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材料题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土木工程材料水泥一、判断题1. 水泥的硬化过程是从加水拌合至形成水泥石。
( )2. 生产水泥的最后阶段还要加入石膏,主要是为了调整水泥的凝结时间。
( )3. 随水化程度的提高,水泥石中凝胶孔减少,毛细孔增加。
( )4. 因为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故运输和储存时不怕受潮和雨淋。
( )5. 含重碳酸盐多的湖水中,不能使用硅酸盐水泥。
( )6. 抗硫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中,C3A含量一定比硅酸盐水泥的高。
( )7. 硅酸盐水泥细度越细越好。
( )8. 水泥石中的某些成分能与含碱量高的骨料发生反应,称为碱骨料反应。
( )9. 硅酸盐水泥不能与石灰混用,因多余的CaO会使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
( )10. 六种常用水泥中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抗渗性能最好。
( )11.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而水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水中硬化。
( )12. 水泥强度试验标准中,水泥胶砂水灰比为0.45。
( )13. 硅酸盐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良,说明水泥的质量差,可用于强度要求不高的工程。
( )14. 硅酸盐水泥的强度高,适用于大坝工程。
( )15. 测定水泥强度等级时,试件要自然养护。
( )16. 当水泥安定性测定结果发生争议时,以试饼法为准。
( )17. 水泥细度试验中,如果用负压筛析法与水筛法测定结果发生争议时,以负压筛法为准。
( )18. 由于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大、抗冻性好,因此特别适用于冬季施工。
( )19. 因硅酸盐水泥的耐磨性好,且干缩小,表面不易起粉,可用于地面或道路工程。
( )20. 高铝水泥在使用时应避免与硅酸盐类水泥混杂使用。
( )二、单选题1. 提高水泥熟料中( )含量,可制得早期强度高的水泥。
A.C3S B.C2S C.C3A D.C4AF2. 水泥熟料矿物组成中耐化学腐蚀能力最差的是( )。
A.C3S B.C2S C.C3A D.C4AF3. 若要求水泥的水化热较低,可适当提高( )的含量。
A.C3A B.C3S C.C2S D.C4AF4. 改变水泥各熟料矿物的含量,可使水泥性质发生相应的变化,要使水泥具有较低的水化热应降低( )含量。
工程材料复习题库判断题1、合金渗碳钢经最终热处理后的组织全部是回火马氏体。
(×)2、热加工与冷加工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加工强化现象产生。
(×)3、铸铁是含碳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
(×)4、二元共晶相图是指合金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均能无限互溶所构成的相图。
(×)5、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一般只改变钢件表面层的组织,而不改变心部组织。
(√)6、一个合金的室温组织为α+β11 +(α+β),则它由三相组成。
(×)7、将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时,金属将发生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等变化。
(√)8、金属在塑性变形后产生的纤维组织能使金属具有各向异性。
(√)9、碳钢的塑性和强度都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
(×)10、金属的再结晶转变,也要经历形核与晶核长大的过程。
(√)11、单晶体具有各向同性,多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 × )12、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结晶。
( √ )13、共晶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 √ )14、铁素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 × )15、热处理选用的钢一般为本质细晶粒钢。
( √ )16、热处理的加热,其目的是使钢件获得表层和心部温度均匀一致。
( × )17、弹簧在热处理后再进行喷丸处理,目的是在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
( √ )18、熔点为232℃的锡在室温下的塑性变形是冷加工。
( × )19、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愈大,则结晶后金属的晶粒愈粗大。
( x )20、无论单晶体结构还是多晶体结构的金属都表现为各向同性。
(×)21、起优先和主导作用的形核方式往往是:非自发形核。
(∨)22、机床床身、导轨宜选用合金钢。
(×)23、共晶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24、只有C=0.77%的铁碳合金从高温缓冷到727℃时才会发生共析转变。
(×)25、高碳钢硬度比低碳钢高,而塑性、韧性比低碳钢低。
绪论习题一一、是非判断题1.含水率为4%的湿砂重100g,其中水的重量为4g。
×2.热容量大的材料导热性大,受外界气温影响室内温度变化比较快。
×3.材料的孔隙率相同时,连通粗孔者比封闭微孔者的导热系数大。
√4.从室外取重为G1的砖一块,浸水饱和后重为G2,烘干后重为G3,则砖的质量吸水率为W=(G2-G3)/G1。
×5.同一种材料,其表观密度越大,则其孔隙率越大。
