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和附红体混感的治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以猪的体质下降、消瘦、腹泻、呼吸困难、咳喘、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其临床表现为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母猪繁殖障碍和猪间质性肺炎。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泛嗜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脑膜炎和伴发肺炎为特征。
副猪嗜血杆菌病成为最近几年一种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它的高感染率、高死亡率给各个规模化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情况某猪场发生了一起育肥猪突然发病、发热、贫血、下痢、呼吸困难、跛行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发病猪多为25~70 kg的猪,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用药物很难治疗。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测等综合诊断,确诊该病为猪圆环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通过采取合理用药和防治措施,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二)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被毛粗乱,呼吸困难,有的呈腹式呼吸;部分病猪行走缓慢,不愿站立,出现一侧或两侧跛行,有的关节肿胀;颈部、耳朵、四肢、会阴等处出现紫红色病变斑块,有时斑块相互融合;腹泻,可视黏膜发绀。
(三)剖检变化胸腔和心包内有大量淡黄色积液,肺部可见间质性肺炎,部分区域变硬;肺脏、心脏被纤维素样物质包裹,与胸腔粘连;全身淋巴结肿大、苍白,一些淋巴结外表肿大、充血、变红,但切面却成白色;肝脏、脾脏变硬;肾脏苍白呈淡黄色表面有灰白色病灶,有的猪肾脏变小、萎缩。
(四)实验室诊断1.涂片镜检。
取病猪的心血、肝、肾、淋巴结进行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见到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以纤细杆状者居多,个别呈两级染色的球杆状,间有长而弯细状杆菌,表现出明显的多形性。
2.细菌分离培养。
(1)取病猪的心包液、肺、关节腔内容物分别接种于血液平皿培养基上37℃培养24~48 h,生长出小而透明菌落,不出现溶血现象,挑取菌落,涂片镜检,菌形与直接涂片一致。
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摘要】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是目前畜禽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养殖业发展。
本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该病的传播规律,引起兽医界的高度关注。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和厌食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和临床诊断相结合,治疗方案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包括提高养殖环境卫生、加强动物免疫力等方面。
研究展望着重于开发更有效的疫苗和提高诊断方法的准确性,临床意义在于及时干预降低养殖损失。
这种病情需要加强研究和防控,以保障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诊治、危害、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研究展望、临床意义、总结1. 引言1.1 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危害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猪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这种混合感染可以导致猪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受损,从而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还可能导致猪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粪便异常和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猪的生命。
除了对猪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外,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还可能对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这种混合感染容易在猪群中快速传播,一旦发生疫情,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用于治疗和控制,还可能导致猪群的死亡率增加,从而影响养殖效益。
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对于维护猪群健康和保障养殖业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混合感染的发生,对于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和减少养殖损失也具有重要意义。
1.2 流行病学调查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是一种严重威胁猪群健康的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该病在猪群中的传播情况、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的重要手段。
猪圆环病毒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猪圆环病毒(也称为猪圆环病毒1型)和猪瘟是两种常见的猪病,它们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只猪时,会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受损,使得病情更加严重并延长病程。
对于猪圆环病毒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圆环病毒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一、猪圆环病毒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方法:1. 临床观察:猪圆环病毒和猪瘟混合感染的猪常出现食欲减退、发热、呼吸困难、咳嗽、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
