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章 稳态高电压的测量
- 格式:pdf
- 大小:504.41 KB
- 文档页数:10
《高电压工程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学时:40学时(讲授36+实践4)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电路、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等教材:《高电压工程基础》(第二版),施围,邱毓昌,张乔根.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参考书 1. 《电气工程基础》,(第二版)王锡凡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 《高电压绝缘技术》,严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3. 《高电压工程》,梁曦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高电压工程基础》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着重强调工程应用中的理论知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掌握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的相关知识,以及电力系统过电压产生机理及抑制措施等基本知识,具有从事绝缘、高电压技术等领域的设计、安装、运行、试验,及研究工作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1)教学内容1.1 高压输电的必要性;1.2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1.3电力工业对高电压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1.4 新材料和新技术在高电压技术中的应用;1.5 高电压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基本要求掌握我国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划分;掌握高压输电产生的背景及高压输电的必要性;掌握分裂导线的结构及优点;了解高电压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了解高电压技术中的新技术;了解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 1 -第2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教学内容2.1 带电质点的产生与消失;2.2 放电的电子崩阶段;2.3 自持放电条件;2.4 不均匀电场中气体放电的特点。
(2)基本要求掌握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与消失;掌握气体的自持放电现象和流注放电理论、气隙的击穿特性及提高气体间隙抗电强度的方法;pd值较大和pd值较小时放电现象的异同,以及各自的自持放电条件;理解输电线上的电晕放电以及绝缘子表面的气体放电。
第3章气体间隙的击穿强度(1)教学内容3.1 稳态电压下的击穿;3. 2 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3.3 操作冲击电压下的击穿;3.4大气密度和湿度对击穿的影响;3.5 SF6气体间隙中的击穿;3.6 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措施。
高电压技术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是XX最新发布的《高电压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XX。
篇一:高电压技术总结第一章1.极化: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
类型: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化、夹层极化。
2.吸收现象:原因分界面上积聚起一批多余的空间电荷,这就是夹层极化引起的吸收电荷。
电荷积聚过程所形成的电流称为吸收电流。
3.介质损耗:定义: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总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包括由电导引起的损耗和某些有损极化(例如偶极子、夹层极化)引起的损耗。
组成:电导、有、无损极化。
影响因素:漏电、电压频率、温度、材料。
第二章1.气隙中带电质点的产生的方式:①气体分子本身发生游离②处于气体中的金属阴极表面发生游离。
消失方式:①与两电极的电量中和②扩散③复合2.击穿理论:①汤逊理论(电子的碰撞游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造成的表面游离所引起。
适用范围:低气压、短气隙。
)②流注理论[适用范围:高气压、短气隙。
流注通道:正负离子(浓度相等)、良导体、弱电场]。
3.电场:均匀、不均匀。
4.极性效应:对于电极形状不对称的不均匀电场气隙,极性不同时,间隙的气晕电压和击穿电压各不同。
极性效应是不对称的不均匀电场所具有的特性之一。
5.冲击电压标准波形击穿电压:指间隙上出现的最高电压。
放电时间的组成为:tb=t1+ts+tf。
6.提高气体间隙击穿场强的方法:①改善电场分布,使其尽可能均匀②改变气体的状态和种类。
7.沿面放电:定义:在大气中用绝缘子支撑或悬挂带电体,当绝缘子两级电压超过一定值时,绝缘子与空气交界面出现放电现象。
形式:干、湿、污闪。
污闪:沿着污染表面发展的闪络。
XX污闪过程:污闪层受潮→电导增大→泄漏电流增大→发热→形成干区→干区电阻大分压高场强高→放电形成→干区扩大→击穿。
污闪事故的对策:①调整爬距②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扫③涂料④半导体釉绝缘子⑤新型合成绝缘子。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电力系统组成(*)电力系统由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配电系统及负荷组成的有机的整体。
电力网络是由电力线路、变压器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部分。
在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和受电器等直接参与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电能的电力设备常称为主设备或称一次设备,由他们组成的系统又称为一次系统。
在电力系统中还包含各种测量、保护和控制装置,习惯上将它们称为二次设备和二次系统。
二、电力系统基木参量总装机容量系统中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泄有功功率的总和,英单位用千瓦(KW)、兆瓦(MW)或吉瓦(GW) o年发电量指系统中所有发电机组全年实际发出电能的总和,苴单位用兆瓦时,吉瓦时或太瓦时。
最大负荷电力系统总有功夫和在一年的最大值,以千瓦,兆瓦或吉瓦计。
年发电量与最大负荷的比成为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额左频率按国家标准规左,我国所有交流电系统的额左功率为50HZ。
最髙电压等级是指该系统中最髙的电压等级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
