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磷肥施用量与氮磷比例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96.51 KB
- 文档页数:5
种蔬菜施用磷肥能提高产品和品质种蔬菜施用磷肥能提高产品和品质很多人种菜都习惯施用速效肥(如:尿素、碳铵、人粪尿等),而不注重磷钾肥的施用,其实施用磷肥不仅能促进蔬菜增产,而且能提高产品的品质。
怎样合理施用磷肥呢?一、根据蔬菜需磷的规律,确定其最佳施肥期和用肥量。
蔬菜需磷的第一个临界期是苗期。
苗期缺磷,植株细小,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叶尖呈紫红色,出现缓苗。
因此,在蔬菜播种时,就应将磷肥作种肥或底肥集中施用。
作种肥,一般亩施过磷酸钙15 -20公斤或钙镁磷肥25 -40公斤。
作底肥施用时,还可以适当增加用量。
蔬菜形成期是需磷的第二个临界期。
这个时期是需磷量最多的时期。
如果磷素营养不足,会严重影响蔬菜产量。
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3%的过磷酸钙液进行叶面喷施。
二、按磷肥种类,掌握施用方法:常用磷肥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
钙镁磷肥属碱性,在酸性土壤中施用效果较好。
它不溶于水,所以不宜作追肥,可与厩肥等有机肥堆沤后作底肥或种肥,效果更佳。
钙镁磷肥后效较长,在土壤中可残留70—85%。
因此,在蔬菜类轮作地面上,应前作重施,后作轻施。
过磷酸钙,属酸性水溶性磷肥。
它即可作底肥,种肥,也可作根外追肥。
它的活动性小,在过酸、过碱性土壤中,易产生磷的化学固定,必须采用条施、穴施、深施;最好施在蔬菜根附近,以便提高磷的有效性,使蔬菜早些吸收利用。
三、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土壤。
十字花科的根菜类,甘兰类,豆科类,茄科的茄果类等蔬菜,施用磷肥增产效果明显。
在缺磷的蔬菜地上施用磷肥效果更佳。
因长期高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氮磷比例失调,施用磷肥,以磷促氮,效果更明显。
钙镁磷肥和磷矿粉,要施在酸性或偏酸性土壤上。
过磷酸钙以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上施用较为适宜。
四、磷肥不宜单株施用。
施用时应加入氮、钾肥,有机肥配合,一般氮磷比例3:1或3:1。
磷肥与有机肥混合堆沤施用,利用率可提高10-30%。
磷肥正确使用方法磷肥正确使用方法,磷肥使用方法,磷肥磷是作物营养三要素之一,我国大部分土地磷元素缺乏,土壤中的磷一般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通过施磷肥来补充。
磷肥容易被土壤固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肥效转化慢,作物难以及时吸收利用,目前的利用率仅为10%一25%。
因此,因时因地因作物科学施用磷肥,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目前磷肥的使用误区是:一、磷肥******是一次性使用,而不少果农每次使用量少,很多人想靠追肥把磷肥补足。
二是普遍使用靠撒开翻入土中的多,施有定植穴或沟中的少,单一用的比例偏高,混合氮肥、钾肥一起使用的少,所以做到以下五改非常重要。
一、改追施为底施。
磷肥很容易与土壤中的铁、铝、钙、镁等元素起化学变化,变为难溶性磷肥,这称为“磷肥固定作用”因此,在施磷时******混合有机肥(如猪圈粪、鸡鸭粪)一起堆沤,让有机肥吸附和分解后再施入土中,则比追施*********。
因为在堆积过程中,有机肥能分解出有机酸并发出热量,可以促进磷肥的溶解性,从而提高磷肥的有效含量。
而且有机肥在腐熟过程中所形成的腐植质是两性胶体、在酸性或碱性土壤中,可以起缓冲作用,使土壤保持接近中性的环境,从而提高磷肥的有效性。
所以,磷肥一次性底施,既能增强肥效,又可减少固定。
二、改普遍施为重点施。
应考虑施在缺磷的地块上,以消除缺磷这一增产的限制因子。
一般瘠薄地块.新平整的生土地块.常年少施农家肥的地块,应当优先施用,就土质而言,黄、红壤旱田、黄泥田、鸭屎泥田、冷浸田等施用磷肥增产******。
肥田、肥土和往年连续大量施用磷肥的地块可适当少施。
三、改撒施为穴施。
磷肥要先经过水的溶化和解离后,作物的根或茎叶才能将其顺利吸收利用,所以施用时如把磷肥撒在地表上或干燥的土壤里,就会造成浪费和流失。
因此旱土作物施磷可穴施、条施,使它集中在根系周围,把磷肥真正送到根系的“口”里。
四、改单一施为混合施。
目前使用的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石粉等,仅含有磷元素,而不含氮肥和钾肥,所以施用磷肥时配合氮、钾肥一起施用,可以协调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发挥氮、磷、钾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其增产效果比单独施磷有******提高。
