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分析错误题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典型例题分析新人教版例1选择题:把不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
下列句子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篇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B.新闻,从广义来讲,指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讲,专指消息。
C.新闻的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语言具体详尽生动。
D.新闻要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分析此题A、B、D正确无误,有误的是C项中的最后一句“语言具体详尽生动”,对照新闻的特点:“②简明性。
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明扼要,针对性强。
”就可选择这道题的答案是C。
例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B.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分析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等几个部分,各部分都有明确的分工。
其中导语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是新闻中的主要部分。
此题是辨识导语的考查题。
A项是标题。
B项是电头,是新闻播发的时间。
C项是导语,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D的后半部分是主体部分的开头,具体介绍渡江的区域。
因此,正确答案应是C。
例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①用“/”划出这段新闻的电头部分和导语部分。
(在题上划)②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事实中的哪些词语?答:________。
④导语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航拍中国》纪录片深受好评的主要原因是拍摄者注重“高度、温度、角度”造成的。
(在“是”后面加上“因为”)B.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赛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把“渲染”改为“表现”)C.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删去“使”)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答案:AA项,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
故答案为:A。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我们必须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戏班的演员根本没有多大本领,刚一上台就丑态百出....。
B.我们要继往开来....,再接再厉,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C.在得知日本军国主义者这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暴行后,张纯如愤怒地挺身而出,揭露了法西斯的豺狼本性。
D.我国羽坛健儿在苏迪曼杯决赛中,以3 0战胜日本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答案:DA.丑态百出: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
B.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C.惨绝人寰: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D.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此处应用“震耳欲聋”。
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
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洛阳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易错题集锦单选题1、下列填到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 )当然,国家公祭鼎并非对文物楚大鼎的简单仿制,更多的是“借其神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而国家公祭鼎正面则铸有160字的铭文。
②而国家公祭鼎高165厘米,鼎上外口径126 .6厘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 日。
③用魏碑简体字,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对遇难同胞的祭奠之意。
④据悉,楚大鼎是同时期出土的圆鼎中最大的,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达400公斤。
⑤此外,楚大鼎口沿刻有12字铭文。
A.②①④⑤③B.④②⑤①③C.④②③①⑤D.②①③⑤④答案:B结合这几句话的内容,第一句应该是先总说楚大鼎的情况,应为④;接着描述“国家公祭鼎”的情况,为②句;然后是⑤,进一步说明楚大鼎的文字情况。
接下来是①,阐述国家公祭鼎的文字情况。
最后是③,阐述国家公祭鼎的文字的描述内容是南京大屠杀,表达痛悼、祭奠之意。
综合排序为:④②⑤①③。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解答句子的排序问题时,一定细读文段,注意选项中的关键性字词,理清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体感知语句,分析语句内容,注意前后语句中的标志性词语以及语句间的照应、搭配,根据这些加以选择。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
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答案:C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不一定非得有有引标和副标;B.新闻语言中可以带有作者的感情;D.“不料”是指汤恩伯到达芜湖那一天防线被突破是汤恩伯没有料到的,由此分析,应该选C项。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40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颁发(bān)溃退(kuì)刹那(chà)悄然不惊(qiāo)B.遗嘱(zhǔ)泄气(xiè)翘首(qiào)一丝不苟(gǒu)C.要塞(sài)咆哮(páo)娴熟(xián)殚精竭虑(dān)D.轨迹(guǐ)澎湃(bài)镌刻(juān)屏息敛声(bǐng)(解析:A.“悄”应读“qiǎo”;B.“翘”应读“qiáo”;D.“湃”应读“pà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督战拨款潇洒自如振耳欲聋B.仲裁由衷锐不可当眼花缭乱C.潇洒浩翰白手起家惊心动魄D.桅竿默契如梦初醒梦想成真(解析:A.“振”应为“震”;C.“翰”应为“瀚”;D.“竿”应为“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这本大部头著作,是作者花费大半生光阴,殚精竭虑写成的。
B.一首《扬州慢》,王悦只默读了两遍就记住了,背诵起来不仅流畅,还一字不差,如此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是鞭长莫及的。
c.炎炎夏日的7月,新安百货举办“淡季促销”活动。
看到价格比平时便宜两三成的名牌服装,很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义更深层次的思考。
(解析:B.“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这里应为“望尘莫及”;C.“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不符合语境;D.“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一首诗,一个合唱,一个小歌剧,向我们展示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
b.新建的儿童乐园为孩子们提供了鱼塘、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精品测试题附答案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5分)1、给黑体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①瓦砾( ) ②仄歪( ) ③阻遏( ) ④肃 mù____ ⑤惊hài____ ⑥zāng____物2、把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面。
(4分)①、锐不可当张皇失措眼花缭乱名负其实()②、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博上阵乌合之众()③、坚避清野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④、声东击西攻其不背出其不意打草惊蛇()3、把下列关于战争的诗句填写完整。
(4分)①、但使龙城飞将在,②、红军不怕远征难,③、大漠孤烟直,④、万里赴戎机,4、浏览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反映1937年中国南京的战争灾难大片《南京!南京!》4月16在北京举行了盛大首映礼,导演陆川携刘烨、范伟、高圆圆等演员悉数到场,敬一丹、杨澜、许戈辉等众多名嘴也前来助阵。
