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常规参考值
- 格式:docx
- 大小:656.36 KB
- 文档页数:3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新生儿化验指标标准参考值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生理功能都处于发育阶段,因此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需要及时监测和评估。
化验指标是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的化验指标标准参考值对于新生儿的健康评估和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基础检查之一,它可以反映新生儿的贫血、感染和炎症等情况。
新生儿的血常规指标标准参考值如下:1.白细胞计数:4.5-21.5×10^9/L2.红细胞计数:4.0-6.0×10^12/L3.血红蛋白:120-180g/L4.红细胞压积:0.35-0.655.平均红细胞体积:95-125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8-34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00-360g/L8.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9.中性粒细胞计数:1.5-8.0×10^9/L10.淋巴细胞计数:2.0-11.0×10^9/L11.单核细胞计数:0.2-1.2×10^9/L12.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5×10^9/L13.嗜碱性粒细胞计数:0-0.1×10^9/L二、生化指标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可以反映新生儿的代谢状况和内分泌功能,对于评估新生儿的健康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的生化指标标准参考值如下:1.血糖:2.8-7.0mmol/L2.尿素氮:1.4-4.4mmol/L3.肌酐:27-88μmol/L4.血清总蛋白:50-70g/L5.白蛋白:28-48g/L6.球蛋白:22-39g/L7.谷丙转氨酶:7-42U/L8.谷草转氨酶:5-40U/L9.碱性磷酸酶:100-420U/L10.总胆红素:3.4-17.1μmol/L11.直接胆红素:0-6.8μmol/L12.间接胆红素:3.4-10.3μmol/L13.钙:2.1-2.9mmol/L14.磷:1.4-2.1mmol/L三、免疫学指标检查免疫学指标检查可以反映新生儿的免疫功能状况,对于评估新生儿的健康状态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血常规正常值表什么是血常规?血常规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测,可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儿童血常规与成人血常规相比,在参考值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介绍儿童血常规的正常值范围,并解释每个指标的意义。
血常规指标及其正常值1. 血红蛋白(Hb)•正常值范围:110-160 g/L(新生儿约为140-220 g/L)•意义:衡量机体供氧能力和贫血程度。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脱水或其他疾病。
2.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范围:4.0-5.5 × 10^12/L•意义:反映机体输送氧气和排出碳 dioxide 的能力。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或失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脱水或其他疾病。
3. 血红蛋白浓度(Hb)•正常值范围:110-160 g/L•意义:反映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脱水或其他疾病。
4. 红细胞压积(HCT)•正常值范围:35%-45%•意义:反映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脱水或其他疾病。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值范围:78-98 fL•意义:反映单个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缺铁性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巨幼细胞性贫血。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值范围:26-34 pg•意义:反映单个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缺铁性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巨幼细胞性贫血。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范围:320-360 g/L•意义:反映单个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浓度。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缺铁性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巨幼细胞性贫血。
8.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范围:100-300 × 10^9/L•意义:反映机体止血功能和凝血能力。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1: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3:血红蛋白浓度(HB):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 10^9/L)1.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什么是室内质量控制目的是什么?室内质量控制:是各实验室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以决定常规检验报告能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
8岁儿童血常规正常值参考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8岁儿童血常规正常值参考表所涉及的项目有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以下是一份关于8岁儿童血常规正常值参考表的详细介绍: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成分,可以帮助人体对抗感染。
