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0.01 KB
- 文档页数: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一、 生活中的数三、加减法 (一)数与代数五、加与减(二)六、购物七、加与减(三)二、观察与测量 空间与图形四、有趣的图形统计与概率 八、统计我和小树一起成长实践活动 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部分:全册知识点一、数与代数(1、2、4、6、7、8单元)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
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
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
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空间与图形(3、5单元)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
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事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北师大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加与减(一)1、口诀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9+1=10 8+2=10 7+3=10 6+4=105+5=10 4+6=10 3+7=102+8=101+9=10 9+2=11 8+3=11 7+4=11 6+5=11 5+6=11 4+7=113+8=112+9=119+3=12 8+4=12 7+5=12 6+6=12 5+7=12 4+8=12 3+9=1 29+4=13 8+5=13 7+6=13 6+7=13 5+8=13 4+9=13 9+5=14 8+6=14 7+7=14 6+8=14 5+9=14 9+6=15 8+7=15 7+8=156+9=15 9+7=16 8+8=16 7+9=16 9+8=17 8+9=179+9=18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10-1=912-3=9 13-4=9 14-5=9 15-6=9 16-7=9 17-8=9 18-9=9 10-2=8 11-3=8 12-4=8 13-5=8 14-6=8 15-7=8 16-8=8 17-9=8 10-3=7 11-4=7 12-5=7 13-6=7 14-7=7 15-8=710-4=611-5=612-6=613-7=614-8=615-9=6 10-5=511-6=512-7=513-8=514-9=5 10-6=411-7=412-8=413-9=4 10-7=311-8=312-9=3 10-8=211-9=2 10-9=12、“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方法:第一种方法:拆被减数: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各单元的教学内容一生活中的数(一)本单元知识网络:(二)各课知识点:可爱的校园(数数)知识点: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一)本单元知识网络:(二)各课知识点: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知识点: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知识点: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
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
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轻重(比轻重)知识点: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3.主要题型:填合适的单位。
(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计算:元+元 角+角 满10角记得换成1元元-元 角-角 “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如:(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2)65元-3元7角=64元10角-3元7角=61元3角4.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换钱: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
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元=2元;元=5角;元=59元9角;元=9元2角5分。
7.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8.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9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10.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
(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 写作:55(写数学字)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一、十、百是计数单位。
要写汉字)数的组成:(注意不同的问法)例:68是由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68是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
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
小学数学加法心算技巧1、分裂再凑整数加法;比如;8+5=13,先把“5”分裂成“2”和“3”;那么就是8+2+3=10;2、比如;77+8=85,先把“8”分裂成“3”和“5”;那么就是77+3+5=85;3、变整数再减去比如,26+18=44,把“18”变成“20-2”,那么就是26+20-2=44;4、比如;387+983=1370,把“983”变成“1000-17”,那么就是387+1000-17=1370;小学数学几何公式汇总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一、生活中的数认识10以内数字,写,大小比较;认识,写大小等于符号二、比较大小,多少,高矮,长短,轻重三、加与减(一) 10以内的不进位加减法,加减法混合运算,加减法表整理与复习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列出算式四、分类按不同类型分类五、位置与顺序前后,上下,左右顺序和位置六、认识图形认识图形,图形分类七、加与减(二)认识个位·十位,和20以内的加减法,数学好玩找到校园里数学问题,八、认识钟表学会看钟表上的时间总复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一、加与减(一)熟练20以内加减法,看图列式二、观察物体不同方向看物体,三、生活中的数认识,比较100以内数字,百位,百数表四、有趣的图形认识物体上常见的图形,平分图形五、加与减(二)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学习竖式六、加与减(三)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一、加与减 100以内连续相加,相减,加减混合运算二、购物认识圆元角分以及应用三、数一数与乘法多个相同数字连续相加,引入乘法四、变化的图形五、2-5的乘法口诀熟记2-5的乘法口诀六、测量了解测量七、分一分与除法体会平均分,引入除法,倍数,乘除法互逆关系八、6-9的乘法口诀掌握6-9的乘法口诀乘法表九、除法再了解乘法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求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一、除法除法竖式,有余数的除法二、方向与位置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以方向确定位置三、生活中的大数认识,比较100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到万位四、测量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进率为十五、加与减百位数加减,加减法验算方法六、认识图形认识角,角度,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七、时,分,秒认识时间,时分秒相邻进率为60,时间的计算八、调查与记录学会调查记录并计算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运算顺序,从左往右,括号>乘除>加减二、观察物体不同位置看到物体的面三、加与减连续加减,带括号的要先算,里程表上分清起点终点四、乘与除整十整百整千乘以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以除以一位数五、周长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计算六、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 0乘任何数都得0七、年、月、日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平月(二月),学会看日历,12,24小时计时法,八、认识小数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加减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一、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除法验算二、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平移和旋转三、乘法整十整百相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四、千克,克,吨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相邻单位进率为1000五、面积物体表面或者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区分周长和面积,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米m²,相邻两个单位进率为100,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六、认识分数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看作单位“1”。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笔记
一、教学目标
本单元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建立数感。
二、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解决问题: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综合与实践: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同时,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实践。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观察、口头测试、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一年级下册知识领域及结构图一、 生活中 的数三、加减法(一)数与代数五、加与减(二)六、购物七、加与减(三)空间与图形四、有趣的图形Array统计与概率八、统计我和小树一起成长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一 生活中的数【知识框架】生活中的数【知识点】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1、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会数数不但会一个一个数,还会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并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体会数位(数中各个数字所占的特定位置)、基数(用数可以表示物体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序数(用数可以表示集合中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的意思。
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3.在数数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百",感受数位的意义.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
包括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排列顺序,了解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既要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又要明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组成几十几。
