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1)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民生产净值指一个国家的全部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净值。
一般以市场价格计算。
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年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二、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体系?(B)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A)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D.以上三种说法都是全队。
5、下列哪一项计入GDP?(D)A.购买一辆用过的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6、经济学上的投资(D)A.企业增加一笔投资;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专题讲义一、引言国民收入核算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和结构的方法。
它通过统计和分析各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包括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来计算全国或地区的总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研究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国民收入的概念和核算方法1. 国民收入的概念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从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总收入。
它包括直接获得的收入,如工资、利润、租金等,以及间接获得的收入,如社会福利、政府转移支付等。
2.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根据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的产出情况,通过统计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计算国民收入。
•收入法:根据居民部门、生产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收入情况,计算国民收入。
•支出法:根据居民部门、生产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支出情况,计算国民收入。
三、国民收入核算的意义和作用1. 经济发展的衡量工具国民收入核算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到经济的总体规模、增长速度以及各个经济部门的贡献情况,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2. 政府决策的参考依据国民收入核算的结果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情况,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政府可以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结果,调整经济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3. 研究经济增长和分配问题的基础国民收入核算不仅可以衡量经济的总体规模,还可以研究经济增长和分配问题。
通过比较国民收入核算数据的不同部分,可以了解到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并进一步研究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和减贫措施。
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主要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核心的指标之一。
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总产出价值。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一、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3.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GNI或GNP)的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4.国内生产总值VS国民生产总值:【推导】GDP = 本国在本国收入+外国在本国收入→ 本国在本国收入=GDP-外国在本国收入GNI = 本国在本国收入+本国在外国收入= GDP-外国在本国收入+本国在外国收入 = GDP+(本国在外国收入-外国在本国收入)= 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例题·单选题】(2011年)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D.国内生产总值仅具有价值形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是不同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又称国民总收入。
【例题·单选题】(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包括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
A.货币形态B.产品形态C.消费形态D.资本形态『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1.收入法——从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分析】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项目:劳动者报酬为2.支出法——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注意】如果用字母C表示消费,用I表示投资,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X-M)表示净出口,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GDP=C+I+G+(X-M)【例题·单选题】(2010)各单位按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应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国民生产净值
1、它是国内生产净值(NDP)加上国外净收入(Net Income From Abroad)。
2、国民生产净值,指一个国家的全部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净值。
一般以市场价格计算。
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3.在实物形态上,它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及增加后备的那部分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资本折旧(Depreciation)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年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租金收入、股利股息及社会福利等所收取得来的收入。
反映了该国个人的实际购买力水平,预示了未来消费者对于商品、服务等需求的变化。
个人收入指标是预测个人的消费能力,未来消费者的购买动向及评估经济情况的好坏的一个有效指标。
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二、选择题
1-5 BADCD; 5-10 DADAB; 11-12 AB
三、简答题
1、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的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在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假设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2、不能。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
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其实不然。
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购买,则是最终产品。
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不能。
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
多卖掉一些汽车还是小卖掉一些汽车,只会使村后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得GDP发生变化。
4、算。
因为这里虽没有发生市场交换活动,但自己住自己的房子时房子也提供了效用,因而被看做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创造了价值。
他的房子如果不自己住而租借出去也可以收到房租,这部分房租也应计入GDP。
总之,不管房子是自己住还是出租,这部分房租都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由于房子主人确实没有自己给自己支付房租,因此政府应通过估算该住房可得租金(如果在市场上出租)而把这种自由住房租金包括在GDP中。
5、(a)这个企业为经理买这辆小汽车要作为投资计入GDP,而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这辆小汽车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要作为消费计入GDP。
(2)假若一个消费者买本国生产的轿车消费,则该购买支出要计入GDP,若购买进口轿车消费,则该消费支出要作为进口从GDP中扣除。
6、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
经营活动。
人们买了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换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
当公司从人们手中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
7、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
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才给予救济。
政府转移支出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
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
三、计算题
1、a.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b.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c.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2(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2000
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300
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
合计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
(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300+3000=6300。
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
(3)国民收入为6300-500=5800
3、(1)用收入法计算GDP:
GDP=工资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利润=100+10+30+30=170亿美元
(2)用支出法计算GDP:
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90+60+30+(60-70)=170亿美元
用收入法和支出法得出的GDP是一样的。
4、(1)
(2)
(3)1990-199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为
可见1992年价格比1990价格上升了12.2%
5、(1)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500+(125+50)+200+15=890亿美元
(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890-50=840亿美元
(3)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840-75=765亿美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765-100-50-130+120=605亿美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05-80=52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