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380.17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通用14篇)幼儿园幼儿大班《自然测量》篇1活动目标: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活动过程: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
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
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活动反思:《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
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
自然测量大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自然测量的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测量的概念:用自然物(如木棒、绳子、小石子等)作为工具进行测量。
2. 自然测量的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3. 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掌握使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自然测量工具(如木棒、绳子、小石子等),测量对象(如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测量工具,一份测量记录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自然测量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
2. 演示:教师用教具进行实际操作,展示测量过程,让幼儿观察和学习。
3.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测量实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给定的测量对象。
4. 记录:幼儿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上,培养幼儿的记录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5. 总结: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分析和讨论,总结自然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观察幼儿在测量实践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准确。
2. 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幼儿在团队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测量现象,如身高、体重、长度、重量等的测量。
2. 让幼儿尝试用自然测量工具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培养幼儿的自我测量能力。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测量比赛,比一比谁测量得更快、更准确。
2. 开展“测量小能手”活动,鼓励幼儿在班级展示自己的测量技能。
八、教学延伸1. 家长参与: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测量活动,记录测量结果。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设置测量角,让幼儿随时进行测量实践。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自然测量》获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为《自然测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自然测量的概念,掌握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的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自然测量的概念,理解使用自然物进行测量的方法。
2. 能够运用自然物进行简单测量,并能够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3.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测量的概念及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自然物进行实际测量,并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绳子、小木棒、树叶、小石子等自然物。
学具:每组一份尺子、绳子、小木棒、树叶、小石子等自然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寻找自然物,如树叶、小石子等。
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物,讨论可以用这些自然物来做什么。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如何使用自然物(如树叶)进行测量,讲解测量方法。
结合教材,讲解自然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物进行测量,如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引导幼儿思考:除了自然物,还可以用什么进行测量?六、板书设计1. 自然测量概念2. 测量方法3. 测量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自然物,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2. 答案示例:测量结果可包括物品名称、测量长度、使用自然物数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测量问题,如家中物品的长度、宽度等,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
2. 例题讲解中自然测量概念的传达和测量方法的清晰度。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测量工具2.了解测量的重要性3.学会对物品进行简单的测量4.提高数学思维和观察力教学环节1.热身(5分钟)–唱歌:《数数歌》–讲故事:《小熊的尺子》2.导入(5分钟)–引导孩子们理解什么是测量,并探讨测量的重要性–展示测量工具(尺子、重量秤、时钟)3.正文(30分钟)理解尺子- 展示尺子- 分配给孩子们每人一条尺子- 让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教师引导孩子们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例如:两根笔长度加起来是多少?重量秤的应用- 展示重量秤- 引导孩子们理解称量- 让孩子们选择不同的物品来称量,并与同学分享- 联系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重量测量,例如:称婴儿体重、称面粉时钟的认知- 展示时钟- 浅显讲解时钟的原理和结构- 与孩子们一起玩玩具时钟,体验时间的概念- 让孩子们踏实发出一小时的时间,并标记在时钟上4.结束(5分钟)–回顾测量及测量工具的学习–引导孩子们思考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笔者反思教学环节设计该教案中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符合幼儿园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和年龄特征,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们理解测量的概念和运用测量工具的方法,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实现教育教学的双向互动。
小组合作互动该次授课的一个亮点就在于小组合作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团体协作精神,鼓励孩子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并且通过孩子们的合作来达到理解测量、计算准确的目的。
思考拓展如果继续深入拓展测量内容,可以让孩子们模拟电子秤、血压计、温度计等测量工具操作的过程,及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同时可以通过绘本、视频、动画等及测量故事方式加深孩子们对测量的理解,激励孩子们去探究更多的科学问题。
