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光形态建成和规律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66
《植物生理学》考试大纲(50分)总体考核目标:1.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能够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植物的水分代谢1、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方法;掌握水在植物体内代谢的规律。
2、考核知识点(1)识记:水势、溶质势、衬质势、压力势、蒸腾效率、蒸腾系数的概念;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降低蒸腾速率的途径。
(2)领会:植物根系对水分吸收的部位、途径、吸水的机理以及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植物体内水分沿导管上升的机制。
(3)综合应用: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二、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1、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必需元素的种类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能识别植物缺素症状;掌握营养离子跨膜运输的机理;了解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过程;了解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同化过程;掌握影响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环境因素。
2、考核知识点(1)识记:高等植物必需元素的种类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植物缺乏必需元素所出现的特有症状;(2)领会:营养离子跨膜运输的机理;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过程和特点;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同化过程;影响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环境因素。
(3)综合应用: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三、植物的光合作用1、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掌握叶绿体的结构和光合色素的种类;掌握光合作用过程;掌握光合碳同化的基本生化途径;理解光呼吸的含义、基本生化途径;掌握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
2、考核知识点(1)识记: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叶绿体的结构、光合色素的种类;光呼吸的含义;不同碳同化类型植物的特性。
(2)领会:光合作用过程以及能量吸收转变的情况;光合碳同化的基本生化途径;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
(3)综合应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光合效率的途径四、植物的呼吸作用1、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循环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了解呼吸链的概念、组成、电子传递多条途径;掌握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测定呼吸速率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光形态建成外界环境(如光、温度、重力、水分和矿物质等)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其中以光影响最大。
光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1)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2)光调节植物整个生长发育,以便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这种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就称为光形态建成(photo morphogenesis),亦即光控制发育的过程。
相反,暗中生长的植物表现出各种黄化特征,茎细而长,顶端呈钩状弯曲,叶片小而呈黄白色,这种现象称为暗形态建成(skotomorphogenesis)(图9—1)。
它虽具全部遗传信息,但因缺乏光,大部分基因不能表达出来。
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而在光形态建成过程中,光只作为一种信号去激发受体,推动细胞内一系列反应,最终表现为形态结构的变化。
一些光形态建成反应所需红闪光的能量和一般光合作用补偿点的能量相差10个数量级,甚为微弱。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中,发展起完善的光受体系统,来感受不同波长、光强和方向的光,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目前已知至少存在3种光受体:1)光敏色素,感受红光及远红光区域的光;2)隐花色素,感受蓝光和近紫外光区域的光;3)UV—B受体,感受紫外光B区域的光。
光敏色素的发现是植物光形态建成发展的里程碑,自20世纪50年代末发现光敏色素以后,研究迅速开展和深入,从分子水平阐明其作用机理已有很大进展。
第一节光敏色素的发现和分布美国农业部马里兰州贝尔茨维尔(Behsville)农业研究中心的Borthwick和Hendricks(1952)以大型光谱仪将白光分离成单色光,处理莴苣种子,发现红光(red light)促进种子发芽,而远红光(far-red light)逆转这个过程。
从图9—2和表9—1可以发现,莴苣种子萌发百分率的高低以最后一次曝光波长为准,在红光下萌发率高,在远红光下,萌发率低。
1959年Butlerd等研制出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测定黄化玉米幼苗的吸收光谱。
绪论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物质转化:植物对外界物质的同化及利用。
能量转化:植物对光能的吸收,转化,储存,释放和利用的过程。
信息传递: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在整体水平上,从信息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反应部位的过程。
信号转导:在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传递,放大与整合,产生生理反应的过程。
形态建成:植物在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植物体大小,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完全依赖于植物体内各种分生组织的活动。
细胞生理原核细胞:无典型细胞核的细胞,核质外面缺少核膜,细胞质中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和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质外有核膜包裹,细胞之中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器。
