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6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及机构改革工调研报告范文关于《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及机构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来,我县编办从我实际出发,按照“抓重点、创特色、争一流”的工作目标,突出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建设,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调查研究,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做好准备工作,进一步开创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局面。
现将我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及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调研情况交流如下:一、事业单位基本情况我县共有事业机构385个,其中,全额事业单位329个;差额事业单位17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37个;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2个,全县共有事业编制7505名,其中,全额事业编制6510名;差额事业编制523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414名;企业化管理事编制58名,实有在职人员6292人,其中,全额拨款5463人;差额拨款425人;自收自支358人;企业化管理46人,全县事业编制空编1213名。
二、存在的问题1、事业单位机构庞大,人员过于臃肿。
我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的85% ,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随着事业单位职能的弱化,一些事业单位人员整天无事可做,在编不在岗、混岗现象时有出现。
2、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定程度影响了我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县卫生系统,在这一两年中,虽然通过面向社会招聘、经验交流等方法,使医资、医技、医质有所提高,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全县卫生系统,工勤人员就有183人之多,占全系统在职人员的29%,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培训不足,有些卫生院中防保人员为非专业人员,使各项预防保健任务的落实受到影响,给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隐患。
诸如向卫生系统一样,县教育系统、文体系统以及各乡镇事业站所,也都因缺乏专业教师、专业演艺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原因,使本职工作开展被动,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不高。
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我国机构编制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个机构的职能不断增加,组织结构不断变化,对机构编制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解决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对机构编制管理进行调研,深入了解现状,提出改进意见,为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用于了解机构编制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访谈则用于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三、调研结果1.机构编制管理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机构编制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编制数量不均衡、编制结构不合理、编制分配不公平、编制管理流程繁琐等。
2.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机构编制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编制管理流程繁琐,审批效率低下。
目前,机构编制管理的审批流程繁杂,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部门的审批,导致审批时间长、效率低。
二是编制结构不合理,职位设置重复冗余。
由于历史原因和行政管理体制的限制,一些机构存在重复设置和职位冗余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
三是编制分配不公平,一些机构编制过多,而一些新兴机构却缺乏编制。
由于编制的分配和调整是根据过去的需求和情况进行的,所以导致了一些机构编制过剩,而一些新兴机构却面临编制不足的问题。
四是编制数量不均衡,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
由于我国地理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机构编制数量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四、改进意见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意见:一是简化编制管理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可以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和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优化编制结构,调整职位设置。
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相关行业和机构的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职位和编制,减少冗余和重复。
三是优化编制分配,确保公平合理。
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编制分配制度和机制,根据实际需求和发展情况进行编制分配。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及机构改革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随意扩大编制、冗员、职责不明确等,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为了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提高办事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我们开展了一次调研,旨在了解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2.过程: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份调研问卷,涵盖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编制设置、编制配备、职责分工等。
然后,我们选择了三个事业单位作为调研对象,分别是医院、学校和研究院。
通过发放问卷和与单位负责人进行访谈,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实证数据和调研意见。
三、调研结果分析1.编制设置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部分单位编制设置过于庞大,职务层级过多,存在编制冗员的情况。
此外,一些岗位的存在和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编制配备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部分单位编制配备过多,并没有做到科学配建。
同时,因工作任务和需求发生改变,部分岗位的编制与实际需要不符,导致资源浪费和职能冗余。
3.职责分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一些事业单位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工作流程不够规范,导致工作推进困难,办事效率低下。
四、建议1.精简编制:对于编制冗员和职责不明确的岗位,应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通过关闭、合并或转岗等方式精简编制。
2.配建科学化:根据工作任务和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编制配备标准,合理配置编制,避免资源浪费和职能冗余。
3.优化职责分工:对于现有岗位职责不明确的问题,要加强对岗位的规范管理,明确职责范围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绩效评估: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机制,将业绩与待遇挂钩,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总结本次调研明确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导语】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
