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陶渊明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大学语文习题(18)(题库)(先秦至唐代)填空题先秦1、围绕着文学创作,文学史研究的内容有几个层面:一是时代背景,二是作家,第三个层面为核心内容即。
2、传说时期的文学,包括和,它们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3、《诗经》、《楚辞》、《左传》、《穆天子传》、《庄子》等著作都保留了一些神话,但保留神话最宏富的还要数和。
4、《鲧禹治水》属于洪水神话;《黄帝擒蚩尤》属于战争神话;《后羿发明弓箭》、《仓颉造字》属于发明创造神话。
那么《盘古开天地》属于;《女娲补天》属于始祖神话。
5、古代神话中那些风神、雨神属于自然神类;那些长得奇形怪状如贯胸国、羽民国、长臂国、不死国、大人国、小人国的神话属于异人异物类,那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等等属于。
6、我国最早的记言记事的文字是和,它们是我国散文的源头。
7、被称为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的作品分别是、。
8、《诗经》按音乐与地域的特点分为风、雅、颂三类,十五国风是指,雅是周王畿的乐调,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
9、《诗经·大雅》中有五篇反映西周历史的史诗,它们是、《公刘》、《绵》、《皇矣》和《大明》。
10、相传《左传》是左丘明为传述《春秋》而作。
《左传》按鲁国君在位的顺序编年,记事起于鲁公元年(722),迄于鲁公二十七年(468)。
11、《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八国史事。
12、《战国策》纪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战国后期纵横家、谋臣策士的谋略。
西汉末,由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13、《战国策》凡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纪事时代上接,下迄秦并六国。
14、先秦说理散文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创立了语录体;《孟子》也是语录体,但已是对话式论辩文;《庄子》文章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而和中的专题论文,论点明确,长篇大论,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礼记·大学》相传为()所做。
A.曾子B.孟子C.朱熹D.荀子2【判断题】(10分)“修身立德”是通过具体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来实现的。
A.错B.对3【单选题】(10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指明了大学的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A.梁启超B.鲁迅C.蔡元培D.陈独秀4【判断题】(10分)由蔡元培发起并主办的北京大学日刊创刊与1918年11月16日。
A.对B.错5【单选题】(10分)以下哪部作品的作者不是胡适?()A.《尝试集》B.《中国哲学史大纲》C.《故事新编》D.《白话文学史》6【判断题】(10分)“差不多先生”和阿Q都代表和反映了旧中国民众国民性的弱点。
A.对B.错7【单选题】(10分)()是公认的现代科学的奠基人,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A.培根B.高尔基C.笛卡尔D.康德8【判断题】(10分)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将经验和读书的关系比作“自然花草与修剪移接”。
A.对B.错9【单选题】(10分)《我的大学》是高尔基()年在意大利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小说。
A.1933B.1932C.1935D.192110【判断题】(10分)在《我的大学》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人民处于沙皇黑暗的统治之下,生活十分贫苦。
A.错B.对。
大学语文心灵的镜子读后感大学语文就像一面心灵的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或被遗忘、或从未察觉的角落。
读完之后,真有一种恍然大悟又感慨万千的感觉。
以前总觉得语文嘛,不就是认认字、背背课文,最多再欣赏几首古诗。
可这大学语文一打开,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每个故事、每篇文章都是一颗璀璨的宝石,而且每一颗都能折射出不同的心灵之光。
就说那些古诗词吧,以前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觉得陶渊明真是个会享受田园生活的人,那画面好像一幅宁静的山水画。
但现在再看,这哪里只是描写景色啊,这简直是他心灵的一种写照。
他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在那小小的东篱之下,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栖息之所。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现代生活,大家都忙忙碌碌地追求着各种东西,房子、车子、票子,却很少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是不是真的快乐。
就像陶渊明一样,或许我们也需要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东篱”,让心灵能喘口气。
还有那些小说和散文,每一个人物都像是我们身边的某个人。
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就像镜子里反射出的我们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读着读着,就会想:“这说的不就是我嘛!”比如说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孔乙己的迂腐、阿Q的精神胜利法,初读的时候觉得他们可笑,可再仔细一琢磨,自己身上有时候也会冒出那么一点类似的影子。
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心灵也有这些不完美的地方,需要不断地审视和改进。
这大学语文里的文章,还像是一把把心灵的钥匙。
当你读懂了一篇文章,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同心灵世界的门。
你可以在李白的豪放不羁里感受那种豁达的胸怀,也可以在李清照的婉约词中体会细腻的情感。
每一扇门背后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都能让你的心灵得到滋养。
总之呢,大学语文这面心灵的镜子,让我看到了语文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一种对心灵的探索。
它就像一个好朋友,在你迷茫的时候,用那些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故事来提醒你,让你看看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
这让我越来越觉得,学习大学语文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心灵之旅,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和感动。
陶渊明的故事和典故:
1.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故事来自《晋书陶潜传》,讲述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彭泽
当县令。
某年冬天,郡太守派督邮前来视察,督邮虽是一个小官,但一向看不起陶渊明这样的下级官员,于是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叫陶渊明来拜见他。
陶渊明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
不料县吏告诉他:“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他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于是交出官印,回乡下老家去了。
2.葛巾漉酒:这个故事发生在陶渊明正在酿酒的时候。
某日,郡将前来探望陶渊明。
适值
