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以贵州黄果树为例).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39
222018年7月下半月刊导游视角下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旅游旺季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罗周静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贵州省旅游的代表,是入黔游客必到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据统计,2017年7月以来,黄果树景区的游客呈井喷似增长,日接待量高达2.5万人次。
旅游旺季导游工作难度随之增大,加强黄果树景区内部管理,有利于提高导游人员工作效率,提升游客游览质量,提升贵州省旅游形象。
景区的管理直接影响导游在带团的工作进程,影响游客游玩的体验,体现一个地区旅游的发展,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是贵州省首批“5A”级景区之一,是贵州省最负盛名的旅游景区之一。
然而,实践证明,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在管理上还存在系列问题,如景区内部施工较多,道路经常封锁或者变更,旺季时游客太多,游客拥挤拥堵现象严重等,给导游人员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也严重影响了游客游玩时的心情。
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有利于提高景区管理质量。
一、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门票购买方式地点不稳定、智能化水平低门票够的地点及方式极不稳定,经常更改,这给导游人员工作带来不便,有时候让导游走弯路,耽误时间,如黄果树景区部分时间可以在陡坡塘购买门票,时而不可以,时而可以刷银行卡购买门票,时而不能,这些手续的不稳定,给导游工作增加了许多负担,导游人员购票耽误时间长,游客等待时间增长,容易引发游客投诉。
导游人员无法通过智能手段减小工作难度,黄果树景区购买门票需要导游人员在当日游览前排队购票,在旅游旺季时,导游人员排队购买门票耗时两三个小时是正常现象,这使得游客等待进入景区时间长,从而容引发游客投诉。
黄果树景区旅游团门票与车票不能分发到个人,是整体票,这意味着全团人必须随时都行走在一起,一旦有游客走错脱离团队,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游览进程,这使得导游工作难度增加。
(二)景区检票点多,人工检票速度慢黄果树瀑布景区现行包括陡坡塘、天星桥、大瀑布三个景点,在进入这三个景点之前都必须验票,且验票手段没有实现智能,由人工验票,一些团队较大的旅行团,导游无法记住所有团队游客的面貌,在旺季时,人员非常拥挤,旅游团进入景点时,时常混入其他散客或者其他团队客人,或者是数错人,一旦发生纠纷,将造成团队滞留,影响团队游览进程。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全文《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全文为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更好地保护、利用和开发风景名胜资源,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制定了《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下面是详细内容,欢迎大家有阅读。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更好地保护、利用和开发风景名胜资源,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景名胜区是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和游览条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按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报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公布的市、县级风景名胜区,报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报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区。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第五条为利于保护我省风景名胜资源,加快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根据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原则实行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对收取的资源有偿使用费和门票的收入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集中一部分统一调剂使用。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风景名胜区工作,地、县两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工作。
主要任务是:分级组织风景名胜区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审查创建风景名胜区条件,负责申报工作,组织编制和审查风景名胜区规划;审批风景名胜区内建设项目的选址;监督、检查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机构第七条风景名胜区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所属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内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并接受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隶属于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州、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署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二)省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隶属于所在地的州、市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三)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隶属于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黄果树环保整改措施黄果树环保整改措施一、引言黄果树,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是中国最大的瀑布景观之一,也是贵州以及整个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黄果树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高强度的游客流量、建设规模扩大以及资源过度开发等因素,导致黄果树及其周边环境遭受到极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黄果树的生态环境,制定合理的环保整改措施势在必行。
二、整改目标1. 减少游客数量:通过控制游客数量,减轻黄果树所面临的环境压力。
2. 健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加强对黄果树环境的保护。
3. 资源合理利用:合理利用黄果树周边的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整改措施1. 调整游客流量为了达到减少游客数量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订立游客规模限制政策:根据黄果树及其周边环境的承载能力,制定游客限制数量。
通过实行预约制度,每天限定一定数量的游客进入黄果树景区,排队进入,确保游客数量可控。
(2) 引导游客分流:规划黄果树周边的其他景点,吸引游客分散到其他景点游览,减轻黄果树的压力。
(3) 提高门票价格:适度提高黄果树景区门票价格,降低游客流量。
将门票收入用于黄果树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2.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为了保护黄果树环境,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措施如下:(1) 成立环保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负责黄果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工作。
(2) 设立环保巡逻队伍:增加环保巡逻力量,加强对黄果树景区的巡查和监管,发现环境问题及时处理。
(3) 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管理的有效性。
3. 资源合理利用为了促进黄果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
具体措施如下:(1) 制定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制定周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规划,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游客和相关从业人员遵守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浅析黄果树瀑布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肖祥明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年第03期摘要:黄果树瀑布作为贵州省最大的旅游景区,不仅是贵州省的旅游业的代表,也是推动贵州省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