×6.将某种含水的材料,置于不同的环境中,分别测得其密度,其中以干燥条件下的密度为最小。
×7.吸水率小的材料,其孔隙率是最小。
×8.材料的抗冻性与材料的孔隙率有关,与孔隙中的水饱和程度无关。
×9.在进行材料抗压强度试验时,大试件较小试件的试验结果值偏小。
√10.材料在进行强度试验时,加荷速度快者较加荷速度慢者试验结果值偏小。
×二、填空题1.材料的吸水性(吸水率)表示,吸湿性用(含水率)表示。
2.材料耐水性的强弱可以用(软化系数)来表示,材料耐水性愈好,该值愈(大)。
3.称取松散密度为1400 kg/m3的干砂200g,装入广口瓶中,再把瓶中注满水,这时称重为500g。
已知空瓶加满水时的重量为377g,则该砂的表观密度为(2600 kg/m3),空隙率为(46.2%)。
4.同种材料的孔隙率愈(低),材料的强度愈高;当材料的孔隙率一定时,(闭口)孔隙率愈多,材料的绝热性愈好。
5.当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则其密度(不变),表观密度(降低),强度(降低),吸水率(增大),抗渗性(变差),抗冻性(变差)。
6.材料作抗压强度试验时,大试件测得的强度值偏低,而小试件相反,其原因是(大试件存在缺陷的机率大)和(尺寸效应)。
三、单选题1.普通混凝土标准试件经28d标准养护后测得抗压强度为22.6MPa,同时又测得同批混凝土水饱和后的抗压强度为21.5 MPa,干燥状态测得抗压强度为24.5 MPa,该混凝土的软化系数为( D )。
材料力学判断题及选择题基础练习精选一、判断题:1.轴向拉压时无论杆件产生多大的变形,正应力与正应变成正比。
[ × ]2.纯弯曲的梁,横截面上只有剪力,没有弯矩。
[ × ]3.弯曲正应力在横截面上是均匀分布的。
[ × ]4.集中力所在截面上,剪力图在该位置有突变,且突变的大小等于该集中力。
[ √ ]5.构件只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就可以安全、可靠的工作。
[ × ]6.施加载荷使低碳钢试件超过屈服阶段后再卸载,材料的比例极限将会提高。
[ √ ]7.在集中力偶所在截面上,剪力图在该位置有突变。
[ × ]8.小柔度杆应按强度问题处理。
[ √ ]9.纯弯曲梁横截面上任一点,既有正应力也有剪应力。
[ × ]10.最大切应力作用面上无正应力。
[ × ]11.低碳钢试件在拉断时的应力为其强度极限。
[ × ]12.若在一段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则该段梁的弯矩图为倾斜直线。
[ × ]13.仅靠静力学平衡方程,无法求得静不定问题中的全部未知量。
[ √ ]14.无论杆件产生多大的变形,胡克定律都成立。
[ × ]15.在集中力所在截面上,弯矩图将出现突变。
[ × ]二、单项选择题:1.一等直拉杆在两端承受轴向拉力作用,若其一半为钢,另一半为铝,则两段的[ B ]A.应力相同,变形相同B.应力相同,变形不同C.应力不同,变形相同D.应力不同,变形不同2.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是[ B ]A.沿横截面拉断B.沿45o螺旋面拉断C.沿横截面剪断D.沿45o螺旋面剪断3.塑性材料冷作硬化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的是[ B ]A.比例极限提高,弹性模量降低B.比例极限提高,塑性降低C.比例极限不变,弹性模量不变D.比例极限不变,塑性不变4.铸铁试件轴向拉伸破坏是[ A ]A.沿横截面拉断B.沿45o斜截面拉断C.沿横截面剪断D.沿45o斜截面剪断5.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 D ]A.外力B.变形C.位移D.力学性质6.材料不同的两根受扭圆轴,其直径和长度均相同,在扭矩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最大切应力和相对扭转角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B ]A.最大切应力相等,相对扭转角相等B.最大切应力相等,相对扭转角不相等C.最大切应力不相等,相对扭转角相等D.最大切应力不相等,相对扭转角不相等7.低碳钢试件扭转破坏是[ C ]A.沿横截面拉断B.沿45o螺旋面拉断C.沿横截面剪断D.沿45o螺旋面剪断。
建筑材料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密度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 × )2. 材料孔隙率提高,则密度降低,表观密度也降低。
〔×〕3. 软化系数越小的材料,其耐水性能越好。
( × )4. 大尺寸试件的强度测定值较小尺寸试件强度的测定值偏大。
( × )5. 石灰"伏〞,是为了降低石灰熟化时的发热量。
〔×〕6. 建筑石膏可用于潮湿部位,但不能用于水中。
〔×〕7. 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时掺入石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泥的强度。
( × )8. 硅酸盐水泥中C2S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而C3S正好相反。
( × )9.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3A的强度最高,放热量最多。
( × )10. 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水泥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 × )11. 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可以降级使用。
( × )12. 硅酸盐水泥中含氧化钙、氧化镁和过多的硫酸盐,都会造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
( × )13. 决定水泥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熟料矿物组成及含量、水泥的细度而与加水量(即W/C)无关。