生物膜:细胞中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膜状组分,即细胞内所有膜的总称,包括质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被膜及其他内膜。
内质网:存在于真核细胞,由封闭的膜系统及其围成的腔形成互相沟通的网状结构。
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
共质体:胞间连丝把原生质体连成一体。
质外体:细胞壁,质膜与细胞壁间的间隙以及细胞间隙等互相连接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由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组成。
细胞质:由细胞质膜,胞基质及细胞器等组成。
胞基质:在真核细胞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细胞浆。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和特定生理功能的细微结构。
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广义的指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壁。
微管: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微管蛋白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
微丝: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肌动蛋白纤维。
中间纤维:一类由丝状角蛋白亚基组成的中空管状蛋白质丝。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的微小颗粒,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现代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Ability is not the only criterion, but character is the criterion.绪论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物质转化:植物对外界物质的同化及利用..能量转化:植物对光能的吸收;转化;储存;释放和利用的过程..信息传递: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在整体水平上;从信息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反应部位的过程..信号转导:在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传递;放大与整合;产生生理反应的过程..形态建成:植物在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植物体大小;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完全依赖于植物体内各种分生组织的活动..细胞生理原核细胞:无典型细胞核的细胞;核质外面缺少核膜;细胞质中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和内膜系统..真核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质外有核膜包裹;细胞之中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器..生物膜:细胞中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膜状组分;即细胞内所有膜的总称;包括质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被膜及其他内膜..内质网:存在于真核细胞;由封闭的膜系统及其围成的腔形成互相沟通的网状结构..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共质体:胞间连丝把原生质体连成一体..质外体:细胞壁;质膜与细胞壁间的间隙以及细胞间隙等互相连接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由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组成..细胞质:由细胞质膜;胞基质及细胞器等组成..胞基质:在真核细胞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细胞浆..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和特定生理功能的细微结构..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广义的指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壁..微管: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微管蛋白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微丝: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肌动蛋白纤维..中间纤维:一类由丝状角蛋白亚基组成的中空管状蛋白质丝..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的微小颗粒;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伸展蛋白:植物细胞初生壁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作为细胞壁结构成分;防御;抗病..细胞信号转导: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第二信使:次级信使;由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内因子..第一信使:初级信使;能诱发胞内信号的胞间信号和环境刺激信号..基因组:细胞携带生命信息DNA及其蛋白质复合物的总称..基因表达:基因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成前体RNA;再经加工产生mRNA;以及mRNA翻译成多肽并折叠成有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植物的水分代谢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渗透势: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压力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大的水势值..衬质势:由于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队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重力势: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增加的数值..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吸胀作用: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集流:在有压力差存在的情况下;液体中大量水分子的集体运动..水的偏摩尔体积:在温度、压强及其他组分不变的条件下;在无限大的体系中加入1mol水时;对体系体积的增量..化学势:一种物质每摩尔的自由能..水通道蛋白: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功能的内在蛋白..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器官、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根压: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蒸腾速率:蒸腾强度;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质量..