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453.00 KB
- 文档页数:11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世界古代史复习2. 课题所属学科:历史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教学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2)能够分析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和综合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3)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性和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树立和平、合作、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1. 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1)亚洲西部的河流文明;(2)非洲的尼罗河与刚果河文明;(3)欧洲的希腊半岛文明。
2. 古代埃及文明(1)金字塔的建筑特点及意义;(2)法老的统治与宗教信仰;(3)古埃及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3.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汉摩拉比法典的内容及意义;(2)苏美尔人的宗教信仰和艺术成就;(3)亚述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4. 古代印度文明(1)印度河流域的农业和城市;(2)吠陀时期的社会制度;(3)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5. 古代希腊文明(1)希腊半岛的自然地理环境;(2)城邦制度的特点;(3)希腊的民主政治及其影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世界主要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希腊文明的代表性成果。
2. 教学难点:(1)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差异;(2)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及其对现代民主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程;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案例,深入剖析其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
世界古代史复习重点第一节基本知识302、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
303、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
30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分化的加剧,国家产生了。
305、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306、公元前800年以后,希腊各地建立了城邦国家。
307、罗马则在公元前1世纪后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08、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对后来的西方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309、公元5世纪以后,随着古典文明的衰落和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形成了法兰克王国等新国家。
310、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311、罗马帝国分裂后,在东部建立了拜占廷帝国。
312、拜占廷文化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
313、从14世纪起,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萌发了新的生机,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开始浮现。
314、公元7世纪,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和一系列改革,使社会政治经济获得发展。
315、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在传教和征战过程中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8世纪发展为地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316、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并在保存、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317、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318、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更形成了古代世界的三大宗教。
世界古代史复习汇编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人类的起源1.人类的出现:距今500万—100万年前的是人类的始祖。
距今三四百万年前的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2.主要人种:、、,形成原因。
3.氏族分类:主要分为和氏族社会,和的故事分别反映了它们的社会状况。
【知识点二】亚非文明古国1. _______ 是西方文明的摇篮,______ 是希腊文化的继承者。
2.古希腊执政时期,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评价:3.古罗马:(1)罗马共和国:公元前年建立,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同爆发了战争。
(2)罗马帝国:公元前年,建立了罗马帝国。
【知识点四】亚欧封建国家(一)亚洲:①阿拉伯利用教完成统一。
该教的创始人是,教义是。
②日本大化改新:时间:年;内容:影响:(二)欧洲:①封建制度形成: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基础是改革,其核心是制②基督教的产生:时间:;创始人:;教义:;丕平献土奠定了的基础。
③拜占庭帝国:1453年被灭亡,启示:【知识点五】文明的冲撞与交融1.冲撞:①战争②东征;2.交融:①数字传播:发明,经人传播,为世界共用。
②来华:元朝时,口述《》【知识点六】科技与文化1.文字:公元前4000年代末,苏美尔人创造了______文字,属于最早的文字。
稍晚一些的古代埃及人创造了___ __,属于真正的文字。
2.文学:《___ __ 》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也是希腊最早的史书,相传它是_____编写而成;阿拉伯最著名的文学代表作是《__ ____》。
3.古典建筑:金字塔、罗马圆形竞技场、麦加清真寺、法国巴黎圣母院专练网络平台一、选择题1.一位游客在巴黎罗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右图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文物应出自()A.两河流域B.黄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2. 世界古代文明辉煌灿烂,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先河的是()A.古巴比伦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希腊3. 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A.黄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4.罗马由共和国进入帝国时期的标志是()A.凯撒夺取政权B.屋大维独揽大权C.同迦太基作战,罗马获胜D.斯巴达克起义失败5.对下列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A 荷马B 伯里克利C 阿基米德 D马可·波罗A.古代罗马时期著名的诗人,著有《荷马史诗》B.古代雅典处于全盛时期的执政官C.古代罗马时期著名的科学家D.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中国唐朝时期来到中国6.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火种来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史实;(2)了解世界古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文明成就;(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历史素养;(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古代文明进行深入分析;(3)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重要性;(2)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象形文字等;2. 