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成悲剧错在谁——曹禺《雷雨》人物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05.21 KB
- 文档页数:3
语文学刊
酿成悲剧错在谁
曹禺《雷雨》人物分析
O毕静枝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河南焦作4541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曹禺的名剧《雷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八个主要人物的生活环境和个性特
征。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美善和光明的行为给人带来的是心灵的 愉悦和平安。
【关键词】曹禺;《雷雨》;人物;正义;美善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9—0067—03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1929年开始酝酿构思,1933年
完成创作,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
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 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的深重
罪孽。
30年前,周家少爷周朴园同侍女侍萍私下相爱了,他们生下 了两个儿子,但是周家反对他们的结合,为了给周朴园找一个门
当户对的阔小姐,硬是把侍萍逼走了。侍萍怀着满腔的悲愤,离开 大儿子周萍,抱着刚生下三天的小儿子投河自尽,被搭救之后,流
落外乡,无亲无故,讨饭或做下人活计维生,又嫁了两次,都嫁下 等人,最后嫁的男人是鲁贵,侍萍和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叫四凤。
30年后,靠着盘剥工人,周朴园已经成为一个煤矿公司的
董事长。他有了一个年轻的妻子繁漪,和繁漪生下了一个儿子叫 周冲,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运的捉弄,鲁贵和四凤先后来到周
公馆做了佣人,侍萍抱走的那个小儿子鲁大海也到周家煤矿上 当了工人,并作为罢工工人代表反抗周朴园的剥削和压迫。
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化了的封建家长,在社会层面 上,他是一个冷酷的吸吮工人血汗的资本家,干尽了昧心的勾
当;在家庭层面上,他是个自私专横的家长,容不得别人半点思
想自由和人格独立,从精神上、感情上、心灵上,压迫着他的妻 儿,造成了繁漪的畸形反抗,并制造了新的罪孽。周萍和继母繁 漪私通,后来为了摆脱繁漪的纠缠,也为了悔罪,到四凤那里寻
找寄托,并让四凤有了身孕。侍萍从济南女子学堂当佣人回家来 到周家,与周朴园相认,虽然周朴园一直追念着侍萍,但当侍萍
真的出现在面前,他又觉得侍萍是来算旧账的,试图用钱替自己
赎罪,遭到了侍萍的拒绝。 终于,在一个雷雨的夜晚,所有的矛盾冲突总爆发。得知自
己和周萍的血缘关系,不堪忍受打击的四凤冲入雨中,冲向那截 断了的电线、触电身亡。一直暗恋着四凤的周冲追了出去,也为 救四凤而触电。在一片混乱中,周萍开枪自杀。最后只剩下憔悴
的周朴园,陪伴着痴呆的侍萍和疯了的繁漪。
剧本描写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每一个人都在“盲目地争 执著,泥鳅似地在感情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心来拯救自
己”,但不管怎么挣扎,怎么呼号,也难以逃脱悲剧性的命运。如
果我们从伦理道德的善恶角度来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剧中的 八个人中七个人犯了错,跨越了道德警戒线,最终酿成了故事的
悲剧。
一、周朴园
周朴园是一个浸透着封建思想的资本家,这个典型极深刻
地反映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封建文化意识形态的深刻联系。周 朴园从青年时代起,就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他为了娶一位有