2024年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第三节《自然测量》。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自然测量的概念,掌握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如用手指、脚步、小木棍等测量物体长度;学会通过自然测量进行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测量的概念,知道自然测量是一种原始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手指、脚步、小木棍等自然物品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并能够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3. 能够运用自然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物体的长短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自然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物体的长短关系。
重点: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学会使用不同自然物品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指、脚步、小木棍、绳子、尺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一支笔、一套手指、脚步、小木棍等自然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讨论如何比较它们的长度。
引导幼儿尝试使用手指、脚步等自然物品进行测量。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自然测量的概念,讲解如何使用手指、脚步、小木棍等自然物品进行测量。
演示测量方法,如用手指测量铅笔的长度,用脚步测量桌子的高度。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如:用手指测量课本的长度,记录测量结果。
引导幼儿观察测量结果,讨论如何进行比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幼儿使用自然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组织幼儿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物体的长短关系。
提问幼儿: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进行自然测量?六、板书设计1. 自然测量概念及方法2. 例题:用手指测量课本长度3. 自然测量注意事项自然物品长度一致测量过程中保持稳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然测量工具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自然测量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和初步的测量技能。
2.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和发现生活中数学规律的欲望。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自然测量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测量技能。
2. 活动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测量知识。
三、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自然物品(如小树枝、小石子等)、测量工具(如尺子、测量带等)、记录表格。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幼儿认识测量和测量的工具,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2. 主体部分:(1)教师出示自然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如何使用自然物品进行测量。
(2)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自然物品作为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3. 总结部分: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测量结果,引导幼儿总结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活动延伸1. 家庭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测量活动,如测量家具的大小、家庭成员的身高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 环境延伸:教师在活动室中设置测量角,定期更新测量工具和测量项目,引导幼儿随时进行测量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能,评价幼儿对测量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评价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搜集幼儿的测量记录表格,分析幼儿的测量结果,评价幼儿的记录和总结能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允许幼儿在测量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自然物品和测量工具。
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第一章:认识自然测量1. 目标:让幼儿了解自然测量的概念,知道测量是用来干什么的。
2. 内容:介绍自然测量的概念,如用手指、步长、绳子等进行测量。
3. 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自然测量体验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式测量家里的某个物品。
第二章:学习长度测量1. 目标:让幼儿了解长度的概念,学会用自然物品进行长度测量。
2. 内容:介绍长度的概念,如长短、多少等,教授幼儿用手指、绳子等进行长度测量。
3. 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长度测量活动,如测量课本的长度、绳子的长度等。
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式测量家里的某个物品的长度。
第三章:学习面积测量1. 目标:让幼儿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用自然物品进行面积测量。
2. 内容:介绍面积的概念,如大小、多少等,教授幼儿用手指、纸张等进行面积测量。
3. 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面积测量活动,如测量桌子的面积、画纸的面积等。
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式测量家里的某个物品的面积。
第四章:学习重量测量1. 目标:让幼儿了解重量的概念,学会用自然物品进行重量测量。
2. 内容:介绍重量的概念,如轻重、多少等,教授幼儿用石头、水果等进行重量测量。
3. 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重量测量活动,如测量石头的重量、水果的重量等。
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式测量家里的某个物品的重量。
第五章:学习时间测量1. 目标:让幼儿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用自然物品进行时间测量。
2. 内容:介绍时间的概念,如长短、多少等,教授幼儿用沙漏、钟表等进行时间测量。
3. 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时间测量活动,如测量任务的完成时间、沙漏的变化等。
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式测量家里的某个活动的时间。
第六章:综合运用自然测量1. 目标:让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的自然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内容:组织幼儿进行综合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面积、计算物品的重量等。
