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 格式:pptx
- 大小:176.47 KB
- 文档页数:29
物理动力学三大定律五大定理牛顿三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描述: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合外力为零)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解读: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直至受到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外力为止。
意义:.它的否命题揭示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牛顿第一定律帮助人类正确认识了力的效果,将长期以来人类对力的初级认识“力维持物体的运动”彻底推翻;.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惯性系的概念;.第二、第三定律以及由牛顿运动定律建立起来的质点力学体系只对惯性系成立。
牛顿第一定律是不可缺少的,是完全独立的一条重要的力学定律,是三大定律的基础,也是物理力学的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描述: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原始表述:动量为的质点,在外力的作用下,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同该质点所受的外力成正比,并与外力的方向相同;解读:.适用范围:一般只适用于质点的运动;.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只适用宏观问题,解决微观问题必须使用量子力学;.只适用低速问题,解决高速问题必须使用相对论.常用表达式为:,这是一个矢量方程,注意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意义:.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定义了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²加速度的力,叫做1N;即1N=1kg·m/s²;.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定量地说明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和对它作用的力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读:.注意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1)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在两个物体上,一定是同性质力。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牛顿三大定律
高中物理","牛顿","三大定律公式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
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自作用在对方。
4,共点力的受力平衡公式:
F合=0
二力平衡则满足公式F1=-F2
请注意,二力平衡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不一样的。
二力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物体;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研究对象是两个不同的物体。
5,超重与失重的公式:
超重满足:N>G
失重满足:N<g
n为支持力,g为物体所受重力="" ,不管失重还是超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公式牛顿的三大定律,真是经典中的经典!咱们先聊聊第一定律,也就是那句听起来很酷的“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这句话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在沙发上窝着,看电视,一点儿不动,那就是因为你懒得动。
而如果有一天有人敲门,你不得不站起来,那就是外力作用了,哈哈!所以,咱们生活中总是被外力推着走,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爱情,都是这样。
要不,你怎么会突然想去健身,或者决定学习一门新技能呢?第二定律,哦,太有意思了!这就是“加速度等于作用力除以质量”,也就是常说的F=ma。
听起来像是在上数学课,但其实这就告诉我们,想要快速移动,就得使出浑身解数。
比如说,想让你的车子飞起来,那可得加足马力,不能指望风儿来帮忙。
质量越大,越难推哦,真的是“欲速则不达”。
你试试把一块大石头推到一边,肯定是力不从心,嘿嘿。
所以,生活中的事情也是一样,做事得讲究方法,不能光靠蛮力,聪明的方式才能事半功倍。
最后来聊聊第三定律,听着就让人想笑,什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就意味着你推我一下,我就会推你一下,简直是“你来我往”的节奏。
想象一下,两个人在沙滩上打水仗,水花四溅,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你推我,我推你,玩的不亦乐乎。
生活中也是,越是对别人好,别人回馈你就越多。
就像交朋友一样,真心付出才能换来真心回报。
不过,有时候反作用力也会让你哭笑不得,比如说,你闹着要减肥,结果别人请你吃好吃的,那可真是叫人伤脑筋!牛顿的定律不只是公式,它们其实都隐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中。
你在追公交的时候,那种急速奔跑的感觉,恰好就是第一和第二定律在发挥作用。
而且当你在排队等餐时,也许就在感受第三定律带来的默契。
生活就像一场实验,不断探索与尝试。
你会发现,每一个行动都有它的理由,每一个结果也都在提醒你,别忘了那些小道理。
回想起小时候上科学课,老师教我们这些定律,觉得有点遥远,但长大后才明白,这些其实和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分别是什么哪个难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分别是什幺,哪个难,
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各是什幺1、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
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
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运动
定律三条定律,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 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
总结提出。
其中,第一定律说明了力的含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
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各定律互相独立,且内在逻辑符合自洽一致性。
其适用
范围是经典力学范围,适用条件是质点、惯性参考系以及宏观、低速运动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阐释了牛顿力学的完整体系,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
动规律,在各领域上应用广泛。
1 牛顿力学的所有公式牛顿第二定律:F=ma
牛顿第三定律:F=-F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及应用2023年了,我们依旧需要牛顿的三个定律。
这三个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石,无论是在科学实验室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它们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介绍一下牛顿第一定律,即牛顿惯性定律。
这个定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物体为什么会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不变的运动状态。
简单来说,任何一个物体都会一直保持它原来的状态,除非外部力强制将其改变。
这个定律对于我们理解万物的运动规律非常重要。
这个定律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说,在车辆行驶中,车内乘客不带安全带会因为车辆急停而继续向前运动,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即受力定律。
它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
即F=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力,m 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这个定律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知道,我们平时做的任何事情都是靠我们所受到的力来驱动的。
而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如何计算物体所受的力量大小和方向,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运动的规律。
