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第八讲:民族关系的发展(中考历史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22
2013中考历史备考: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考预测江苏周学平【精题点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政府的并立、元朝的统一;基本线索是战争、和平、统一;知识重点是经济重心的南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2009年·辽宁省沈阳市)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
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
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A.吐蕃B.辽C.西夏D.金答案:B2.(2009年·湖南娄底)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答案:C3.(2009年·江苏省扬州市)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舍”。
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A. 秦朝B.汉朝C. 唐朝D.宋朝答案:D4.(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旦答案:D5.(2009年·广东省)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②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京剧表演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④人们在阅读《红楼梦》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A6.(2009年·江苏省淮安市)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理藩院答案:B7.(2009年·湖南省株洲市)“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答案:B【中考展望】宋元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流域。
2021年初中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考点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
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2021年初中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考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2021年初中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考点【时代特征】宋元时期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民族关系发展: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
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2.社会变化:(1)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宋元时期,都市繁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3)宋元时期,科技进步,文学艺术多姿多彩,中外交通发达。
【核心考点】1.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2.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金(女真)、西夏(党项)、蒙古。
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4.民族政权并立典型事件:澶渊之盟(北宋和辽)、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
澶渊之盟使辽宋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同时加重了北宋的负担。
辽、宋、金之间,战和交织,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5.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6.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反映了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7.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两宋商业城市兴起。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出现早市和夜市。
乡镇出现了草市。
8.两宋时期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9.“一代天骄”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的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05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考点26 北宋的政治1.(2022年江苏盐城)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A.农民起义B.积贫积弱C.外族入侵D.君弱臣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还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政治上,在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三司使分化宰相的财政大权,设置枢密使分化宰相的军事大权。
地方上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制度,还在各州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经济上,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这些措施,宋朝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因此,“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君弱臣强。
D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材料中的建议针对的是君弱臣强,而非农民起义、积贫积弱和外族入侵,排除ABC项。
故选D项。
2.(2022年湖南郴州)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表明宋朝战斗力弱,结合所学可知,与重文轻武政策有关,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表明宋朝军人地位的低下,也就是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D项正确;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意思是,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不能体现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项;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意思是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一)专题一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一、知识线索线索一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民族融合线索二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及统一问题二、专题演练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面有关西藏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②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③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地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是①赤壁之战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郑成功收复台湾④清设驻藏大臣⑤1684年清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4.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个的联系与交往5.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下列措施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②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④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6.以下史实中,最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①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②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③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④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7.以下能证明“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友好交往,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西藏”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唐朝时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②清朝册封达赖、班禅③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④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⑤清政府确立“金瓶掣签”制度⑥土尔雇特部回归祖国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拉萨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⑦C.③④⑤⑧⑦ D.②③④⑥⑦8.右表表明我国古代就对____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