三、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对电力系统接线方式的基本要求:1、保证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2、接线要求简单、明了,运行灵活,操作方便;3、保证维护及检修时的安全、方便;4、在满足以上要求的条件下,力求投资和运行费用低;5、满足扩建的要求。
无备用结线包括单回路放射式、干线式和链式网络。
优点:简单、经济、运行方便。
缺点:供电可靠性差。
适用用: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髙的场合。
有备用结线包括双回路放射式、干线式和链式网络。
优点: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高。
缺点:不经济。
适用围:电压等级较高或重要的负荷。
四、电压等级及适用围(*)制左标准电压的依据:1、三相功率正比于线电压及线电流S=V3UI。
当输送功率一左时,输电电压越高,则输送电流越小,因而所用导线截面积越小。
2、电压越髙对绝缘的要求越高,杆塔、变压器、断路器的绝缘投资也越大。
因而对应于一立的输送功率与输送距离应有一最佳的输电电压、3、从设备制造的经济性以及运用时便于代换,必须规格化、系列化,且等级不宜过多。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流注理论未考虑 ______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 B .表面游离 C .光游离 D .电荷畸变电场 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_____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 B .表面游离 C .热游离 D .光游离 3)电晕放电是一种 ______ 。
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 C .电弧放电 D .均匀场中放电 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______ 。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面游离5) _____ 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乙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 密为 _______ mg/cm 。
A. <0.03B.>0.03~0.06C.>0.06~0.10D.>0.10~0.25 8)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硅橡胶B.电瓷C.玻璃 D 金属、填空题9)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 _____ 、 __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_ 10)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 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_____ 值。
11)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一 12)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______ 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工程实际中,常用棒一板或 ______ 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 性。
三、计算问答题21)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22) 为什么棒一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14)15)16)17)18)19) 20) 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______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 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 t o =20C ,压力 b 。
电力系统分析习题集华北电力大学前言本书是在高等学校教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多次修改之后而编写的与之相适应的习题集。
电力系统课程是各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学好这门课程非常重要,但有很大的难度。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国家重点教材的编写要求,为更好地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出大量高质量的电力事业的建设人材,我们编写了这本《电力系统分析习题集》。
力求使该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能够使学生扎实的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为广大电力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计算方法,从而更准确地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优质和经济。
全书内容共分十五章,第一至第六章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习题,第七至第十四章是《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的习题,第十五章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的师生、广大电力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同时也可作为报考研究生的学习资料。
由于编写的时间短,内容较多,书中难免有缺点、错误,诚恳地希望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目录第一部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电力系统的元件参数及等值电路第三章简单电力系统的计算和分析第四章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第五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第六章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第二部分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七章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基本知识第八章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分析第九章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第十章对称分量法及元件的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第十一章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第十二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机电特性第十三章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第十四章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第十五章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附录第一部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研究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状况下的分析与潮流分布计算,另一类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状况的优化和调整。