磷肥与氮肥混合施用的效果好在农业生产上,磷肥与氮肥配合施用是提高磷肥肥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磷肥与氮肥混合施用的效果好,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氮磷平衡才能获得增产
大多数土壤,特别是中下等肥力的土壤,既缺氮又缺磷,加之各种作物对氮、磷的需要及其吸收能力是有一定比例的,例如禾谷类作物吸收2-3份氮才吸收1份磷,即氮:磷为3:1。
因此只有保持氮、磷平衡协调,才能获得增产。
2、氮、磷元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氮、磷在作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是互相制约和互相影响的,例如植物体内核酸、核蛋白以及各种两往往既含磷又含氮,如果仅施磷肥,氮素不足,上述含磷化合物的形成就受到抑制,作物代谢过程就不能正常进行,即施用磷肥,作物也无法吸收利用。
在酸性土壤和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中,还需要增施石灰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才能更好地发挥磷肥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进作物品质的效果。
3、施磷肥能达到以磷增氮的效果
我们常讲到以磷增氮,其道理是指通过对豆科绿肥施用磷肥,促
进作物根瘤的形成和根捅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以增加作物的氮素营养和土壤含氮量。
有人做过试验,不施磷肥的绿肥根部,10株仅有5个根瘤,施粉状过磷酸钙的有56个根瘤,施粒状过磷酸钙的有124个根瘤。
可见施磷肥确实能达到以磷增氮的效果。
磷肥是果树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果园丰产必须补施磷肥。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果树施磷肥时间与用量磷肥属于缓慢性肥料,应在秋冬季节与有机肥肥混合施用最好,一般果园单株施有机肥250千克,单质磷肥如磷酸二铵等4到5千克。
果树吸收各种成分有一定比例,氮肥不足也会限制磷肥的吸收。
土质差的果园也可将磷肥与氮肥混合使用。
2、果树施磷肥方法果树对肥料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中的毛细根来完成,在毛细根处施肥,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果树水平根的分布范围为果树树冠的1到1.5倍,也就是说,在树冠投影的边缘处。
所以施用基肥的位置也要在树冠投影的边缘处。
施用基肥对深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苹果、桃、李等果树的根系分布较浅,为40厘米左右;梨、葡萄等果树的根系分布较深,为80厘米左右。
施肥深度应当根据根系分布的深浅来决定,根系分布深的果树要适当深挖,根系分布浅的果树适当浅施。
3、果树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果树喷施磷酸二氢钾,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一般初花、幼果期分别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根据果树品种的不同,按照磷酸二氢钾的包装袋上的用量兑水喷施;果实膨大期还可以喷施2到4次磷酸二氢钾,可以起到促进果实着色的作用。
果树科学管理与平衡施肥果树树多年生长在同一地点,每年生长、结梨果都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并消耗大量的有机和无机营养元素。
为了满足梨树安全、丰产、优质的需要,就必须根据梨树的需肥特点、生产目标、肥料特性以及土壤状况进行科学合理施肥。
一果树营养的年周期分配规律果树的营养状况年周期内不尽相同,表现春季养分从多到少,夏季处于低养分时期,秋季养分开始积累,到冬季养分又处于相对较高期。
掌握营养物质的合成运转和分配规律,有利于克服果园管理中的片面性,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稳产、高效之目的。
春季是利用贮藏营养的器官建造期:这一时期包括萌芽、展叶、开花到新梢迅速生长前,即从萌芽到春梢封顶期。
此期果树的一切生命活动的能源和新生器官的建造,主要依靠上年贮藏营养。