( × )14.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有Ca(OH)2和C3AH6水化物是引起水泥石腐蚀的主要在原因。
( √ )15. 由于火山灰水泥耐热性差,所以不宜用于蒸气养护。
( × )16. 配制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火山灰水泥。
( × )17. 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因此只能在水中凝结硬化产生强度。
〔×〕18. 抗渗要求高的工程,可以选用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
( × )19. 两种砂子的细度模数一样,它们的级配也一定一样。
( × )20. 选用砼粗骨料时,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粒径愈大愈好。
( √ )21. 砼用砂的细度模数越大,则该砂的级配越好。
金属材料部分试题库一、判断题1、所有金属拉伸试验都会产生“颈服”现象和“颈缩”现象。
2、金属材料就是指金属。
3、低碳钢适合各种塑料加工。
4、布氏硬度试验法适合成品的硬度测量。
5、硬度试验属破坏性试验。
6、一般金属材料在低温时比高温的脆性大。
7、一般低碳钢硬度好,塑型低。
8、低碳钢的焊接性能优于高碳钢。
9、晶体中的原子在空间是有序排列的。
10、金属在固态下都是同素异构转变。
11、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大,结晶晶粒越细。
12、固溶体的强度一般比构成它的纯金属高。
13、金属都能用热处理的方法来强化。
14、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力学性能越好。
15、组成合金的组元必须是金属元素。
16、Fe3C是一种金属化合物。
17、奥氏体和铁素体都是碳溶于铁的固溶体。
18、共析钢中碳的质量分数为0.77%。
19、碳的质量分数小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
20、钢的含碳量越高,其强度越高,韧性越好。
21、加热能改善钢的锻造性能,所以锻造加热温度越高越好。
22、钢的锻造加热温度一般应选择在单相奥氏体区间。
23、等温转变可以获得马氏体,连续冷却可获得贝氏体。
24、去应力退火时,不发生组织转变。
25、一般情况下,进行退火可软化钢材,进行淬火可硬化钢材。
26、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都应在单相奥氏体区。
27、钢的淬火的冷却速度越快越好。
28、淬火后的钢一般需及时进行回火。
29、渗碳零件一般应选择低碳成分的钢。
30、钢的回火温度越高,得到的硬度越高,韧性越差。
31、一般情况下,钢中的杂质Mn与Si是有益元素,P和S是有害元素。
32、一般来说,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作机械零件。
33、优质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作机械零件。
34、碳素工具钢一般具有较高的含碳量。
35、Q235和Q345同属于碳素结构钢。
36、因为40Cr是合金钢,所以淬火后马氏体的硬度比40钢高的多。
37、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刀具钢之所以常用于手工刀具,是由于它们的热硬性较差。
38、对于大截面中碳成份的碳素调质钢,往往用正火代替调质处理。
1、(×)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2、(√)软化系数不大于1。
3、(√)花岗岩属于火成岩。
4、(×)大理石板材既可用于室内装饰又可用于室外装饰。
5、(×)石灰属气硬性胶凝材料,因此所有加入了石灰的材料都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和发展强度。
6、(×)硅酸盐水泥中C3A的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而C3S正好相反。
7、(×)软化系数越大的材料,其耐水性能越差。
8、(√)相同流动性条件下,用粗砂拌制混凝土比细砂所用的水泥浆要省。
9、(×)钢材的品种相同时,其伸长率δ10>δ5。
10、(×)硬钢无明显屈服点,因此无法确定其屈服强度大小。
11、(√)在材料抗压实验时,小试件较大试件的实验结果偏大。
12、(×)石材为天然材料,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13、(×)水玻璃可用于涂刷或浸渍石膏制品,以提高其抗风化性能。
14、(×)两种砂级配相同,则二者的细度模数也一定相同。
15、(√)在混凝土拌合物中,保持W/C不变,增加水泥浆量,可增大拌合物的流动性。
16、(√)坍落度实验只适用于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
17、(×)普通混凝土的强度与水灰比成线形关系。
18、(×)混凝土弹性模量越大,徐变越大。
19、(×)所有钢材都会出现屈服现象。
20、(×)某厂生产钢筋混凝土梁,配筋需用冷拉钢筋,但现有冷拉钢筋不够长,因此将此钢筋对接焊接加长使用。
21、(√)材料进行强度试验时,加荷速度快者较加荷速度慢者的试验结果值偏大。
22、(×)含水率为4%的湿沙重100g,其中水的重量为4g。
23、(√)石材属于典型的脆性材料。
24、(√)片麻岩是由花岗岩变质而成,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相似,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不会剥落。
25、(×)石膏浆体的水化、凝结和硬化实际上是碳化作用。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常用的炼钢方法有转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电炉炼钢法三种。
(√)2.抗压性能是建筑钢材的重要性能。
(×)3.洛氏硬度一般用于较软材料。
(×)4 、道路水泥、砌筑水泥、耐酸水泥、耐碱水泥都属于专用水泥。