猪瘟病毒感染还会导致皮肤和眼睛发生出血病变。
通过观察猪的临床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混合感染。
2.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确定是否同时感染了猪圆环病毒和猪瘟病毒。
- 取猪的血样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可以检测到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的存在与否。
- 组织标本检测: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可以通过肺、脾、肾等组织的PCR检测来确认感染情况。
- 免疫学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如ELISA和免疫荧光等,检测猪体内抗体的存在,可以判断是否曾经感染过猪圆环病毒和猪瘟病毒。
二、猪圆环病毒和猪瘟混合感染的治疗措施:由于猪圆环病毒和猪瘟病毒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致使猪的免疫力下降,因此治疗混合感染的猪十分困难。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重点是支持性治疗和预防二次感染。
1. 支持性治疗: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
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高能量的饲料,保持猪的饮食正常。
保持温度、湿度适宜,减少外界环境对猪的影响,有利于病猪的康复。
2. 使用抗生素:鼓励兽医师使用抗生素,减轻继发细菌感染对病猪的危害。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抗生素的种类、用量和用时,以免产生抗药性。
3. 加强免疫力:给予合适的疫苗。
到目前为止,针对猪圆环病毒和猪瘟的有效疫苗仍然较为有限,但可以通过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猪的免疫功能。
4. 加强病毒环境的消毒:猪舍、饲具和器械等物品要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需要指出的是,预防仍然是最重要的。
猪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链球菌及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董长兴【期刊名称】《当代畜禽养殖业》【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2页(P50-51)【作者】董长兴【作者单位】唐山市丰南区农牧局 063300【正文语种】中文2012年10月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某猪场发生了以高热、皮肤发红或片状出血、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大便干燥、尿黄、后期耳朵发紫为特征的疾病。
经区疫控中心实验室诊断为猪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链球菌及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通过综合治疗后,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该猪场存栏639头猪,其中存栏母猪43头、乳猪156头、保育猪239头、育肥猪201头。
2012年10月17日发现5个圈舍中49头保育猪(体重在20kg左右)中的10头突然发病。
猪场兽医用头孢菌素、黄芪多糖混合肌肉注射,连用5天,效果不佳。
同时又有25头育肥猪和31头乳猪发病。
当天乳猪死亡4头,随后出现陆续死亡。
场长随即带5头死猪与5头濒死仔猪到专业机构化验。
2 临床表现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1℃之间,精神不振,食欲异常,少食或不食;皮肤发红或苍白、黄染,被毛粗乱无光泽,粪便干燥如栗,尿液呈浓茶色,后期有的发黄;有的耳朵发紫,咳嗽喘息,个别皮肤下有黑色斑点;排黄色稀粪,渐进性消瘦;保育猪出现关节肿胀、跛行,触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5倍以上。
3 剖检变化对病死猪及濒死猪一一剖检,病理变化主要为全身淋巴结水肿、出血;血液稀薄呈红色,不凝固,脂肪黄染,心包有黄色积液,心肌松软变形,心内膜有出血点,个别出现绒毛心;肺脏有轻度水肿,伴有小出血点;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质脆;脾脏显著肿大、出血,紫色;肾脏色淡,呈红色或苍白色,有出血性梗死或灰白色不规则梗死;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胃底出血溃疡甚至穿孔;结肠、盲肠黏膜出血;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有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膀胱积尿,尿液如浓茶色。
4 实验室检验4.1 显微镜检查取耳静脉血1滴加等量生理盐水压片,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上有点状、杆状、圆盘状、球状圆盘状、球状的小亮体附着表面,在血浆中做摆动、扭转运动,部分红细胞已变形呈星芒状。
猪圆环病毒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后应如何治疗?吉林市桦甸的某大型养猪场发生了一种皮肤出现黑色斑块状丘疹的疾病,该养猪场共有育肥猪2 000头,母猪800头,仔猪1 200头,公猪400头,对患病猪进行各种诊断,确诊为猪圆环病毒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根据该养猪场的饲养员介绍,该养殖场的20头日龄为50天的仔猪突然表现出食欲下降、身体消瘦、发热、腹泻、呼吸困难、皮肤苍白、皮肤上有黑色斑状丘疹等症状,通过精心饲喂以及注射兽用青霉素等药物病情未出现好转,并逐渐出现病猪死亡现象,最后带到最近的畜牧站就诊。
2 临床症状表现经过临床检查,结果显示,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发热、多数体温在40~41℃间,腹泻、被毛粗乱无光泽、呼吸困难、结膜发炎、腹部和臀部以及躯干的两侧皮肤处出现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状丘疹,皮肤可见紫红色斑块,个别仔猪出现站立不稳、肌肉震颤以及行走无力等现象,猪颌下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
予以病猪前腔静脉采血,结果发现,血液出现稀薄现象。
3 病理剖检对一例刚死亡的病猪进行病理剖检检查,结果显示,血液不凝固,皮下肌肉苍白且皮下有出血点,病猪全身的淋巴结均肿大,尤其是颌下以及腹股沟淋巴结几乎为正常的2倍,切面出血,呈现大理石样,肠系膜处的淋巴结为索状的肿胀,心包有积液现象,冠状脂肪出血、心外膜和内膜均有出血点,在病猪的肺部出现淤血现象,肺脏表现为橡皮状,表面有散在的斑点,颜色为黄褐色,胸腔内积水,肝脏和肾脏肿大,颜色变淡,脾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的斑点,颜色为灰白色,胆囊较充盈,胆汁浓且稠,肾盂出血,在肾脏的膜下有出血点和坏死点(图2),膀胱黏膜表现为弥漫性出血,肠黏膜几乎脱落,肠壁薄,小肠表现为弥漫性出血。