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宗教信仰等;3. 印度河文明:梵文、印度教、种姓制度等;4. 中国古代文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统一六国等;5. 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奥林匹克运动会、哲学思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史实、重大事件和文明成就;2.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以及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史实;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影响;3. 探究学习:研究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解答;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古代文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历史知识竞赛:评估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检验学习效果;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古代文明案例,如古埃及的壁画、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2.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古代文明之间的异同,如古埃及与中国的政治制度、印度河文明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等,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模拟古代文明的社会生活场景,如古希腊的民主会议、中国的封建王朝等,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4.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古代史复习材料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1、人类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
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古猿进化成“完全形成的人”,称为“猿人”。
晚期智人的化石在亚、非、欧洲均有发现。
亚洲有中国的山顶洞人,非洲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欧洲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3、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
埃及、两河流域、虫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一、神奇的金字塔:埃及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80余座金字塔至今仍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一带。
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二、汉谟拉比法典(由汉谟拉比制定)1、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而18世纪, 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汉谟拉比法典》:A、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B、内容:(a)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b)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c)正文共282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1、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主要有印度河和恒河。
2、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
它把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世古复习资料罗马知识点1.公元前2000年初,印欧语部落在意大利北部创造青铜文化—特拉玛拉文化(实行火葬);公元前1000年起,半岛北部和西部以铁器文化—威兰诺瓦文化为代表(实行火葬,风行把骨灰置于陶罐中埋葬)2.三次战争代表:维爱战争、萨莫奈战争、希腊战争3.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导火线:“墨西拿事件”在皮洛斯战争期间,叙拉古雇佣军中的一批意大利人强占西西里岛东北端的墨西拿。
公元前265年,这些意大利人因与叙拉古僭主发生冲突而处于不利形势,分别求助于迦太基和罗马。
迦太基抢先控制墨西拿。
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揭开战幕。
4.坎尼战役:公元前216 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东南沿海的坎尼附近,以少数兵力对抗罗马8 万大军,获得胜利。
5.前三头同盟:凯撒、克拉苏、庞培后三头同盟:屋大维、安东尼、雷比达思考题1.“王政时代”政治经济状况(实质—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1.军事民主制2.人民大会(库利亚大会)、元老院、王3.铁骑普遍使用,手工业发展4.阶级关系:贵族与平民、保护人与被保护人(家长奴隶制)2.塞尔维乌斯改革(完成在罗马创建王制或原始君主制城市国家的历史任务,标志罗马国家的产生)背景:王政时代后期,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增强罗马的实力,调整社会内部关系。
内容: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3个氏族部落;对公民及其财产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5个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创设森都里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
3.早期罗马共和国平民和贵族斗争背景: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日益突出焦点:土地问题和债务问题4.格拉古兄弟改革(以土地改革为中心)背景:当时罗马土地集中和农民破产已造成严重社会后果,失地农民迫切要求重新获得土地,而贵族中一些有识之士鉴于农民破产有损兵源和安定,也在筹划复兴小农的土地改革方案。
主要内容:公元前133年提比略规定公民每户所占公有地不能超过1000尤格;超额土地由国家偿付地价,收归国有,并划成每块30尤格的份地分给贫穷农民,由一个三人委员会负责分配土地。
世界古代史通史专题复习资料古代世界(远古——16C)古代希腊、罗马阶段特征:1、政治:古希腊罗马文明被奉为西方文明之源,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
在统治和扩张过程中发展出罗马法律,为人类文明留下宝贵遗产。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
3、思想文化:古代希腊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成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重大历史事件:①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基础。
②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③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黄金时代”④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运动⑥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 ⑦罗马帝国:前27~395年⑧东罗马帝国:395~1453年知识点:1、古代希腊城邦特征是,民主政治的特征是,实质是。
2、公元前5世纪在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
3、是罗马法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所以被称为。
4、罗马帝国在扩张后,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5、在6世纪时期,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6、智者学派代表人物:;主张:7、苏格拉底(1)思想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已有的美德。
(2)意义: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的学问。
