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伟-考伊克模型的应用案例分析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374.43 KB
- 文档页数:18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案例描述 (5)2.1 案例背景介绍 (6)2.2 案例情境创设 (6)2.3 案例实施过程 (7)2.4 案例结果展示 (8)三、案例分析 (9)3.1 乘法概念理解 (11)3.1.1 乘法定义 (12)3.1.2 乘法意义 (13)3.2 乘法计算方法 (13)3.2.1 加法与乘法的关系 (15)3.2.2 乘法口诀表 (15)3.3 乘法运算应用 (16)3.3.1 加法和减法中的乘法应用 (17)3.3.2 乘法与其他运算的关系 (18)四、讨论与反思 (19)4.1 案例教学效果评估 (20)4.2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1)4.3 对后续教学的建议 (22)五、结论 (23)5.1 研究总结 (24)5.2 研究贡献与展望 (25)一、内容概述乘法基本概念:通过介绍乘法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使学生对乘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乘法运算法则:讲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基本运算法则,帮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律。
乘法应用实例:通过实际问题和生活场景,让学生了解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与其他数学概念的关系:探讨乘法与加法、减法、除法等其他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乘法计算技巧与方法:教授学生一些简便的乘法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乘法作为数学运算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程的教学进行案例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方面,通过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课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丰富数学教育的理论体系。
目录摘要 (2)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2)1、背景 (2)2、博弈的假设与建模 (2)3、结合案例博弈分析 (3)4、结论与思考 (4)5、建议 (4)6、小结 (5)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5)1、背景 (5)2、模型的建立与假设 (6)3、分析过程 (7)4、结论 (8)5、建议 (8)6、小结 (9)完全信息问题的博弈分析摘要:通过用博弈分析方法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现象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问题分析事件发生的本质,从而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找到利益最大化的均衡策略,不仅可以预测参与人的策略选择,更重要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实际即是博弈论在现实的运用。
本文选取两个案例作为完全信息静态和动态分析的背景。
关键词:博弈论、现实运用、社会现象、招聘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每个参与人对其他所有参与人的战略选择和支付收益完全了解。
静态博弈:所有参与人在共同决策环境中同时选择行动策略,每个参与人只选择一次。
纳什均衡:在给定的其他参与人选择的前提下,参与人根据自身收益选择的最优战略。
1、背景:“除非有人证物证,否则我不会再去扶跌倒的老人!”广东肇庆的阿华在扶起倒地的70多岁阿婆却遭诬陷后表示。
事发7月15日早上,阿华开摩托车上行人道准备买早餐,看到路边有位老太太跌倒在求救,阿华立刻停下来,扶起老奶奶,殊不知却遭到阿婆的诬陷,随后和阿婆的女婿发生争执。
阿婆被送到医院住院观察。
为调查真相,交警暂扣了阿华的摩托车。
事发后几天,阿华说没睡过一次好觉,还向单位请了几天假,天天在附近找证人,就是为了证实自己清白。
这起社会事件引发了我们的深思:阿婆在路边跌倒,路人是否应该扶起?在这个过程中,跌倒的阿婆是否讹钱与是否采取帮忙的路人构成博弈问题,以下通过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解析这一社会现象。
2、博弈的假设与建模:假设:参与博弈的双方是理性人,都会选择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动。
阿婆和路人是同时做出行动选择,即参与人在决策时不知道对方的策略。
案例分析最终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3. 论文结构安排 (4)二、案例概述 (6)1. 案例选择标准 (7)2. 案例企业背景介绍 (8)3. 案例企业业务模式分析 (9)三、问题提出 (10)1. 问题定义与识别 (10)2. 问题成因分析 (11)3. 问题影响评估 (13)四、解决方案设计 (14)1. 解决方案总体框架 (15)2. 关键问题解决策略 (15)3. 解决方案实施步骤 (16)4. 解决方案预期效果 (17)五、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 (17)1. 方案实施计划与执行 (18)2. 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20)3. 实施效果定量与定性分析 (21)4. 成效评估结论与改进建议 (22)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23)1. 研究总结 (24)2. 研究创新点与贡献 (26)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26)一、内容概括本案例分析旨在深入探讨某一特定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全面理解和分析背景信息、问题本质及其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研究内容涵盖了问题描述的背景、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关键问题的识别与分析,以及最终的应对策略和实施效果评估。
整个分析过程注重实践导向,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了实际应用场景,以期为企业或组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信息传播和获取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这个背景下,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展商业活动的重要平台。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网络诈骗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研究互联网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案例分析旨在通过对某一具体互联网事件的深入剖析,揭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为我国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相关因素的OLS回归分析毕业论文摘要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消费是伴随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加快,消费形式的变化也越来越快。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内需成为经济学领域一个比较热点的名词。
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居民的消费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经济的增长影响惯性最大,是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最稳定的因素。
我国经济正逐渐由投资拉动型增长向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变,如何促进居民消费以扩大内需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内需的增加上来,才能真正实现惠国惠民国策。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统计数据资料分析,建立居民消费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然后,使用EVIEWS 6.0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的回归分析,并引入递归的逐步回归分析模型,研究模型中各个变量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使我们对相关影响因素从定性认识转换到定量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
