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特点及临床诊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86.89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5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特点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经良好的护理后,55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采取SAS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价,患者在护理前SAS评分为(53.6±2.7)分;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为(39.2±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护理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不良事件发生。
为延缓疾病进展,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经临床明确诊断。
55例患者男39例,女16例;年龄60~79岁,平均(67.2±2.6)岁;自重隐匿性冠心病患者有13例、心绞痛型冠心病有29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有8例、心肌梗塞型冠心病患者有5例。
2临床特点分析本组研究中存在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较多,多数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从而提示患者的冠脉病变较为严重,应及时给予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导致心肌梗死发生。
据统计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症居多,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消化道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等,应及时对症治疗,以免病情严重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疾病加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身体机能不断衰退,免疫功能降低,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发病后病情比较严重变化快。
在用药方面,多存在个体差异,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在使用强心药物、血管扩张剂、降压药物时吸收各不相同,在临床治疗时存在较大差异性。
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体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冠心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本人就本2000~2010年住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65)治疗体会作一回顾性总结:1 临床资料60例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65~75岁51例,大于75岁9例。
农民20例,工人12例干部22例,知识分子6例。
其中心绞痛30例,心肌梗塞22例,心力衰竭12例心律失常41例。
合并高血压4例,糖尿病18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脑血管病17例,肥胖24例,吸烟45例。
除5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外,其余均好转出院。
2 治疗体会2.1 掌握老年冠心病临床特点,明确诊断是治疗前提。
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是不典型,比如无痛性或不典型疼痛高于有典型症状者。
本组60例中,有心绞痛仅30例,典型心绞痛仅16例,占27%,症状不典型中以脑部症状如晕厥、头晕、躁动不安等为主者9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者10例,以异位痛为主者6例,以心衰症状为者9例,体检发现4例,以其它病就诊12例。
2.2 找出与去除发病发病因素,加强心理治疗。
冠心病发病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吸烟及长期心理负担过重及与劳累、感染、饮食不当等诱因有关,应注意去除。
[1]在各种诱因中,不仅要注意生物因素,而且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机体器官的衰老伴随着复杂的心理变化,情绪波动较大,表现为固执、孤僻、悲观、忧虑、恐惧和绝望等,这些情况不仅能致病,也能加剧病情变化。
另外,还要注意职业、文化程度。
我们发现,凡农村的、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对治疗反应好,恢复也快,死亡率低;反之,凡干部、知识分子,他们文化层次高,对病情有一定了解。
但只是一知半解,过于忧虑、心理负担重,不能很好地与医生配合。
因此,对治疗反应差,病情恢复慢,死亡率高。
在死亡的5例中[2],有4例是该组的人群。
还比如,有的冠心病心梗的农村患者,因其它病到医院就医,经查心电图,方知为陈旧性心梗。
可见加强对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老年人冠心病临床特点70例分析关键词:老年人;冠心病;特点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心病发病多在40岁以上的男性,且以脑力劳动者居多,主要易患因素是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和糖尿病。
冠心病临床上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等症状。
1988年美国健康统计中心公布美国1987年死亡人数及死因顺序,其中冠心病死亡占24.1%,居第一位。
因心血管病致死者,72%发生在65岁以上,其中主要是冠心病。
老年人各个系统呈退行性变化,多种疾病并存,使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较差。
因此,了解老年人冠心病特点对于提高老年冠心病的诊疗水平有一定意义。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0例,男66例,女4例,年龄60~69岁24例,70~79岁30例,80~89岁16例,吸烟史30~40年56例,死亡4例,均符合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70例中,胸闷48例,心慌38例,胸痛18例,咳嗽20例,大汗16例,气喘及恶心、呕吐各14例,双下肢水肿及晕厥各10例,纳差6例,上腹痛4例,尿频、尿急2例。
第一心音低钝68例,心脏向左扩大及颈静脉充盈各30例,端坐呼吸及下肺湿罗音各26例,其中左、右下肺湿罗音各10例,二尖瓣收缩期杂音I级以上20例,心动过速16例,双肺散在干罗音12例,心动过缓lo例,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I~Ⅱ级6例,早搏6例。
合并慢性支气管炎32例,肺气肿24例,高血压16例,脑血栓形成后遗症12例。
发病诱因:劳累32例,情绪激动8例,夜间发病7例,受凉后发病4例,无明显诱因19例。
1.2 辅助检查①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0例,ST 段下移大于0.5mV以上34例,T波倒置24例,心房纤颤22例,室性早搏14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左束支传导阻滞各4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左前分支阻带及QT间期延长各12倒,左心室肥厚14例,电轴左偏8例,低电压6例。
冠心病临床诊治心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需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冠心病的诊治心得,现在将其总结如下,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临床表现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
其中,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可分为劳力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两类。
劳力性心绞痛主要在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时发作,而自发性心绞痛则无明显诱因,常在安静状态发生。
此外,冠心病患者还可出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或新发心绞痛。
二、诊断要点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标记物的改变,进一步可以辅助影像学检查如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
在临床实践中,我注意到以下几个诊断要点:1. 充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胸痛的特点、发作规律、伴随症状等,同时需注意询问患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