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kg干物质所需消耗的水分量..小孔扩散律:指气孔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其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永久萎蔫:萎蔫植物若在蒸腾速率降低以后仍不能恢复正常;这样的萎蔫即为永久萎蔫..临界水势:气孔开始关闭的水势..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永久萎蔫生理干旱:盐土中栽培的作物;由于土壤溶液的水势低;吸收水分较困难;或者是原产热带的作物遇低于10C的温度..内聚力学说: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即以水分的内聚力来解释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原因的学说..初干:蒸腾失水过多或水分供应不足时;细胞间隙及气孔下腔不再为水蒸气所饱和;气孔即使张开蒸腾作用也受抑制..节水农业:充分利用水资源;采取水利和农业措施提高水分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并创造出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的农业..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矿质营养: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与同化的过程..灰分元素:矿质元素;干燥植物燃烧后剩余的不可挥发的物质..必需元素:在植物完成生活史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直接生理作用的、不可缺少的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含量甚微;占植物体干重万分之一以下;稍多即会发生毒害的元素;Fe;Mn;Cu;Zn;B;Mo;Cl;Ni.有利元素:对植物生长表现有益作用;并能部分代替某一必需元素的作用;减缓缺素症的元素;Na;Si;Se.水培法:在含有植物所需的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并具有适宜PH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砂培法:沙基培养法;在洗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等惰性物质的支持中加入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气栽法:将植物根系置于培养液雾气中培养植物的方法..营养膜技术:一种营养液循环的液体栽培系统;通过让流动的薄层营养液流经栽培槽中的植物根系来栽培植物..被动吸收:细胞通过扩散作用或其他物理过程而进行的矿物质吸收;非代谢吸收..主动吸收:细胞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单盐毒害:植物培养在单种盐溶液中所引起的毒害现象..离子对抗:离子拮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少量价数不同的其他金属离子;即能减轻或消除;离子的这种作用..平衡溶液:将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按一定比例、一定浓度配成混合溶液;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的溶液..生理酸性盐: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性增加的盐类..生理碱性盐: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性降低的盐类..生理中性盐:对某些盐类;植物吸收其阴离子和阳离子的量几乎相等;不改变周围的PH值..胞饮作用:吸附在质膜上的物质;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以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表观自由空间:植物体自由空间的体积占组织总体积的百分数..叶片营养:根外营养;指植物地上部分;尤其是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诱导酶:适应酶;植物体本身没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诱导生成的酶..可再利用元素:还原氨基化作用: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初级共转运:质子泵利用ATP能量把H+逆浓度梯度转运的过程;原初主动运输;化学能-渗透能..次级共转运:次级主动运输;以质子动力作为驱动力的跨膜离子转运;使质膜两边的渗透能增加;该渗透能是离子或者中性分子跨膜转运的动力..易化扩散:协助扩散;小分子物质经膜转运蛋白顺着化学势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通道蛋白:一类膜内在蛋白构成的孔道;通道蛋白可由化学/电化学方式激活;控制离子通过膜顺电化学势梯度流动..载体蛋白:传递体;透过酶;运输酶;是一种跨膜物质运输蛋白;属于膜整合蛋白;它有选择性地在膜一侧与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载体-物质复合物;通过自身构象变化;透过膜把物质释放到膜的另一侧..转运蛋白:具有物质转运功能的膜内在蛋白的统称..膜片钳技术:PCT;使用微电极从一小片细胞膜上获取电子信息;测量通过膜的离子电流大小的技术..植物营养临界期:需肥临界期;在作物生育期当中对矿质元素缺乏最敏感的时期..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最高生产效率期;在作物生育期中施肥的营养效果最佳时期..反向传递体:顺着化学势梯度将H+转移到膜的另一侧的同时;将另一种物质逆化学势梯度转移到相反一侧而进行物质跨膜转运的载体蛋白..同向传递体:协同转运体;顺化学势梯度将H+转移到膜另一侧同时;将另一种分子;离子跨膜转运到同一侧的载体蛋白..单向传递体:载体蛋白在膜的一侧与物质有特异性结合;并通过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顺化学势梯度将物质转移到膜另一侧;载体蛋白构象变化依靠膜电位的过极化或ATP分解产生的能量..硝化作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使土壤中的氨或铵盐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在土壤氧气不足时;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把亚硝酸盐还原为氨基游离氮的过程;其结果使土壤中可利用氮消失..交换吸附:植物细胞通过H+和HCO3-分别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吸附在细胞表面的过程..外连丝:表皮细胞细胞壁的通道;它从角质层的内表面延伸到表皮细胞的质膜;可将胞外营养物质传送至细胞内部..缺素症:植物缺乏某些营养元素时表现出的特征性病症..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质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逐步氧化降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体内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无氧条件下;生活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质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速率:单位鲜重;干重的植物组织在单位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或吸收氧气的量;又叫呼吸强度..