关键字:居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普通最小二乘法ABSTRACT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consumer is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n important content, along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economic growth,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change is faster and faster. Since entering in the 21st century, domestic demand becomes a more popular term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1] to increase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ree major power driving economic growth.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stable factor stimulating economic growth,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economy is gradually shifting from investment-led growth to consumption-led growth transformation.How to promote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has become a focus of attention and hot for our country.Consumption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s one of the troika,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only economic growth into relying on domestic demand increases up to truly achieve benefit citizen and country national policy.Firstly,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econometric model of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through analyzing statistics of our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Then, i n order to let us recognize the relevant factors from qualitative understanding to quantitative understanding[2], I study the degree of the influence of each variable on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in the model by using EVIEWS 6.0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pplying ordinary least squares method for data’s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3], and introducing recursiv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 And on this basis I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residen ts’ consumption level.KEY WORDS: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Ordinary Least Squares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2 本文的结构内容简介 (2)第二章居民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 (3)2.1居民消费的现状 (3)2.2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简介 (6)第三章实证分析 (8)3.1 EVIEWS简介 (8)3.2 Ordinary Least Squares (8)3.3 数据处理 (8)3.4变量的设计与选择 (9)3.5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估计 (10)第四章模型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23)4.1 模型的结论 (23)4.2 政策建议 (23)致谢 (25)参考文献 (26)第一章绪论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目录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第0部分绪言 (5)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5)二、知识体系 (5)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6)第一讲力的处理 (6)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8)第三讲习题课 (9)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3)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15)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16)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16)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24)第三部分运动学 (24)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4)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26)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2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3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38)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3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3)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53)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3)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57)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66)第七部分热学 (66)一、分子动理论 (66)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68)三、理想气体 (70)四、相变 (77)五、固体和液体 (80)第八部分静电场 (8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81)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84)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95)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95)第二讲重要模型和专题 (98)第十部分磁场 (107)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07)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111)第十一部分电磁感应 (117)第一讲、基本定律 (117)第二讲感生电动势 (120)第三讲自感、互感及其它 (124)第十二部分量子论 (127)第一节黑体辐射 (127)第二节光电效应 (130)第三节波粒二象性 (136)第四节测不准关系 (139)第0部分绪言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1、国际(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 简称Ipoh)① 1967年第一届,(波兰)华沙,只有五国参加。
考伊克时滞模型的实证案例分析-重庆市消费与投资的考伊克模型分析重庆工商大学陈正伟鲍迪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重庆市的消费与投资进行滞后变量模型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地区或城市在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着时间滞后效应,即动态性。
某些经济变量不仅受到同时期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了过去某些时期的各种因素甚至自身的过去值的影响。