比如说,在钓鱼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律,调整杆的倾斜角度,并选择不同的浮子和鱼饵,以控制杆子上钓的鱼的大小和数量。
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物体施加的力都会引起同等大小且相反方向的力。
这个定律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运动中摩擦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各种运动场合中,如汽车刹车,保持剧烈转向和过弯等。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平衡和控制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以确保安全和顺利的运动。
总之,牛顿三定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各种环境和领域,几乎无处不在。
它们无疑是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基石,通过依赖于这三个基本定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开发出更有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牛顿三大定律公式: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自作用在对方。
4,共点力的受力平衡公式:
F合=0
二力平衡则满足公式F1=-F2
请注意,二力平衡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不一样的。
二力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物体;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研究对象是两个不同的物体。
5,超重与失重的公式:
超重满足:N>G
失重满足:N<G
N为支持力,G为物体所受重力,不管失重还是超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定性的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改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定量的计算力与运动的关系,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
惯性定律表述如下:一个物体若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条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性。
也就是说,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
惯性定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静止状态的保持:一个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
2.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保持: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将继续保持这一运动状态。
惯性定律也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惯性参考系。
惯性参考系是指一个相对于其他物体没有加速度的参考系。
在这个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总是成立的。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力学中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核心定律,表述如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m a ]其中,( F )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a )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从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力的作用:力是引起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原因。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了外力,它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将会发生改变。
2.质量:质量是物体对加速度的抵抗程度。
质量越大,物体对加速度的抵抗越大,即相同的力作用在质量大的物体上,其加速度会比质量小的物体小。
3.加速度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这意味着,如果外力改变了方向,加速度也会相应地改变方向。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关于力的相互作用定律,表述如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力,且这些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的相互作用性。
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例如,当我们用手推墙时,我们的手感受到了墙的推力,而墙也感受到了我们手的推力。
精品文档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奠定了整个牛顿力学的基础,它定义了两个概念——惯性和力,指出了惯性和力怎样影响着物体的运动: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本性——抵抗速度改变的性质;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不受力时,由于惯性,物体的自然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或者保持静止);物体受力时,物体的速度就要变化,不过,此时惯性仍然有表现——它抵抗速度的改变,使得物体的速度只能渐变,不能突变。
注意:不受力,不包括所受合力为零的情况,具体解释见牛顿第二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了惯性和力的概念,定性指出了惯性和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牛顿第二定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定量的定义了惯性的大小和力的大小,定量的指出了惯性大小和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具体化为加速度)的影响。
惯性大小——惯性质量的定义,是牛顿第二定律给出的,这是大多数中学老师所不知道的;大学教材中惯性质量的操作定义是这样的——两个孤立物体相互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两个物体的速度该变量分别为A V1和02,则两个物体的惯性质量大小之比就是m i/m2= A v2/ A i,即卩m i/m2= (A v2/ A/(A/ A,即m i/m2=a i/a2。
具体请参见大学教材动量守恒”一章。
力的大小,是在惯性质量大小定义的基础上,由F=ma来定义的,即力是由加速度来定义的。
从力的定义可以看出来,牛顿第二定律首先是一个定义式;但是牛顿第二定律之所以称之为定律,是因为实验发现,不仅仅对标准物体,a * F,而且对任何物体,也有a* F——此处的 F 的大小是用标准物体来定义的。
牛顿第二定律a=F/m。
这个表达式是和牛顿第一定律协调的,当F=0时,a=0,即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当F工0寸,由于任何物体的质量都不为零,因此物体加速度并不是无穷大,有运动学知识可知,物体的速度就只能随着时间逐渐变化,而不能突变。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内容牛顿的三大定律,就像是物理学的金字塔,稳稳地撑起了整个经典力学的框架。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听起来有点儿枯燥,但其实它们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知道吗?牛顿的第一定律,简单来说,就是个懒得动的家伙。
想象一下,一个静止的球,躺在地板上,谁都没碰它,它就懒洋洋地呆着。
如果你想让它动,就得用点力气推它。
就像我们有时候想赖床,闹钟响了,真的是动不了啊,除非有个什么超能力让我们一下子从床上蹦起来!所以,物体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来打扰它。
这就是牛顿的第一定律,听起来简单,但其实大有深意。
接着说说第二定律,这可真是个大嘴巴,直来直去。
它告诉我们,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加速度是成正比的。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推购物车的时候。
空空如也的购物车,推起来那是轻轻松松,可要是车上堆满了东西,那可真是力不从心啊。
这就是所谓的“F=ma”,其中F是力,m是质量,a是加速度。
力大了,加速度就大;车重了,加速度就小。
这就好比你要搬家,沙发轻松一抬,但要是搬个冰箱,那可得使出吃奶的劲儿。