黄果树瀑布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是顺应当下旅游业的发展潮流,更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做出的自我优化、自我升级,这使其在国际旅游业竞争的优势更加明显,虽然黄果树瀑布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电子商务方面应用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仍存在这较大的差距,但发展景区电子商务是时代的需要,更是黄果树瀑布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的根本。
黄果树瀑布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机遇与威胁,优势和劣势并存,未来的发展需要认真策划。
关键词:黄果树瀑布;旅游电子商务;景区发展;发展策略1.黄果树瀑布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化的必然性旅游景区电子商务正在改变着景区的经营手段和营销方式,建立景区电子商务系统是黄果树瀑布在旅游电子商务上的一个新的尝试,实现以景区景点为核心,通过现在信息技术来改变管理模式,增强信息互换。
黄果树瀑布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下面几方面的需求。
1.1优化景区旅游资源在现代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环境下,黄果树瀑布为了能够跟上现代信息旅游的步伐,已经开始转变发展方式,将旅游景区由单一观光型向多业态型转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旅游资源,减少运营成本,增强经济效益以实现规模效益。
但传统的优化资源方式会产生臃肿的机构,增加成本;所以必须采用现代技术的优势,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景区产业资源,提升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1.2扩大旅游景区市场相对于传统的景区旅游来说,发展景区电子商务的优势明显,在当下,我国的游客的游玩方式基本上以团体游和自助游两种形式为主。
相比于跟团旅行游客而言,自助游客最大需求就是如何获得方便、快捷经济的旅游服务,因此对景区信息的需求就更加的迫切,而黄果树瀑布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促进与顾客的互动交流、提供个性服务等方面都有都有着明显的优势,使用电子商务作为发展手段,可以使景区景点及形象得到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宣传,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增加游客的来源。
分析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出现了开发过度,给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对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认识不够,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管理并不够完善,管理能力不能够满足人门对风景名胜区飞速发展方面的要求。
鉴于国家的行政部门对风景名胜区出台的规划与管理对策,本文提出了加强规划、加强管理、加强指导及其他具体的规划指导意见,提高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规划;风景名胜区;管理对策经过20几年的深入实践与摸索,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规划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由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就使得一些棘手问题也随之而来,困扰着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保护。
如何保护好风景名胜区的现有地形、地貌、物种、植被、名胜古迹、小溪、河流等自然环境,有效合理而不破坏原有自然条件地进行规划设计,减少风景名胜区内的商业化建设,让风景名胜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减少人为破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下面就要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一下深入的探讨,来改善目前我国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管理和开发的现状。
一、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许多的风景名胜区没有设置专门的执法监管机构与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管理技能。
这种做法不但无法合理有效的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管理人员也没有执法权,没有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洞察力,就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致使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保护都无法得到保障。
2、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规划与实施并不能统一,很多风景名胜区都是先制定好了开发规划的方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违背了开发规划意图,使得开发规划成为了纸上谈兵,风景名胜区附近民房的增加与度假村等一系列商业开发,导致了建设的失控、人口的增加,使得风景名胜区越来越商业化、城市化。
以庐山为例,二十年前,就一个小的牯岭镇,现在变成了一个大城市,整个庐山上住了几万人,满山遍野的酒店、宾馆和商店,完全破坏了庐山的风貌。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关注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管理,许多风景名胜区面临着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势在必行。
一、背景与意义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等为主要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的地区。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利用,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关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保护风景名胜区,可以保持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生物多样性,为游客提供美丽的旅游资源;同时,合理利用风景名胜区,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制定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二、保护风景名胜区的原则保护风景名胜区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优先。
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是保护其自然生态系统,确保其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制定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求,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的情况发生。
其次,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保护风景名胜区不仅要保持其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还要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制定规划方案时,要充分考虑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潜力,合理规划旅游设施和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三、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措施1. 加强保护意识和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境教育,引导他们遵守相关规定,爱护自然环境。
2. 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保护风景名胜区。
3. 控制开发规模。
在保护风景名胜区的同时,要控制开发规模,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合理规划旅游设施和服务,确保游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黄果树申遗落选的自身原因有四:半边街村寨人口太多太密;部分违章建筑破坏了原有地形地貌,人为痕迹和城市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植被覆盖较差;上游水土流失和污染较重。
一、对半边街村寨进行搬迁,建造居民安置房。
对一些违章建筑进行拆迁、修复。
“拆今护古”,保证景区的历史真实性,破解“人工痕迹太重”问题。
二、在景区范围内造林植树、恢复植被,在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水系地区大规模地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涵养水分,还原景区自然生态环境,“源远流长”。