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本科预科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2016年2月《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一年制)一、前言语文是一门承载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重任,同时兼具知识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
它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与文学知识;它注重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它具有人文性,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人文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传承人文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
经历了小学、中学阶段的汉语文教育,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语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因此,预科阶段的大学语文课在教授汉语文知识的同时,侧重汉语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再训练,通过补、预结合的方式,继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言应用能力,传承文学经典,增强文化修养,培养人文精神,达到本科各专业对语文能力及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目的预科阶段的大学语文要承接中学语文教学,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
学生通过学习与训练,既要巩固、整合以前所接受的知识及所获得的能力,又要在正确、熟练地运用汉语方面获得提高。
预科阶段的大学语文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民俗学等,精粹而具体地展现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这门课程既要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又要将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正确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民族文化素质。
大学语文蕴涵人类生动、浓郁、美好的思想情感,它可以感染人,陶冶人,塑造人。
它将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渗透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发展个体内在的优雅和卓越,形成高尚健康的人格,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要求掌握必要的汉语文基础知识。
能够熟练地阅读、理解一般现代文(包括诗歌),并具有一定的质疑、释疑和评析能力。
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诗文。
先秦文学一、填空题1. (上古)文学,一般是指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前的文学,最晚的两位大家(屈原)和(宋玉),则生活于战国后期的楚国。
神话2.我国远古时代的神话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关于(开辟)神的故事;关于(自然)神的故事;关于(英雄)的故事。
3.现存的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列子》、《淮南子》等书中,前三种出于(战国)时期,后一种出于(汉代)。
4.在我国早期的神话传说的人物中,(鲧、禹)要算最多的了,在这方面可与其比肩的是(后羿),前者是(治水)的英雄,后者是(抗旱)的英雄。
《诗经》5.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0)篇,均系以(四言为主)的(抒情)作品。
6.《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带其诗篇成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7.《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类的。
8.《诗经》共有(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和(小雅),“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9.《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兴)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手法。
楚辞10.《楚辞》的出现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进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时代。
《楚辞》打破了四言为主的句式,创造了(六言为主、参差错落)的句式。
11. 《楚辞》产生于今(湖北、湖南)地区,属于(长江流域)的文化,主要的代表作家为(屈原)和(宋玉)。
1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见于屈原的《离骚》。
13.先秦文学中,我们所学习过的两篇最富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品,一篇是诸子散文中的《逍遥游》,一篇是楚辞中的《离骚》。
14.先秦时代两位最具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家是(庄子)和(屈原)。
散文15.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都是主张(崇尚群体)而(抑制个体)的,只有杨朱、(道家)中的(庄子)一派注重个体的。
《大学语文》课程推荐阅读书目(文学类)中国文学:《诗经》,杜若明选编,华夏出版社,1998年《诗经直解》李立成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2005年《论语心得》余丹著,中华书局,2006年《庄子心得》余丹著,中华书局,2007年《史记故事》(汉)司马迁著段其民编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年《无韵之离骚——走进司马迁的<史记>》常书红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陶渊明传》杜景华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陶渊明——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陈桥生,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唐代诗人名家名作赏读》李玉珍王景明著,线装书局,2007年《宋词三百首详析》,郭伯勋著,中华书局,2006年《经典的回声——关汉卿杂剧选(一)》,外文出版社,2001年《西厢记》(元)王实甫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上、下)王季思主编,齐鲁出版社,2002年《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红楼梦》(清)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古典文学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红楼梦人物论》王昆仑著,团结出版社,2004年《俞平伯点评<红楼梦>》俞平伯著,团结出版社,2004年《与鲁迅相遇》钱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巴金选集》巴金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边城》沈从文著,北岳文艺出版社,2003年《边城湘行散记湘西》沈从文著,漓江出版社,2003年《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城南旧事》林海音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冰心作品集》冰心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张爱玲典藏全集》张爱玲著,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张爱玲传》张均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