本文采用了滞后变量模型对于近几年重庆市的消费与投资进行回归分析,挖掘其中的相关依赖关系,为以后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使经济发展的更加的稳健和高效。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设计主要参考计量经济学,其中的滞后变量模型,对于重庆市1998~2012年的消费与投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出重庆市消费与投资的相关关系,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估计相关性最强的时滞年份,并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对未来消费和投资发展进行推算。
关键字:滞后变量模型,考伊克(Koyck)方法,消费与投资。
Abstract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 alyze the lag variable models of con sumpti on and in vestme nt in Chongqing cit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 ning 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 nt of economy, a regi on or a city in econo mic activities widely exists time lag effect, n amely dyn amic. Some econo mic variables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by various factors duri ng the past some eve n their own past values in flue nee. The con sumptio n and inv estme nt lagged variable model for the city of Chongqing in rece nt years, regressi onan alysis, mining the correlati on dependence, carry out for the future economic activity to provide data analysis and predictive value, so that econo mic developme nt is more robust and efficie nt. The basic desig n of the main refere nee econo metric studyof this topic, the lag variable models which, for con sumpti on and inv estme nt in Chongqing1998~2012 years of data for statistical an alysis, an alysisof the relati on ship betwee n con sumpti on and in vestme nt in Chongqing City, by the statistical an alysis of time-delay year related to the stron gest, and verify the data and calculate the future developme nt of con sumpti on and in vestme nt.Keywords: the lag variable models Koyck method,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目录一、弓丨言 (3)二、滞后变量模型 (4)1、滞后效应与产生滞后效应的原因 (4)2、滞后变量模型 (4)三、数据和结果 (7)1、最终消费考伊克模型分析 (7)2、投资总额考伊克模型分析 (10)3、投资和消费的考伊克模型分析 (13)4、综合分析 (16)四、结论 (16)五、参考文献 (17)六、数据资料: (17)七、致谢词 (18)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基础是人口多、底子簿、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
y理论的案例分析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方法 (4)2. y理论概述 (5)2.1 y理论的发展 (6)2.2 y理论的核心内容 (7)2.3 y理论与其他理论的比较 (8)3. 案例背景介绍 (10)3.1 案例公司简介 (10)3.2 案例公司所在行业概况 (11)3.3 案例发生的时空背景 (12)4. y理论在案例公司的应用 (13)4.1 组织结构设计与y理论的应用 (14)4.2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y理论的应用 (15)4.3 激励机制与y理论的应用 (17)5. 案例分析 (19)5.1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20)5.2 案例公司实施y理论的现状 (21)5.3 案例公司实施y理论的成效 (22)5.4 案例公司实施y理论遇到的挑战 (23)6. 结果讨论 (25)6.1 y理论在案例公司的实施成效分析 (26)6.2 实施y理论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7)6.3 案例公司未来改革的可能方向 (29)1. 内容概要本文档将对“Y 理论”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探索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及可借鉴之处。
Y 理论也被称为激励理论,强调工作中的激励因素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并指出员工的自主性、成就感和归属感是其工作动力的重要来源。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解释 Y 理论的各个假设,详细分析其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的应用。
我们也将探讨 Y 理论的优缺点,以及其在现实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性。
本文档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Y 理论”及其应用的视角,并为在工作场所中提升员工士气和绩效提供参考。
1.1 研究背景Z理论作为Y理论的反面得到了重视,它强调等级制的家长式管理风格和严格的工作规程。
随着组织结构的发展和员工需求的改变,Y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当代研究人员与管理者发现,Y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人、信任员工和管理的前瞻性在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方面具有很大的功效。
组织韧性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5)2.1 组织韧性的概念与内涵 (6)2.2 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7)2.3 组织韧性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 (9)2.4 文献述评与研究空间 (10)三、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11)3.1 研究假设提出 (12)3.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13)3.3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策略 (14)四、实证分析 (1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7)4.2 影响因素分析 (18)4.3 模型检验与结果解释 (18)4.4 研究局限性讨论 (20)五、结论与建议 (21)5.1 研究结论总结 (22)5.2 对中小企业组织韧性的建议 (23)5.3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24)5.4 研究展望与不足之处 (25)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组织韧性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分析组织韧性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企业成长的关键驱动因素。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本文将从组织韧性的概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中小企业提高组织韧性、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组织韧性的概念进行界定和解释,明确其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现有关于组织韧性的测量工具和评价体系,为企业提升组织韧性提供参考。
从内外部环境、组织结构、领导力、员工参与等多个维度,分析影响组织韧性的关键因素,为企业提高组织韧性提供策略建议。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组织韧性在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意义。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
这些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以及创新技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波动、政策调整、技术革新等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些变化往往考验着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韧性。
