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54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讲义细目一:概述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意义:辨别疾病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
细目一:八纲一、表里: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表——皮肤、肌腠、经络。
里——气血、脏腑、骨髓。
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表证---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里证---证候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
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
二、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与热证鉴别三、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四、阴阳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阴阳是辨别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
阴证:里证、寒证、虚证。
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细目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转化、证候真假四个方面1.证候相兼:临床常见的八纲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
2.证候错杂指疾病某一阶段,不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关系,可以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3.证候转化指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其病位、病性,或邪正盛衰的状态发生变化,由一种证候转化为对立的另一种证候。
证候的转化包括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4.证候真假(寒热真假、虚实真假)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着病情的真象。
证候真假的内容主要包括寒热真假与虚实真假。
(1)寒热真假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寒、热本质相反的“假象”症状或体征,即所谓真热假寒、真寒假热。
中医诊断学第八单元《八纲辩证》细目一概述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病位的浅深,表里病邪的性质,寒热邪正的盛衰,虚实病证的类别,阴阳下列哪项不属于八纲辨证的内容A.病性寒热B.病变吉凶C.邪正盛衰D.病变类别E.病变部位『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八纲辨证包括:病位的浅深,表里;病邪的性质,寒热;邪正的盛衰,虚实;病证的类别,阴阳。
细目二表里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
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概而言之,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关于里证的特点,错误的是A.病情一般较重B.无表证特征证候C.都是急性起病D.病程一般较长E.以脏腑证候为主『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里证一般病程较长,起病较慢。
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证临床表现的是()A.恶寒发热B.头身疼痛C.鼻流清涕D.咽喉痒痛E.手足厥冷『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手足厥冷不属于表证临床表现。
细目三寒热1.寒证的临床表现寒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迟等。
2.热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图片发自简书App下列各项,不属于寒证与热证鉴别要点的是A.身热与身冷B.面赤与面白C.口渴与不渴D.舌苔黄与白E.头痛与不痛『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寒证与热证鉴别要点不包括头痛与不痛。
细目四虚实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中医诊断学如何运用八纲辨证诊断疾病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的本质。
八纲辨证作为中医诊断学中的核心方法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这八个纲领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概括和分类,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关键的指导。
首先来说表证和里证。
表证,通常指的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多因外邪侵袭体表所致。
其表现为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等。
一般来说,表证的病程较短,病情相对较轻。
比如,一个人突然吹风受凉后,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轻微咳嗽等症状,就很可能是表证。
里证,则是与表证相对而言,病位深在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
形成里证的原因很多,比如外邪直接侵犯脏腑,或表证不解,病邪传里;或者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气血。
里证的症状较为复杂多样,具体表现取决于病变所在的脏腑部位。
比如,胃脘疼痛、腹胀、呕吐、腹泻等可能是脾胃病变导致的里证;心悸、失眠、心烦等可能是心系病变引起的里证。
再来看寒证和热证。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患者常常会有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表现。
比如,冬天里有的人特别怕冷,总是要穿很多衣服,手脚也总是冰凉的,还容易拉肚子,这可能就是寒证。
热证,多因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所致。
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黄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脉数等。
比如,在炎热的夏天,有的人容易上火,出现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结等症状,这往往就是热证。
虚证和实证也是八纲辨证中的重要内容。
虚证,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
比如,气虚的人常常感到乏力、气短、自汗;血虚的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阴虚的人会有低热、盗汗、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症状;阳虚的人则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等。
中医诊断学——第七单元八纲辨证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细目一八纲基本证候要点一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1)表证的临床表现: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2)里证的临床表现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
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要点二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1)寒证的临床表现: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辨证要点:寒冷、清稀、白、脉紧或迟(2)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辨证要点:热、红、黄、数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要点三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1)虚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一般新起、暴病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2.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要点四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阴证的临床表现:里证、寒证、虚证。
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畏冷肢凉,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泻气腥,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等。
2.阳证的临床表现:表证、热证、实证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奇臭,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等。
中篇辨证绪论:一、辨证论治就是中医学得特色与精华辨证论治就是中医学得特色与精华,就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得原则。
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就是中医学应有得、独特得内容,它就是治疗时立法处方得主要依据。
无论疾病病种就是否明确,辨证论治都能够根据每个人得具体病情进行灵活地处理,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医学对疾病得处理能力、二、证得内涵“证"就是中医学特有得理性概念,就是哲理、医理与临床实践得结合,就是认识论、科学观与生命科学、医学实际内容得结合。
三、辨证得方法与关系临床辨证得一般思维规律,就是在中医学理论得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得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纲领,再确定辨证具体要素,然后形成完整准确得证名。
八纲辨证就是辨证得纲领,属于纲领证;病性辨证就是辨别证候得性质,属于基础证;脏腑辨证就是以病位为主得辨证方法,属于具体证;此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也就是中医学辨证分类得方法、第七章八纲辨证【教学目得】熟悉八纲、八纲辨证,八纲证候相兼、错杂、转化、真假等概念;掌握八纲基本证候得临床表现,熟悉其证候分析。
【教学内容】1.八纲、八纲辨证得概念与源流。
2.表里辨证:表证(及半表半里证)、里证得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3、寒热辨证:寒证、热证得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4。
虚实辨证:实证、虚证得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5、阴阳辨证:阴证、阳证得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鉴别要点。
6.八纲证候相兼、错杂得含义、类型;证候真假得含义、类型、证候特征、病机、辨证要点;证候转化得含义、类型、实质。
7.八纲辨证得意义。
【教学要求】一、八纲辨证得概念与源流1。
了解八纲作为辨证纲领得意义。
2.熟悉八纲辨证得概念;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得辨证意义。
二、八纲基本证候1。
熟悉表与里、表证与里证概念得相对性;表里两纲得辨证意义。
熟悉半表半里证得概念、临床表现。
中医诊断学中的八纲辨证如何把握病机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八纲辨证则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八纲辨证,我们能够对疾病的本质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把握病机,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这八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疾病诊断体系。
要准确把握病机,首先需要对每一个纲有清晰的认识。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它涵盖了疾病的整体属性。
从宏观角度来看,凡是活动的、向上的、兴奋的、亢进的都属于阳;而沉静的、向下的、抑制的、衰退的则属于阴。
比如,一个人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振奋,多属阳证;反之,面色苍白、声音低微、精神萎靡,则多属阴证。
阴阳的辨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要结合其他六纲进行综合判断。
比如,表证、热证、实证多属于阳;里证、寒证、虚证多属于阴。
表里主要是判断疾病病位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
表证通常是指病邪侵袭人体的初期阶段,病位较浅,病情相对较轻。
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
里证则是指病邪深入脏腑、气血、骨髓等内部,病位较深,病情较重。
里证的表现多种多样,如咳嗽、气喘、腹痛、腹泻等。
在把握病机时,要明确病邪是在表还是在里,这对于确定治疗的方向至关重要。
如果病在表,应当采用解表的方法,使病邪从体表透出;若病在里,则需根据具体的脏腑气血情况进行调理。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
寒证多由感受寒邪或机体阳气不足所致,表现为怕冷、肢凉、口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
热证则多因感受热邪或机体阴虚阳亢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口渴、面红、烦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
寒热的辨证对于选择治疗的方法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寒证宜用温热的药物来散寒;热证则要用寒凉的药物来清热。
虚实反映了人体正气与邪气的盛衰情况。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
常见的症状有气短乏力、面色无华、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等。
实证则是指邪气亢盛,如外感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或体内痰饮、瘀血、食积等病理产物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