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1-1 什么叫电力系统、电力网及动力系统?电力系统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1-2 为什么要规定额定电压?电力线、发电机、变压器和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是如何确定的?1-3 我国电网的电压等级有哪些?1-4 标出图1-4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额定电压。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复习思考题答案附后课件可编辑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设节点1电压为1U ,节点2的电压2U ,节电1电压超前节点2电压的相角为δ,Q P 、分别为从节点1向节点2传输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由于高压电力网络中R X >>,NN U QX U QX PR U U U ≈+≈-=∆21,22111112221NN N N U PX U QR PX U U U U tg U U U tg U U U tg ≈-=≈≈∆-=∆+=---δδδδδ, 所以XU U U Q N )(21-=,X U P N 2δ=,当21U U >时,0>Q ;当21U U <时,0<Q 。
即无功功率总是从电压高的节点向电压低的节点传输。
当0>δ时,0>P ;当0<δ时,0<P ,即有功功率总是从电压相位超前的节点向电压相位滞后的节点传输。
8、求图示网络的有功分点、无功分点。
线路单位长度参数+Ω/km 。
解:将电网在电源点1拆开得到以下的两端电压相等的两端供电网。
由于各线路的单位长度的参数相等,所以该电网为均一网,根据均一网供载功率的计算公式得:)(6.0533.0)58()6.5533.8(~~~)(4.6467.9)161217()1217()710(17)58(~)(6.5533.8)161217(16)710()1612()58(~212231312MVA j j j S S S MVA j j j S MVA j j j S +=+-+=-=+=+++⨯++⨯+=+=++⨯+++⨯+= 电力网的初步功率分布如图,由图可知负荷点③既是有功功率分点,也是无功功率分点。
9、图示环网中变压器的变比均为实际变比,请指出是否存在循环功率如存在循环功率,请指出循环功率的方向若忽略电网各元件的电阻,请指出循环功率的性质。
参考答案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一、单项选择题:1. D2. D3. B二、填空题:1. 增大了2.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空间电荷极化(夹层式极化)3.在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的物理量4.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5.偶极子式极化、空间电荷极化(夹层式极化)6.大些7.离子性、电子性8.电导强弱程度9.电场强度、温度、杂质10.体积电导、表面电导11.电导损耗、极化损耗12.电导13.δωCtgU214.电导三、简答题1.答:电介质的电导为离子性电导,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的联系减弱,介质中离解出的离子数目增多,所以电导率增大。
而导体的电导是电子性电导,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运动时遇到的阻力增大,所以电导率降低。
2.答:不同。
电介质在直流电压作用下只有电导损耗,而在交流电压作用下除了电导损耗外还有周期性极化引起的极化损耗,所以同样条件下,电介质在交流电压下的损耗大于直流电压下的损耗。
3.答:电介质的电导是离子性电导,而金属导体的电导是电子性电导;电介质的电导率小,导体的电导率大;随温度升高,电介质的电导率增大,导体的电导率减小。
第二章气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一、单项选择题:1.B 2. C 3. A 4. C 5. B 6. D 7. A8. C 9. D 10. A11. D 12. B 13. C 14. C二、填空题:1. 辉光放电、火花放电、电弧放电、电晕放电2.最小3.升高4.空间光游离5.棒—棒6.扩散7.改善电场分布、削弱气隙中的游离过程8.固体介质9.20℃、101.310.低11.增大12.250/250013.空间电荷14.增大三、简答题1.答:(1)因棒极附近场强很高,不论棒的极性如何,当外加电压达到一定值后,此强场区内的气体首先发生游离。
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极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引起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
高电压的测量一、高电压测量标准与方法概述二、球隙放电法测量高电压三、高压静电电压表四、峰值表五、分压器六、光纤传输技术测量高电压七、测量高电压的示波器八、高电压测量的抗干扰一、高电压测量标准与方法概述稳态高电压:主要是指工频交流高压和直流高压。
但所述及的测量方法或装置,有的也可用于频率在一定范围以内的高频高压或脉动成分很大的直流高压的测量。
冲击电压:无论是雷电冲击电压或操作冲击电压,均为快速变化或较快速变化的一种电压。
测量冲击电压的整个测量系统包括其中的电压转换装置和指示、记录及测量仪器必须具有良好的瞬态响应特性,一些适宜于测量稳态或慢过程(如直流或交流电压)的测量系统不一定适宜于或根本不可能测量冲击电压。
冲击电压的测量包括峰值测量和波形记录两个方面。
高电压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的定义:有关高电压试验技术的国家标准GB/T 16927.2-1997中,把用来进行高电压或冲击电流测量的整套装置称为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组件:转换装置、转换装置接到试品或电流回路的引线、接地连线、转换装置的输出端接到指示或记录仪器的连接系统,其中包括了所附有的衰减、终端和匹配阻抗或网络、指示或记录仪器及其接到电源的连线。
测量系统的分类:IEC 60-2(1994年版)和国家标准GB/T 16927.2-1997都把测量系统分为两类:一类叫认可的测量系统(approved measuring system)一类为标准测量系统(reference measuring system)后者具有更高的测量准确度,可用以与前者进行比对并加以校准实验室中一般是使用认可的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工作,这里所叙述到的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要求,除特殊说明者外,均是指对认可的测量系统的要求。
测量的不确定度(误差)标准测量系统:在测量交流电压峰值或有效值,或直流电压的算术平均值时,测量总不确定度均应不超过±1%的范围。
认可交流测量系统:要求测量系统在额定频率下测量试验电压峰值或有效值的总不确定度应在±3%范围内。
