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软件过程——小组设计(精)
- 格式:ppt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18
软件测试流程规范整体的流程图1.详细的流程执行1.1 计划与设计阶段整体流程图1.1.1 立项会议由高层主管立项会议,会议主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且确定项目经理及项目测试组长。
1.1.2 需求评审注:1.需求定义基本完成,此时应在评审会议召开之前发给测试团队,预留时间给测试相关人员熟悉、理解。
2.测试部参与人员由测试部经理指定,主要由测试组长、测试设计等人员组成(还应包括配置管理人员、质量保证人员)。
1.1.3 测试工作启动注:在正式测试任务下达前,开发团队应在项目(产品)开发计划完成后及时向测试团队下达预通知,告之较为确切的测试日期,提供当前最新的相关资料。
部门经理和测试组长组建测试小组,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人力、时间安排、测试环境等其它资源。
测试小组成员可预先熟悉必要的项目(产品)资料。
1.1.4 测试设计阶段1.1.4.1 设计测试计划注:针对需求分析文档和项目开发计划文档测试完成后,测试组需要编写测试计划文档、制定测试测略及预估测试过程中的风险,并设计出合理的规避风险的策略,为后续的测试工作提供直接的指导。
1.1.4.2 设计测试用例注:在需求分析文档确立基线以后,测试组需要针对项目的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在实际的测试中,测试用例将是唯一实施标准。
1.1.4.2.1设计测试用例的常用方法a.等价划分法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b.边界值法:➢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
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其测试用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
➢通常情况下,软件测试所包含的边界检验有几种类型:数字、字符、位置、重量、大小、速度、方位、尺寸、空间等。
➢相应地,以上类型的边界值应该在:最大/最小、首位/末位、上/下、最快/最慢、最高/最低、最短/最长、空/满等情况下。
题目学生评教系统年级专业软件工程指导教师小组成员(姓名学号)实验类型综合型成绩评定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2012年 4月 25 日一、前言1.目的软件产品不能靠人们的意念瞬间完成,它需要一个研发过程。
一般情况下,好的过程才可能得到好的产品,而差的过程会得到差的产品。
人们使用合适的方法、技术、工具才能开发出用户需要的产品。
过程是指“人,方法,技术和工具”的集合。
本实验的目的是按照软件过程的规范要求,结合实际的程序设计,来深入理解并运用软件过程的基本概念、方法与过程。
软件开发过程综合实验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课程后,综合利用所学计算机软件知识完成一个应用系统的设计。
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的一个全面地、综合地考察。
2.项目背景概述3.项目实施环境(注:包括开发、运行环境)组件描述客户端硬件可以上网的PC,可以上网的移动终端服务器端硬件Intel至强处理器,2TB硬盘,32GB内存软件:操作系统(服务器)Centos软件:操作系统(客户端)Windows,Mac os,linux等软件:应用开发(客户端)软件:数据库(服务器)MSSQL,MYSQL,ORCAL软件:事务处理(服务器)ORCAL软件:Web(服务器)APACHE,IIS软件:Web界面(服务器)协议:网络Tcp/ip数据库接口4.项目人员及其分工该项目共有3个人共同实施,分别是臧银中,杨敏,龙跃。
5.项目实施计划根据RUP基本思想,本实验可以根据系统的复杂度,选择1-2次开发循环周期(鉴于时间关系,以1次循环为宜),按照初始、细化、构造、移交4个阶段进行项目推进。
二、项目实施(1)初始阶段1.阶段目标A.总体目标本阶段的根本原则是验证可行性。
总体目标是生成具有必要内容的业务案例,以证明启动项目是正确的。
该阶段的重要工作是确定系统范围、扩展系统构想、进行项目规划和设立评价准则。
TSP---团队软件过程(Team Software Process)团队软件过程是为开发软件产品的开发团队提供指导,TSP的早期实践侧重于帮助开发团队改善其质量和生产率,以使其更好的满足成本及进度的目标。
加上PSP帮助高绩效的工程师在一个团队中工作,来开发有质量保证的软件产品,生产安全的软件产品,改进组织中的过程管理。
团队软件过程(Team Software Process,简称TSP)是为开发软件产品的开发团队提供指导,TSP的早期实践侧重于帮助开发团队改善其质量和生产率,以使其更好的满足成本及进度的目标。
TSP被设计为满足2~20人规模的开发团队,大型的多团队过程的TSP被设计为大约最多为150人左右的规模。
团队软件过程(TSP)加上PSP帮助高绩效的工程师在一个团队中工作,来开发有质量保证的软件产品,生产安全的软件产品,改进组织中的过程管理。
通过TSP,一个组织能够建立起自我管理的团队来计划追踪他们的工作、建立目标,并拥有自己的过程和计划。
这些团队可以是纯粹的软件开发团队,也可以是集成产品的团队,规模可以从3到20个工程师不等。
TSP团队在广泛领域里可能运用XP,RUP或其它方法。
TSP使具备PSP的工程人员组成的团队能够学习并取得成功。
如果你的组织运用TSP,它会帮助您的组织建立一套成熟规范的工程实践,确保安全可靠的软件。
软件过程控制是软件企业成功的关键,但过去一直缺乏一套可操作的规范来具体指导和规范项目组的开发。
PSP和TSP为企业提供了规范软件过程的一整套方案,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软件开发的一系列问题,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
PSP主要指导软件工程师个人如何更好地进行软件设计与编码,关注个人软件工程师的能力的提高,从而保证个人承担的软件模块的质量,对于大型项目中的项目组如何协同工作、共同保证项目组的整体产品质量则没有给出任何指导性的原则。
个人能力的提高同时需要一个有效地工作在一个团体(小组)环境,并知晓如何一致创造高质量的产品。
目录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1 引言--------------------------------------------------------------------------------11.1 编写目的1.2 背景1.3 定义1.4 参考资料2 任务概述---------------------------------------------------------------------------22.1 需求概述2.2 开发目标2.3 运行环境3 总体设计---------------------------------------------------------------------------33.1 需求规定3.2 总体体系结构3.3 各构件设计3.4 细化构件的行为表示3.5 数据设计4 接口设计--------------------------------------------------------------------------95.1 硬件接口5.2 软件接口5.3 通信接口5 运行设计--------------------------------------------------------------------------105.1 运行模块组合5.2 运行控制5.3 运行时间6 其他设计--------------------------------------------------------------------------106.1 安全保密设计6.2 维护设计1 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概要设计说明书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概要设计。