(√)5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以边长 150 ㎜的正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其集料最大粒径为 40 ㎜。
(√)6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砼拌制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砼性质的物质,除特殊情况外,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 5% (√)7 、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有少量游离氧化镁,它水化速度慢并产生体积膨胀,是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的重要原因(√) 8 、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称为废品水泥(×)9 、砼配合比设计的三参数是指 : 水灰比 , 砂率 , 水泥用量。
(×) 10 、按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超过 45 min 。
(√)二.判断1.塑料的刚度小,因此不宜作结构材料使用。
………………………………………( √)2.随含碳量提高,碳素结构钢的强度、塑性均提高。
………………………………( ×)3.设计强度等于配制强度时,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为95%.………………………( ×)4.我国北方有低浓度硫酸盐侵蚀的混凝土工程宜优先选用矿渣水泥。
…………( ×)5.体积安定性检验不合格的水泥可以降级使用或作混凝土掺合料。
…………( ×)6.强度检验不合格的水泥可以降级使用或作混凝土掺合料。
……………………( √)7.轻骨料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更适宜用于微震区混凝土建筑。
…………………( √)8.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3天和28天的抗压、抗折强度确定的。
………( ×)9. 硅酸盐水泥的耐磨性优于粉煤灰水泥。
…………………………………………( √)10. 高铝水泥的水化热大,不能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土木工程材料练习题4,第6题混凝土部分一、判断题1.水泥混凝土在空气中养护要比在水中养护的强度高。
2.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选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越高越好。
3.现行规范中对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是控制最大水胶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4.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强度能得到保证,但混凝土的耐久性不好。
5.在结构尺寸及施工条件允许下,尽可能选择较大粒径的粗集料,这样可节约水泥。
6.混凝土在保持集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砂率值,可增大拌合物的流动性。
7.因水资源短缺,所以应尽可能采用污水和废水养护混凝土。
8. 测定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时,坍落度法比维勃稠度法更准确。
9. 水胶比在0.4~0.8范围内,且当混凝土中用水量一定时,水胶比变化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影响不大。
10. 选择坍落度的原则应当是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坍落度。
11. 影响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归根结底是总用水量的多少。
因此,可采用多加水的办法调整和易性。
13. 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越多对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越有利。
14. 在常用水胶比范围内,水胶比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质量越好。
15. 在混凝土中,拌合物水泥浆越多和易性就越好。
16. 同种骨料,级配良好者配制的强度高。
17. 路面混凝土的设计指标用抗折强度。
18.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可采用加大水胶比的方法。
19. 计算混凝土的水胶比时,要考虑使用水泥的实际强度。
20. 混凝土存在一个合理砂率,即在能够保证混凝土拌合物获得要求的流动性的前提下使水泥用量最少。
二、单选题1. 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水泥强度等级 B.水泥种类 C.砂的粗细程度 D.水泥浆稠度2. 混凝土和易性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A. 粘聚性B. 保水性C. 流动性D. A+B+C3. 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起决定作用的是。
A. 水泥用量B. 用水量C. 水泥浆量D.水胶比4.提高混凝土流动性的正确做法是。
材料力学判断题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它是材料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材料力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判断题,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些典型的材料力学判断题。