钱有门第的小姐,就逼着和他刚生了孩子才三天的女人顶着大 风去跳河;他为了发财,曾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
了两千二百名小工;他为了镇压煤矿工人罢工,指使警察开枪打 死了几十名工人。在周朴园的资产阶级的家庭里,我们看到他不
觉虚伪的虚伪,他不觉自私的自私,这些都写得真实而又令人信
服。侍萍没来之前,他把她的一切保留着,真诚地纪念着,一旦侍 萍出现在眼前,他陡然变脸,恰是一个铜板的两面。因为侍萍30
年后再次出现,触犯了他的利益和尊严,他陡然变色,一声“你来 干什么?”便撕去了他的面纱。多么普通的五个字,此时此刻却表
现了他的冷酷无情。 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场面描写,充分表现了周朴园对妻子
的压制和专横。周朴园命令儿子周萍在繁漪面前跪下劝繁漪喝 药,命令周冲把药端到繁漪面前请母亲喝药,这些细节描写充分
显示了周朴园的冷酷、独断、刚愎自用。正是这样一个封建家长 使生活在这个家庭中令人窒息,也造成了妻儿的畸形反抗。于是
繁漪投入了小自己六岁的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的怀抱,制造了
新的罪恶。 二、繁漪
【作者简介】毕静枝,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67
f
尊 ,作冢作蠲
繁漪是剧本《雷雨》之所以为“雷雨”的化身。她雷雨式的性 格,操纵着全剧,是整个剧本的动力:死命地拖住周萍不让离开
的是她,把侍萍召到周公馆来让侍萍发挥了似乎是定时炸弹作
用的是她,关住了四凤的窗户使周萍与四凤的事被鲁大海和侍 萍发现了的也是她,最后在周萍与四凤要一同出走时,又是她叫
来了周朴园,打乱了原来的局面,叫这个认那个是爸爸,, ̄tJg个
认这个是妈妈,终于迫使周朴园再也无法隐瞒丑恶肮脏的历史,
完成了这出大悲剧。
繁漪的雷雨性格,来自那个特定的时代、家庭、阶级和教养。
她是封建性浓厚的资产阶级家庭的一员,但她是一个五四后追 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渴望自由和幸福,但落入周朴园
的魔掌之后,得到的只是摧残和痛苦,她被软禁在几乎与世隔绝 的周公馆已经十八年。她要自由,要个性解放,周朴园却要她顺
从、服从专制,她爱上了周萍,不顾及继母的身份,但周萍遗弃了
她,爱上了四凤,于是她雷雨般的性格爆发出来。剧本为展开她 的“雷雨”性格,写了她与周朴园的四次冲突:一、第一幕中周朴
园逼繁漪喝药,繁漪用“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我不想喝”, 表示了对周朴园的反抗,但也有“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这样软
弱的回话,最后隐忍地采取行动。这第一次冲突中表现出的繁漪
的反抗,带着被动招架和软弱的消极防守性质;第二次是第二幕 中周朴园催繁漪去看病,这次繁漪的反抗态度与第一次不同,是
以一种主动挑战的姿态出现,她说她自己根本没病,就是有病, 也不是医生治得好,甚至“不经意地打量”着周朴园,对周朴园表
示了轻蔑和嘲弄,说:“你!你忘了你自己是怎 一个人啦!”说完
“径自由饭厅门下”。繁漪轻蔑和嘲弄周朴园的这句话,已经把周 朴园这“第一个伪君子”的本质透视出来了,尽管周朴园仍然保
持着他专制的优势,繁漪回到楼上也还是让周萍陪着找大夫去
看了病,但反抗的程度比第一次猛烈。第三次冲突是第四幕开始 后,这是夏天的雷雨,半夜后两点左右了,周朴园正寂寞地拿着
侍萍的相片昏思出神,繁漪带着得知周家许多秘密,特别是对周
朴园的极为不满,来到了周朴园面前。周朴园问她哪去了,又命 令她走开,她一概挡了回去,并说:“你给我出去”,又极为蔑视地 回击道:“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这一次两人的性格、力
量的冲突中,优势又转到了繁漪面前,她从防御者的地位转变为
一个进攻者。第四次冲突,是第四幕的尾声部分,繁漪在周萍与 四凤一同出走的当儿,把周朴园叫来,以一个痛苦的战胜者的姿
态,当着周家主仆的面,当着剧中人物和广大戏剧观众的面,一 层一层地剥落了周朴园的仁厚、正直、教养、道德等等假面具。到
此,繁漪的雷雨式性格完成了,剧本的悲剧性高潮也到了,周朴 园的“尊严”撕毁了。周家的“平静”和“圆满”,彻底破坏了。
繁漪是《雷雨》中不亚于周朴园的重要人物,如果说周朴园
