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区域经济联系
- 格式:pptx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24
湘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目的导学】1.可以结合身边产业转移案例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2.可以复述我国现阶段产业转移的三个典型案例;3.可以结合案例,剖析产业转移的目的,归结产业转移对区域天文环境的影响。
【课前预习】1.产业转移的作用: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活动的;促进、资本与在区域间的活动。
2.我国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案例缘由主要影响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寻求廉价资源和促进欠兴旺地域开展,也会对地域的形成不利影响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寻觅廉价的,众多的,宽广的市场空间减速大陆产业和产业的开展,发明少量的时机广东遥远地域的产业集群效应区域外部兴旺地域发生人口稀疏、、资本过剩、自然资源缺乏等效果,使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地域差异,在区域外部到达,减速中央开展区域产业开展阶段产业开展的低级阶段重化工业阶段高科技产业阶段产业开展工业消费规模较〝三废〞污染严重优化调整密集型、密集型→密集型、密集型少量消耗和的类型→、、类型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趋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趋于减轻欠兴旺地域的环境污染【圈定效果】【思想导图】【课前预热】〔2020·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1.我国由沿海向内地迁移的企业类型主要是〔〕①资源密集型②休息力密集型③资金密集型④技术密集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1·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2.右图是某兴旺国度与某开展中国度人均GDP和人口密度表示图。
以下工业中,最能够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是〔〕A.飞机制造B.电子装配C.精细仪表D.宇宙航天〔2021·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3.2021年中国汽车销售量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剖析跨国公司在中国建汽车组装厂的缘由,主要是中国的〔〕A.技术水平高B.石油过剩C.工人工资高D.消费市场宽广〔2021·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4.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加工制造业向我国西北沿海转移,主要缘由是我国有〔〕A.优美的环境B.狭小的市场C.廉价的休息力D.落后的交通〔2021·海南高考〕6.以下图表示制鞋业在两个地域的转移。
湘教版高中地理Ⅲ,第一章,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一课时)一、总体思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进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充满创新活动的课堂;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本节课程的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出发点,针对不同知识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采用比较法和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本节课共计2课时完成。
二、解读课标与教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位于地理必修Ⅲ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前面已经学习了1.1区域的含义、1.2区域发展阶段、1.3区域发展差异,本节内容是对区域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是本章的重点,为后面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第四节内容分成2个课时,本节课程设计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有:一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二是资源跨区域调整。
重点在于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产业转移。
本节课通过三大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进行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②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
③知道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两个显著例子——能源与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④了解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基本措施、线路等。
⑤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读图分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②通过讨论及代表发言,培养学生地理语言表述能力,正确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调入区以及沿线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增强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②通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内容的学习,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