1.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与材料的刚性有直接关系。
答案,错误。
解析,材料的强度是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是材料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与材料的刚性并不直接相关。
材料的刚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力,通常用杨氏模量来描述。
2. 材料的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抗破坏能力,与材料的韧性有直接关系。
答案,正确。
解析,材料的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吸收能量并发生变形的能力,与材料的抗破坏能力有直接关系。
韧性是衡量材料抗破坏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3. 材料的屈服点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点,与材料的极限强度相等。
答案,错误。
解析,材料的屈服点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临界点,通常用屈服强度来描述。
材料的极限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破坏的临界点,与屈服点并不相等。
4. 材料的蠕变是指材料在高温和大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塑性变形现象,与材料的弹性模量有直接关系。
答案,错误。
解析,材料的蠕变是指材料在高温和大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塑性变形现象,与材料的弹性模量并不直接相关。
材料的弹性模量是描述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力,与蠕变并不直接相关。
5. 材料的断裂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所吸收的能量,与材料的韧性有直接关系。
答案,正确。
解析,材料的断裂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所吸收的能量,是衡量材料抗破坏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材料的韧性有直接关系。
通过以上几道典型的材料力学判断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力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大家在学习材料力学的过程中能够多加练习,加深对材料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判断正误1.上贝氏体的高温转变温度高于下贝氏体,它较之下贝氏体有更高的韧性。
2.淬透性高的钢,其淬硬层一定比淬透性低的钢更深。
3.可锻铸铁中的石墨是在铸造冷却过程中形成的。
4.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结晶温度越低。
5.铝合金都可通过时效处理来提高强度。
6.所有强化金属的手段,在提高强度的同时都使金属的韧性下降。
7.淬透性越高的钢其焊接性能越差。
8.合金元素能明显提高钢的室温硬度。
9.含碳量小于0.77%的合金钢并非都属亚共析钢。
10.从本质上讲,回火索氏体与正火索氏体是同一种组织,它们性能相同。
11.可锻铸铁可以锻造成复杂形状的零件。
12.冷却速度越快,钢的淬透性越好。
13.金属和合金的弹性模量很难通过合金化、热处理改变。
14.采用异类材料匹配可以显著减轻粘着磨损。
15.钢淬火后可得到马氏体,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可以直接使用。
16.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可以通过添加合金元素消除。
17.温度降低、加载速率增加都使材料脆性断裂的倾向增大。
18.碳钢的强度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
19.T12钢可用正火作为预先热处理,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0.碳钢淬火时,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越大,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越大。
21.高分子化合物是由高分子链聚集而成,高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为共价力。
22.材料断裂前都会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23.用于结构件的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多晶体。
24.复合材料一定是一种多相材料。
25.用金属模比用砂模浇注金属铸件可获得更细小的晶粒。
26.减小淬火时的冷却速度会降低钢的淬透性。
27.可锻铸铁是塑、韧性最好的灰口铸铁。
28.对所有使钢"C"曲线的孕育期变长的合金元素都可提高淬透性。
29.铝极易氧化,故其抗大气腐蚀能力极低。
30.钢淬火后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钢中的合金元素。
31.淬透性越低的钢越不容易出焊接裂纹。
32.形变铝合金都可通过时效处理提高强度。
33.正火索氏体和回火索氏体都由α和Fe3C两相组成。
建筑材料判断题(总2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代码】【答案】×2.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开口孔隙体积。
