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 格式:docx
- 大小:90.04 KB
- 文档页数: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与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这个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发展趋势就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它“就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特点: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发展趋势就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具体的说来:经济形态上,就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就是: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其中国营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合作社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就是个体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任务就是恢复与发展生产,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并逐步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削弱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基础。
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就是多元的,它不就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就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同样也就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就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
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党与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政策。
如果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基本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
通常情况下,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它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解读一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跨度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这一社会形态不同于以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独立的社会形态,它仍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那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因素来分析:一、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但是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二、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建国初,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了苏联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这些都决定了社会主义因为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收到限制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最终将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经济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从经济上看:从政治上看:结论: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1)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毛泽东在1952年9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大意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这三种基本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解决此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主要内容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56)第二,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关系: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第三,在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土地改革的完成,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土地革命完成后的主要矛盾是:国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国外: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土地改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任务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然而何时过渡?怎样过渡?(二)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特征第一,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20年考研政治复习: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特点一、重要必备考点就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特点来说,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分别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有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主要经济成分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就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上的特点来说,新民主主义的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阶级力量。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实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解决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二、真题大盘点(2006年多选题第27题)2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答案】ABD(2006年多选题第21题)21.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民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包括(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答案】ABCD。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并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它是近代中国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桥梁。
这种具有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其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特征。
第一,经济方面,由于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的实施,封建地主阶
级的土地占有制度被彻底摧毁,官僚资本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没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新型的新民
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即国营经济及其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
济制度。
第二,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文化方面,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文化。
总之,新民主主义社会既然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自然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这两种因素
不断地碰撞、冲突和较量,其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不断被削弱、被限制。
最终,在条件具备后,新民主主
义社会就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这个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具体的说来:经济形态上,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是: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其中国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是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并逐步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削弱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基础。
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
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政策。
如果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社会形态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它不同于以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独立的社会形态,它仍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1)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但是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2)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建国初,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了苏联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这些都决定了社会主义因为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收到限制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最终将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5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那么5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呢?五种经济成分中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则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因此,三种经济成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便指由原先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以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构成。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结合阶级构成分析主要矛盾。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
其中,经济成分中所指的社会主义经济其代表阶级是工人阶级,个体经济的代表阶级是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代表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有自己独立的发展方向,而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一、谈谈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特点: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
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这个社会将不断地向着社会主义方向转化。
1、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2、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
(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①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②个体经济(资本主义性质)③合作社经济(个体私有、集体合办;半社会主义性质)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公私合营;带有社会主义性质)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主要矛盾:(1)1949-1953: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2)1953-1956: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两重性):(1)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2)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二、谈谈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始末?如何评价?始末: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改造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过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
列宁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与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性质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1、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2、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3、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4.在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扩展资料:一、经济成分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合作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半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过渡。
因此,主要有三种经济成分:国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二、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力量。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它并不代表一个独立的发展方向。
因此,这三种基本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和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积极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
三、路线与任务1953年六月, ***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描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四章习题一、单选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 B 资本主义社会C一个过渡性的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B封建的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下面不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的是()A自愿互利 B 典型示范 C 国家帮助D积极引导4、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A暴力没收B和平赎买C支付赔偿金D和平没收5、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形式是()A供销合作社 B 生产合作社C互助小组D国家资本主义6、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利润的分配形式是()A 四马分肥B定股定息C平分利润D企业为主7、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的建立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8、建国初期,我党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了()政策。
A、利用、限制、改造;B、利用、限制、消灭;C、限制、改造、消灭D、团结、教育、改造9、新中国建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部分的来源是()A、没收官僚资本;B、赎买民族资本;C、没收外国资本;D、没收地主富农财产10、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合作社经济;D、私营经济二、简答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是什么?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三、分析题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的特殊:材料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第四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
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2.简述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初期,由于抗美援朝战争对军用物资的需求和土地改革后农民消费品的增加,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度有较大的发展,然而,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也逐渐暴露出来。
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之间,资本主义企业内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影响到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劳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作为新中国对于旧制度的否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经验:首先,它标志着公有制对于私有制的宣战,并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其次,他为广大的受压迫人民推翻了压在他们头上的精神枷锁,使他们不仅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政治上和精神上得到了解放!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也是人类进步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一页!第三,五十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也使今天的中国人民具有了并从此具有了对于人生和美好社会前景的回忆和向往的内容!更为重要的经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为最广大的中国人民建立和打下了公而忘私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的雄厚的思想基础!总之,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种政治举措,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开创了崭新的一页,开创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美好的社会基础的开端,开创了中国人民展示自己最为美好和健康的人的本质的社会形态!也为目前的社会现状树立了一面镜子和标尺!
4.试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
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
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
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
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
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
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来源:/data/x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