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状况
- 格式:doc
- 大小:7.05 MB
- 文档页数:7
企业导报2015年第18期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赵英英(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民营经济又有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以及金融体制改革都成为当下最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本文主要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发展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一、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首先,民营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十分有力,个体私营经济主体的数量逐年增长。
截至2012年底,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主体数量逾5000万户。
其中,个体工商户户数达4059.27万户;私营企业达1085.72万户。
如图1-1是从2007年到2012年的个体私营企业户数统计图:其次,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
截止2012年底,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2.2亿人,较2007年底的1.4亿人增加8000万人,年均增加1600万人,年均增速超过10%。
民营经济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和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存在的问题(一)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目前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不畅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间接融资渠道受阻。
我国的银行普遍存在着对民营企业“惜贷”甚至“恐贷”心理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还是避而远之。
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由于目前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而面向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而且市场进入门槛过高。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限制性强。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住宿餐饮、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一般竞争领域,而在其他重要领域基本上还是国有资本的天下。
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民间投资缺乏法律上的平等保护、经济上的平等竞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外贸、财税扶持方面待遇的公平化是主要原因。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分析目录摘要 (1)绪论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1.2.1 研究目的 (3)1.2.2 研究的意义 (3)1.3 国外文献综述 (4)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4)1.3.2 国相关文献综述 (5)1.4 研究容及方法1.4.1 研究容 (7)1.4.2研究方法 (7)第二章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相关理论分析2.1 相关概念界定2.1.1 民营企业 (7)2.2 融资结构理论基础 (10)第三章地区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现状调研3.1地区民营企业融资模式和融资结构现状对比分析··12 3.1.1民营企业融资模式分析 (12)3.1.2民营企业各成长阶段的融资特点 (14)3.1.3民营企业各成长阶段的融资匹配 (17)3.2 地区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 (18)3.2.1 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低 (18)3.2.2 上市公司少,股权融资严重不足 (18)3.3 地区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20)3.3.1源融资严重缺乏 (20)3.3.2外援融资十分困难 (21)3.3.3信息传输渠道有限 (21)3.3.4 银行信贷支持受限 (21)第四章当前融资结构下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分析4.1 当前融资结构下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22)4.2 地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分析 (23)第五章完善地区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对策和建议5.1债务性融资路径选择——积极发展中小银行 (27)5.2权益性融资路径选择——创业投资机制 (29)5.3 完善政策环境建设,构建全方位保障机制 (31)总结 (38)参考文献 (38)摘要经济危机的爆发,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普遍存在,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而要找寻融资难的根源,就必须先研究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
随着我国金融制度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完善,民营企业融资难渴望得到明显缓解。
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问题与优化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民营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资本结构不合理就是一个突出问题,它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研究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文章分析了民营企业出现的资本负债率偏低、资产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并剖析了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既有市场机制问题,也有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
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资本市场、实行金融改革、加强企业财务约束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金融市场企业融资一、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1、资产负债率偏低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资产负债率偏低。
mm 理论认为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利用负债通过财务杠杆作用,降低资本成本,扩大企业价值,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大。
然而我国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偏低,且在负债结构中偏好使用短期负债进行经营活动,这主要是资金筹措渠道不畅造成的,它们的主要资金来自于自有资金,外源资金很少,这种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企业不能获得财务杠杆效应,企业本身决策的最优资本结构无法实现,无法使企业加权平均成本最小,企业价值最大。
2、负债结构不合理负债结构是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方面。
一般而言,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50%左右较为合理,偏高的流动负债水平将增加上市公司的资金周转风险,是公司经营的潜在隐患。
我国民营企业在负债结构中偏好于使用短期负债来进行自己正常的经营活动,对长期负债使用很少。
3、上市民营企业重股轻债改变目前我国企业负债过重的状况,利用股票融资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目前我国许多民营企业过分依赖股票融资方式。
不愿意发行债券。
融资优序理论则认为企业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是混合型筹资,最后是权益资本融资。
因为这样做首先是利息避税作用,财务杠杆作用可以增加每股盈余,使公司股票价值上升,另外还可以减少股东与经理人间的代理成本。
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分析资本结构是决定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个最本质问题之一,因此对民营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融资预警缺乏,资本结构不合理,贷款结构存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对民营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提出建议,实现民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标签:融资;资本结构;融资渠道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
当企业以主权资本方式,亦或是以负债资本方式进行资金筹措时,都会形成一定的资本结构。
现代财务理论中,资本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关于企业的最本质的问题。
企业不同资金来源所形成的价值比例关系及其所反映的经济金融关系,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
根据融资方式的不同,企业的资本结构包括内部资本和外部资本的比例关系,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股权结构、债务结构等内容。
而随着民营企业数量日益增多,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也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1 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分析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已经开始保持适度负债,及时调整资本结构,他们认为选择最优资本结构是首要问题;其次筹资渠道上,追求以信誉取胜,保持和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
但是,在资本结构和融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1 缺少融资风险的事前防范民营企业目前主要是从事中和事后控制企业的融资风险,在一切财务活动的进行之中防范和控制融资资风险,忽略了事前控制对企业融资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这样只是对已经产生的融资风险进行了控制,只能在存在的基础上近可能大的减少融资资风险,并不能从一开始就进行防范,所以,民营企业应将事前的融资风险预警系统与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
1.2 资本结构不合理,银行贷款依赖性过强民营企业在资本来源方面,负债融资占据了主要位置。
一般认为,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应维持在40%-60%的水平比较合理,以充分运用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作用。
但是很多的民营企业,民间融资占用率较高,对银行贷款有较强的依赖性。
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问题:
1. 成长期资金缺乏:民营企业通常涉及高风险、高回报领域,
因此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但由于缺乏自有资金和融资渠道不畅等