此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保证项目小组按时保质地完成项目目标,便于项目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项目情况,使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合理有序。
因此以文档化的形式,记录下软件的总体设计、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系统出错处理设计,作为开发过程中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共识与约定,以及项目团队开展和检查项目工作的依据。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软件过程是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活动,它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环节。
为了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软件质量,软件过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软件过程的理解,掌握软件过程管理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软件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2. 掌握软件过程管理的基本方法;3. 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软件过程概述首先,我们对软件过程进行了概述,介绍了软件过程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软件过程模型。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软件过程是软件开发的基本框架,是保证软件开发质量的关键。
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我们通过案例学习,了解了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用户故事、用例图等方法对需求进行分析,确保需求完整、一致、可测试。
3. 设计设计是软件开发的核心环节,包括系统设计、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设计模式、架构风格等设计原则,通过UML图对系统进行设计,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4. 编码编码是软件开发的具体实施阶段,也是实现设计的过程。
我们学习了编程语言、代码规范等知识,通过编写代码实现设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5. 测试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
我们学习了测试方法、测试用例设计等知识,通过编写测试用例对软件进行测试,确保软件满足需求。
6. 维护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软件的升级、修复、优化等。
我们学习了维护方法,了解了软件维护的重要性。
四、实验过程1. 组建团队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
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明确各自职责。
2. 需求分析各小组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确保需求完整、一致、可测试。
详细版!目录一、问题定义 (5)1.1问题的定义 (5)1.2 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5)二、可行性研究 (6)2.1 引言 (6)2.1.1目的 (6)2.1.2背景及功能 (6)2.1.3 参考资料 (6)2.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7)2.2.1 要求 (7)2.2.2 目标 (7)2.2.3 条件、假定和限制 (7)2.2.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7)2.3 所建议的系统 (8)2.3.1 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8)2.3.2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8)2.3.3 工作负荷 (9)2.3.4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0)2.4 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10)2.4.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10)2.4.2 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10)2.5 经济可行性 (10)2.6 结论 (10)三、项目开发计划 (11)3.1 引言 (11)3.1.1 编写目的 (11)3.1.2 背景 (11)3.1.3 参考资料 (11)3.2 项目概述 (11)3.2.1 工作内容 (11)3.2.2 产品 (12)3.2.4 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13)3.2.5 关键问题及支持的系统条件 (13)3.3 支持条件 (13)四、需求分析 (14)4.1 系统需求 (14)4.2. 功能需求 (14)4.3业务流程图 (14)五、概要设计 (16)5.1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16)5.2. 系统层次模块图 (16)5.3. 系统层次模块图 (16)5.4. 模块设计 (17)六、数据库设计 (18)6.1 引言 (18)6.1.1 编写目的 (18)6.1.2 背景 (18)6.1.3 定义 (18)6.1.4 参考资料 (19)6.2 外部设计 (20)6.2.1 标识符和状态 (20)6.2.2 使用它的程序 (20)6.2.3 约定 (20)6.2.4 专门指导 (20)6.2.5 支持软件 (20)6.3 结构设计 (21)6.4 运用设计 (25)6.4.1 数据字典设计 (25)6.4.2 安全保密设计 (25)七、详细设计 (26)7.1 引言 (26)7.1.1 编写目的 (26)7.1.2 背景 (26)7.1.3定义 (26)7.1.4 参考资料 (26)八、测试报告 (27)8.1 引言 (27)8.1.1 编写目的 (27)8.1.2 定义 (27)8.1.3 参考资料 (27)8.2 测试概要 (28)8.3 测试结果及发现 (31)8.3.1 测试具体实施 (31)8.4 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32)8.4.1 用户登录模块 (32)8.5 分析摘要 (32)8.5.1 能力 (32)8.5.2 评价 (32)8.6 测试资源消耗 (32)九、用户手册 (33)9.1 引言 (33)9.1.1 编写目的 (33)9.1.2 定义 (33)9.1.3 参考资料 (33)9.2 用途 (33)9.2.1 功能 (33)9.2.2 性能 (34)9.2.3 安全保密 (34)十、附录 (36)10.1 数据库的封装代码DB.java (36)10.2 选课系统登陆界面代码Login.java (37)10.3 选课系统学生选课界面代码Student.java (41)10.4 学生选课情况查询代码Query.java (45)10.5 学生用户登录密码的修改代码Modify.java (48)10.6 教师查询学生选课的情况代码Teacher.java (51)10.7 超级管理员查询学生选课的情况代码Administrator.java (53)一、问题定义1.1问题的定义学生选课系统:也称学生课程选修制,即允许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包括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