以下是整理的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一】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XX]2号)、《中央编办、监察部关于印发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中编办发[20XX]5号)和《湖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鄂编办发[20XX]12号)精神,按照何海区长8月20日在全区教育人事专题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我们组建了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教育、财政、人事等部门参加的全区中小学校机构和人员编制监督检查专班,采取“一听(听各乡镇和城区学校汇报)、二看(看学期之初教师配课表)、三查(查20XX至20XX学年度下学期教师自筹绩效工资发放表)、四访(找乡镇调往城区学校及城区其它单位人员访谈)”的方式,从10月15日开始,至11月16日结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督检查。
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机构设置情况。
全区中小学校共设置机构55个。
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1个(含浏河初级中学),成教中心1个,初级中学12个(其中有2个含完全中小学),小学40个;按机构区域分,城区11个,乡镇44个,其中栗溪镇2个,马河镇4个,仙居乡5个,石桥驿镇7个,子陵镇10个,漳河镇10个,牌楼镇6个。
(二)编制配置情况。
全区中小学校共配置全额事业编制2252名。
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190名,成教中心15名,高级中学210名,初级中学784名,小学1053名;按机构区域分,城区969名,乡镇1283名,其中栗溪镇128名,马河镇68名,仙居乡176名,石桥驿镇224名,子陵镇250名,漳河镇268名,牌楼镇169名。
(三)实有人员情况。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事业单位不同于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在各级政府组织机构中,事业单位无论在机构数量上还是在拥有人员上都远远多于同级行政机构。
它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作为机构编制部门,加强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此重要性显而易见。
下面,就当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措施浅略的谈一些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欠合理。
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许多地方对事业单位机构设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不管本地区有不有必要设立,只要有上级文件依据,周边有设立参考,单位有要求就可以设立。
而不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设,本身职能相近的机构,可以合并的却单设,对要求新设立事业单位缺乏应有的设前调研。
导致机构臃肿重叠,财政负担加重,部分事业机构设立后长期无法正常运行,进人后也无事可做。
其次,在事业单位编制配备上更是无章可循,具体配几名也不是根据单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来配备,而完全受制于可调编制数和财政供养能力。
因此导致部分事业单位职责多、工作量大而只有1名或几名编制,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
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难度大。
事业单位机构设立容易撤销难,编制配备容易核销难,事业单位总是设立的多,撤并的少。
许多地方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随意性很大,这就加大了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的难度。
当前就业压力很大,许多地方设立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说不排除是为了解决地方就业,事业单位成为解决就业及解决行政机构改革安置富余人员和超编人员的一个途径,什么样的人都往事业单位摆放。
再加上我国许多地区总体上就业岗位少,就业渠道单一,进入事业单位,挤进财政拨款笼子是许多待业者的首选。
因此,面对如此社会就业形势,要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有很大的难度。
事业单位人员和编制管理欠规范。
目前在许多地方,特别是财政贫穷的地区,混用编制很普遍,就是同一事业单位存在全额、差额、自筹其中两种不同性质的人员编制,或者同一事业单位三种不同性质的人员及编制同时存在。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及机构改革工作调研报告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近年来,我县编办从我实际出发,按照“抓重点、创特色、争一流”的工作目标,突出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建设,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调查研究,为事业单位改革做好准备工作,进一步开创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局面。
现将我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及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调研情况交流如下:一、事业单位基本情况我县共有事业机构XXX个,其中,全额事业单位XXX个;差额事业单位XXX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XXX个;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2个,全县共有事业编制7XXX名,其中,全额事业编制6XXX名;差额事业编制XXX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XXX名;企业化管理事编制XXX名,实有在职人员6XXX人,其中,全额拨款5XXX人;差额拨款XXX人;自收自支XXX人;企业化管理XXX人,全县事业编制空编1XXX名。
二、存在的问题1、事业单位机构庞大,人员过于臃肿。
我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的XX% ,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随着事业单位职能的弱化,一些事业单位人员整天无事可做,在编不在岗、混岗现象时有出现。
2、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定程度影响了我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县卫生系统,在这一两年中,虽然通过面向社会招聘、经验交流等方法,使医资、医技、医质有所提高,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全县卫生系统,工勤人员就有XXX人之多,占全系统在职人员的XX%,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培训不足,有些卫生院中防保人员为非专业人员,使各项预防保健任务的落实受到影响,给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隐患。
诸如向卫生系统一样,县教育系统、文体系统以及各乡镇事业站所,也都因缺乏专业教师、专业演艺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原因,使本职工作开展被动,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不高。
3、部分事业单位政事不分。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事业单位不同于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在各级政府组织机构中,事业单位无论在机构数量上还是在拥有人员上都远远多于同级行政机构。
它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作为机构编制部门,加强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此重要性显而易见。
下面,就当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措施浅略的谈一些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一)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欠合理。
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许多地方对事业单位机构设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不管本地区有不有必要设立,只要有上级文件依据,周边有设立参考,单位有要求就可以设立。
而不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设,本身职能相近的机构,可以合并的却单设,对要求新设立事业单位缺乏应有的设前调研。
导致机构臃肿重叠,财政负担加重,部分事业机构设立后长期无法正常运行,进人后也无事可做。
其次,在事业单位编制配备上更是无章可循,具体配几名也不是根据单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来配备,而完全受制于可调编制数和财政供养能力。
因此导致部分事业单位职责多、工作量大而只有1名或几名编制,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难度大。
事业单位机构设立容易撤销难,编制配备容易核销难,事业单位总是设立的多,撤并的少。