2. 详细体格检查:特别关注心脏、肺部和周围血管的体征,如心律是否齐整、心音是否异常、呼吸音是否清晰等。
3. 心电图(ECG)检查:心绞痛发作时进行心电图监测,可协助确定诊断。
尤其是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疑似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4. 心肌酶标记物检测:心肌酶标记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在冠心病发作时可升高,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三、治疗原则针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应以改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目标。
在治疗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则:1. 药物治疗:包括药物抗血小板、降脂、降压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药物的合理搭配和剂量的控制,以防止药物不良反应。
2. 心外科手术:适用于冠心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是常见的手术方式。
3. 生活方式干预: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减轻体重等。
老年人冠心病浅谈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平时我们说的冠心病多数是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为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
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胸部不适,即心绞痛。
当你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下列现象时: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放射到肩、手臂或颈部;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咸感;饱餐、寒冷、看惊显影片时感心悸、胸痛;在公共场所或会场中,或上楼爬山时,比自己以前,特别比别人容易感到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需要高枕卧位,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清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后才好转;性生活时感到心跳、心急、胸闷或胸痛不适等;长期发作的左肩痛,经一般治疗反复不愈;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速或过缓,应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以便于及早的发现病情。
老年人冠心病与中年人基本相同,即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猝死,但临床常表现不典型。
心绞痛程度一般较轻,常以气促、胃肠道症状或神经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心绞痛时心电图水平型或下斜型ST段压低具有诊断价值。
老年心肌梗塞的起病常不典型,完全无胸痛者占2/3,无胸痛者中1/3是疼痛部位不典型,不在胸部而在中上腹、背或咽部。
急性心肌梗塞可以无症状,尤其合并糖尿病者,常突然发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死亡率高。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患者不应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医生的治疗,而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调养:一、饮食调养:平日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或避免高动物性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蛋黄、乳赂、黄油等;平日烧菜尽可能用植物油,食盐宜少,糖也少吃;食物以素食及豆制品为主,即多食素菜、水果、豆制品等;蛋白质的补充可食用瘦肉、鱼肉和蛋类。
高龄冠心病患者发病特点及相关对策【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发病特点,给出相关临床诊疗对策。
方法回顾分析96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
结果经治疗之后,试验组:显效和有效44例,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平均(8.3±1.4)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1.7%;无效4例,占8.3%。
对照组:显效和有效32例,占66.7%;无效16例,占33.3%;治疗有效率为66.7%。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临床特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非常多样且发生的合并症非常多。
在此次收治的48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中,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20例,占41.7%、合并高血脂患者有14例,占29.2%、合并糖尿病患者有10例,占20.9%、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有4例,占8.3%。
由于这些疾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使得患者的疾病不断恶化,进而导致患者死亡。
对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以及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者年龄等。
1.3 方法1.3.1 对照组根据患者在临床上的发病特点,对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给患者采用正规的保守治疗方案,给患者使用扩血管药物和阿司匹林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给患者使用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391)25mg进行治疗,50-100mg/次,2次/d,将患者的心肌耗氧量进行降低;使用硝酸甘油(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022)0.5mg进行治疗,0.5mg/次,每5min重复一片,舌下含服,来促使患者的血管扩张;使用阿司匹林(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4021217)0.6g来进行抗凝,3次/d;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患者多进行休息和吸氧。
简述老年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特点表现
老年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特点表现如下:
1. 症状不典型:很多老年冠心病患者并没有心绞痛的症状,而是表现为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恶心、出汗增多、头晕、四肢无力等。
有些患者甚至仅表现出牙痛或下颌痛等症状。
2. 合并多器官多系统疾病: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合并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或胃溃疡)、糖尿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3. 治疗困难:老年冠心病的治疗较为困难,因为病变可能比较严重,导致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此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如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并发症。
4. 病情严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可能包括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慌等症状。
所出现的疼痛症状会逐渐加强,疼痛感也会放射到局部,比如左肩膀、左臂。
5. 诱发因素明显:在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幅度大、干重体力活等诱发因素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症状会更为明显。
休息及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后所出现的症状可以缓解。
老年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老年人是其高发人群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冠心病的发病和管理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这一疾病。