降落伞模型数学建模大赛论文题目: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安全性问题姓名1: 马颖涛学号 20100006 专业: 土木工程姓名2: 刘雷学号:20100209专业: 土木工程姓名3: 崔磊学号:20100241专业: 土木工程2012 年5月3日一.摘要: ....................................... 3 二.问题的提出 ................................... 4 三(问题的分析 .................................. 4 四.建模过程 (5)1模型假设: (5)2.定义符号说明: (5)3.模型建立 (5)4模型求解: ................................ 8 五.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 9 六.参考文献以及附录代码 (10)1摘要:“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数学模型是通过研究人体的重力、伞的空气阻力(与受力面积成正比)、弹性绳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建立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模型,进而给出运动方程。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得一般人落地2速度不得大于5m/s,空气阻力系数为2.9378,重力加速度9.8。
因此ms/ 通过数据模拟拟合最终的外出最优值。
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即不考虑绳子的强度,忽略水平方向的风速影响,忽略绳子和伞衣的重量,把人和伞衣看成整体,运用物理学中力与运动的关系和微分方程给出速度和下落时间的微分关系,用matlab软件给出解析关系。
然后用该软件求出人体质量m和伞衣面积的对应关系,并用表格表示。
使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重选择降落伞,也可以统计人的平均体重,确定降落伞的一般尺寸。
使人们根据自己的体重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降落伞。
计算过程中,把伞衣视为半圆柱面,32并且设定半圆柱面的长度和直径的关系。
伞衣面积。
但是,这种情Sd,,4 况只能粗略估计体重与伞衣面积的关系,实际中应考虑绳子的强度,即人和伞衣的运动不同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之南宫帮珍创作准格尔旗第四中学物理教师:王泉一、电学模型(一)模型口诀先判串连和并联, 电表丈量然后判;一路通底必是串, 若有分支是并联;A表相当于导线, 并联短路会呈现;如果发现它并源, 毁表毁源太凄惨;若有电器与它并, 电路发生局部短;V表可其实不成串, 串时相当电路断;如果发现它被串, 电流为零应固然.模型思考你想知道经常使用、快捷、有效、正确识别电路连接方式的四种方法吗?你会迅速、快捷、无误地判断出电路发生变动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动吗?你能根据实验现象或者题中给出的器材, 准确、有效、方便的查找到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吗?模型归纳示图去表法串连电路 标电流法 并联电路节点法 去元件法明晰电压表电流表丈量电路部份 部份电阻变动 总电阻变动总电流变动部份电流、部份电压、电暗示数电功、电功率故障已给出 假设法判断电路故障 电路图分析 故障未给出 短路串、并连接断路正确识别电路法子V判断电流电压示数 A电器连接方式使用注意电表用途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电路连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串连与并联.对初学者要能够很好识别它们有点难度, 下面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实例, 学习区别这两种电路的基本方法, 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手.一、串连电路如果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的, 此电路就是串连.我们罕见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 就是串连的.家用电路中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也是串连的.串连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1)电路连接特点:串连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 各用电器依次相连, 没有“分支点”.(2)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电路中若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 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3)开关控制特点:串连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开关位置变了, 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连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二、并联电路如果电器中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 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教室里的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几条支路组成, 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 有几条支路, 就有几个回路.(2)用电器工作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不影响.某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 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比如教室里的电灯, 有一只烧坏, 其它的电灯仍然能亮.这就是互不影响.(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 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分歧.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而各条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三、识别电路方法1.界说法:综合运用上面介绍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用电器工作特点, 针对一些简单、规则的电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也是其它方法的基础.2.路径识别法:根据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 串连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 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例题1如图1所示的电路, 是判断连接方式是串连还是并联?【解析】我们可以在图形上用箭头标示出电流的路径,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动身, 若只有一条路径, 则是串连, 若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则是并联;图中可以标示出三条路径, 如图2所示, 可以用箭头在图形上标画出来, 第一条是从正极→A→L1→B→负极, 第二条是正极→A→L2→B→负极, 第三条是正极→A→L3→B→负极.所以图中L1、L2、L3组成的是并联电路.3.节点分析法:对一些复杂的电路往往一眼难辨, 为了简化起见, 可以在电流的分流处和合流处设置节点标上字母, 同一根导线上字母相同(开关相当于导线), 然后分析电流从分流点流到合流点有几种路径, 若只有一种路径则为串连, 否则为并联电路.例题2如图3所示的电路, 试判断三只电灯是串连还是并联?【解析】首先在电流的分流处和合流处罚别标上字母A、B, 且同一根导线字母相同, 如图4所示, 则从图中不难看出电流从A流到B可以经过L1, 也可以经过L2, 还可以经过L3达到.等效电路可画成图5所示.可见此电路是由三只电灯并联组成的.4.去用电器识别法由于串连电路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 各用电器相互牵制相互影响, 如果将电路中的某个用电器取下, 其它的电路都不工作, 则该电路是串连电路.而并联电路各支路用电器独自工作互不影响, 如果将某一用电器去失落, 其它的电路不受影响, 则该电路是并联电路.例题3如图6所示, 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胆和一个开关, 它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 无法看到.某同学试了一下, 闭合开关时两灯胆都亮, 断开开关时, 两灯胆都熄灭, 这两个小灯胆究竟是串连连接, 还是并联连接的呢?【解析】不能仅凭开关能控制所有用电器, 就说电路是串连的.因为并联电路中在干路的开关也能控制整个电路.最简单的方法是:闭合开关, 两灯胆都亮, 然后拧去一只灯胆, 看另一只是否发光.若发光, 说明是并联;若不发光, 说明是串连.小结:电路识别对我们初学者开始有点难, 可是借助以上方法加强训练, 对简化电路、分析电路很有帮手, 特别是路径识别法和节点分析法, 希望年夜家认真学好, 在凑合一些较复杂的电路时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无妨来试一试.【训练题】1.在图7所示电路中, (1)当只闭合开关S1时, 灯L1、L2、L3是怎样联接的?(2)当S1、S2闭合时, 电流通过哪几只灯?