三、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生态保障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建设。
四、建造污水处理厂,控制水源的污染。
黄果树环保整改措施有哪些黄果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南部,是一座以独特的瀑布景观而闻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然而,多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黄果树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包括水污染、垃圾处理不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保护黄果树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整改措施。
一、水污染治理黄果树瀑布是贵州省的重要水资源,保护瀑布的水质是首要任务。
为了治理水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源保护:设立水源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采矿、养殖和农药施放等活动,定期监测水质,及时发现并处理水污染源。
2.加强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周边居民、旅游景点和餐饮服务区的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3.加强农业污染控制: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缓农业对水质的污染。
二、垃圾处理改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黄果树周边产生的大量垃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改善垃圾处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设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在黄果树周边建设垃圾处理中心,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鼓励旅游者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减少对黄果树景区的污染。
3.加强监管:加强对旅游景点、宾馆餐饮区等场所的垃圾处理监管,对违规处理垃圾的单位进行处罚。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黄果树自然保护区是贵州省的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受到丧失。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保护区管理:增加保护区的巡护人员,加强对非法狩猎、查封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稀有和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2.限制人类活动:限制游客的人数和行动范围,制定游客行为准则,防止游客捕杀野生动植物或破坏栖息地。
3.推广环境教育: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爱护自然的意识。
四、可再生能源利用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可以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加强能源管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者历史文化景观为主要资源,具有较高旅游欣赏价值和开辟利用潜力的地区。
规划是风景名胜区开辟利用的基础,旨在保护和提升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同时满足游客的需求。
本文将从五个部份分析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内容、规划原则、规划实施和规划效果。
一、规划的重要性1.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系统、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
规划将合理规划遨游路线,避免过度开辟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1.2 保护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规划要保护这些遗产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历史建造、文物等资源,提升景区的文化价值。
1.3 促进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不仅要保护环境和文化,还要兼顾经济发展。
规划可以引导合理的旅游开辟,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二、规划的内容2.1 景区整体布局:规划要考虑景区的整体布局,包括遨游路线、交通设施、停车场等。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遨游效果。
2.2 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要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植被恢复等。
这些措施可以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2.3 设施建设:规划要考虑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设施的规划。
这些设施可以提供便利的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规划的原则3.1 可持续发展: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统一起来。
规划要考虑长期发展,避免短期利益对景区造成的伤害。
3.2 公众参预:规划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公众参预的方式制定规划方案。
这样可以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3 综合协调:规划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协调景区内外的利益关系。
规划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进行密切合作,形成合力。
四、规划的实施4.1 制定详细规划方案:规划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背景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这种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地表、地下连通性强,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低,一旦受到破坏后就难以恢复。
由于喀斯特地区土层瘠薄,保水能力低下,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低下,常处于超载状态。
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球化学过程塑造出许多成因独特、风景秀丽的地貌、水文景观,它们往往成为品位较高、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大多已开发成著名的风景区。
旅游开发固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过大的旅游接待规模容易对景区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
贵州现有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11个分布在典型的喀斯特地区。
近年来,这些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但由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旅游业发展造成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在“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常常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给旅游地的环境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和物质需求不断进步而相应发展的产业。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现以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为例-------------------黄果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景观,其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距省会贵阳市128公里,距西部旅游中心城市安顺市区45公里,有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黄果树机场、320国道、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新建的清(镇)黄(果树)高速路直达景区。
景区筹建于1977年,1980年6月省政府批准成立“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理处”,1982年8月被国务院定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7年3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区”、“中国最美的地方”、“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