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27岳阳楼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64 KB
- 文档页数:6
岳阳楼使建于唐代,现在我国湖南境内,它和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三⼤名楼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忧考⼩编整理了初中语⽂岳阳楼记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章内容充实,情感丰富,不朗读不⾜以充分理解,悉⼼领会;⽂章骈散并⾏,骈句辞彩华美、⾳韵和谐,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不朗读不⾜以体会;意境优美⽽多变,不朗读不⾜以涵咏品味。
教师宜指导学⽣朗读,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组织学⽣课前收集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如范仲淹⽣平、滕⼦京与范仲淹的友谊、范仲淹逸事、《岳阳楼记》写作背景、岳阳楼、与岳阳楼有关的诗⽂、岳阳楼名联……安排学⽣在课上交流,增强对课⽂的感性认识。
组织学⽣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作适当点拨即可。
引导学⽣⽤审美的眼光品读⽂章,鉴赏⽂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美,学习⽂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提⾼鉴赏能⼒。
【教学⽬标】 1、知识⽬标: ⑴ 掌握⼀些常见的⽂⾔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法,逐步加强⽂⾔词汇的积累。
⑵ 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体特征。
⑶ 概述本⽂写景抒情、对⽐出旨的特点及⽂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⑷ 背诵课⽂。
2、能⼒⽬标: ⑴ 指导学⽣朗读,继续提⾼诵读能⼒,品味意境,读出情感。
⑵ 揣摩本⽂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⑶ 揣摩本⽂的⽴意美、意境美、语⾔美,逐步提⾼鉴赏能⼒。
3、情感⽬标: 思考本⽂名句“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活中多⽅⾯的意义,激发学⽣⾛出⾃我,胸怀天下,以利民为⼰任,以强我中华为宗旨,积极进取,⼤胆开拓,做⼀个精彩的⼈,做⼀个⼤写的⼈。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意,理清⾏⽂思路,背诵课⽂。
2、学习课⽂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览物之情,得⽆异乎”和“古仁⼈之⼼,或异⼆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岳阳楼记》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领会作者所表达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
(3)能够默写《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岳阳楼记》。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岳阳楼记》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领会作者所表达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
(3)默写《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
(2)文中某些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生平事迹。
1.2 引导学生关注《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2.2 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字词和古文中的实词、虚词问题。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深入解读《岳阳楼记》。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4.1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2 教师讲解《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5. 情感教育5.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6.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所学。
6.2 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岳阳楼记》,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默写《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
3.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对《岳阳楼记》中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乐观精神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精选4篇)《岳阳楼记》教案篇一语文导学案(87—88)年级:初二主备:王继军审核:课题《岳阳楼记》课型:复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时间:、6、8复习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3、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一、解释词语百废具兴具去国怀乡去把酒临风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朝晖夕阴晖登斯楼也斯则有心旷神怡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连月不开开薄暮冥冥薄谪守巴陵郡谪山岳潜形潜而或长烟一空。
或把酒临风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求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是进亦忧,退亦忧是退予观夫巴陵胜状状:樯倾揖摧摧:浮光跃金金:薄暮冥冥多会于此春和景明不以物喜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馋谗畏讥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根据你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天涯海角涯:②日薄西山薄:③白头偕老偕:④如临大敌临:二、翻译句子春和景明:长烟一空:宠辱偕忘: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吾谁与归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是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三阅读理解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是:二是: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岳阳楼记》优秀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教学教材分析:重点:掌握重要加点字词,背诵课文难点:1.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2.抓住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教学设想: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
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
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译理解外,还要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因此学习中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的掌握上,难点放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
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
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家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岳阳楼记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岳阳楼”、“忧乐”、“天下兴亡”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会以古为鉴,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文章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和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生平。
(2)阐述《岳阳楼记》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点句子。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2)联系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
(2)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知识。
3. 写一篇关于《岳阳楼记》读后感,体会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章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4. 学生写读后感的质量和深度。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模拟: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岳阳楼记》中的景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7篇)《岳阳楼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复习并导入新课:1、检查背诵《诗两首》。
2、《岳阳楼记》作者简介:袁中道,明代文学家。
字小修,一作少修。
湖北公安人。
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
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
其绩稍逊于宏道。
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
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二、感知课文:1、请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第二段写作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的联想和感慨。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识为我们客观准确地回答了此问题,他在文中谈到如此盛大的水势,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岳阳楼记》教案《岳阳楼记》教案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岳阳楼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阳楼记》教案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品味、鉴赏课文。
4、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
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
二、学习最后一段,体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
不同的“情”。
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
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
1、小组学习讨论。
(1)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2)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
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4)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也许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2、交流:(1)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
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
他们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
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背诵。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领悟课文所传达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所体现的作者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课文注释和译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妙。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课文所传达的爱国情怀,领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义。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以及所传达的爱国情怀。
6.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课后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运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岳阳楼记》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通过合作学习,讨论文章的内涵和意境。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范仲淹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词语的解释和用法。
2. 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修辞手法。
3. 理解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答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品味修辞手法,体会文章意境。
4. 探究学习:深入探讨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联系现实,思考人生价值。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3. 探究其他古代优秀散文,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岳阳楼记》为例,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文章的智慧和美感。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岳阳楼记》的相关背景资料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和已学的文言文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岳阳楼记》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背景,自主学习词语,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