1. 微血管病变老年人冠心病常表现为微血管病变。
这是指冠状动脉的小血管受损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患者的小动脉硬化程度更高,冠状动脉疾病多发且病变广泛。
这种病变使老年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较常规心绞痛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心肌损伤风险依然存在。
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老年人冠心病的另一个特点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由于老年人常伴随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他们对心肌缺血的耐受能力下降,但常常不出现典型的心绞痛症状。
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对于自身的心脏健康容易产生误判,错过早期的干预时机,增加了心肌缺血进一步发展的风险。
3. 心肌缺血的非典型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表现出非典型症状。
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在感受疼痛和症状上存在一些差异。
他们可能出现胸痛、胸闷、气短,以及疲劳、乏力等非典型表现。
这些非典型症状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误诊,进而影响老年人早期诊断和治疗。
4. 心肌损伤不明显老年人冠心病的心肌损伤常不明显。
老年人的冠状动脉易出现多支病变,且冠脉血流补偿功能较差,这使得心肌缺血近乎持续存在。
虽然心肌损伤不大,但长期心肌缺血却可能导致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下降。
因此,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应包括对心肌损伤的评估。
5. 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往往较为复杂,他们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
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之一就是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即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的风险较高。
这些慢性疾病的相互影响和诱发,可能进一步加重老年冠心病的病情。
在了解了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后,我们对其管理和治疗也应有所调整。
首先,对于老年患者,我们应更加重视微血管病变的存在,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心肌缺血的风险。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
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科共收治的48例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对住院期间进行PCI术后药物干预的疗效、治愈成功率进行观察,同时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经过相关药物(他汀类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灵,美托洛尔等)积极治疗,仅有1例发生心功能减退,4例发作心绞痛,术后患者明显减轻了各种症状,同时改善了生活质量。
结论:采用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虽然有着较高的成功率,如能够同时进行积极的术后药物治疗,则能更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药物治疗是有效、安全治疗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和预防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老年冠心病;临床特征;药物治疗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老年病,冠心病传统治疗方式是采用保守治疗。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目前在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是阿司匹林,但同时也会产生很强的副作用。
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等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极高[1]。
β受体阻滞剂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能缓解心绞痛症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低老年冠心病(尤其是心功能受损)患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硝酸酯类药物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心肌缺血,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调脂药物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已证实,老年冠心病患者可从他汀治疗中获益。
老年人,他汀治疗仍可降低心血管风险,且安全性较好。
值得强调的是,老年人的调脂治疗应充分考虑安全性,慎重权衡风险与益处,并且更加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2]。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48例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其中女患者20例,男患者28例。
年龄在56-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4.2岁,病程最短的为5个月,最长的为16年,其中有6例患有糖尿病,30例伴有高血压,1例发生脑血管意外,3例患者发生过陈旧性心肌梗死。
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体会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别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要面临着许多困扰和挑战。
我有幸在医院实习期间,接触了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并观察了他们的治疗体会。
通过与患者交流和观察,我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抗凝治疗是关键。
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会衰退,血液粘稠度会增加,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因此,抗凝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抗凝药物的用量和监测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难题。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普遍下降,因此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定期监测血液指标,特别是凝血功能,对老年人的治疗效果评估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检查,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药物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此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需要调整。
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下降,代谢速度减缓,容易出现血压升高、血脂升高等情况。
因此,饮食上需要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减少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摄入。
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是非常有益的。
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等。
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减轻病情。
在治疗过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关注。
冠心病是一种长期进行性疾病,治疗期间需要长期的依从性。
而老年人由于年龄等原因,容易情绪波动,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医生和护士需要与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康复活动、心理咨询等方式,提升老年患者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治疗信心。