是怎样联接的?(3)当S1、S3闭合时, 电流通过哪几只灯?是怎样联接的?(4)当S1、S2.、S3都闭合时, 电流通过哪几只灯?是怎样联接的?2.如图8所示的电路, 当开关S1、S2断开时, 灯L1、L2、L3是怎样连接的?当开关S1、S2闭合时, 灯L1、L2、L3又是怎样连接的呢?【谜底】1.(1)只闭合开关S1时, 电流通过灯L1、L2、L3, 它们是串连的.(2)当S1、S2闭合时, 灯L1、L2被开关S2短路, 电流只通过灯L3.(3)当S1、S3闭合时, 灯L2、L3被开关S3短路, 电流只通过灯L1.(4)当S1、S2、S3都闭合时, 电流通过灯L1、L2、L3, 它们是并联的.2.开关S1、S2断开时,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灯L1、L2、L3是串连的;开关S1、S2闭合时, 电流有三条路径, 灯L1、L2、L3是并联的.如何判断电路故障问题“电路的故障”问题在中考时常呈现在电路选择题中, 它主要分为无电表(电流表、电压表)和有电表两种情况下的电路故障, 电路故障主要包括断路和短路, 造成断路的主要原因有:①连接电路时, 导线与接线柱之间接触不良;②由于电压过高电路被烧断, 比如灯被烧坏;③将电压表串连在电路中, 因为电压表的内阻过年夜, 造成电压表所在电路断路.而造成短路的主要原因有:电路的毛病连接发生短路, 如电流表并联在电路中, 因电流表的内阻太小, 相当于接入了导线.现举例分析.一. 无电表时的电路故障例 1. 小明在做实验时把甲、乙两灯胆串连后通过开关接在电源上, 闭合开关后, 甲灯发光, 乙灯不发光.乙灯不发光的原因是()A. 它的电阻太小;B. 它的电阻太年夜;C. 流过乙灯的电流比甲灯小;D. 乙灯灯丝断了.分析与解答:因为甲、乙两灯组成的是串连电路, 当开关闭合后, 甲灯发光, 这证明电路是通路, 所以要想知道乙灯不亮的原因, 必需得清楚串连电路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各自特点.因串连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 因此有串连电阻两真个电压与电阻是成正比关系的, 当乙灯电阻太小时, 其两真个电压也太小, 远小于其额定电压, 所以乙灯不会发光.谜底:A二. 有电表时的电路故障例2. 如图1所示为两个灯组成的串连电路, 电源电压为6V, 闭合开关S后两灯均不发光, 用一只理想电压表丈量电路中ab间电压为0, bc间电压为6V, 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为:A. L1短路且L2断路B. L1和L2均断路C. L1断路且L2短路D. 只有L2断路分析与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电路发生故障原因的判断, 解题关键是理解电路的连接及特性.分析时可以从有示数的电表或有工作的用电器开始分析:①当电压表接在ab间时电压为0, 说明电压表中无电流通过, 即电压表、电源、开关、灯L2组成的是开路;②当电压表接在bc间时电压为6V, 说明电压表中有继续的电流通过, 即电压表、电源、开关、灯L1组成通路, 这时电压暗示数接近电源电压为6V.③若L1短路, 也为零, , 但L2应发光, 与题目不符.谜底:D例 3. 如图2所示, 闭合开关, 两只灯胆都不亮, 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都不动.现将两只灯胆L1和L2的位置对换, 再次闭合开关时, 发现两只灯胆仍不亮, 电流表指针仍不动, 但电压表的指针却有了明显的偏转, 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A. 从a点经过电流表到开关这段电路中呈现断路;B. 灯胆L1的灯丝断了;C. 灯胆L2的灯丝断了;D. 电流表和两个灯胆都坏了.分析与解答:因为电流表指针不动, 两灯都不亮, 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 电路应判断为断路.当L1、L2位置对换时, 如图3所示:电压表有示数, 说明电压表的两端一定和电源连通, 即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电流表、a点、电压表、b点、灯L1, 流回到电源负极之间不成能有断路, 故可判断电路故障为灯L2断路.谜底:C二、电学模型(二)模型口诀实物图和电路图, 已知其一画另一;各类仪器来读数, 实验步伐需设计;已知数据球结论, 皆是实验探索题;规范作图要重视, 五个问题需牢记;串连电流处处等, 分压正比各电阻;总阻即是电阻和, 或者电压电流除;并联电压处处等, 分流反比各电阻;各个电阻倒数和, 即是总阻的倒数.模型思考实验探究是新教材、新课标对同学们提出的新要求, 如何进行实验探究?串连电路的计算方法多种, 变动多样, 如何做到一题多解, 多题一解, 从中选择最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联电路的计算题的解答方法也是变动多端, 奇妙无限, 怎样才华掌控要领, 掌握技巧, 举一反三?模型归纳示图实物图结论是什么自变量是什么实验与探究因变量是什么控制量是什么电路图丈量量、记录量欧姆定律电流等,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例串连电路分压原理电路计算分压原理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电压等, 电压与电阻成反比例三、电学模型(三)模型口诀电流做功UIt, 电热I方Rt;电功率, W比t, 电压电流的乘积.模型思考有关电功和电功率的问题是电学中的最重要的知识, 也是综合性比力强的内容之一, 涉及到的公式多, 问题一般比力复杂.如何应用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正确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内在规律和法子?模型归纳示图看懂电路图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公式实际功率问题电功、电功率串连额定电流同, 电压之和即是路端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 并联 额定电压同, 电流之和不超越干路电路变动原因 开关还是滑动变阻器 对应状态电路图 状态不变量 分状态列方程 利用串并联规律 总结、反思四、电学模型(四)模型口诀电流通过会放热, 焦耳定律求此值;物质升温需吸热, 值与比热成正比;家庭电路最基本, 三孔插座零火地;功率切莫超负荷, 平安用电是知识.模型思考焦耳定律和电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在应用焦耳定律和电热的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时, 又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知识点, 有什么技巧?家庭电路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电路, 平安用电是最重要的基本知识, 在家庭电路中, 怎样判断用电是否平安?电路的链接是否有问题?电路的故障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在电磁现象中, 怎样确定磁感线的方向?如何确定磁体的N 、S 极?如何正确应用右手螺旋定章?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电学综合计算素有关?通电导体在磁场受力和电磁感应现象各有什么应用?电念头和发机电的区别是什么?模型归纳示图 家用电器原理 纯电阻电路 焦耳定律和电热 电功计算非纯电阻电路 能量守恒家庭电路的正确连接方式 并联 多种开关的作用 各部份的组成及作用 三孔插座平安用电及故障判断 假设法联系实际进行计算 电度表及其计算表述磁现象性质电磁感应电与磁磁场对电的作用地舆现象家庭电路问题应用日经常使用具五、浮力模型模型口诀根据已知的条件, 判断沉浮的状态;根据受力的平衡, 未知量就求出来.模型思考浮力知识是在学习过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因此, 浮力知识与前面知识联系密切, 综合性强.这样在解决涉及浮力知识习题中, 带有很强的迷惑性, 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我们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置技巧呢?其实浮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浮力的效果是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 接着就要分析浮力与物重年夜小关系, 从而确定物体在液体中或气体中的浮沉状态.有时还要涉及物体在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的问题.最后关于浮力年夜小求解过程, 首先利用浮力形成的原因, 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因上下概况进入深度分歧, 招致液体对下概况的压力年夜于上概况的压力, 形成竖直向上的浮力, 最后要提醒的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作用时, 也对液体发生竖直向下的压力, 增加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在处置浮力相关问题时, 如何快速有效的判断物体的浮沉?如何利用浮沉条件判断未知物体的密度?怎样采用简便的数学方法比力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年夜小?模型归纳示图确定研究对象判断浮沉状态物体重力与浮力分析比力(ρ、物V , 液ρ、液V)物力的平衡条件的判断建立力的平衡方程结果的分析讨论六、密度模型模型口诀实验测密度, 质量比体积;等量替换法, 密度就可知.模型思考密度部份的习题经常以设计实验的面目呈现, 通过在实验器材上设置难度, 检验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利用等量替换原则解决问题的技巧, 它们的处置方式既统一又多变.围绕着密度的界说公式, 我们可以利用天平、量筒以及水等器材的一些特殊性质实现质量、体积之间的转换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处置这部份习题的时候, 如何准确的分析实验目的?如何合理的利用实验器材?如何正确的实施实验步伐以求得尽量准确的物理量?