()【代码】【答案】√3.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代码】【答案】×4.材料的软化系数愈大,材料的耐水性愈好。
()【代码】【答案】√5.材料的渗透系数愈大,其抗渗性能愈好。
()【代码】【答案】×6.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代码】【答案】×7.某材料含大量开口孔隙,直接用排水法测定其体积,该材料的质量与所测得的体积之比即为该材料的表观密度。
()【代码】【答案】×8.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开口孔隙体积。
()【代码】【答案】√9.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代码】【答案】×10.材料的抗渗性与材料的开口孔隙率关系不大。
()【代码】【答案】×11.材料的冻融破坏主要是由于材料的水结冰造成的。
()【代码】【答案】√12.材料的组成,即材料的成分。
()【代码】【答案】√13.密实材料因其V、VO、V`相近,所以同种材料的ρ、ρΟ、ρ´相差不大。
()【代码】【答案】√14.松散材料的ρΟ´、ρΟ相近。
()【代码】【答案】×15.材料的体积吸水率就是材料的开口孔隙率。
()【代码】【答案】√16.对于多孔的绝热材料,一般吸水率均大于100%,故宜用体积吸水率表示。
【代码】【答案】√17.吸水率就是含水率。
()【代码】【答案】×18.孔隙率又称空隙率。
()【代码】【答案】×19.冻融破坏作用是从外表面开始剥落逐步向内部深入的。
判断题(错误的填“F”,正确的填“T”)由弹性比功的公式:(e=(e2/2E ,可通过冶金、冷变形和热处理等方式来降低材料的弹性模量E从而提高其弹性比功。
( F )材料断裂韧性(KIC)受到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结构以及构件的裂纹尺寸和几何形状的影响。
(F )当金属进行冷塑性变形加工后,强度将会降低。
( F )在实际金属的结晶过程中,自发形核比非自发形核更重要,往往起优先的主导的作用。
(T )一般情况下,晶粒愈大,金属的强度、塑性愈好。
(F )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F )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T )在平衡结晶条件下,由于匀晶转变在整个结晶过程中,固相的成分沿着固相线变化,因此,结晶完成后,得到固体的成分是不均匀的。
(F )亚共析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是铁素体和珠光体。
过共析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是奥氏体和一次渗碳体。
(F )钢的热处理后的最终性能,主要取决于该钢的化学成分。
( F )碳钢在室温下的相组成物是铁素体和渗碳体。
(T )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形状,尺寸,从而改善钢的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F )调质钢经淬火和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
(T )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的表面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心部的组织和性能。
(F )20Cr钢是合金渗碳钢。
(T )20钢比T12钢的含碳量高。
(F )金属晶体中典型的空间点阵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
(T )塑性变形时,滑移面总是晶体的密排面,滑移方向也总是密排方向。
(T )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组织。
( F )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比组成固溶体的溶剂金属的强度和硬度高。
(T )Fe3CI与Fe3CⅡ的形态和晶体结构均不相同。
(F )在Fe-Fe3C相图中,含碳量大于2.11%的成分在结晶过程中均会发生共晶反应。
(T )金属材料的冲击韧性与测试温度无关。
(F )。
材料面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金属材料的特性?A. 高强度B. 高韧性C. 高导电性D. 可塑性答案:C2. 陶瓷材料通常不具有以下哪种性质?A. 高硬度B. 良好的热稳定性C. 低热传导性D. 高延展性答案:D二、判断题1. 金属材料的硬度可以通过合金化来提高。
()答案:正确2. 所有的塑料材料都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合金相比于纯金属的优势。
答案:合金相比于纯金属通常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腐蚀性、更高的硬度和更低的熔点等优势。
通过合金化,可以优化金属的性能,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
2. 什么是复合材料?它们在工业应用中有哪些优势?答案: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这些组合材料具有各自组分材料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
在工业应用中,复合材料的优势包括轻质高强、耐腐蚀、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等。
四、论述题1. 论述材料科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材料科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高性能的航空航天材料需要具备高强度、高韧性、低密度、耐高温和耐腐蚀等特性。