是周家种种罪恶的基因,那么,繁漪就是揭破周家罪恶,以雷雨 姿态出现而加速周家悲剧演出的导演者。
值得注意的是:繁漪的“雷雨”性格力量,是不断发展的。而
这种发展,并不是由于她的理想的远大和对反抗的更有把握,恰 恰相反,倒是由于她理想的狭小和厌恶的环境扼杀她的理想,因
而使她愈来愈感到前途无望、生命暗淡。她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
的中国旧式的年轻妇人,在牢笼似的黑暗家庭里,既是一个不幸
的女人,又是一个增加黑暗和破坏黑暗的女人。因此,她的理想 0_ 不会多么远大。孤寂地过了十八年黑暗牢笼式的生活,她的苦够 多了,但也远不如鲁侍萍的苦处多、苦处大。周家的罪恶,她听 过、见过而且做过,但她不像周萍的祖父、叔父、父亲,“偷偷做出
许多可怕的事情,外表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
人物”。她对周萍说:“我始终不是你们周家的人。我做的事,我自
己负责任。”她在18年中,就这样失去了青春、幸福和欢乐。但她 心里燃烧着一团火,这团火使她不甘于“活活闷死”,“她爱起你
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你来也像一团火把你烧毁的”。她在
周家,实在是埋藏在周公馆下面的火药库爆炸起来的引火人。这 也正是作家要选她为周朴园的对立面,不选鲁侍萍、鲁大海,选
她为周家悲剧的导演着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个悲剧只有她来导 演才更真实、深刻、有力地批判那个社会。作家写她雷雨式的性
格,首先是大胆而热烈,她追求爱,追求个性解放:她无视封建礼
教与专制的束缚,一心想从周萍那里寻求自己应得的爱情,把性
命、名誉交给了周萍,儿子、丈夫,都不顾了。不幸的是,周萍是个 朝三暮四、怯懦无能“胆小怕事”的无用东西,“不值得人为他牺
牲的东西”,给了繁漪一个好梦,又很快地破碎了这个梦,繁漪说 她决不能忍受周家父子两代人的欺侮与玩弄。她一定要反抗,要
报复,尽管她已渐渐认识到她所作的种种努力、挣扎都不过是徒
劳,但还是要倔强地抗争。她曾经三番两次地对周萍下过警告: “一个女子,你听着,不能受两代的欺侮,你可以想一想。”“小心,
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 出来的!”“小心,现在风暴就要起来了。”这警告,伴随着剧情的
发展,其实就是一声紧似一声的雷鸣,一次比一次更震撼人心的
闪电。然而,其中虽包藏着咄咄逼人的威势,但也蕴含着她深沉
的绝望的悲哀。她的精神接二连三地遭到打击之后,她的愈来愈 复杂的思想性格和内心的矛盾、痛苦,使她在变态的“爱”与灭亡
的悲剧道路上,愈走愈远,愈陷愈深。最后在儿子周冲横死,大悲 剧完成时,她的悲剧也完成了,疯狂了。繁漪的错就在于她不该
跟继子周萍私通,做下违背伦常的事。 三、周萍
周萍是《雷雨》中性格最复杂的一个人物。曹禺在《<雷雨)
序》中关于周萍归纳了这样一句话“他的行为,不易获得一般观 众的同情,而性格又是很复杂的”。
钱谷融先生在《(雷雨)人物谈》中指出,在作者笔下,周萍是 被作为一个由于屈从于当时的统治势力,由于竭力想效忠于这
个统治势力,变得精神卑下,意志薄弱,无法解开他面对的重重 矛盾,终于只能既损害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这样一个形象来处
理的。周萍在对待同繁漪的关系上,之所以卑怯地背弃了自己的
诺言,“都是一个 怕’字在作祟;对他父亲的怕,对社会舆论的
怕,对整个统治势力的怕。”说穿了,不过是从自私自利的动机出 发,从个人的利害关系上着想。从这一点说,“他真不愧是周朴园
的儿子。”“归根到底他和周朴园是同一流的人物。”但是,他和那
个社会,和他出身的阶级,还是并不完全协调的。他对四凤也是
完全可能有“真正的爱情的”。就其思想起点来说,他是“和周冲、 繁漪等人颇为接近的”。在他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些五
四时期的时代特色。
晏学在《繁漪与周萍》中也指出,在周萍与繁漪决裂的过程 中,“周朴园的思想道德观念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使他在精神
上完全成了周朴园的俘虏,成了封建礼教的“归顺者”。但是“他
并不像人们谴责他的那样:是一个比他父亲更虚伪,‘比他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