最后计算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的取舍实验数据达到算法的简洁?模型归纳示图丈量液体密度丈量固体密度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观察天平的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观察天平的最年夜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最小分度值最年夜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最小分度值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 调节平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 调节平衡螺母, 使指针瞄准标尺中央的红线衡螺母, 使指针瞄准标尺中央的红线在玻璃杯中盛油, 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m)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把玻璃杯中的一部份油倒入量筒中, 记下量筒在量筒中倒入适当的水, 测出体积V中油的体积(V)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质量(m)用细线将石1块栓好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 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1利用密度公式, 求出油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丈量密度方法 1.仅有天平测固体(溢水法)丈量:m1为空小烧杯的质量, m2为接完溢出水后的质量. 21m m m -=溢水、水溢水ρ/)(21m m V -=、水溢水物ρ/)(V 21m m V -==、)/(21m m m -=物水物ρρ2.测液体的密度(等体积法)丈量中: m1为空烧杯的质量;m2为装未知液体后烧杯与液体的质量;m3为烧杯装水后的质量12m m m -=液、m 水=m3-m1、v 液=v 水=(m3-m1)/ρ水、ρ液=m液/v 液=ρ水(m2-m1)/(m3-m1)3.仅有量筒量筒只能测体积.而密度的问题是ρ=m/v, 无法直接解决m 的问题, 间接解决的方法是漂浮法.丈量:V2为物体浸没水中而水溢出流入小量筒的读数, V0为小量筒的初始读数;V3为放入物体后量筒液面上升后的读数, V1为量筒的初始读数.V排=V2-V0、 V物=V3-V1, G=F浮、ρ物gv物=ρ液gV排.若ρ液已知, 可测固体密度:ρ物=ρ液(V2-V0)/(V3-V1);若ρ物已知, 可测液体密度:ρ液=ρ物(V3-V1)/(V2-V0);条件是:漂浮.4.仅有弹簧秤m物=G/g、F浮=G-F、ρ液gv物=G-F;若ρ液已知, 可测固体密度、ρ物=ρ液G/(G-F);若ρ物已知, 可测液体密度、ρ液=ρ物(G-F)/G;比力同体积液体的质量测液体的密度条件:浸没, 即ρ物>ρ液.七、光学模型模型知识结构图实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布规律直线传布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年夜, 是3*10e8m/s解释现象应用应用光传布的规律进行丈量、激光制导实例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解释现象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应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实例规律:光的折射定律折射解释现象应用两种透镜的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照相机应用幻灯机放年夜镜模型口诀同种均匀光直线, 日常生活很罕见;小孔成像日月食, 影子形成激光线;入射反射法两边, 等角等年夜虚像显;折射定律要记牢, 关键三线和两角;透镜成像有规律, 物近像年夜像变远;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年夜小变;实像都由光相聚, 虚实据此可判断.模型思考光学现象在生活傍边随处可见, 我们平时遇到的光学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光的传布规律解释.光的传布规律包括光的直线传布规律、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光的反射规律还需要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中还要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光的传布规律主要是先分析光的传布介质, 判断光传布的路径, 再根据光学器材对光传布路径的影响解释现象.光的直线传布是怎样解释小孔成像和日月食的形成的?光的反射规律是如何用在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的?照相机是如何调节镜头使照出来的相片更加清晰?我们通过光学题解模型的学习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模型归纳图示发现光学现象小孔成像桥在水中的倒影筷子变弯判断传布介质直线传布规律反射规律折射规律应用光学规律, 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掘进机潜望镜照相机光的直线传布应用光的反射应用光的折射应用八、简单机械模型模型口诀杠杆平衡的条件, 力乘力臂积相等;常与浮力相结合, 依照平衡列方程.模型思考杠杆的平衡主要是力和力臂乘积相等这一主题.这个主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受力分析、杠杆平衡条件、浮力以及压强知识.受力分析没有在考试说明中独自列出, 可是对物理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物理必需具备的基天性力之一, 贯穿初、高中物理学习始终.我们绝年夜部份的学生将进入高中学习, 应该具备这种能力.如何分清杠杆转动过程、处于平衡状态时, 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相等条件下动力、动力臂的变动趋势?如何巧妙运用不等式运算解决杠杆在受力发生变动前提下杠杆是否平衡问题?模型归纳示图确定研究对象判断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在匀速转动过程中各个量的变动趋势注意控制变量的分析方法建立杠杆的平衡方程列方程求解九、功率和机械效率解题模型模型口诀滑轮省力不省功, 功率即是Fv;重物提升实际功, 人力乘距是总功;两者之差额外功, 机械效率相除成.模型思考过程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年夜的便利, 同时, 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比如在利用简单机械(滑轮组)搬运重物的时候, 滑轮组可以帮手我们用较小的力克服较年夜的力.可是在我们省力的同时, 却以多移动距离来交换, 也就是说, 使用任何简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这样就需要提高机械使用的效率.用同一个滑轮组来搬运重物时, 发现若搬运重物所需的力越年夜利用滑轮组搬运时机械效率就越高.这是因为, 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搬运重物时, 在不考虑绳子、滑轮间摩擦力以及绳子重力的条件下, 所需要付出的额外功是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在将重物提高相同高度前提下, 额外功一定, 有用功越多, 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就越多.我们如何寻找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如何链接多状态下滑轮组机械效率变动的根源?怎样区分有用功与总功?如何计算总功功率和有用功功率?模型归纳示图不计摩擦及机械自重时:有总额外,W W 0==W考虑摩擦及机械自重竖直使用:有额外总W W +=W若物体对动滑轮的拉力为T :nFT Fnh Th H ====F Th W W 总有η 若匀速竖直上升, 则物G T =, 若不计滑轮组摩擦和绳重, 则有: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所受重力的年夜小有关, 物体越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十、力学模型(一)模型口诀水箱问题较综合, 杠杆浮力和水压;浮子塞子是对象, 逐个受力分析它.模型思考物理来源于生活, 在我们的身边有些现象、发明就能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加以理解.现在我们需要了解水箱所涉及的物理知识, 它们包括了压强、浮力以及杠杆知识.当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发生竖直向上的压力, 那么物体就获得浮力为水箱底部的塞子提供向上的拉力, 克服塞子受到水的压力.当水箱中存储足够多的水时, 塞子翻开达到自动蓄水的目的.这一类题目综合性强, 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 如何在读取信息方面抓住有利条件?如何将注意力重点放在浮子受力分析和塞子受力分析上?怎样巧妙分析、简化中间过程?模型归纳示图浮子确定研究对象塞子判断是力的平衡, 还是杠杆的平衡, 还是二者都有从力的平衡角度分析要注意物体重力若涉及杠杆问题, 注意杠杆的五要素:支点、与浮力、液体压力的分析比力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识别力的平衡条件的判定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判定建立力的平衡方程列杠杆平衡方程求解。
X-Y-Z理论与Fidler的权变观点X-Y-Z理论与Fidler的权变观点在管理学的课本上面经常见到,一听到这个名词就觉得这是外国人的理论,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有过相关的思想,只是我们没有将其提炼罢了。