8岁儿童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在4,000-12,000/mm3(立方毫米)之间。
如果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或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或过敏反应。
3.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蛋白质,负责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
8岁儿童的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范围在11.5-15.5g/dL之间。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或其他血液问题;血红蛋白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脱水或其他疾病。
5. 其他项:除了上述项目外,血常规还包括其他重要指标,如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这些指标也是评估儿童血液健康的重要参考值。
8岁儿童血常规正常值参考表是评估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对于家长来说,定期检查孩子的血常规是保持其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维持儿童血液健康的重要因素。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茁壮成长。
第二篇示例:8岁儿童血常规正常值参考表血常规检查是指对人体血液内的各种成分进行定量的检测,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对于8岁的儿童来说,血常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8岁儿童血常规正常值的参考表: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能够帮助抵抗感染。
8岁儿童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大约为4.5-13.5 × 10^9/L。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身体各部位,维持正常的身体功能。
血常规检查正常参考值范围红细胞计数(RBC)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其值的高低对于提示累计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4.0~5.5)×1012/L(400万~550万/mm3)成年女性(3.5~5.0)×1012/L(350万~500万/mm3)新生儿(6.0~7.0)×1012/L(600万~700万/mm3)2周岁后逐渐下降。
血红蛋白(Hb)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增高、减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12~16g/d1)成年女性110~150g/L(11~15g/d1)新生儿170~200g/L(17~20g/d1)白细胞计数(WBC)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的所含的白细胞数目。
白细胞是集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WBC值的高低可提示累计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正常参考值: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儿童(5~12)×109/L(5000~12000/mm3)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0/mm3)白细胞分类计数(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
血液中的白细胞根据其形态和染色性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参考值:中性粒细胞(N)50%~70%嗜酸性粒细胞(E)0.5%~5%嗜碱性粒细胞(B)0%~1%淋巴细胞(L)20%~40%单核细胞(Mon)3%~8%尿常规检查正常值范围颜色尿液颜色除了疾病造成之外,还容易受到饮食、药物等影响。
正常颜色:肉眼观察正常尿液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比重(SG)正常参考值:晨尿1.015~1.025,随机尿1.003~1.030酸碱反应(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血常规检查正常值与意义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儿童血常规正常值参考2021标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健康一直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
血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体检项目,通过检查血液成分和指标,可以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
对于儿童的血常规正常值,家长们往往比较关注,因为它可以反映孩子的身体状况,帮助检测出潜在的健康问题。
那么在2021年,儿童血常规正常值参考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对抵抗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2021年儿童血常规正常值参考标准中,白细胞计数的范围为4.5-13.0×10^9/L。
白细胞计数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可能意味着孩子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需要及时就医。
2.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是携氧的重要蛋白质,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至关重要。
儿童血红蛋白浓度的正常范围在110-160g/L之间。
低血红蛋白可能导致贫血,而高血红蛋白则可能与脱水或其他疾病有关。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细胞成分,参与了凝血过程。
在儿童血常规正常值参考标准中,血小板计数的范围是100-350×10^9/L。
血小板过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过高则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4.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携带着氧气,对维持身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儿童的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是3.8-5.5×10^12/L。