原因,民营企业在成长期经常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2. 财务风险较高:民营企业在资本结构中常常依赖较高比例的
外债,这种财务结构使其较为脆弱,一旦遭遇不良经济环境或商业
交易失败等不利情况,就极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加剧。
3. 融资成本高:民营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没有上市、发
债等融资手段,而只能借助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这导致融资
成本较高,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压力。
4. 股权结构不规范:民营企业股权结构多为家族或少数股东所
持有,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导致股东之间利益分配不均、治理结
构不健全,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优化对策:
1. 优化融资渠道:民营企业应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如租赁、信托、保险等非传统融资方式,增加融资来源,降低融资成本。
2. 提高财务状况:民营企业应提高财务状况,如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财务管理等措施以应对财务风险。
3. 注重股权结构优化:民营企业应改善股权结构,通过股权的
分散化和股权公开交易,增强企业治理结构,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4. 推广风险投资:鼓励发展风险投资,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长期、灵活的资金支持,降低企业的资本结构风险。
5.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推动金融机构提供创新性、多元化和定向性的金融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全面、真实的支持。
摘要(2字居左)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并且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民营企业更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具有更灵活的经营机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但是在辉煌的背后,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
大部分民营企业显示出了各领风骚三五年、不能持续发展的特点,从而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国企改革已经被公认为我国经济中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而且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出路.因此,本文首先从民营企业的理论内涵出发,研究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回顾了不同时期民营企业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并且针对不同的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分析。
关键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目录摘要 (2)前言 (3)第1章文献综述 (4)1.1研究背景和意义 (4)1.2民营企业的定义与范围 (4)1.3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5)第2章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6)2。
1民营企业家 (6)2。
2企业制度 (7)2。
3企业文化 (7)第3章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8)3.1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8)3.2民营企业必须彻底摒弃家族化管理模式 (9)3.3民营企业应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10)第4章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辞 (13)目录不涉及摘要,序号应为1 2 3等,去掉章次。
前言如今,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部分民营企业显示出了各领风骚三五年、不能持续发展的特点,从而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0-11-07作者简介:孟建国(1965-),男,河南中牟人,河南财经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
2001年第2期经济经纬 ECON OM I C SU RVEY No 12 2001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孟建国(河南财经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 要:文章指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了五大特征。
着重分析了民营企业的三种风险,并给出了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特别是民营企业制度创新,要注意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
关键词:民营企业;特征;对策中图分类号:F121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1)02-0038-031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突破思想禁忌的过程。
它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后的前30年,民营经济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营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民营经济大户;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私营经济是对公有制必要和有益的补充0后,民营经济外部环境比较宽松,步入了较快增长的时期。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民营经济每年都以较大的速度向前发展。
据5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6提供的资料,我国私营企业由1989年的90581户增长到1997年的960726户,年均增长3413%;从业人员由1989年的164万人增长到1997年的1349万人,年均增长3011%;注册资金由1989年84亿增长到5140亿元,年均增长6712%;产值由1989年的97亿元增长到1997年的3923亿元,年均增长5818%。
在吸纳就业人员方面,民营经济也显示了强劲的实力,见附表。
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步呈现出/五大特征0。
(一)企业发展规模化。
一些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体会到,有规模就会有知名度,就会有竞争力,就可出效益。
于是他们积极融通资金,努力扩张规模,目前注册资金上亿元的民营企业不断出现。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对策软件学院:俞晨昊李灿锋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松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由所谓的“边缘经济”逐渐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营企业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但在辉煌的背后,我国民营企业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尤其是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都有着不能持续发展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稳定的发展。
本文从民营企业理论内涵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仔细研究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案例;困难;制约因素;对策引言在中国,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国有资本集团,它们构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本支柱力量,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要借助的重要力量,所以一直受到税收等多个方面的优待,而萌芽于民间的民营资本力量则在成长的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就出现了每隔三五年发生一次大调整的规律,每当此时,必有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而每次调控的重点对象,必定为民营资本。
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是在这种政策法律的边缘化的状况下艰难的成长起来的。
本文在通过许多具体案例的分析中,探索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同时根据文献的资料得出民营企业发展的几大阶段,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且提出对应当下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的定义和范围“民营企业”的首次出现是在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这一文件中。
但是我国对民营企业的界定并不确切,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
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
“私营企业”这个概念由于历史原因不易摆脱歧视色彩,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雇员或者有意推动私营企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都倾向于使用中性的“民营企业”这个名称,这就使“民营企业”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私营企业的别称。
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状况
【5】程梅英《经济师》人民出版社2009,(8);95-100.
【6】张军《科技经济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76-86.
【7】林毅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人名出版社2010,(1);56-90.
【8】汪丁丁《经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90-99.
【9】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人民出版社2000,(7);90-110.
【10】周其仁《设立并逐步开放全国性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0,(8);156-189.
【11】柳松.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演进的述评及其研究启示[J].学术交流,2003, (4) ;90-120.
【12】尹亚红.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球经济,2004, (11) ;130-180.
【13】张兆,国余伦,黄苏华.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评价与借鉴[J].财会通讯,
2003,(5);160-180.
【14】苏玉梅,张丽.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学术成就及其缺陷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6,(2);45-89 .
【15】牛建高,《民营企业投资融资与资本结构实证研究》人名出版社2009,
(12);18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