朱自清散文》梁仁选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逝水人生——徐志摩传》周静亭著,杭州出版社,2004年《徐志摩文集》徐志摩著,京华出版社,2007年《朦胧诗选》阎月君编选,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活着》余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外国文学:《希腊古典神话》(德国)古斯塔夫•施瓦布著,译林出版社,2004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十日谈》(意大利)薄伽丘著,译林出版社,2004年《罗密欧与朱丽叶》(英国)莎士比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伪君子》(法国)莫里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少年维特之烦恼》(德国)歌德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拜伦雪莱济慈抒情诗精选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巴黎圣母院》(法国)雨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欧也妮•葛朗台》(法国)巴尔扎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著,译文出版社,2006年《红与黑》(法国)司汤达著,译文出版社,2003年《简•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法国)莫泊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奥地利)卡夫卡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老人与海》(美国)海明威著,译文出版社,2006年《一千零一夜》纳训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川端康成著作选析——<伊豆的舞女><雪国>》(日本)川端康成著,商务印书社,2007年。
陶渊明的故事陶渊明的故事5篇陶渊明的故事1为什么陶渊明在陶渊明任内被降职,他在许多大大小小的官职上工作过。
因为他诚实,不了解官场的黑暗,他多次被降职和辞职。
陶渊明最后在彭泽县当官时,对刘云的腐败感到不满。
他最终被降级回国,不再担任官员。
陶渊明有正直和正直。
受祖父的影响,他从小就有帮助平民的雄心壮志。
陶渊明从20岁开始了他的宦官生涯,走上了救济百姓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陶渊明担任江州酒神,建伟参军,振军参军,彭泽县长,并担任过许多小官吏和人生规划的小职位。
陶渊明对阴郁的官场极度失望,无法承担重任,多次被降职回家。
直到义喜元年,在朋友们的劝说下,陶渊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仕途。
在他任职的三个月里,他碰巧遇到了旬阳县派往陶渊明的`地方检察官。
刘云省长是一个非常凶猛的人。
他那贪婪而可恨的名字在一百英里之内人人都知道。
美国称其名称为检察公共服务。
事实上,它开始理解贿赂和腐败。
如果你不贿赂他,他会陷害他的。
陶渊明不喜欢这种风格。
当他向刘云打招呼时,他没有奉承或贿赂刘云。
他带着“不为五蒲式耳大米低头”的高尚气节毅然离去。
刘云对陶渊明怀恨在心,陷害了他。
陶渊明被降职了。
虽然陶渊明受到了委屈,但他并不在意。
他最大的失望是他死了。
陶渊明被降职后,他意识到自己原来追求的野心是空洞的。
隐居在农村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更好。
陶渊明的故事2陶渊明在彭泽县任县长时,通过邮件会见了一位督察。
他傲慢专横,以权谋私。
当陶渊明被命令离开去见他时,县长拦住了他,让他带着皮带去见他。
所以陶渊明说,;我怎么能向乡下的孩子们低头,要五蒲式耳的'大米呢;辞去公职。
他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与腐败官场交往的高尚品质,赢得了心灵的自由、人格的尊严,创作了独具特色的诗歌,开创了田园诗派。
他的代表作有《五流先生传》、《桃花源》和《还乡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和精神财富。
陶渊明的故事3无流先生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东晋高官,祖父是知府。
然而,由于他还是个孩子,他不喜欢官场的习惯,专注于阅读。
80个典故,读懂中国半个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著名的典故,读了这85个文学典故,便读懂了半个文学史。
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3.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如恩爱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4.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5.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6.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8.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9.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1.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2.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陶渊明的故事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故事。
陶渊明,字元亮,号素履,生于东晋咸和三年(公元252年),卒于永和二年(公元309年),享年五十八岁。
他是东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
陶渊明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儒家经典的熏陶,对文学和政治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陶渊明年轻时曾在政坛上担任过一些职位,但由于他深恶繁杂的官场生活,对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感到十分失望,于是选择隐居田园,过起了隐士生活。
他在田园生活中,以耕读自娱,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成为了后世隐逸文学的典范。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虽然身居乡野,但内心却时刻牵挂着国家民生,他曾多次上书朝廷,劝谏当时的统治者,希望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
然而,他的苦心劝谏却往往落了空,这让他更加感到绝望和无奈。
在隐居期间,陶渊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畅谈诗文、品茶赏月,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他的隐居生活也深受后人的推崇,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陶渊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文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一定要在权势和名利之间挣扎,也可以选择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淡泊,这样的人生也是充满了意义和价值的。
总的来说,陶渊明是一位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故事。
他的隐居生活和执着追求,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激励着我们追求内心的真善美,不忘初心,坚持自我。
大学语文复习题填空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其(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2.《诗经》按其音乐性质,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十五)国风,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3.中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是《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均系以四言为主的(抒情)作品。