X-Y-Z理论1.X理论——强势管理X理论就是强势管理。
假设你的下属逃避责任、不愿意动脑筋,甚至很讨厌上司给他分派工作,碰到这种下属,就需要一种强势管理。
这种强势管理可以对员工产生约束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2.Y理论——参与管理如果你有这样的下属,他们愿意接受任务,也喜欢发挥自己的潜力,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一名管理者你应该给这样的下属一些机会,让他们参与管理。
【案例】只管3个人美国著名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指挥官,在诺曼底登陆以前,一次他在英国打高尔夫球,新闻记者采访他:“前线战势紧急,您怎么还有心情在这里打球啊?”艾森豪威尔说:“我不忙,我只管3个人:大西洋有蒙哥马利,太平洋有麦克阿瑟,喏,在那边捡球的是马歇尔。
”其实艾森豪威尔手下有百万大军,诺曼底登陆也是事关重大,是二次大战的转折点。
难道他真的只管3个人吗?不是。
他是懂得让下属参与。
当然,在让下属参与之前,先要启发、教育他们,培养他们的能力,在他们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让他们参与管理。
3.Z理论——综合运用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往往既有逃避责任、愿意工作,不愿思考的人,又有接受任务、喜欢挑战、富有潜力的人,这就要求管理者分别应用X和Y两种理论。
X部分强调物质、惩罚和制度,Y部分强调精神、激励和人性。
如果只注意逃避责任、厌恶工作、不愿思考的人,轻易就说“预算不够”,“小心啊!我叫你下岗”,“人事法令法规就是这样写的”,我们往往只是注意在物质面、惩罚面和制度面上下功夫,而忽视了精神、激励和人性层面。
◆重视精神【举例】大家分享一位成功的商人谈起自己的成功经验,谈到自己年轻时就养成一个习惯,他薪水里面一定有1/10不拿回家。
当他赚5000元钱的时候,拿出500元钱帮助他的下属,大家买点吃的喝的;当他赚10000元的时候,就拿出1000元钱来给他们作奖金,让他们出差时能吃好点,住好点;当他赚5万元的时候就拿5000元出来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条件,做自己的小部门的奖金;当他赚100,000元的时候就拿出10,000元给他们添置一些服装。
MBA案例:数据特征展示与分析-《初婚年龄性别匹配特征分析》重庆工商大学陈正伟(参考答案)一、案例数据背景与结构:1.数据背景随着中国性别比越来越大,人们对初婚者的年龄择偶意向问题越来越关注。
但是,人们在对性别比例问题研究时,大多是从人口总量本身和简单的百分比来进行分析的。
因而,缺乏统计意义上的规律和定量分析的说服力,难以达到对这些社会现象做出精确分析的目的。
本文采用初婚年龄择偶意向分析法对中青年择偶和性别比例问题进行分析,以此进一步分析中国婚姻市场。
你想知道初婚夫妇男女一般年龄差是多少吗?你想知道全社会到底是男性多了还是女性多了吗?到底是那些年龄组的性别差较大?等等问题,如下分析可以帮助了提高认识的深度。
2.数据结构从某地区某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随机抽出4000对初婚年龄人口进行观察,同时扣除部分法定年龄以外的对数和女性33岁以上的人数后,得到该地区部分初婚年龄状况列联表抽样调查统计资料如表(1)。
表(1)某地区初婚年龄配对调查资料资料来源:某地区、某年人口统计资料。
表中:W-代表女性;M-代表男性。
二、案例分析方向指导1.根据上述数据能够反映什么数据特征?2.根据上述数据的平均数分析说明什么?3.根据上述数据的标准差分析说明什么?4.每一行列的众数说明什么?5.如何根据众数和平均数的关系判断各个行列的偏峰情况6.各个行列的偏度系数说明什么?7.各个行列的峰度系数说明什么?8.根据上述数据如何得出理论分布模型?9.根据上述数据如何进行初婚年龄性别匹配分析?10.根据上述资料您能够分析得出一些什么结论?三、案例分析参考-中国初婚年龄性别匹配分析-陈正伟(一)引言随着中国性别比越来越大,人们对初婚者的年龄择偶意向问题越来越关注。
但是,人们在对性别比例问题研究时,大多是从人口总量本身和简单的百分比来进行分析的。
因而,缺乏统计意义上的规律和定量分析的说服力,难以达到对这些社会现象做出精确分析的目的。
本文采用初婚年龄择偶意向分析法对中青年择偶和性别比例问题进行分析,以此进一步分析中国婚姻市场。
借助数学图象模型提升物理思维品质福州第十中学李宁摘要:本文从物理高考考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以及高中物 理教学实际出发,阐述物理思维品质内涵,结合部分案例对 数学图象模型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运用进行一些有益的探 索,从三个层面概述物理图象法对提升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 作用。
关键词:数学图象模型;物理图象;物理思维品质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是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进行 科学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高级思维活动,从而获得新 知识的思维方式。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对学生“应用数学 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指出 “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1]。
因此在教学中要借助数学图象模型明确、直观的特点,通过 识图——画图——用图的训练,可以加强学生抽象思维 训练,提高思维品质。
物理图象问题通常有两类:一是根据图象反映的函 数关系,找到图象所反映的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分析其 物理意义和变化规律。
二是既能根据图象的定义把图象 反映的规律对应到实际过程中去,又能将实际过程的抽 象规律对应到图象中去,最终根据实际过程的物理规律 进行判断。
学生在通过运用数学图象模型解决具体物理 问题时,会充分调动自身各项综合能力,激活大脑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提升。
1通过"识图”,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思维“识图”即对图象的识别,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 准确解读图象信息的能力,这也是高考最常见的一种考 法。
通常题目会给出一个或两个图象,让学生进行分析判 断和计算。
这是第一个层次思维品质的体现。
【例题1】某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弹簧 床对运动员的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 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1所示^取l〇m/S2,试结合图 象,求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题目解读:本题乍一看感觉有一定难度,图线复杂,不是学生所熟知的直线型,抛物线型等。
它既考查学生获 取物理信息能力,又考查学生依据图线进行分析、推理和 判断的能力,这是图象法第一境界。
考伊克时滞模型的实证案例分析-重庆市消费与投资的考伊克模型分析重庆工商大学陈正伟鲍迪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重庆市的消费与投资进行滞后变量模型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地区或城市在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着时间滞后效应,即动态性。
某些经济变量不仅受到同时期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了过去某些时期的各种因素甚至自身的过去值的影响。
本文采用了滞后变量模型对于近几年重庆市的消费与投资进行回归分析,挖掘其中的相关依赖关系,为以后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使经济发展的更加的稳健和高效。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设计主要参考计量经济学,其中的滞后变量模型,对于重庆市1998~2012年的消费与投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出重庆市消费与投资的相关关系,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估计相关性最强的时滞年份,并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对未来消费和投资发展进行推算。
关键字:滞后变量模型,考伊克(Koyck)方法,消费与投资。
