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雷暴及其他对流性天气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687.50 KB
- 文档页数:32
强对流知识点总结一、强对流的形成和原因1. 热力不稳定:强对流通常发生在热力不稳定的大气环境中。
当大气垂直温度梯度较大,且水汽含量丰富时,就容易形成强对流。
2. 上升运动:升腾气流的形成是强对流的必要条件。
当地面受热后,空气会升腾上升,形成对流运动,将潜热释放,进而促使空气继续上升。
3. 气旋结构:气旋对流涡能够提供强对流形成的条件,由于旋转的作用,大气中的热量交换能力加强,气流相互碰撞形成强对流。
二、强对流的特征1. 雷雨天气:强对流天气往往伴随着雷暴天气,雷声、闪电是其典型的表现。
2. 冰雹:强对流通常会伴随着冰雹的出现,冰雹是指空中的冰粒,直径大于5mm。
3. 龙卷风: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形成龙卷风,是一种在大气中形成、呈旋涡状的狂风。
4. 强烈的风暴:强对流还会伴随着风暴和狂风,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极大的破坏。
三、强对流的预警和监测1. 气象雷达:气象雷达是监测和预警强对流的主要仪器,可以准确地检测到降水、风暴和龙卷风。
2. 闪电定位系统:闪电定位系统可以及时发现雷雨云团中的闪电情况,从而进行强对流的监测和预警。
3. 卫星遥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大气中的云系情况,对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和预警。
4. 喇叭预警:在强对流天气来临之前,可以通过村庄或城市的喇叭预警系统来进行及时的预警和通知。
四、强对流的防范和减灾1. 强对流天气来临前,人们应该及时关好门窗、收好移动物品,避免因强风而造成的损失。
2. 在雷雨天气中避免高大树木或金属物质的附近逗留,以防闪电伤害。
3. 出现龙卷风的情况下,要尽量躲到低洼地带,或者是坚固的建筑物内避难,避免被飞来的物体伤害。
5. 强对流天气来临之前,要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以上就是对强对流的一些基本知识的总结。
了解强对流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预警和防范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减少灾害的发生。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强对流天气,做好预防和防范措施,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雷暴的概念及特征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
它产生在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
雷暴来临时一般会带来以下天气变化气温雷暴来临气温下降气压雷暴移来之前气压一直下降雷暴临近时气压开始上升风雷暴移来之前风向雷暴吹去;雷暴移来,风向雷暴前方吹去;冷空气中心过后,风吹向雷暴后方阵雨阵风后,一般是强度较大的阵雨雷电云与地面、云与云间都会出现闪电。
雷暴虽然是一种强烈的天气,但它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单个雷暴的生命史一般不超过2小时。
Ø积云阶段:云中没有降水和下沉气流出现;Ø成熟阶段:有降水和下沉气流出现;Ø消亡阶段:云中以下沉运动为主、上升减弱二、雷暴的种类及活动特征根据形成雷暴的冲击力可以分为:热雷暴、地形雷暴、锋面雷暴。
1热雷暴由热力对流产生的雷暴称热雷暴夏季:白天,地面受热不均而形成;晚上,热雷暴也可能在高空出现。
冬季:热雷暴可能出现在沿海地区;当冷的潮湿空气移动到暖海面上时形成。
特征:范围小、孤立分散、各个雷暴云间通常有间隙,有明显的日变化;大陆上: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入夜后逐渐消散。
海洋湖泊:出现在夜间或黎明,白天减弱和消散。
2地形雷暴暖湿空气在山脉迎风坡被迫抬升形成常很快形成,雷暴云沿山脉走向成行出现而不大移动,且面积较大;云中气流剧烈,降水强度大,有时还会降冰雹;云底高度较低,常能遮住整个山头。
3锋面雷暴冷暖空气相遇形成冷锋雷暴冷空气强烈冲击暖湿不稳定空气而形成,锋面坡度大、移动快、暖空气不稳定、湿度大时,有利于冷锋雷暴的形成。
准静止锋雷暴由暖湿不稳定空气沿锋面上升,或由低层气流辐合上升而形成;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多产生在后半夜,白天减弱或消散。
暖锋雷暴不如冷锋雷暴强烈,与准静止锋雷暴相似,夜间出现更多些。
三、图解雷暴的分布与危害四、避雷常识雷暴发生时您如果还在户外,要注意下面几点:(1)不宜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停留。