4、治疗与预防措施4.1 治疗措施治疗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⑴用黄芪多糖注射液联合维生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⑵地塞米松+头孢+利巴韦林+生理盐水(葡萄糖)静脉注射治疗;⑶注射免疫球蛋白;⑷血虫净(有效成分主要为三氮脒)(5~8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分点肌肉注射治疗。
猪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病混感的诊治作者:刘国信杨锋来源:《兽医导刊》 2015年第6期刘国信杨锋/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兽医局(一)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据场主介绍,该猪场建于2009年,当时由于养猪行情趋好,急于建场上马,无奈选址困难,将猪场临时建在了一处闲置河滩地,现猪场周围已成垃圾堆放地。
近两三年来由于行情持续低迷,养猪连年亏损,无力搬迁,一直在此将就。
今春以来猪市有所回暖,为赶后市利好行情,最近从外地购进断奶仔猪55 头放进保育舍与原场猪群混养。
据笔者到场后了解,该猪场现存栏生猪216 头,其中能繁母猪18头、哺乳仔猪39 头、保育猪122 头、育肥猪37 头;其中发病数累计达到72 头,总发病率达到33%。
据场主介绍,病例首发于外购仔猪,初期表现主要为精神萎顿,体温升高,食欲下降,随着病情发展,不少哺乳仔猪、保育猪和部分育肥猪也陆续出现上述症状,并伴有咳嗽气喘、腹泻等症状,已有6头仔猪、3 头保育猪死亡。
笔者立即深入猪群,发现该猪场大部分仔猪和保育猪皮毛粗乱,反应迟钝,有渐进性消瘦与贫血表现;有的皮肤发黄,眼结膜、口腔黏膜轻度黄染,四肢和眼睑周围可见水肿;有的猪耳尖、腹下、四肢末梢等处发红或发紫,甚至可见出血性紫红色斑块,一拽即蜕皮,有的猪耳朵已发生溃烂;较严重的患猪体温高达41 ~42℃,精神极度沉郁,呼吸困难,咳嗽气喘,腹泻下痢,驱赶时疼痛尖叫,部分伴有神经症状,肌肉震颤,站立不稳,卧地后四肢呈划水状;部分母猪和育肥猪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和跛行现象,其中一头母猪已发生流产。
剖检死亡病例,可见体表瘀血,皮肤可视黏膜黄疸,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组织水肿;全身淋巴育肥猪37 头;其中发病数累计达到72 头,总发病率达到33%。
据场主介绍,病例首发于外购仔猪,初期表现主要为精神萎顿,体温升高,食欲下降,随着病情发展,不少哺乳仔猪、保育猪和部分育肥猪也陆续出现上述症状,并伴有咳嗽气喘、腹泻等症状,已有6 头仔猪、3 头保育猪死亡。
猪圆环病毒病和附红体混感的治疗方法
一、发病情况
近日,石家庄市行唐县一存栏60多头的养猪场,有8头、120多斤重的育肥猪出现病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可视黏膜黄染、腹式呼吸。
畜主给猪注射安乃近、清热解毒、头孢氨苄等药物,病情未见好转,并于第二日死亡1头。
二、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40.5~41℃,消瘦;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粗乱,生长迟缓;喘气,呼吸困难;贫血,伴有黄疸;有的耳部、腹部可见出血性紫红色斑块;部分病猪肌肉震颤,关节肿胀,站立不稳,四肢呈划水状;病重猪眼圈发紫,耳朵发青。
三、剖检变化
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肺肿大,有局灶性炎症,并伴有充血、出血、瘀血条纹,切开有泡沫;心包积液,内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心冠脂肪、心肌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明显;喉头、扁桃体充血、水肿;肝呈土黄色,表面有许多散在、大小不一的白色坏死斑点,胆囊充盈,胆汁粥样浓稠;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胃幽门处有大面积的出血斑,胃黏膜脱落。
四、实验室检查
1.用免疫胶体金检测卡检测猪血液中蓝耳病、伪狂犬、圆环病毒抗体,结果蓝耳病、伪狂犬抗体呈阴性,圆环病毒抗体呈阳性。
2.无菌采取病猪耳静脉血1滴于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稀释后,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红细胞周围附着大量的虫体,红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呈齿轮、星芒等不规则的形状,并在血浆中震颤或上下左右摆动。
3.细菌培养。
无菌采集病死猪淋巴结、肺、肝、脾等病料,将病料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未见细菌生长。
五、确诊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猪圆环病毒病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六、治疗
1.病猪上午肌肉注射“混感速治”(主要成分:三氮脒)和“抗毒全能”(主要成分:人参提取物、金银花、板蓝根、灵芝多糖),下午肌肉注射“重症一针康”(主要成分:磺胺间甲氧嘧啶)和黄芪多糖,每天一次,连用3天。
2.全群猪饮水加入氟苯尼考,同时饲料中拌入“圆环蓝耳散”(主要成分:板蓝根、黄芪、淫羊藿、水牛角、牛黄、斑蝥、蟾酥、黄连、浙贝母),每200斤料加入100克,连用5天。
3.病重猪注射植物血凝素,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病毒灵、头孢噻呋钠、地塞米松。
4.贫血严重的猪只,使用维生素B12和右旋糖酐铁等药物。
按上述措施治疗3天后,患病的7头猪,痊愈6头,一头因继发心肌炎死亡,其余健康猪未出现新病例,收到了良好效果。
七、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交替使用氢氧化钠和聚维酮碘消毒液对圈舍进行消毒,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
2.猪附红细胞体主要引起高热、贫血、黄疸,日常饲料中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或土霉素,同时做好驱虫工作,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作用。
3.猪圆环病毒病能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
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并在饲料中拌入“清瘟大败毒”(主要成分:金丝桃素、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和电解多维,以提高猪只的免疫抵抗力,从而降低本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