Abstract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lag variable models of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in Chongqing cit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 region or a city in economic activities widely exists time lag effect, namely dynamic. Some economic variables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by various factors during the past some even their own past values influence. The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lagged variable model for the city of Chongqing in recent years, regression analysis, mining the correlation dependence, carry out for the future economic activity to provide data analysis and predictive value, so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ore robust and efficient. The basic design of the main reference econometric study of this topic, the lag variable models which, for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in Chongqing 1998~2012 years of data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in Chongqing City, by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ime-delay year related to the strongest, and verify the data and calcula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Keywords: the lag variable models,Koyck method,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目录一、引言 (3)二、滞后变量模型 (4)1、滞后效应与产生滞后效应的原因 (4)2、滞后变量模型 (4)三、数据和结果 (7)1、最终消费考伊克模型分析 (7)2、投资总额考伊克模型分析 (10)3、投资和消费的考伊克模型分析 (13)4、综合分析 (16)四、结论 (16)五、参考文献 (17)六、数据资料: (17)七、致谢词 (18)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基础是人口多、底子簿、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
1994年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开始关注投资率与消费率比例关系问题,逐渐注意到消费率不宜过低、投资率不宜过高的问题,尤其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战略方针后,纠正了单纯发展GDP的偏面观点,主张人口、经济、社会、区域、城乡、自然界和对外贸易统筹协调发展的观念,要求对于社会事业的重点短缺问题,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加强建设力度,进一步又提出构筑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宏伟目标。
消费、投资、净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三者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其比例关系一般由投资率、消费率和净出口率来反映,而这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往往用投资拉动率、消费拉动率和净出口拉动率来反映。
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之一,研究消费需求,特别是正确分析与科学评价居民消费水平,从而有的放矢地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对于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从出生在地球舞台上的那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是在他开始生产以前和生产期间都是一样。
”这句话正说明了消费行为与我们的生活、社会以及生产都是息息相关。
同样作为三驾马车之中的另一架马车——投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分析和科学进行投资,高效合理的利用资金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拥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能够正确的指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引导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对地区经济活动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地区经济现状与历史数据的潜在关系,并且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一个引导性的重要作用。
本文根据1998~2012年间重庆市最终消费和投资总额的统计数据,运用一定的计量经济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于重庆市最终消费与投资总额的数据建立模型并且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潜在关系。
本文主要使用了计量经济学中的滞后变量模型当中的考伊克模型,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某些经济变量不仅受到同时期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过去某些时期的各种因素甚至自身的过去值得影响。
通常把这种过去时期的具有滞后作用的变量叫做滞后变量(lagged variable ),含有滞后变量的模型称为滞后变量模型。
通过滞后变量模型对重庆市1998~2012年的最终消费和投资总额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消费过去值对现在消费值的影响,并且同时也研究投资与消费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二、滞后变量模型通常把这种过去时期的,具有滞后作用的变量叫做滞后变量(Lagged Variable ),含有滞后变量的模型称为滞后变量模型。
滞后变量模型考虑了时间因素的作用,使静态分析的问题有可能成为动态分析。
含有滞后解释变量的模型,又称动态模型(Dynamical Model )。
1、滞后效应与产生滞后效应的原因因变量受到自身或另一解释变量的前几期影响的现象称为滞后效应,表示前几期值得变量称为滞后变量。
如:消费函数通常认为,本期的消费除了受本期的收入影响之外,还受前1期,或前2期收入的影响:012132t t t t t C Y Y Y ββββμ--=++++1t Y -,2t Y -为滞后变量。
产生滞后效应的原因(1)心理因素:人们的心理定势,行为方式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如中彩票的人不可能很快改变其生活的方式。
(2)技术原因:如当年的产出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过去若干期内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
(3)制度原因:如定期存款到期才能提取。
造成了它对社会购买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2、滞后变量模型以滞后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就得到滞后变量模型。
他的一般形式为: 01122011t t t q t q t t s t s t Y Y Y Y X X X ββββαααμ-----=+++++++,q ,s 为滞后时间间隔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model,ADL ):既含有Y 对自身滞后变量的回归,还包括着X 分布在不同时期的滞后变量。
有限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滞后期长度有限无限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滞后期无限(1)分布滞后模型(distributed-lag model )分布滞后模型:模型中没有滞后被解释变量,仅有解释变量X 的当期值及其若干期的滞后值:0s t i t i ti Y X αβμ-==++∑0β:短期(short-run )或即期乘数(impact multiplier ),表示本期X 变化一单位对Y 平均值的影响程度。
(1,2,)i i s β=:动态乘数或延迟系数,表示各滞后期X 的变动对Y 平均值影响的大小。
0s i i β=∑称为长期(long-run )或均衡乘数(total distributed-lagmultiplier ),表示X 变动一个单位,由于滞后效应而形成的对Y 平均值总影响的大小。
如果各期的X 值保持不变,则X 与Y 间的长期或均衡关系即为0()()s i i E Y Xαβ==+∑(2)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 )自回归模型: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仅包含X 的当期值与被解释变量Y 的一个或多个滞后值011q t t i t i ti Y X Y ααβμ-==+++∑而0121t t t t Y X Y αααμ-=+++称为一阶自回归模型(first-order autoregressive model ).(3)自回归模型的构造一个无限期分布滞后模型可以通过考伊克变换转化为自回归模型。
事实上,许多滞后变量模型都可以转化为自回归模型,自回归模型是经济生活中更常见的模型。
以适应预期模型以及局部调整模型为例进行说明。
(4)考伊克模型(Koyck )方法要使无限分布滞后模型估计能够顺利进行,必须施加一些约束或假定条件,将模型的结构作某种转化。
考伊克(Koyck )变换就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方法。
考伊克方法是将无限分布滞后模型转换为自回归模型,然后进行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