红细胞计数高或低都可能与贫血、失血或其他疾病有关。
5.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亚型,对于维持免疫系统平衡至关重要。
2021年儿童血常规正常值参考标准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范围是30-50%。
高或低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与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相关。
总结回顾通过对儿童血常规正常值参考2021标准的详细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健康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家长们平时可以定期带孩子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孩子健康的重要保障。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位父母或者监护人,了解儿童血常规正常值参考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血常规参考范围一般是:
1、白细胞。
正常值为4~10个。
如果白细胞数值升高,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且感染程度和白细胞数量增多成正比。
如果白细胞数值降低,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或应用某些药物导致的。
2、血小板。
正常值为100~300个。
如果血小板数值升高,可能是由于感染、肿瘤或血液浓缩等原因导致的。
如果血小板数值降低,可能是由于急性白血病、血小板破坏或损耗增多、血小板生成障碍等原因导致的。
3、血红蛋白。
正常值为100~120个。
如果血红蛋白数值偏高,可能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病症有关。
如果血红蛋白数值偏低,可能是由于贫血、白血病、产后、失血等原因引起的。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血常规结果不同,与常人的标准也不相同。
刚出生的婴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都有可能偏高,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数值都会恢复正常。
儿童血常规因不同的年龄,血常规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几个年龄段的血常规的参考范围,如下:
第一、红细胞数,1-2周岁的时候4.3×10^12/L;4-5岁的时候是4.4×10^12/L;8-14岁是4.5×10^12/L。
第二、血红蛋白的平均值,1-2周岁是118g/L;4-5周岁是134g/L;8-14岁是139g/L。
第三、网织红细胞,正常的时候,1-2岁、4-5岁、8-14岁都是正常的0.005,基本上达到成人的标准,没有变化。
第四、中性粒细胞的相对值,这个是不同的,1-2岁是0.36,也就是36%;4-5岁是0.58,也就是58%;8-14岁是0.65,也就是65%,它的变化是中性粒细胞五天、五岁一交叉,所以5天-5岁的时候,中性粒细胞比例低。
第五、4-5岁以后,粒细胞逐渐达到成人的标准,特别8-14岁的时候,已经是65%了。
第六、淋巴细胞,小的时候是淋巴细胞占优势,1-2岁的时候是0.56,淋巴细胞的相对值,占5.56%;4-5岁的时候占0.34%,就是34%;8-14岁占0.3%,也就是30%,和成人血象基本接近。
第六、血小板的计数没有明显的差别,基本是成人的标准,从一岁到8-14岁,都是(100-300)×10^9/L。
小儿血常规的变化与血红蛋白有关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有变化,4-6天、4-6岁有两个交叉,
有两次相等,就是各占50%,以后逐渐升高和逐渐降低。
小儿时期血液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造血功能、血液组成、生理变化等均与成人有许多差异,两者的血常规参考标准亦必然存在一定差异。
1、小儿分年龄段,不分性别;成人分性别,不分年龄段。
血细胞数参考值,小儿各年龄段有差异,成人无。
(1)红细胞数:刚出生时最高,其后迅速减少,2~4个月时达最低值,4~6月时稍增加,此后又减少,1岁以后逐渐上升。
当血红蛋白第二次低水平时(8~12个月)红细胞数并不减少仍保持在一定水平;成人红细胞数男女恒定在一个稳定范围。
具体见附表。
(2)血红蛋白:刚出生时较高,第二天更高,以后逐渐下降,约2~4周时达到与成人的男性同等水平,以后再度减少,至2~4个月时达到第一次低水平,然后逐渐上升;到7~8个月又开始下降,8~12个月时达到第二次低水平,以后又增多,到儿童期接近成人水平;成人男女血红蛋白恒定在一个稳定范围。
具体见附表。
(3)白细胞:①白细胞总数,出生时最高,幼儿期生理性波动显著,主要由淋巴细胞的增减所引起。
白细胞平均值,初生时20G/L~30G/L,2~3天后降至10G/L~12G/L;婴儿期保持在原地的水平,1岁以后又逐渐下降;4岁时降至8~10G/L,以后达成人水平;成人白细胞数恒定在一个稳定范围。
②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占多数(75%左右)淋巴细胞占少数。
以后中性粒细胞迅速减少,淋巴细胞绝对数是虽无显著变动,但其百分数增高。
生后4~7天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相等,出现第一次交叉;以后淋巴细胞继续增多,中性粒细胞继续减少。
4~6个月时,淋巴细胞比例达最高值(70%左右),以后逐渐减少,3~5岁时,由于淋巴细胞的减少和中性粒细胞的增多而出现第二次交叉,6岁以后,中性粒细胞继续增多,淋巴细胞逐渐减少,达到成人正常值,并持续终生。
③嗜酸粒细胞,出生时稍少,数日后增加可达白细胞总数的5%左右,以后逐渐减少,维持
在2~4%。
④嗜碱粒细胞,出生时占白细胞总数的0.2~0.5%,以后变动不大。
⑤单核细胞,生后4~5天时出现暂时性增多,可达白细胞总数的9~10%,以后保持在5~7%。
(4)血小板数:生后48小时数值较低约为150 G/L,生后6个月血小板恢复至250~350 G/L,接近成人水平。
新生儿时期血小板波动范围较大为100~400 G/L[1],而成人血小板波动范围较小在100~350 G/L。
2、小儿血象生理性变动范围大,成人血象生理性变动范围较小。
3、小儿时期骨髓储备能力差,特别在乳幼儿期,全身骨髓均处于活跃状态,没有能力负担额外的造血需要。
因此,如有较大的造血需要,常出现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结又恢复到胎儿期的造血状态,末梢血出现幼稚红细胞及粒细胞,同时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而成人则无此现象。
4、由于造血器官不成熟,功能不稳定,轻微的刺激(一般性感染、出血),就有可能引起造血器官广泛反应,而出现血象异常,成人则否。
附表小儿与成人RBC、Hb参考值
另附一份国外的参考区间表,国内的标准暂时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