同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家庭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而家庭成员的支持可以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
家庭成员可以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帮助患者控制饮食和药物使用,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是当老年患者出现不适时,及时给予帮助和医疗指导,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老年冠心病的特征与治疗考虑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所致的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速,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本文将从老年冠心病的特征和治疗考虑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老年冠心病的特征老年冠心病相比于其他人群,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独特的特征:1. 高发率:老年人因为衰老、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更容易患上冠心病。
此外,老年人普遍存在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进一步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
2. 症状不典型:老年人由于神经末梢反应迟钝、心肌代谢变化、疼痛阈值升高等因素,可能表现出不典型症状,如胃灼热、呼吸困难、乏力等,这往往容易被误诊。
3. 多器官受累:老年人身体机能和代谢能力下降,心衰、肾功能下降、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常常伴随着老年冠心病。
4. 心血管风险:老年人的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普遍存在,而这些因素又会促使老年人患上冠心病。
(二)老年冠心病的治疗考虑老年冠心病的治疗应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切实保证治疗效果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老年冠心病治疗的一些考虑:1. 个体化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理状况、心血管功能、全身状况各有不同,因此治疗方案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老年冠心病的常规处理方式。
鉴于老年人药物代谢减慢、器官功能下降的特点,选择药物时要谨慎考虑其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
3. 心脏搭桥手术:对于适合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前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并进行全面术前准备。
4. 改善生活方式: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适度运动、控制饮食,尽量减少心脏负荷,维护心脏健康。
5. 心理支持:老年人患有冠心病会给其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提供心理支持和相关教育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及康复都具有重要作用。
冠心病在老年人中的表现和特殊治疗考虑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多数发病于老年人,给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在老年人中的表现和特殊治疗的考虑。
一、冠心病在老年人中的表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慌、气短等症状。
然而,老年人由于生理变化和其他潜在疾病的影响,可能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症状。
1.1 非典型症状老年人中,一些症状可能与年龄相关,如胸痛可能不明显或完全没有,而表现为背部或下颌部疼痛。
心慌、气短可以与其他疾病混淆,如肺部感染或肺气肿。
1.2 疲劳和体力活动受限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存在,可能会出现疲劳和体力活动能力下降。
虽然这些症状不明显,但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表现。
1.3 非特异性表现冠心病在老年人中的症状常常不明显,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如消化不良、焦虑、失眠等。
这增加了对冠心病的识别和诊断的难度。
二、冠心病在老年人中的特殊治疗考虑老年人由于其生理和心血管系统的特点,需要特殊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来管理冠心病。
以下是一些特殊治疗考虑。
2.1 药物治疗选择在老年人中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特别谨慎。
由于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功能下降,他们更容易受到药物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因此,医生应该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状态和其他疾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
2.2 心脏介入治疗对于一些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然而,在老年人中,心脏介入治疗的安全性要考虑更多因素。
医生需要综合评估老年人的整体身体状况和其他疾病的存在,以确定治疗的风险和益处。
2.3 个体化治疗计划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因人而异,因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全面评估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心血管风险因素和心脏功能,然后制定适合其个体情况的治疗策略。
2.4 生活方式干预老年人对生活方式干预的反应可能与年轻人不同。
在制定生活方式干预方案时,医生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和日常活动水平,制定切实可行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老年冠心病证治特点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愈来愈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作为一个群体,与中青年冠心病是不同的,有着自身的特点。
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性别、年龄、家族史等。
在多个危险因素长期累积作用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往往比较复杂,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常见,而且病变严重。
一、病机特点本病病机复杂,但多属本虚标实。
人至老年,各脏器功能渐衰,本虚则主要为心、肾、脾、肝诸脏虚损,而表现为气、血、阴、阳的不足;标实多为脏腑虚损的病理产物——痰浊、瘀血。
(一)本虚——心、肾、脾、肝虚损1.心气亏虚本病病位在心,以心气亏虚为主,或累及心阴、心阳、心血。
本病多以心气亏虚为病理基础,心主血脉,为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心气充沛,则血流畅达,心气不足,则血行迟缓,可致血瘀脉阻。
如《灵枢·经脉篇》所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
”气血阴阳关系极为密切,气为血帅,血为气母;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心气亏虚作为产生瘀血的病理基础,它又可影响及心阳、心阴、心血。
故临床常见气阳、气阴或气血两虚的本虚表现,心之阴阳气血虚损,心脉失养,可发胸痛,即所谓“不荣则痛”。
2.肾气亏虚本病其本在肾。
从本病发病年龄来看,多为40岁以上及女性绝经后,此时正值肾气渐衰之时。
中年以后,肾气渐衰,而冠心病之发病率亦随之增多,这就说明冠心病之发病必然与肾虚密切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五脏六腑之阴阳皆有赖于肾阴肾阳之资助和发生。
故张景岳强调“心本乎肾”,“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因乎精。
”肾阳虚,心阳得不到正常的激发和推动,可致心阳不足,多表现为心肾阳虚。
若心肾阳虚甚,可发生阳脱。
肾阴虚,不能上济心阴,可使心阴不足,多表现为心肾阴虚。
肾藏精,精能化血,精亏无以化血,可使心血不足。
肾中精气亏损,心气则自然不足。