许多地方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随意性很大,这就加大了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的难度。
当前就业压力很大,许多地方设立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说不排除是为了解决地方就业,事业单位成为解决就业及解决行政机构改革安置富余人员和超编人员的一个途径,什么样的人都往事业单位摆放。
再加上我国许多地区总体上就业岗位少,就业渠道单一,进入事业单位,挤进财政拨款笼子是许多待业者的首选。
因此,面对如此社会就业形势,要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有很大的难度。
(三)事业单位人员和编制管理欠规范。
我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对我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各类事业单位的机构数量、编制人员数量和结构以及机构调整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发现了当前我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本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了解和改进机构编制,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研报告、问题、建议一、引言事业单位是我市公共服务事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职能和责任。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是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的基础,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有助于发现问题、优化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益。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相关文件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机构数量情况根据统计,我市共有XX个事业单位,包括行政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及科研机构等。
其中,行政机关占XX%,医疗卫生机构占XX%,学校及科研机构占XX%。
2.编制人员数量和结构根据问卷调查,我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数量总计为XXXX人。
其中,行政机关编制人员占XX%,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人员占XX%,学校及科研机构编制人员占XX%。
3.机构调整情况根据调研结果,近年来我市事业单位进行了一些机构调整。
其中,XX%的事业单位进行了缩编和合并,XX%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新设机构和扩编。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以下问题和不足:1.机构设置不合理。
部分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过于繁杂,导致冗员、重复职能和资源浪费问题。
2.编制人员结构不合理。
一些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结构主要集中在中高级职称人员,基层人员不足,导致管理和服务工作效率不高。
3.机构调整不及时。
有些事业单位机构调整缓慢,适应不了新的工作需求和发展形势。
五、建议和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优化机构设置。
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一、调研的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在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其中一个重要的改革之一就是对机构编制管理的调整和优化。
机构编制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政府的行政效率、服务质量和公共资源的分配效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面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的机构编制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给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政府机构编制管理的改革提供参考。
二、调研的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
调研范围主要包括省、市、县三级政府和一些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
三、调研结果:1、机构编制规模过大,存在浪费和冗余。
近年来,我国机构编制规模持续扩大,不少单位的人员编制超过了实际需要,导致一些部门间工作重复、冗余,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需要进一步减少机构编制规模,优化编制结构。
2、机构设置不合理,存在职能重复和分工不清。
不少单位的机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如职能分配和职责不清,部门间职责重复,无明确分工等情况。
需要加强机构设置的规划和协调工作,确保机构设置合理规范。
3、机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一些公共机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一些行政管理过程和工作程序存在问题,如缺乏透明度、不分权、不尽责等等。
需要加强机构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改善机构管理过程。
4、机构编制人才队伍不足。
在机构编制管理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因素。
目前一些公共机构的编制人才队伍不足,缺乏相关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
需要引进和培养适合的人才,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创新。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建议政府各级对机构编制规模进一步精简,压缩机构编制结构,减少浪费和冗余。
2、建议政府各级对机构设置进行适当调整,优化职能分配和工作分工,使各个部门间职责互补、协作无间。
3、建议政府各级加强机构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动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不同于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在各级政府组织机构中,事业单位无论在机构数量上还是在拥有人员上都远远多于同级行政机构。
它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作为机构编制部门,加强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此重要性显而易见。
下面,就当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措施浅略的谈一些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欠合理。
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许多地方对事业单位机构设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不管本地区有不有必要设立,只要有上级文件依据,周边有设立参考,单位有要求就可以设立。
而不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设,本身职能相近的机构,可以合并的却单设,对要求新设立事业单位缺乏应有的设前调研。
导致机构臃肿重叠,财政负担加重,部分事业机构设立后长期无法正常运行,进人后也无事可做。
其次,在事业单位编制配备上更是无章可循,具体配几名也不是根据单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来配备,而完全受制于可调编制数和财政供养能力。
因此导致部分事业单位职责多、工作量大而只有1名或几名编制,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难度大。
事业单位机构设立容易撤销难,编制配备容易核销难,事业单位总是设立的多,撤并的
少。
许多地方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随意性很大,这就加大了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的难度。
当前就业压力很大,许多地方设立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说不排除是为了解决地方就业,事业单位成为解决就业及解决行政机构改革安置富余人员和超编人员的一个途径,什么样的人都往事业单位摆放。
再加上我国许多地区总体上就业岗位少,就业渠道单一,进入事业单位,挤进财政拨款笼子是许多待业者的首选。
因此,面对如此社会就业形势,要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长有很大的难度。
(三)事业单位人员和编制管理欠规范。
目前在许多地方,特别是财政贫穷的地区,混用编制很普遍,就是同一事业单位存在全额、差额、自筹其中两种不同性质的人员编制,或者同一事业单位三种不同性质的人员及编制同时存在。