生活中我们经常感受到这种“用力过猛”的感觉,越是想快点,越是卡壳,真是笑中带泪!然后就是第三定律,这真是个有趣的家伙,听说过“作用与反作用”吧?这就是它!想象一下,你在游泳池里游泳,划水的时候,你的手一划,水就往后推。
可是水也会反过来推你,带你向前。
这就像打羽毛球,打得越用力,球飞得越远,但球拍也会反过来受力,手有时候都得调整一下姿势。
不信你试试,用力按压桌子,桌子会反过来给你个“回击”。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生活中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影响着周围的事物,真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
说到底,牛顿的这三条定律就是在告诉我们,物理世界的规律就像生活的道理。
比如,第一定律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懒惰的一面,动起来不容易;第二定律则让我们明白,想要达成目标,就得付出努力,不然一切都是空谈;第三定律则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行为都会引起某种反应,生活就是个不断互动的过程。
1.牛一定律,
牛顿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它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
2.牛二定律,
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而以物理学的观点来看,牛顿运动第二定律亦可以表述为“物体随时间变化之动量变化率和所受外力之和成正比”。
即动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外力之和。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在宏观低速下,∑F∝a,∑F∝m,用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
∑F=kma,其中的k是一个常数。
但由于当时没有规定1个单位的力的大小,于是取k=1,就有∑F=ma,这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3.牛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即 F1=-F2(N=N‘)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②相互作用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产生的作用不能相互抵消。
④作用力也可以叫做反作用力,只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⑤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为作用点不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不能求合力。
第一头牛一、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 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 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因此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二、惯性1、定义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2、性质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 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 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利用惯性的现象 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4、解释现象 例 汽车突然刹车时 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 汽车刹车前 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 当刹车时 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 随汽车突然停止 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 所以…….第二头牛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a与F的关系,a与m的关系知识简析知识简析知识简析知识简析一一一一、、、、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内容内容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的方向与F合的方向总是相同。
2.表达式:F=ma 或mFa合= 用动量表述:tPF∆=合揭示了:①力与a的因果关系....,力是产生a的原因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力与a的定量关系....3、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1)F=ma中的F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2)F=ma中的m,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时,如果F 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则m是系统的合质量.(3)F=ma中的F与a有瞬时对应关系,F 变a则变,F大小变,a则大小变,F方向变a也方向变.(4)F=ma中的F与a有矢量对应关系,a的方向一定与F的方向相同。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大单元综合复习导学练专题14 牛顿三大定律导练目标导练内容目标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目标2牛顿第三定律目标3牛顿第二定律及瞬时加速度问题【知识导学与典例导练】一、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揭示了物体的惯性: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揭示了力的作用对运动的影响: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对惯性的理解(1)保持“原状”:物体在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反抗改变: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
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以被改变。
(3)惯性的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的速度和受力情况无关。
3.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是以理解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二定律是实验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它揭示了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力的作用对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二定律则定量指出了力和运动的联系。
【例1】如图所示,小华坐在一列正在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突然看到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向后滚动,假设桌面是光滑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球在水平方向受到了向后的力使它向后运动B.小球所受的合力为零,以地面为参考系,小球的运动状态并没有改变C .火车一定是在向前加速D .以火车为参考系,此时牛顿第一定律已经不能适用【答案】A【详解】A .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施力物体,所以不受力。
A 错误,符合题意;B .小球水平方向不受力,所受的合力为零,以地面为参考系,小球的运动状态并没有改变。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小球因为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突然看到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向后滚动,是小球相对于火车向后运动,说明火车正在向前做加速运动。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一、二、三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它们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这些定律,并且学会了如何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
1.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应用案例一:停车安全带的作用当我们坐在汽车上并急剧地踩刹车时,我们的身体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惯性原理所导致的。