地理雷暴知识点总结雷暴是一种天气现象,包括雷电、雷雨、暴风等。
雷暴在地理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与气候、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对地理雷暴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天气现象。
一、雷暴的形成原因雷暴是由于大气中存在不稳定的气团而导致的天气现象。
通常情况下,雷暴是在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相遇的地方形成的。
当暖湿气流与冷干气流相遇时,暖空气会被迫上升,形成冷暖空气交汇的结构。
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会凝结成云,并逐渐形成雷暴云。
当云层内部的水汽和冰粒子碰撞时,会产生静电,最终形成闪电和雷声。
二、雷暴的地理分布雷暴在地理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通常集中在赤道附近和副热带地区。
在赤道附近,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环流比较活跃,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相遇的机会较多,因此雷暴活动比较频繁。
在副热带地区,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也容易相遇,因此雷暴活动也比较常见。
另外,雷暴在陆地和海洋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由于海洋面积较大,水汽蒸发较多,暖湿气流相对较多,因此海洋地区的雷暴活动相对较频繁。
而在陆地上,由于地表温度差异较大,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的相遇机会也比较多,因此雷暴活动也比较常见。
三、雷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雷暴对人类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包括交通、农业、生活等方面。
1. 交通方面:雷暴过程中,会伴随着强风、大雨等天气现象,可能会对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风可能会导致树木倒塌、电线断裂等现象,影响道路的通畅;大雨可能会造成道路积水、泥石流等现象,也会对交通造成一定的困扰。
2. 农业方面:雷暴过程中的强风、大雨等天气现象可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例如,大风可能会导致农作物折损、倒伏等现象;大雨可能会导致农田积水、土壤冲刷等现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 生活方面:雷暴过程中的闪电、雷声等天气现象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例如,闪电可能会造成火灾、电力设备故障等现象;雷声可能会导致动物受惊、婴幼儿哭闹等现象,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气象笔记总结对流性天气预报雷暴预报对流性天气预报--雷暴预报整理:米花"雷暴"即积雨云中所发生的雷电变作的激烈放电现象。
因其一般伴有阵雨,所以常与"雷雨"通称。
雷雨是夏季常见的降水形式。
通常把只伴有降雨的雷暴称为"一般雷暴"。
有的雷暴会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一般把伴有这些严重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的雷暴叫做"强雷暴"。
一般雷暴和强雷暴都是对流旺盛的积雨云的产物,所以常将它们通称为对流往天气或对流性风暴。
鉴于对流性天气一般具有范围小,发展快的特点,所以在预报工作中,除了应用天气图方法外,最好还要配合中尺度天气分析及雷达、卫星探测等方法。
下面介绍对流性天气的基本知识及预报方法。
一、对流性天气预报目前气象台站进行对流性天气预报时,主要应用当地的天气气候资料、天气图(包括区域天气图),T-LnP图,单站高空测风分析图,综合图表,单站预报图表和群众经验,雷达和卫星资料等等。
根据对流性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具体进行对流性天气预报时,大致上要遵照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天气气候资料,找出各种主要的对流性天气的季节、地理分布等天气气候规律(划定雷暴季节,雹季开始、结束时段和容易出现冰雹的地区等)。
2.在雷雨、冰雹季节开始之前,根据经验和历史资料,做出冰雹或雷暴的长中期天气预报。
3.短期预报应与中、长期预报配合。