这造成在同一事业单位中人员身份差异、待遇不同、苦乐不均,出现谁拿全额工资谁做事,拿差额工资和自收自支的就自己做自己的事,有许多人为了生计甚至外出务工,对开展工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许多地区由于行政编制的不足,部分行政单位人手不足,因此也存在上级单位借用下级事业单位人员,主管部门借用下属事业单位人员的情况,事业单位只要稍微有点出色的工作人员就被借走。
造成事业单位有编制、有岗位,而无人做事。
因而出现部分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不合理。
另外,受行政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等因素影响,事业单位成为消化行政超编人员的一个出口,许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多,技术人员少,外行的多,内行的少,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比例严重失调。
诸多因素导致事业单位人员和编制管理混乱欠规范,混岗混编时有发生。
二、对策及措施
(一)加强调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时调整事业单位布局。
机构编制部门应切实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研,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把机构编制管理同区或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不同,它是根据各地区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设立的,不一定在机构设置上要搞上下对应。
各地区应综合本地区的人口、地域、财政收入等因素,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焦点和社会公益服务的需求,决定是否设立相应的、必要的事业机构承担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务职能。
因此,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在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上也要有所则重。
着眼于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使机构编制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机制保障。
充分运用机构、编制、职能调整的扛杆作用,适时调整本区域内事业单位布局,做到事业单位运时而生、逆时而亡的新陈代谢工作,管好管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做到事业机构该撤的坚决撤、编制该调整的应毫不含糊的调整,从而使事业机构有增有减,事业编制总量盘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强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规范性管理。
首先,应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审批的刚性管理。
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具体法规和办法,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在法律层面上加以约束和规范。
新设事业单位在机构和编制审批上实行上管一级,必须经上一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方许设立机构和增加编制,地方本级无权随意增加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数,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审批上实行绝对的刚性管理模式。
进一步规范对地方事业编制总量的审批,加大对地方事
业编制的总量控制的力度。
一个地区事业编制总量经上级审批核定后,在一定时期内要严格
page控制,严禁突破,严格控制地方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其次,规范事业编制配备,科学核定编制。
要尽快出台事业单位编制配备具体规定,合理界定各类事业单位编制配备的具体标准,做到科学核定事业单位编制,充分发挥事业编制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理顺编制配备上存在的同一事业单位使用不同性质编制的问题,编制性质必须和机构性质相对应。
即:
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分别只允许使用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保持同一性质的事业单位编制配备的单一性和统一性,便于机构、编制和人员的规范管理。
第
三,切实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动态管理。
机构编制部门结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通过事业单位年度报告书和开展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查等形式,定期对各类事业单位运行情况开展调查,进行机构编制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看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情况,看事业单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等,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撤、并、留和编制销、保、增的重要依据。
(三)推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公示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定期对部分事业单位进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积极推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公示制,机构编制部门应督促各事业单位对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进行公示。
目前,正在推行的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就事业单位而言仅对单位人员进行公示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多种形式对事业单位机构性质、编制、职能等进行公示。
今后凡是新设立的事
业单位必须进行设立公示,使社会对各事业单位有一个全面了解,有效强化社会对事业单位的监督。
另外,推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公示制,能有效加强各单位对组织、人事、财政、机构编制等部门的监督,特别是“吃空饷”、超编进人、超领导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突出问题。
除历史遗留原因出现超编的以外,其余各事业单位出现的任何形式的“吃空饷”、超编及超领导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情况,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12310”举报电话向上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举报。
只有将事业单位的编制数和实有人员公之于众,才能真正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否则任何形式的机构编制监督在不清楚编制数、领导职数和实有人数等情况下都是不现实的。
(四)合理设定事业单位岗位,有效遏制事业单位人员膨胀。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1X〕70号),和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1X〕87号)的规定,对现有的事业单位实行科学分类,分别采取不同的岗位设定和管理方式,对同一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合理设定岗位,规定其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占用编制的比例。
通过科学的岗位设置和管理,对事业单位实行按编定岗、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总量控制的模式。
逐步转变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方式,严格按照单位需要和岗位进人,有效遏制人员膨胀。
(五)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建立高效服务型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应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要增强和完善对社会公益事务服务的能力。
因此,不着力解决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人员膨胀,人浮于事的现状,就无从谈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规范管理及其对经济社会的
高效服务。
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就是要精简机构和人员,重点和难点是精减人员。
精简机构相对于历次事业单位改革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精减人员的问题。
只有事业单位人员精减下去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才能真正减轻财政负担。
通过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使事业单位卸下身上沉重的包袱,提高工作效率,发展事业,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