如果没有安全带来限制身体的运动,我们有可能因此而严重受伤,甚至导致死亡。
安全带的作用是将乘客与汽车连接在一起,以减缓身体向前运动的速度,从而减少可能发生的伤害。
应用案例二:扔出垂直向下的火柴当我们抓住一根火柴并将它扔出窗外时,它会以一个速度向下运动,并且在空气中受到阻力。
当火柴被抛出时,我们会以相同的速度向后移动,这是由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火柴受到了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而我们则因相同的力而向后移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为: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a。
应用案例一:加速度的计算如果我们知道一个物体所受的力和质量,我们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其加速度。
例如,当一个小轿车受到1000牛的向前的力时,如果知道它的质量为500千克,我们可以通过 F = ma 公式计算出其加速度为2米/秒²。
应用案例二: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过程中,牛顿第二定律起着重要作用。
在起飞时,飞机引擎产生的推力必须大于重力,才能使飞机加速并起飞。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受到力时,它会产生加速度。
同样地,在降落过程中,飞机需要减小速度,以便安全降落。
这也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3.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应用案例一:划船当我们划船时,我们用力将桨刺入水中,然后向后拉。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于它,将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不会自行改变它的运动状态,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
例如,一个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一个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样的速度运动,直到外力施加在它上面。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一个物体的加速度是由作用在它上面的力引起的,而且加速度和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代表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简单来说,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将发生改变,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对于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相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换句话说,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被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
这就是著名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互相相反”的原理。
例如,当你站在地板上,你对地板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而地板同时也对你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就是相互作用力。
总结: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会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提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互相相反的原理,即对于每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相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些定律共同构成了现代力学的基础,解释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原理。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关系【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奠定了整个牛顿力学的基础,它定义了两个概念――惯性和力,指出了惯性和力怎样影响着物体的运动:惯性是所有物体都具有的一种性质——抵抗速度变化的特性;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也就是加速度的原因;物体不受力时,由于惯性,物体的自然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或者保持静止);物体受力时,物体的速度就要变化,不过,此时惯性仍然有表现――它抵抗速度的改变,使得物体的速度只能渐变,不能突变。
注:无作用力,合力为零的情况除外。
具体解释见牛顿第二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了惯性和力的概念,定性地指出了惯性和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定量地定义了惯性和力的大小,定量地指出了惯性和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体现为加速度)。
惯性大小――惯性质量的定义,是牛顿第二定律给出的,这是大多数中学老师所不知道的;大学教材中惯性质量的操作定义是这样的――两个孤立物体相互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两个物体的速度该变量分别为δv1和δv2,则两个物体的惯性质量大小之比就是m1/m2=δv2/δv1,即m1/m2=(δv2/δt)/(δv1/δt),即m1/m2=a1/a2。
具体请参见大学教材“动量守恒”一章。
根据惯性质量的定义,力的定义为F=ma,也就是说,力的定义为加速度。
从力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牛顿第二定律首先是一个定义;但是牛顿第二定律被称为牛顿第二定律,因为实验发现∝ f不仅适用于标准对象∝ F、但对于任何对象,F的大小都是由标准对象定义的。
牛顿第二定律a=f/m。
这个表达式是和牛顿第一定律协调的,当f=0时,a=0,即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当f≠0时,由于任何物体的质量都不为零,因此物体加速度并不是无穷大,有运动学知识可知,物体的速度就只能随着时间逐渐变化,而不能突变。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关系湖北省恩施高中陈恩谱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奠定了整个牛顿力学的基础,它定义了两个概念——惯性和力,指出了惯性和力怎样影响着物体的运动: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本性——抵抗速度改变的性质;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不受力时,由于惯性,物体的自然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或者保持静止);物体受力时,物体的速度就要变化,不过,此时惯性仍然有表现——它抵抗速度的改变,使得物体的速度只能渐变,不能突变。
注意:不受力,不包括所受合力为零的情况,具体解释见牛顿第二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了惯性和力的概念,定性指出了惯性和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牛顿第二定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定量的定义了惯性的大小和力的大小,定量的指出了惯性大小和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具体化为加速度)的影响。
惯性大小——惯性质量的定义,是牛顿第二定律给出的,这是大多数中学老师所不知道的;大学教材中惯性质量的操作定义是这样的——两个孤立物体相互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两个物体的速度该变量分别为Δv1和Δv2,则两个物体的惯性质量大小之比就是m1/m2=Δv2/Δv1,即m1/m2=(Δv2/Δt)/(Δv1/Δt),即m1/m2=a1/a2。
具体请参见大学教材“动量守恒”一章。
力的大小,是在惯性质量大小定义的基础上,由F=ma来定义的,即力是由加速度来定义的。
从力的定义可以看出来,牛顿第二定律首先是一个定义式;但是牛顿第二定律之所以称之为定律,是因为实验发现,不仅仅对标准物体,a∝F,而且对任何物体,也有a∝F——此处的F的大小是用标准物体来定义的。
牛顿第二定律a=F/m。
这个表达式是和牛顿第一定律协调的,当F=0时,a=0,即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当F≠0时,由于任何物体的质量都不为零,因此物体加速度并不是无穷大,有运动学知识可知,物体的速度就只能随着时间逐渐变化,而不能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