首先利用天气图分析天气形势,看何处已有(或预报可能有)雷雨、冰雹或其它强对流往天气形成。
应在总结本地过过去历次冰雹或雷雨等对流性天气出现时的天气形势的基础上进行,最好能找出一些客观的预报指标,以鉴别一般降水与雷暴,以及雷暴与冰雹和其它对流性天气的分界。
4.分析本地区的大气稳定度和水汽条件,看它是否已达到或预报它是否可能达到形成雷雨或冰雹的程度。
可以利用一些稳定度指标来确定对流性天气的强度,是否已达到雷雨、冰雹或其它天气现象的标准。
强对流天气第一局部强对流天气总结一、概念1、强对流天气:伴有强烈的雷暴大风、大冰雹、龙卷,或带有强烈雷电现象的短时强降水叫做强对流天气。
〔并不是所有的对流过程都可以被称为强对流天气,如阵雨、一般的雷阵雨〕2、雷暴:由于强积雨云引起的伴有雷电活动和阵性降水的距地风暴。
地面观测中仅只伴有雷鸣和闪电的天气现象。
〔1996年大气科学名词〕〔雷暴与热力料将分布有关,中国华南沿海、青藏高原最多。
辽宁年平均雷暴30~50天,辽西和聊东稍多。
吉林和黑龙江由于5-6月份冷涡作用,雷暴稍多〕3、短历时强降水:是指短时间内降水强度较大,其降水量到达或超过某一量值的天气现象。
1小时降水量≥20毫米,北方1小时降水量≥20毫米。
4、雷雨大风:指在出现雷雨天气现象时,〔阵风〕风力≥8级。
5、冰雹:是从雷雨云中降落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那么的固体降水,降落地面时直径≥5毫米。
〔注:雨转雪过程中常出现冰粒,不同于冰雹,直径较小〕6、龙卷: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
雷暴云低伸到地面的漏斗状云,龙卷产生的强烈的旋风,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大可达100m/s,一般伴有雷电,有时也伴有冰雹。
〔中国江淮一带容易出现,世界上美国最多。
辽宁冰雹与山地走向有关,东部山区和西部较多。
0-1KM风切变非常大~造成低空涡旋〕7、干线:是水平方向的湿度不连续线。
穿过干线,地面强水平露点梯度可达5℃/km以上,干线的一侧是暖而干(湿)的空气,另一侧是冷而湿(干)的空气。
干线附近是强对流天气最容易发生的地区。
〔高空T-TD≥10℃,地面T-TD≥5℃〕 8、急流的一般概念:急流是一个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风速切变都很大的强风带区。
低空急流:目前国内定义850百帕风速到达12m/s或以上的区域算作急流区。
〔即对流层低层的急流。
其中一局部和暴雨、飑线、龙卷等强对流天气有联系。
急流轴附近风速的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是很大的。
我国从黄河流域到华南的对流层下层〔850,700百帕〕,在雨季常出现低空急流。
雷暴、冰雹、飑(biāo)线......呼风唤⾬的强对流天⽓家族(⽣活中多发,⾼考中要考)本⽂由⽺⽺的地理教室⾸发,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 | 审稿星⾠最近,朱⼴权⽼师的⼀条天⽓段⼦⼜⽕了。
他说有⼀种天⽓,“出现时往往电闪雷鸣、风⼤⾬急、惊⼼动魄、滚滚来袭,呼呼地刮风,哗哗地下⾬,嘁哩喀喳地打雷闪电,能量疯狂转变”。
你能猜到这是什么天⽓吗?这就是近来频频来扰的强对流天⽓。
雷暴、短时强降⽔、冰雹、下击暴流、飑线、龙卷,都是这个能呼风唤⾬的⼤家族中的成员。
今天的⽂章要介绍以下问题:强对流天⽓是什么?有何特点?强对流天⽓是如何发⽣的?强对流天⽓有哪些类型?如何应对强对流天⽓?01强对流天⽓1.强对流天⽓是什么?强对流=强+对流,通俗来说就是强烈的上升⽓流。
它会引起突发性的、强度剧烈、破坏⼒极⼤的灾害天⽓。
强对流天⽓出现时往往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急,甚⾄伴有冰雹降落。
我国中央⽓象台定义的强对流天⽓指的是出现直径≥5mm的冰雹、或者龙卷、或者≥17.2m/s(或者8级)的雷暴⼤风、或者≥20mm/h的短时强降⽔等天⽓。
2.强对流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①局地性强,分布范围⼩(空间尺度⼩)强对流天⽓在⽓象上属于中⼩尺度天⽓系统,⼀般⽔平范围⼤约在⼗⼏公⾥⾄⼆三百公⾥,⼩的只有⼏⼗⽶。
②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时间尺度⼩)强对流天⽓来得突然,去得匆忙。
它的持续时间短暂,通常为⼀⼩时⾄⼗⼏⼩时,短的仅有⼏分钟。
③强度⼤,破坏性强强对流天⽓发⽣时,降⽔强度⼤(即单位时间的降⽔量⼤),风⼒强劲,往往带来多种灾害,具有极强的破坏⼒。
02强对流天⽓是如何发⽣的?1.强对流天⽓的发⽣⼀般要具备什么条件?①充⾜的⽔汽要形成强降⽔,低层⼤⽓中必须含有充⾜的⽔汽。
②⽓流要能上升(⽓流抬升的触发机制)常见的抬升机制有:受热抬升;锋⾯抬升;地形抬升(遭遇⼭脉);低空辐合上升;空⽓在抬升过程中⽔汽凝结放热,会进⼀步加剧抬升(此句为2018年全国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