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1)

  • 格式:doc
  • 大小:251.00 KB
  • 文档页数:4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

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

学时/学分:4学分,总学时72,理论48,实验(见习)24,网络××

一、课程简介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课程。讲

授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在已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

与掌握中医伤科的基本理论与伤科疾患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分为总论、各论两部份。总论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

阐述中医伤科发展简史、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临床诊查、治疗方法及创伤急救

等内容:各论从第六章至第十章,着重介绍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及骨病等骨

伤科常见疾患的诊治要领。

二、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常见病的辩证诊治规律急重病疑难病的诊断、救治的原则杨凌以及了解和本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的新成果。在教学中既强调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伤科的学术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既强调临床实用性,又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世纪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新安医学特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要通过创新的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习

积极性,以适应新世纪对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一)总论

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

2.掌握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教学内容】

1.中医伤科的起源、发展。

2.历代中医伤科的主要成就。

3.清代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医伤科受到歧视的历史。

4.解放后,由于正确地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医伤科得到新生与发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第一节损伤的分类

【目的要求】

1.了解损伤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法的特点。

2.熟悉损伤各种分类法的相互联系。

3.掌握损伤常用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

1.按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

3.按受伤时间分类(新伤、陈伤)。

4.按受伤部位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分类(闭合性、开放性)。

5.按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6.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生活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交通损伤、运动损伤等)。

7.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等)。

第二节损伤的病因

【目的要求】

1.掌握损伤的内因、外因。

2.了解损伤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1.外因、内因的定义。

2.外因:包括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外感六淫及邪毒感染等。

3.内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及职业工种及七情内伤等。

第三节损伤的病机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生理活动。

2.熟悉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相互关系。

3.掌握骨伤科疾病发生后,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1.简述人体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重点介绍损伤后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第三章临床诊查

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

【目的要求】

l.了解损伤的全身情况。

2.掌握损伤的局部症状体征。

【教学内容】

l.损伤后全身情况。

2.损伤的局部症状体征,包括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等)及特殊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等)。常见骨病的症状(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与体征(畸形、肌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窦道等)。

第二节骨病

【目的要求】

l.了解骨病的全身症状体征。

2.了解骨病的局部症状体征。

【教学内容】

l.骨病的全身症状、体征

2.骨病的局部症状体征,包括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及

特殊体征(畸形、肌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窦道等)。

第三节四诊

【目的要求】

1.熟悉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2.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在骨伤科运用要点。

【教学内容】

l.望诊:望全身、望局部。

2.闻诊:一般闻诊、局部闻诊。

3.问诊:一般情况、发病情况、全身情况、其他情况。

4.切诊:伤科常见脉象。

第四节骨关节检查法

【目的要求】

1.掌握肢体角度,长度及周径测量方法。

2.掌握肌力测定标准

3.熟悉人体各关节活动功能及其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检查方法和次序:遵循对比原则,并按照一定次序进行。

2.测量检查:包括脊柱与四肢的角度、长度及周径测量法,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及测量注意事项。

3.肌力检查:检查内容(肌容量、肌张力)、肌力测定标准(0~5级)。

4.临床检查法:包括摸法(触摸、挤压、叩击、旋转、屈伸、摇晃)与特殊检查法(颈部、腰背部、骨盆及四肢各部位)。

第五节影像学检查

【目的要求】

1.熟悉X线检查方法。

2.了解CT、MRI、放射性核素的应用原理。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