第一章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第一节平均自由行程长度: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 的倒数λ。
影响因素:气体分子的半径、温度、气压。
迁移率:E vk =,表示带电粒子在单位场强(m /1V )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电离:产生带电粒子的物理过程,气体放电的首要前提。
使基态原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能,外界能量必须大于电离能才能使电离发生。
四种电离方式:光电离、热电离、碰撞电离、电极表面的电离其中引起碰撞电离的条件为i e W Ex q ≥。
电极表面的电离的四种方式: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热电子发射、强场发射。
负离子的形成: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也可能会发生电子和中性分子结合形成负离子(称为附着)。
对放电的形成起什么作用及其原因:负离子的形成并没有使气体中的带电粒子数改变,但却能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气体放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
带电粒子的消失三种形式:1.在电场驱动下作定向运动,到达电极时消失于电极上而形成外电路中的电流2.因扩散现象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3.带电粒子的复合第二节发生电子崩后抵达阳极的电子数:d a e n n α0=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E BPApe -=α,表明该系数与场强和气压有关。
场强很大时,α急剧增大,气压过大或过小时α都较小。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越大击穿电压越低)第三节汤逊放电的γ过程及汤逊放电全过程:(1)正离子撞击到阴极表面发生表面电离,使阴极释放出二次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γ过程(2)在电极的气隙中,因外界电离因子产生出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在电极两端电压的作用下向阳极移动,当空间的电场强度足够大,这些电子将引起碰撞电离,产生出新的电子,新的电子又将引发碰撞电离,如此持续就会产生电子崩。
在碰撞电离过程中产生的正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撞击阴极,当场强足够大时,初始电子崩的正离子能在阴极上产生的新电子数大于或等于由外界电离因子产生的电子,那么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的作用,放电也能够自持。
4—1测量绝缘电阻能发现哪些绝缘缺陷?试比较它与测量泄漏电流试验项目的异同。
答:测量绝缘电阻能有效地发现下列缺陷:总体绝缘质量欠佳;绝缘受潮;两极间有贯穿性的导电通道;绝缘表面情况不良。
测量绝缘电阻和测量泄露电流试验项目的相同点:两者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测量泄漏电流可使用较高的电压(10kV 及以上),因此能比测量绝缘电阻更有效地发现一些尚未完全贯通的集中性缺陷。
4—2绝缘干燥时和受潮后的吸收特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测量吸收比能较好的判断绝缘是否受潮? 答:绝缘干燥时的吸收特性02R R ∞>,而受潮后的吸收特性01R R ∞≈。
如果测试品受潮,那么在测试时,吸收电流不仅在起始时就减少,同时衰减也非常快,吸收比的比值会有明显不同,所以通过测量吸收比可以判断绝缘是否受潮。
4—3简述西林电桥的工作原理。
为什么桥臂中的一个要采用标准电容器?这—试验项目的测量准确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西林电桥是利用电桥平衡的原理,当流过电桥的电流相等时,电流检流计指向零点,即没有电流通过电流检流计,此时电桥相对桥臂上的阻抗乘积值相等,通过改变R 3和C 4来确定电桥的平衡以最终计算出C x 和tan δ。
采用标准电容器是因为计算被试品的电容需要多个值来确定,如果定下桥臂的电容值,在计算出tan δ的情况下仅仅调节电阻值就可以最终确定被试品电容值的大小。
这一试验项目的测量准确度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处于电磁场作用范围的电磁干扰、温度、试验电压、试品电容量和试品表面泄露的影响。
4—5什么是测量tan δ的正接线和反接线?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答:正接线是被试品C X 的两端均对地绝缘,连接电源的高压端,而反接线是被试品接于电源的低压端。
反接线适用于被试品的一极固定接地时,而正接线适用于其它情况.7—1为什么需要用波动过程研究电力系统中过电压?答:实际电力系统采用三相交流或双极直流输电,属于多导线线路,而且沿线路的电场、磁场和损耗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所谓均匀无损单导线线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第一章1‐1极化种类产生场合所需时间能量损耗产生原因电子式极化任何电介质 10-15 s 无束缚电子运行轨道偏移离子式极化离子式结构电介质 10-13 s 几乎没有离子的相对偏移偶极子极化极性电介质 10-10~10-2 s 有偶极子的定向排列夹层极化多层介质的交界面 10-1 s~数小时有自由电荷的移动1‐4电导形式 电导率金属导体 (自由电子)电子电导 γ很大气体,液体,固体 (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杂质电导、自身离解、杂质、离子)离子电导γ很小ρ很大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移动;电介质通常不导电,是在特定情况下电离、化学分解或热离解出来的带电质点移动导致。
1‐6由于介质夹层极化,通常电气设备含多层介质,直流充电时由于空间电荷极化作用,电荷在介质夹层界面上堆积,初始状态时电容电荷与最终状态时不一致;接地放电时由于设备电容较大且设备的绝缘电阻也较大则放电时间常数较大(电容较大导致不同介质所带电荷量差别大,绝缘电阻大导致流过的电流小,界面上电荷的释放靠电流完成),放电速度较慢故放电时间要长达5~10min。
补充:图中C1 代表介质的无损极化(电子式和离子式极化),C2 —R2 代表各种有损极化,而R3则代表电导损耗。
图1-4-2中,为泄漏电阻;为泄漏电流;为介质真空和无损极化所形成的电容;为流过的电流;为无损极化所引起的电容;为无损极化所形成的等效电阻;为流过支路的电流,可以分为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
lk R lk I g C g I g C p C p R p I p p C R -pr I pc I g J 。
为真空和无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密度,为纯容性的;为漏导引起的电流密度,为纯阻性的;为有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密度,它由无功部分和有功部分组成。
容性电流与总电容电流密度向量之间的夹角为lk 。
J p 。
J pc 。
J pr 。
J c 。
J 。
J δ,称为介质损耗角。
介质损耗角简称介损角δ,为电介质电流的相角领先电压相角的余角,功率因素角ϕ的余角,其正切δtg 称为介质损耗因素,常用%表示,为总的有功电流密度与总无功电流密度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