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体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也日益增加。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症状复杂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总结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体会,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一、药物治疗1. 降血压药物老年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在治疗中,合理选用降血压药物对于控制血压是非常关键的。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的药物方案需要被制定。
2. 血脂调节药物高血脂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服用血脂调节药物对于降低患者血脂水平、防止动脉硬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抗凝药物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因此抗凝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的形成,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4. 抗心绞痛药物心绞痛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合理选用抗心绞痛药物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法满足病情需要时,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这些手术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供应,减轻心肌的缺血状况。
三、心理支持与康复老年冠心病患者除了身体治疗外,心理健康和康复同样重要。
家庭和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爱。
患者可参加心理咨询和康复训练,以提高对疾病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四、生活方式改变老年冠心病患者应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对心脏的负担。
合理安排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规律运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都对于病情的改善至关重要。
五、定期随访和监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波动大,定期随访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和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适应患者的病情变化。
六、家庭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的护理,家人需要为患者提供定期的监测、药物管理和心理抚慰。
健康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总结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体会后,我们发现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但心理支持和康复同样必不可少。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一、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征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其临床特征与年轻人有所不同。
了解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征对于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高发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群中心血管系统功能逐渐下降,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问题。
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高。
2. 焦虑与抑郁:老年人在面对身体健康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变动时,常常会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加重心血管系统负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 静息性胸口不适:老年人常表现为类似冠心病的胸闷、胸痛等不适感,尤其在静息时出现。
这种症状与冠心病发作有所不同,对老年人而言需加以重视。
4. 不典型症状:老年人在心血管疾病初期往往呈现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如胸闷、胸痛可能被误认为胃肠道问题;呼吸困难可能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医生在诊断时需要特别注意。
5. 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出现的变化既包括器质性改变(如动脉硬化、心肌纤维化等),也包括功能性改变(如血压调节能力下降)。
二、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条件和个体差异。
以下是针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老年心血管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如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而对于心肌梗塞或者心绞痛患者,通常会使用抗凝血剂、β-受体阻滞剂等。
2. 生活方式干预: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戒烟限酒等。
控制体重、减少盐分摄入和注意休息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3. 心脏康复:心脏康复是指通过改善身体状态和恢复功能来提高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种方法包括定期锻炼、遵循医生建议的药物治疗以及定期随访。
4.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老年人来说,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特点及临床诊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9-05-22T10:12:16.81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6期作者:赵虹
[导读] 老年人冠心病临床特征多样化,合并症发生率较高,该疾病在临床上无明显现象。
医院应避免误诊及漏诊现象出现,确保治疗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长胜乡卫生院 1551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冠心病的特点及临床诊疗体会。
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入院接受诊疗的54例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4例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主要有心前区疼痛、心前区不适、心绞痛、心悸、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合并高血脂以及合并糖尿病,有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过诊疗后得以治愈。
结论:老年人冠心病临床特征多样化,合并症发生率较高,该疾病在临床上无明显现象。
医院应避免误诊及漏诊现象出现,确保治疗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特点;诊疗体会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elderly.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4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for treatment from July 2017 to July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54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mainly precordial pain, precordial discomfort, angina, palpitations, hypertension, arrhythmia, hyperlipidemia and diabetes mellitus.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elderly are divers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high.Hospitals should avoid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to ensure the timeliness and accuracy of treatment.