例如,钛合金和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因其轻质和高强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和发动机部件中。
此外,高温合金用于制造喷气发动机的涡轮叶片,以承受极端的工作温度。
材料科学的进步推动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提高了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公司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防弹衣材料,要求该材料具有高防弹性能、轻便舒适以及成本效益。
请分析并推荐一种合适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答案:对于防弹衣材料的开发,可以考虑使用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如Dyneema)作为主要材料。
聚乙烯纤维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密度低,这使得它在提供优异防弹性能的同时,也能保持轻便和舒适。
此外,相比于传统的金属防弹材料,聚乙烯纤维的成本更低,更易于大规模生产。
因此,它是一种符合高防弹性能、轻便舒适以及成本效益要求的理想材料选择。
《材料力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判断题(共266小题)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受力后变形与破坏的规律。
( A )2、内力只能是力。
( B )3、若物体各点均无位移,则该物体必定无变形。
( A )4、截面法是分析应力的基本方法。
( B )5、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刚度。
( B )6、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强度。
( B )7、构件在原有几何形状下保持平衡的能力,称为构件的稳定性。
( A )8、连续性假设,是对变形固体所作的基本假设之一。
( A )9、材料沿不同方向呈现不同的力学性能,这一性质称为各向同性。
( B )10、材料力学只研究处于完全弹性变形的构件。
( A )11、长度远大于横向尺寸的构件,称为杆件。
( A )12、研究构件的内力,通常采用实验法。
( B )13、求内力的方法,可以归纳为“截-取-代-平”四个字。
( A )14、1MPa=109Pa=1KN/mm2。
( B )15、轴向拉压时 45º斜截面上切应力为最大,其值为横截面上正应力的一半( A )16、杆件在拉伸时,纵向缩短,ε<0。
( B )17、杆件在压缩时,纵向缩短,ε<0;横向增大,ε'>0。
( A )18、σb是衡量材料强度的重要指标。
( A)19、δ=7%的材料是塑性材料。
( A )20、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为其屈服点应力。
( A )21、“许用应力”为允许达到的最大工作应力。
( A )22、“静不定系统”中一定存在“多余约束力”。
( A )23、用脆性材料制成的杆件,应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
( A )24、进行挤压计算时,圆柱面挤压面面积取为实际接触面的正投影面面积。
( A )25、冲床冲剪工件,属于利用“剪切破坏”问题。
( A )26、同一件上有两个剪切面的剪切称为单剪切。
( B )27、等直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只存在切应力。
( A )28、圆轴扭转时,最大切应力发生在截面中心处。
( B )29、在截面面积相等的条件下,空心圆轴的抗扭能力比实心圆轴大。
判断题
1、以我国为中心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地的佛教属于南传佛教。
(错)
2、佛教认为人生之所以痛苦的根本原因是“无明”。
(对)
3、玄奘法师创立了禅宗,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错)
4、李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作根本没有受到佛教的影响。
(错)
5、大乘佛教宣扬“普度众生”。
(对)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一些佛教高僧博才多学,像经史子集自不待言,建筑、书画无所不通,他们在与名门望族交往时往往被看作奇人高士,备受尊崇。
面对布衣百姓,佛教徒实行一种深入浅出、既说又唱的俗讲制度,据说这种俗讲及其俗讲底稿就是中国评书和平话小说的渊源所在。
因此,像众生平等、大千世界、天花乱坠等佛教俗语,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像七月十五中元节,腊八节等佛教风俗在中国影响深远。
材料二;北周武帝决心“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于是下诏曰:“佛生西域,寄传东夏,·······朕非五胡,心无敬事,既非正教,所以废之,。
”张融《三破论》中说:“寻中原人士,莫不信道!今中国有奉佛者,必是羌胡之种!”
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举例说明佛教对中国文化有哪些影响?
答;1、文学: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
2、建筑:龙门石窟等
3、书画:吴道子,曹不兴等人的画作
4、民俗:一些节日
5、词汇:众生平等、大千世界
2、面对异域文明,材料二中北周武帝和张融的态度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态度:排斥
对异域文明的态度:正确客观地看待异域文明,立足自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博采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