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二氧化碳的摩尔数与吸收氧气的摩尔数之比;呼吸系数..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糖酵解:细胞质内发生的;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EMP.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逐步分解脱氢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戊糖磷酸途径:在细胞质内进行的葡萄糖直接氧化降解为二氧化碳的酶促反应过程;也叫己糖磷酸途径;HMP;PPP.巴斯德效应:氧气抑制发酵作用的现象;由巴斯德发现..抗氰呼吸:某些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在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仍能进行的呼吸..参与抗氰呼吸的末端氧化酶为交替氧化酶..能荷:对细胞内腺甘酸ATP-ADP-ATP体系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一种度量;ATP+0.5ADP/ATP+ADP+AMP.P/O:每吸收一个氧原子所酯化的无机磷分子数或形成ATP的分子数..无氧呼吸消失点:使无氧呼吸完全停止时环境中最低的氧浓度;无氧呼吸熄灭点..氧化磷酸化:呼吸链上的氧化过程偶联ADP和无机磷酸形成ATP的作用..末端氧化酶:处于生物氧化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氢或电子传递给分子氧;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氧化酶..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10度呼吸速率所增加的倍数..生长呼吸:呼吸作用所产生的能量和中间产物主要用来合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这种呼吸即为生长呼吸..维持呼吸:呼吸作用所产生的能量除部分用于维持细胞存活外;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硝酸盐呼吸:发生硝酸盐还原时;以硝酸盐代替分子氧作为氧化剂;细胞耗氧量减少..伤呼吸:植物受到伤害增强的呼吸..修复伤口需要合成大量细胞结构物质;通过增加呼吸作用为其提供中间产物和能量;为了防止病菌侵染;细胞中酚氧化酶活性增强;导致细胞耗氧量增加..盐呼吸:将植物幼苗从蒸馏水转移到稀盐溶液时;其根系呼吸速率增加..反馈调节:整个反应体系中某些中间产物或终产物对其前面某一步反应塑料厂所产生的影响..速率加快;正反馈..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的氧化作用;包括消耗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氧饱和点:一定条件下;氧浓度升高到某一值;呼吸速率不再增加;这时环境的氧浓度称为呼吸作用氧饱和点..呼吸跃变: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突然上升然后又很快下降的现象..细胞色素氧化酶:植物体内最重要的末端氧化酶;包括Cyta和Cyta3;含有两个铁卟啉和两个铜原子;作用是将Cyta的电子传给氧;生成水..酒精发酵: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方式;反应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抗氰氧化酶:交替氧化酶..酶活性中心含有铁;功能是将经泛醌和FP 传来的电子交给氧;生成水..安全含水量:能使种子安全储藏的种子的含水量;安全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光反应是光合作用中需要光的反应过程;是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电子传递和同化力的形成;暗反应是不需要光的;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包括CO2固定、还原和碳水化合物的形成..C3途径与C4途径: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PGA的光合途径C3;以PEG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C4..光系统: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其中PSⅠ的中心色素为叶绿素aP700;PSⅡ的中心色素为叶绿素aP680..反应中心: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和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光合“午休”作用:光合作用在中午时下降的现象..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磷光现象: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红降现象: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的现象..量子效率:量子产额或光合效率;指吸收一个光量子后放出的氧分子数目或固定CO2的分子数目..量子需要量:同化1分子的CO2或释放1分子的O2所需要的光量子数目..爱默生增益效应: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单独光照和高..PQ循环:伴随PQ的氧化还原;可使2H+从间质转移至类囊体膜内空间;即质子横渡类囊体膜;在搬运2H+同时也传递2e至Fe-S;PQ的这种氧化还原往复变化称PQ循环或PQ穿梭..光合色素: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叶绿色、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其所需时;过剩的激发能会降低光合效率..光合作用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反应中心色素与聚光色素: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聚光色素是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分子..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若光合作用的减弱是因为气孔开度的变小影响了CO2向羧化部位的扩散造成的;则这种限制称为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若外界环境影响到叶肉细胞的同化能力;即使细胞间隙中;光合作用仍然很弱;这种限制即为非气孔限制..激子传递:通常指非金属晶体中由电子激发的量子;在相同分子内部依靠激子传递来转移能量的方式..共振传递:在光合色素系统中;依靠高能电子振动在分子内传递能量的方式..解偶联剂:能消除类囊体膜或线粒体内膜内外质子梯度;解除电子传递与磷酸化反应之间偶联的试剂..水氧化钟:Kok等根据一系列瞬闪光处理叶绿素与放出O2关系提出的解释水氧化机制的一种模型..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推动氧化钟前进一步..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加入氢受体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照光下放出CO2和吸收O2的过程..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CO2补偿点:光合吸收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时外界的CO2浓度..