8、亚里士多德:被称为。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自然界中,是最高级的。
答案古代希腊、罗马1、小国寡民、独立自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奴隶主贵族的民主2、伯里克利、黄金时期3、《十二铜表法》、公民法4、万民法5、《查士丁尼民法大全》6、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7、人8、人。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复习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公选考试历史国情世界古代史知识点复习,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公选考试备考有所帮助。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复习:一、世界文明古国4000一6000年前,在埃及、西亚、印度、中国陆续出现奴隶制国家,成为四大文明古国。
1.古埃及。
(l)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2)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埃及,建都孟斐斯;(3)公元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国;(4)公元前525年,波斯入侵,古埃及灭亡;(5)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另外古埃及有了比较成熟的象形文字和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2.古巴比伦王国。
(l)发源于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出现城邦;(2)苏美尔文明是最初源头;楔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源头;(3)公元前18世纪中叶,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等级制度;(4)汉漠拉比法典是人类历史上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印度。
(l)发源于印度河流域;(2)雅利安人人侵,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阶层;(3)婆罗门教;(4)释迎牟尼和佛教的兴起;(5)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宣传佛教;(6)印度人民很早就创造了拼音文字,制定了历法,采用十进位计算方法,现行的“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
4.中国。
(略)二、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文明步古代东方文明之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沿海地带。
克里特文明是希腊最早的文明,其时期大约为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
公元前1200年,进人新的时代―荷马时代,到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出现社会分化,氏族组织日益瓦解,社会生产部门有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也开始与农业分离。
其社会状态处于父系氏族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则处在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时期。
世界古代史的复习(一)世界上古史的范围世界上古史的范围,就时间而论,始于人类的产生(大约300多万年前),终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中间以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分界点。
•就地域而言,原始社会史运用世界各地的典型资料,综合说明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奴隶社会史则主要叙述埃及、西亚、印度、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中心地区的历史。
大河文明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地理特征:濒临大河流域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组织特征:相对封闭的村社政治特征: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一、古代两河流域:1、地理位置: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2、地理特点和文明特征:1)两河定期泛滥带来充沛的水源-----灌溉农业发达2)地势平坦容易受到外族入侵----王国更替频繁,民族融合趋势加强3、文明成就:苏美尔人作为两河流域的文明奠基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文字:楔形文字2)文学艺术:《吉尔伽美什》3)法律:《汉莫拉比法典》二、古代埃及:1、地理位置:东北非,尼罗河流域2、地理特点和文明特征:1)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充沛水源----适宜农业发展2)狭长河谷地带----提供相对安定发展环境,有利于保持统一3、政治制度:法老神权专制统治4、文明成就:1)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法老专制特征、来时信仰产物)2)文字:象形文字(文字特点:与具体事务形态相像;书写复杂难懂,随古埃及国家的衰亡而逐渐消亡)三、古代印度:1、地理位置: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2、种姓制度:1)形成:雅利安人对印度居民的征服,用种姓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
雅利安人的征服对印度历史的发展起了重大转折,同时对雅利安人社会自身也产生了反作用。
使得雅利安人生产方式从游牧转变为农业,雅利安人内部的氏族社会解体,引发内部出现等级划分,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四个种姓。
世界古代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古代史的重要史实和人物;(2)了解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文明成就;(3)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对世界古代史进行系统复习;(2)运用图表、时间线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历史脉络;(3)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古代文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和文明;(3)培育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古埃及文明:(1)金字塔和法老的统治;(2)象形文字和宗教信仰;(3)尼罗河流域的农业生产。
2. 两河流域文明:(1)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法律制度;(2)苏美尔人和阿卡德王国的兴衰;(3)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3. 古印度文明:(1)印度河流域的农业生产;(2)古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3)佛教的诞生和传播。
4. 中国古代文明:(1)夏商周的更迭;(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5. 古希腊文明:(1)爱琴文明和迈锡尼王国;(2)希腊城邦的兴起和衰落;(3)雅典民主政治和希腊悲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古代史的重要史实和人物;(2)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文明成就;(3)学生史实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2)古代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的内涵;(3)学生对全球视野和历史责任感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2)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3)分析归纳与综合总结。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2)图表、时间线等展示工具;(3)互联网资源和历史文献。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2)小组合作和情景模拟成果;(3)课后作业和自主学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