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8篇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1活动目标: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活动准备:测量工具:绳子、长棍、纸筒、笔记录表活动过程:一、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工具二、基本过程:1、邀请幼儿测量桌子的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工具(长棍、绳子、笔等)(2)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的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2、教师示范演示首尾相接测量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1)讨论:为什么量了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木棍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请幼儿操作3、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进行自主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表的填写4、对用不同工具测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量的次数越多(自然结束)活动延伸:借助自然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中的其他事物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2活动目标:1、学习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2、继续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重点:学习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难点: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完整的铅笔、积木、回形针、橡皮等测量工具(幼儿人手2份)记录表格(见活动材料)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问题。
师:小朋友,瞧,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米老鼠和唐老鸭,它们在比赛跳绳)再看下面一幅图,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再来看第三幅图,它们现在在做什么?(在测量跳绳的长度)它们用的测量工具一样吗?(不一样)再看一看最后一幅图,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它们在争论谁的跳绳长。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自然测量》含反思1. 教学背景大班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测量(如长和重量)的方法,但他们需要更多的实践来扩展他们的测量技能。
自然测量是一个非常适合大班学生的主题,因为这个主题涉及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现象。
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并通过比较它们的尺寸来判断“更长”和“更短”,“更高”和“更矮”等•学生能够利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秤等)来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学生能够记录测量结果,并使用它们来进行比较、排序和分类•学生能够与同伴分享他们的结果,并利用对话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观点3. 教学准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积木、瓶子、钢球等)•尺子、卷尺、秤等测量工具•白板、挂图纸、马克笔、彩色笔等•音乐或其他课堂氛围营造道具(如气球、纸花等)•学生名单和分组列表4. 教学过程步骤一:营造课堂氛围在学生入座之前,老师可以在教室内布置一些形状和大小各异的物品,如气球或纸花等。
在学生入座时,老师可以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些物品,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地列出它们的特点。
步骤二:引出新主题:自然测量老师可以用幻灯片或图片来展示一些与自然测量相关的图片(如华丽的建筑物、高耸入云的山脉等),然后和学生讨论这些图片的常见点。
老师可以问学生如下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如果你能在这些场景中测量某些东西的尺寸,你会测量些什么?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个物品,并要求他们估计每个物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猜测,老师可以使用一些小道具,如尺子等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步骤三:教学“自然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了解了这个主题后,老师可以向他们介绍“自然测量”的方法,并让他们通过条件反射方式来理解各种测量工具是如何使用的。
在这一步骤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以便更好地展示这个方法,如:利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和宽,测量自己身高、小组员身高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篇一:大班数学:自然测量大班数学:自然测量大班数学:自然测量活动目标:1、教幼儿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测量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2、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1、长度不同的筷子、铅笔、吸管等。
2、若干张记录表格。
3、粉笔若干。
4、魔箱和宝藏图。
活动过程:1、以游戏“看谁跳得远”引入活动,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2、学习测量方法。
(1)自主探索测量方法。
要求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测量工具(筷子),测量桌子的长度。
测量结束,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想法与老师、同伴们交流。
(2)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测量时,筷子的一头要对齐桌子的边角,在筷子的另一头用粉笔画一条短线作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要从记号的开始处接下去量,边量要边数,一根筷子,两根筷子,??最后就能记住桌子长度有多少根筷子长。
同时强调测量工具(筷子)必须沿着边测量。
(3)幼儿分组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①幼儿两人一组,用不同长度的筷子,测量活动室的门、窗户及黑板的边,并记录测量结果。
②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③请个别组幼儿交流测量时遇到的困难,并采取哪种办法解决,再汇报测量的结果。
(4)引导幼儿分析讨论:同样的门、窗户、黑板,为什么都用筷子测量,而结果却不一样?老师用与孩子一样的测量工具(筷子)进行演示,引导幼儿观察筷子的长短,得出筷子长,量出的次数少;筷子短,量出的次数多。
3、游戏:找宝藏。
幼儿从魔箱里摸出一张画有藏宝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运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找出宝藏。
4、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长短有关。
出来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会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篇二:幼儿园大班自然测量说课稿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说课稿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自然测量》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3、初步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
2、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
2、学习自然测量。
(1)幼儿尝试自由测量,记录结果。
(2)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后说出测量结果。
(3)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适时进行辅导。
(4)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