Key words: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aracteristic;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为首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仍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
目前规范的药物治疗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冠心病致残、致死率明显下降,但并不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降低,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展并且建立起规范有效的心脏康复体系,已极大的提高各类人群的基础健康状况,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对老年冠心病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入院接受诊疗的54例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年龄61-84岁,平均
(72.15±2.49)岁,病程4-27年,平均(15.68±10.97)年;女性20例,年龄63-86岁,平均(74.31±2.63)岁,病程5-29年,平均(16.62±11.25)年。
本次所有分析对象(老年冠心病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1]。
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包括急性冠脉综合症、未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重度肺动脉高压、肝肾衰竭晚期、既往有运动后晕厥史、影响运动的骨关节病、认知功能障碍等。
所入选的病人均有完整的病例资料。
1.2方法
将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5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统一表格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
另外对老年患者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如何识别冠心病、冠心病的药物、冠心病患者如何运动和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
鼓励患者家属参加康复咨询和教育。
各项生化指标:空腹血糖(GLU)、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探讨出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并发症表现、诊断等疾病特点,总结临床诊疗体会。
1.3观察指标
所有分析对象均符合老年冠心病诊断标准。
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具体临床特征以及合并症表现。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老年人冠心病临床特征:入院接受诊治的5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呕吐伴恶心有2例,6例老年患者出现咳嗽现象,30例胸闷,10例老年患者心前区疼痛,20例患者心前区不适,28例患者出现心悸症状,8例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
老年人冠心病并发症临床表现:54例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并发症临床表现具体有心律失常36例、糖尿病18例、高血脂和高血压32例、心肌梗塞30例、心绞痛22例。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老年人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展。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
动脉产生粥样硬化,尤其是老年人发病危险因素较高。
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且发病急,并发症表现多。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功能下降,体质弱且慢性疾病缠身,冠心病随之老年人数量不断递增而上升。
在临床中,合并症表现多,而冠心病临床特征不明显,医生在诊治过程中难度较大。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血管腔狭窄或者堵塞,导致其所供血区域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在临床中常见有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症状,由于该疾病起病急,因此在病情发作严重时易猝死[2]。
老年人患者由于身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相比于中年人,冠心病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
在早期阶段,甚至有部分老年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征,随着病情不断变化,很容易错失诊治最佳时机。
在冠心病发作时,典型临床症状被隐匿,老年人患者常出现恶心伴有呕吐现象以及咳嗽等,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治时很难做出确切判断。
例如,根据患者不明显临床表现初次误判为呼吸道疾病或是腹部疾病,从而耽误诊疗[3]。
部分老年患者也存在腰背疼痛等首发症状,医生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炎,从而掩盖典型症状。
冠心病合并症类型多,若合并症发作,同样也容易严重影响医生的判断,从而使误诊及漏诊发生率提高,不利于提升冠心病确切诊治率。
心肌缺血以及心脏传导系统出现障碍是冠心病两大危险因素,老年人患者往往会出现心律失常临床症状。
例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心房颤动等。
在本次分析对象中,有36例老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现象,一旦未能及时进行诊治,病情逐渐加重,则易引起泵衰竭。
同样,冠心病合并高血脂、高血压也易对诊治工作带来困难,不利于产生良好预后。
本研究表明,5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有48例患者经过入院接受诊治后得以治愈,6例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老年人为冠心病多发群体,在临床诊疗中临床特征呈现多样化,合并症现象多,在诊疗时难度加大。
因此,相关医师应仔细诊断出确切的临床表现,防止误诊及漏诊现象发生;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合并症发生,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王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6,7(26):63-64.
[2]梁凤铭,谭仲庆.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衰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3):90-91.
[3]刘文.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