一如该片沉重的主题一样,昨天的首映礼凝重而感人。
央视“大姐大”敬一丹则现场感谢陆川:“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电影?是为让现在的青年知道,我们的先辈不是懦弱的,他们为这个国家、民族所做的是不会被忘记的。
我们感谢他,感谢这部电影。
”①、根据第一段导语部分的概述,请把这则新闻压缩成不多于15个字的一句话新闻:□□□□□□□□□□□□□□□。
(2分)②、习惯上,1937年的南京是血腥而懦弱的。
而从主体部分看,《南京,南京》似乎突破了习惯,它应当被感谢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第二部分理解与对话(45分)一、阅读战争选材,了解历史风云。
(15分)选材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 a 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选材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选材三、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积累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ǎng) B.颁.发(bān) 仲.裁(zhòng) 履.行(lǚ) 屏息敛.声(liǎn) C.悄.然(qiāo) 翘.首(qiáo) 湛.蓝(zhàn) 摧枯拉朽.(xiǔ) D.凌.波(lín) 镌.刻(juān) 督.战(dū) 一丝不苟.(gǒu)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潇洒凌空凛冽眼花潦乱B.监视操纵桅杆阵耳欲聋C.馈退坠毁紧绷惮精竭虑D.浩瀚遗嘱吞食白手起家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比喻)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借代、夸张)C.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夸张、拟人)D.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湛.蓝(zhàn)殷.勤(yīn)督.战(dū)B.掠.过(lüè)翘.首(qiáo)屏.息(píng)C.仲.裁(zhònɡ)擎.起(qíng)娴.熟(xián)D.挪.威(nuó)渗.透(shèn)咆哮.(xià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芜湖溃退平畴颁发B.巨额签订无锡优雅C.敦煌绷直钞票磅礴D.巅峰边锤驾驭缅怀3.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的。
B.不经意看见一张泛黄的照片,里面是风华正茂....、英姿飒爽的爸爸,他正举着一面旗子,威风凛凛地站着。
C.这个地区的人们个性开朗大方,都是唱歌的高手,一有机会他们就引吭高歌....,雄厚而甜美的歌声像是在云端上飘啊飘的,非常好听。
D.大灾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A.8000多名官兵和500多辆战车绵延2公里多,像一条凝固的铁流,等待着国庆60周年阅兵的庄严时刻。
B.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C.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D.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1900年,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C.《“飞天”凌空》讲述的是跳水运动员吕伟的精彩表演。
D.200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
第一单元检测卷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凛洌(liè) 要塞(sā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āng)B.颁发(bān)仲裁(zhòng) 履行(lǚ)屏息敛声(liǎn)C.悄然(qiāo)翘首(qiáo) 椹蓝(zhàn) 摧枯拉朽(xiǔ)D.凌波(lín) 隽刻(juān)督战(dū)一丝不苟(gǒu)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只有在经典诗文中,在文学家的精神世界里,________有________的人生奋进和飘逸洒脱的超越追求,这使他们的诗文迸发出既雄阔壮美又清俊超然的万千气象,而这正是中华经典诗文生命智慧的特有魅力。
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永恒的,人生由此________了生命之思。
在经典诗文中,时间被赋予情感的________,情感被赋予时间的长度,生命也因此更加灿烂。
A.才 壮怀激烈 开启 厚度B.才 振聋发聩 开启 深厚C.就 壮怀激烈 打开 厚度D.就 振聋发聩 打开 深厚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新闻是我们观察社会的窗口,它将我们的视线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比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似乎回到了战争岁月,感受到了百万大军的锐不可当;在《“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中,我们随现场的观众一起翘首屏息,见证吕伟在跳水比赛中夺冠的精彩时刻;在《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我们领会到中国飞行员娴熟的技艺,感动于他们对事业殚精竭虑的付出。
A.“我们”是名词,“更”是副词,“在”是介词。
“延伸”“感受”“见证”“领会”“感动”“付出”都是动词。
B.“观察社会”“横渡长江”都是动宾短语,“战争岁月”“‘飞天’凌空”是偏正短语。
C.语段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部编版2019-2020上学期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排比)B.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借代)C. 再见了,奥地利50先令钞票上的弗洛伊德。
再见了,塞尚和你的苹果。
再见了,阿波罗和亚历山大大帝。
(排比)D.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比喻)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B. 你说英语难学,其实无论做什么,都会碰到一些困难,决不会风平浪静的。
C. 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坚定不移,采取的措施是坚决有力的,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D. 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循序渐进地发展适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正义撼卫摧残一以贯之B. 梦游扭曲先烈振聋发聩C. 幸存变迁动议惨绝人寰D. 妄图悠久侵犯丑态百出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B.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C.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D. 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 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共25分)1.(本题5分)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遗嘱.(zhǔ)悄.然(qiǎo)渗.透(shèn)屏.息敛声(pǐng)B.由衷.(zhōnɡ)湛.蓝(shèn)挪.威(nuó)飞天凌.空(línɡ)C.着.舰(zhuó)国殇.(shāng)巨额.(é)迎风绽.放(zhàn)D.揪.心(jiū)磅礴.(bó)优雅.(yǎ)心潮澎湃.(bài)2.(本题5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忠心爱国、坚韧不懈”的精神传承下去。
B.我的启蒙老师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C.一部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
D.现在医学发达,移植记忆也许不是完全可能的事。
3.(本题5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4.(本题5分)下列各句中分析不正确的一句是()A.“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是一个祈使句。
B.“2019年1月1日,迟子建《伪满洲国》读书讨论会在南京先锋书店举办。
”句中“在南京先锋书店”是状语。
C.“2019年3月22日在全国上映的《老师·好》以富有真实感的细节打动了无数观众。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细节打动观众”。
D.一篇消息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分析错误题
古诗文阅读(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2分)
发现桃花源——()——()
18、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2分)
⑴悉如外人()⑵便要还家()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0、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