3、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能对100以内的数量进行估计。
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使学生更清楚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会先从数的位数上比较,相同位数的数要从高位依次比较的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逐步培养数感。
二、观察与测量【知识框架】【知识点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
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
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
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
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白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公式S=ax h+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 边长公式S=ax 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x 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x 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 2公式S=(a+b)h + 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x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x兀公式:L = 兀d = 2兀r圆的面积=半径x半径x兀公式:S=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 dh= 2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X 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一生活中的数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1、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会数数不但会一个一个数,还会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并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体会数位(数中各个数字所占的特定位置)、基数(用数可以表示物体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序数(用数可以表示集合中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的意思。
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3.在数数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百",感受数位的意义.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
包括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排列顺序,了解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既要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又要明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组成几十几。
3、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能对100以内的数量进行估计。
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使学生更清楚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会先从数的位数上比较,相同位数的数要从高位依次比较的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逐步培养数感。
二、观察与测量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会通过刻度尺观察物体的长度。
(起点不是0刻度)5、能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
去游乐园(认识米)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三加减法(一)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法计算)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得几个十。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并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采松果(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记住得数,然后再与整十数合并起来才是计算的结果。
3、应用方法熟练的进行口算。
青蛙吃害虫(两位数加整十数。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且探索和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且探索和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计算,明白列竖式的方法,知道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回收废品(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1、结合实际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知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知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减法计算.3、使学生能够在正确列出算式后进行准确的计算.我和小树一起长1、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巩固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100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熟练掌握求“比多、比少”问题的计算方法,并且能正确列式计算。
4、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的长度关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5、复习观察物体的知识,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有趣的图形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
动手做(一)1、学生能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欢的图案。
2、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3、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动手做(二)1、了解七巧板的组成。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只让学生直观认识,知道形状和名称即可。
动手做(三)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小小运动会1、应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五加减法(二)图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1、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进一,再加整十数就是结果。
能正确地计算,初步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发新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法:强调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
小小图书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向十位借一当十,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
跳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1、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重点指导竖式的计算,并理解“借一作十”的含义。
3.根据主题图会进行比较合理的估算。
小小运动会1、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小小运动会,综合复习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和图形的认识。
2、能利用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加强对图形的认识,能利用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六购物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2、体会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从实际问题中理解“付出的钱、应付的钱、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
4、在购物情景中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能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上辨认。
2、会计算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3、在购物活动中体会大面额人民币的作用,运用人民币的兑换知识,初步掌握付钱的方法.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1.在购物情景中会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2.通过购物中的活动,了解付费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3.通过购物的活动,巩固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4.购物中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加减法(三)套圈游戏(连加运算)1、结合实际问题情境,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开展估算活动,交流估算方法,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乘船(连减运算)1、结合情境,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学习连减法的竖式。
2、发展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方法。
乘车(加减混合运算)1、结合生活情境,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开展估算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今天我当家1、应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八统计1、组织比赛---(认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2、买气球---(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组织比赛(认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1、结合身边的实例,经历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2、认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简单纵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收集数据的方法如:(1)小组统计,全班汇总(2)个人进行全班的调查(3)举手或起立进行集体统计。
整理数据的方法:一条表示同一类事物,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3、尝试利用数据做出简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