水平提高【秦】:长城【汉】:①`木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券有很大发展[西汉一一东汉纵联拱成为主流.砖.穹窿顶②.抬梁式和穿斗式木结构形成。
③斗拱已普遍使用,形式不统一;[西汉]创造了楔形和有榫的砖。
④.屋顶形式多样、悬山、庑殿、歇山、囤顶;⑤/石建筑迅猛发展。
【三国·晋·南北朝】:①.佛教建筑发达,高层佛塔出现,石窟·佛像·壁画巨大发展。
⑵.佛寺·佛塔·石窟③.山水园林有所发展【秦汉时兴起】【北魏】:洛阳永宁寺最大。
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现存最早的佛塔。
【北方十六国】:①.垂足而坐的高坐具─方凳·圆凳·椅子。
②.石刻技术提高。
【隋】:①.兴建都城─大兴城和寺都洛阳城;[古代最大的城市]②.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石拱桥【或者空腹拱桥】李春汉设计修建,它比西方的早1200年。
【唐】:规模宏大;建筑群处理的逾越成熟,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有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完整,改变纵横对寸,突出主题,利用地形,环境】。
【长安城】: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砖石塔的广泛使用】;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水平成熟、实用与装饰与美得结合。
【宋】: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表现:①.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里坊制和夜禁改变】②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李诫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一一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开支,保证工程质量】③、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的空间层次。
中外建筑史讲义第一讲中国古代宫殿,坛庙,陵墓一、古代宫殿·周制三朝五门:三朝:外朝——决定国家大事。
治朝——王视事之朝(平时办公)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
五门: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隋唐的三朝五门是: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门、内朝两仪殿。
紫禁城宫殿——中国仅存的一处宫殿。
二、坛庙1坛庙建筑的产生与作用(1)产生:源于祭祀;(2)作用:助人伦、敦教化、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权威的作用——礼制建筑。
2类型(1)祭祀自然神皇帝亲祭:祭天(天坛)地(地坛);(大祀)祭日(日坛)月(月坛);祭农(先农坛)桑(先蚕坛);祭国土政权(社稷坛)(2)祭祀祖先:太庙、祠堂、家庙;(3)祭祀圣贤: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等。
3实例(1)北京天坛天坛的环境艺术设计:1)为衬托天坛祈年殿高耸近天之势,殿周全组建筑建于4m高的大平台上,平台四周遍植4m高的常青松柏等;2)天坛庭院及丹陛桥,皆高出地面4m,行如步云;3)附屋建筑,皆掩没于林海之下;4)皇乾殿隐于祈年殿之后;5)祈年殿两侧配殿,皆半途而止,不入视野,以全祈年殿之孤傲突兀之势;6)环丘四周以矮墙环护,反衬丘坛近天之势;7)附属建筑全隐蔽于树林之下。
(2)北京社稷坛(3)北京太庙(4)太原晋祠(5)曲阜孔庙三、陵墓1墓葬的等级及名称林——孔氏宗族陵——帝王墓葬墓——王侯将相坟——一般百姓2基本形制及沿革(1)基本形制——地下墓室:存放棺椁之处——地面纪念性建筑:供后人凭吊(2)发展历史1)上古:地下——土坑木椁地上——不封不树2)商周时期地下——土坑木椁地上——坟丘、木构建筑3)秦汉:地下——砖石墓室地上——“方上”(人工封土)十字中心式布局4)三国、两晋、南北朝:神道柱、石兽、石碑等。
5)唐:因山为陵墓;十字中心式布局,发展了南向入口前的引导空间6)宋:承上启下—北宋:陵区更加集中;规模较小;北低南高——南宋:上、下宫在一条轴线上;攒宫7)明:有多处,南京孝陵,葬太祖朱元璋;风阳皇陵,葬明太祖父、母及亲族;北京十三陵,葬成祖以下十二帝,占地40平方公里。
一、中国建筑史部分〈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1、穿斗式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
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方各省多用。
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3、井干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
它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用不广。
4、间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
各间具体名称是:尽间-又梢间-梢间-又次间-次间-明间-次间-又次间-梢间-又梢间-尽间5、工官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6、司空自周至汉,国家最高工官称作“司空”7、将作汉代以后,“掌握作宗庙、路陵、宫室、陵园土木之工”称做“将作”8、将作少府秦至西汉,将作的称谓。
9、将作大匠东汉以后,将作的称谓。
大匠的副手称为“少匠”。
10、将作监唐宋时期,将作的称谓。
监的副手称为“少监”。
11、工部隋朝开始设置的,用以掌管全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屯田、水利等各项工务的机构,其职务范围比将作大很多。
12、营缮司(营造司)明清时期,在工部下设营缮司,负责朝廷的各项工程的营建。
清康熙以后,改为在内务府设营造司,负责宫殿和园囿的营造。
13、都料唐朝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