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光合链与“Z”方案:光合电子传递链;定位在光合膜上;由多个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其作用是将水在光氧化时产生的电子;最终送至NADP+..“Z”方案是指光合电子传递途径由两个光系统串联起来的方案..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排列由两个光系统串联起来的光合电子传递途径呈侧写的Z字形..C3-C4中间植物:形态解剖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介于C3;C4植物中间的植物..光合滞后期:置于暗中或弱光中的植物转入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其光合速率上升至稳态值所经历的时间..叶面积系数:LAI;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放氧复合体:OEC;一种含锰的蛋白;在位于光系统Ⅱ靠近类囊体腔的一侧;参与水的裂解和氧的释放..压力流动学说:基本论点是有机物在筛管中随着液体流动而移动;动力是由输导系统两端压力势差引起..细胞质泵动学说:该学说认为;筛管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贯筛管分子;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反复地、有节奏地收缩与舒张;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随之流动..代谢源与代谢库:代谢源是指产生和供应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代谢库指储藏与消耗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比集转运速率SMTR: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横截面积的有机物质的量..运输速度:单位时间内有机物质运输的距离..溢泌现象:韧皮部筛管被刺穿后;从伤口处有汁液分泌出来的现象..P-蛋白:韧皮蛋白;位于筛管内壁的蛋白质;它是空心的、管状的微纤丝毛;可以收缩和伸展;推动集流作用;需要消耗代谢能量;其本身具有分解ATP的功能..有机物质装载:同化物从筛管周围的叶源细胞装载到筛管中的过程..有机物质卸出:同化物从筛管卸出到库细胞的过程..收缩蛋白学说:筛管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接的网状结构;微纤丝由收缩蛋白的收缩丝组成..收缩蛋白分解ATP;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收缩与舒张进行同化物的长距离运输..协同转运:质子促进糖穿过膜进入韧皮细胞的过程;即在同化物的装载过程中;质子与糖一同进入韧皮部细胞..磷酸运转器:位于叶绿体内膜上、承担输出磷酸丙糖和输入Pi的运转器..界面扩散:物质在两个互不相容的液体或液体与气体之间的界面上进行的扩散..可运库与非运库:叶内蔗糖的输出率与蔗糖的浓度有关;当蔗糖浓度低于某一阈值时;对其输出有限制作用;这种低于阈值的糖称为非运库;高于阈值的糖称为可运库..转移细胞:共质体与质外体的交替运输过程中;有一种特化的细胞起转运过渡作用..这种细胞的细胞壁与质膜向内延伸;形成许多褶皱;扩大了物质转移的表面;有利于物质在细胞间的转移..这种细胞即为转移细胞..出胞现象:转移细胞的皱褶有时形成小囊泡;囊泡的运动还可以挤压物质向外分泌到输导系统的现象..生长中心:指生长旺盛、代谢强的部位..茎生长点库-源单位:源的同化产物主要供给相应的库..相应的源与库以及二者之间的输导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源-库单位..供应能力:指源内有机物质能否输出以及输出多少的能力..竞争能力:库中能否输入同化物以及输入多少的能力..运输能力:有机物质输出和输入部分之间的网络分布、畅通程度及距离远近..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物质: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着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植物体内合成;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反之..激素受体:能与激素特异性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蛋白质类物质..自由生长素:具有活性;易于提取出来的生长素..束缚生长素:无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释放出来的生长素..生长素结合蛋白:位于质膜上的生长素受体;可使质子泵将膜内的质子泵到膜外;引起质膜超极化;胞壁松弛;也有的位于胞基质和核质中;促进mRNA的合成..自由赤霉素:易被有机溶剂提取出来的赤霉素..束缚赤霉素: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从束缚物释放出来的赤霉素..燕麦单位:使燕麦胚芽鞘弯曲10度22~23C度的温度和92%的相对湿度下的2mm3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乙烯“三重反应”:乙烯使黄化豌豆下胚轴变矮变粗和横向生长..生长抑制剂: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破坏顶端优势的生长调节剂;如整形素、马来酰肼、是抗生长素..生长延缓剂: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抑制节间伸长的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烯效唑;是抗赤霉素..。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
伤流:又称为溢泌。
将植物的枝或干切断时,从伤口流出水液的现象称为伤流。
伤流液:掐断植物的嫩茎,断面流出汁液,这种现象称为伤流,流出的液体即伤流液,是伤口的输导组织(木质部)的汁液,受根压作用使其在导管中向地上部移动而流出,此外不可避免的还有细胞液,组织液和韧皮部流出的有机物。
因此流出的汁液以水为主,其中还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和有机物,以及植物激素等。
吐水:植物通过水孔、吐水组织、排水毛等以水滴的形式排出水分的现象。
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植物矿质营养:植物为维持生长和代谢的需要而吸收利用无机营养元素的过程。
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原初电子受体:原初电子供体:直接向原初电子受体提供电子的电子传递体。
由于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光化学反应中最先向原初电子受体提供电子的,因此反应中心色素又叫原初电子供体。
光合磷酸化: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将ADP和无机磷(Pi)结合形成ATP的生物学过程。
是光合细胞吸收光能后转换成化学能的一种贮存形式。
同化力:ATP和NADPH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一方面这两者都能暂时将能量贮藏,将来向下传递;另一方面,NADPH的H+又能进一步还原CO2并形成中间产物。
这样就把光反应和碳反应联系起来了。
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的CO2同化,所以把这两种物质合成为同化力(assimilatory power). Rubisco:Rubisco,即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 bisphosphate car boxylase oxygenase).是光合作用C3碳反应中重要的羧化酶,也是光呼吸中不可缺少的加氧酶.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