4.《楚辞》产生于今湖北.湖南地区,属于长江流域的文化,最主要的代表作家为(屈原)和(宋玉)。
5.(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创造了(楚辞体)这种新的诗体。
6.《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属(国别体)史书。
7.汉代的(赋)是介于诗与文之间的一种半诗半文的混合文体,它的特点是铺才逦文,(体物写志)。
8.(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五个部分。
9.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和(志人)两大类。
10.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
11.唐代(韩愈)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
12.初唐(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
13.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时被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他所提倡的(新乐府诗)运动,强调诗歌的(社会)和(讽喻)作用。
14.杜甫诗歌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李白诗歌主要风格是(雄奇飘逸)。
15. 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小谢”指(谢眺)。
16. 柳永大量创制(慢词),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
17.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属于清朝的有(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
大学语文自考题-20(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庄子《秋水》的主旨是______(分数:1.00)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B.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C.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思想√D.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秋水》的主旨。
《秋水》一文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正确答案选C。
2.《容忍与自由》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分数:1.00)A.自我反思B.深入浅出C.例证典型√D.旁征博引解析:3.《咬文嚼字》中,运用“推敲”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______(分数:1.00)A.文字的运用不可粗枝大叶B.斟酌文字是调整思想感情√C.文学的文字注重联想意义D.文字运用必须有创造精神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咬文嚼字》文本的理解。
文章第四自然段开头指出,有些人认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文字顺畅,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
接下来运用“推敲”这个典故,就是为了说明这一点,即斟酌文字是调整思想感情。
4.《冯谖客孟尝君》中写到冯谖“弹铗”,孟尝君“左右”“皆笑之”“皆恶之”,这对刻画冯谖形象的作用是______(分数:1.00)A.对比反托√B.侧面映衬C.类比显现D.象征暗示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人物形象的刻画。
冯谖“弹铗”,孟尝君“左右”“皆笑之”“皆恶之”,这是采用了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的手法,使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戏剧性效果,很好地完成了对冯谖形象的烘托刻画。
正确答案选A。
5.《张中丞传后叙》中“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以相语”的是______(分数:1.00)A.于嵩读《汉书》事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C.张巡慷慨就戮事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张中丞传后叙》内容的理解。
《陶渊明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陶渊明的事儿。
陶渊明呀,是个很特别的人。
他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陶渊明不喜欢那种很吵闹、很复杂的生活。
他喜欢安静的地方,喜欢大自然。
他不想去当官,因为当官的地方有很多规矩,让他觉得不自在。
他就回到了乡下,自己种地,过着简单的生活。
有一次,他家的田地里收成不好,没多少粮食了。
他的朋友来看他,看到他过得这么苦,就劝他再去当官,能有好一点的生活。
可是陶渊明摇摇头,说他不想为了钱和地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他还写了很多很好的诗。
在诗里,他写了乡下美丽的风景,比如金黄的稻田,清清的小溪。
陶渊明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他心里很快乐,因为他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陶渊明的故事》小朋友们,咱们来认识一下陶渊明。
陶渊明是古代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他不喜欢城市里那种忙忙碌碌、争来争去的生活。
他觉得乡下可好了,有山有水,有花有草。
所以呀,他就离开城市,跑到乡下去住啦。
他自己种粮食,自己种菜。
有一回,天不下雨,他种的庄稼都长不好,家里都快没吃的了。
这时候,有人跟他说,你去当官吧,能有饭吃。
可是陶渊明不愿意,他说:“我要过我自己想过的日子。
”陶渊明特别喜欢写诗。
他写的诗里,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有他快乐的心情。
他虽然日子过得简单,但是心里充满了快乐和满足。
《陶渊明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陶渊明。
陶渊明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他不喜欢官场的那些麻烦事儿,觉得太烦人啦。
他就跑到农村去,自己盖了个小房子,周围有田有地。
他每天早早起来去种地,虽然辛苦,但是他觉得很开心。
有一次,粮食收成不好,家里没多少吃的了。
别人劝他去当官,能有吃有喝。
可陶渊明坚决不去,他说:“我就喜欢在这乡下,自由自在。
”他还常常坐在田边,看着风景,然后写写诗。
他的诗里,都是农村的美,有小鸟,有大树,可有意思啦。
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的人,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真厉害!。
江西财大《大学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难易度:易1、以语录体形式记述的先秦诸子著作是()。
A、《老子》B、《论语》C、《孟子》D、《荀子》2、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楚辞》B、《诗经》C、《古诗源》D、《古诗十九首》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出自()A、《论语》B、《孟子》C、《荀子》D、《老子》4、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左丘明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是下列哪个思想家的话()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6、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庄子D、荀子7、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韩非子》8、《诗经、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是()A、反喻氓当初誓言滔滔不绝B、描写出嫁时渡淇水的情景C、描写被弃后渡淇水的情景D、反喻自己的怨恨无穷无尽9、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班固B、茅盾C、巴金D、鲁迅10、《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A、国风B、大雅C、颂D、小雅11、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A、清新淡雅B、豪放飘逸C、深婉华美D、沉郁顿挫12、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A、柳永B、李清照C、苏轼D、辛弃疾13、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A、杜甫B、白居易C、辛弃疾D、韩愈1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春秋》15、李商隐《无题》中推已而及对方的一联是()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6、在《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陶渊明授学的故事摘要:一、陶渊明简介二、陶渊明授学经历1.开始授学2.教学方法与理念3.受到学生尊敬与喜爱三、陶渊明的影响1.对后人的启示2.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四、陶渊明授学的故事启示正文:【一、陶渊明简介】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被誉为“田园诗人”。
他生活在乱世,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务,但因不满官场腐化,终选择隐居田园,专心教育。
【二、陶渊明授学经历】【1.开始授学】陶渊明在隐居期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
他以自己的才华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文学、哲学等方面得到熏陶。
他的学生既有平民子弟,也有贵族后代,他都一视同仁,悉心教育。
【2.教学方法与理念】陶渊明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他提倡简约、实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吸收知识。
他的教育理念深受当时文人学士的推崇,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3.受到学生尊敬与喜爱】陶渊明的学识和人品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他们纷纷以成为陶渊明的弟子为荣。
陶渊明与学生关系融洽,他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教育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收获满满。
【三、陶渊明的影响】【1.对后人的启示】陶渊明授学的故事,启示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以真诚的心去传授知识。
他的精神风貌成为了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楷模,激发了无数人投身教育事业。
【2.对教育事业的贡献】陶渊明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不言而喻,他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
他不仅是文学巨匠,更是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为中国教育史留下了宝贵的一笔。
【四、陶渊明授学的故事启示】陶渊明授学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热爱教育、关心学生的杰出教育家。
他的人生经历和教育事业,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陶渊明的故事陶渊明的故事(15篇)陶渊明的故事1陶渊明有趣的故事《不为五蒲式耳大米低头》展现了陶渊明傲慢的性格。
他不愿与贪污受贿为伍。
在一个诱人而黑暗的官场和世界习俗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高尚品格。
关于“不为五蒲式耳大米低头”的故事发生在义熙元年。
陶渊明刚过40岁,现在在家。
在好朋友的劝说下,他又当上了彭泽县长。
任职三个月后,朝阳派人到陶渊明所在的彭泽县考察公务。
代表团来的人是邮政主管刘云。
邮政局长刘云是个凶猛的人。
他利用职务之便,去打油打水,刮民间的油膏。
在检查了他的公务后,他收到了不少于一千美元的贿赂。
此外,如果当地人和县长不给他“礼物”,他会因此陷害他。
因此,省长刘云在彭泽县声名狼藉。
陶渊明不想忍受陶渊明的故事2陶渊明的生平故事青少年时期(28岁以前)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
”他自述:“自余为人,逢运之贪。
箪瓢屡罄,絺綌冬陈。
”(《自祭文》)但物质生活虽然贫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
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庄子》,“猛志逸四海,鶱翮思远翥”,颇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
而另一方面,匡庐山水和田园风景,也使他爱好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学仕时期(29-41岁)晋代的门阀制度,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在那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29岁时他进入官场,当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
以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由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
最后一次为官是当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
归田时期(42-63岁)陶渊明归田之后,即在家乡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并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
亲自撰写《五柳先生传》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
关于陶渊明的故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
靖节先生。
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以下是陶渊明的相关
故事:
1. 葛巾漉酒:陶渊明正在酿酒。
郡将前来探望。
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
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2. 无弦琴: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
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3. 白衣送酒: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
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
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
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陶渊明的作品类型以五言诗为主,文章以辞赋、散文为主。
他的作品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陶渊明的故事
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
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
”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
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
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