蔬菜种植中的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与比例调整蔬菜种植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部分,而氮磷钾肥料的施用是促进蔬菜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确的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与比例调整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详细探讨蔬菜种植中氮磷钾肥料的施用原则、调整方法以及其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一、施用氮磷钾肥料的原则在蔬菜种植中,合理的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可以提供蔬菜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过量的肥料施用会造成养分浪费、土壤污染和农作物品质下降。
因此,合理调整氮磷钾肥料的施用量是非常重要的。
1.1 氮肥的施用原则氮肥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对蔬菜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氮肥的施用量要根据蔬菜的品种、生长时期和土壤类型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需大量吸收氮元素的蔬菜,如叶菜类、茄果类等,氮肥的施用量较大;而耗氮量较小的根菜类蔬菜,氮肥的施用量相对较少。
1.2 磷肥的施用原则磷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
蔬菜在生长初期对磷肥的需求量较大,但在后期需求量逐渐减少。
因此,在蔬菜生长初期应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量,有助于促进根系发育和营养吸收,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1.3 钾肥的施用原则钾肥是调节植物渗透压、提高抗逆性的关键元素,对蔬菜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蔬菜对钾肥的需求量主要体现在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果实膨大和充实期。
因此,在蔬菜生长中后期应适当增加钾肥的施用量,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二、氮磷钾肥料比例的调整氮磷钾肥料的比例对蔬菜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蔬菜种类和生长时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比例调整。
2.1 氮磷比的调整氮磷比是氮肥和磷肥的质量比例,对蔬菜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需大量吸收氮元素的蔬菜,氮磷比要适当增大;而对于需要较多磷元素的蔬菜,氮磷比要适当减小。
例如,叶菜类蔬菜对氮的需求量较大,可将氮磷比控制在1:0.8-1:1.5;而茄果类蔬菜对磷的需求量较大,可将氮磷比控制在1:1.5-1:2.5。
新知新农业2021年/第04期/下半月刊/总第941期肥料试验中化肥施用量的计算王囡囡(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肥料试验设计中通常用到纯N、P 2O 5和K 2O,在试验中我们需要将其折算成具体化肥用量。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编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农业工作的准确性及效率。
本研究将试验中纯N、P 2O 5和K 2O 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制作应用程序,根据具体公式折算成化肥施用量。
以期提高肥料试验中折算化肥施肥量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实现肥料折算的智能化。
1 基本公式以肥料试验纯N、P 2O 5和K 2O 守恒为基础,利用试验面积、 氮肥中N 含量(%)、磷肥中P 2O 5含量(%)、 钾肥中K 2O 含量(%)、纯N、P 2O 5和K 2O 等参数计算化肥施肥量。
其计算公式为:式中:a -垄长(m;b -垄宽(m);nn -氮肥用量(g);pp -磷肥用量(g);kk -钾肥用量(g);d -纯N 量(kg/hm 2);e -P 2O 5(kg/hm 2);f -K 2O(kg/hm 2);h -氮肥中N 含量(%);z -磷肥中P 2O 5含量(%);g -钾肥中K 2O 含量(%)。
2 折算应用程序利用计算机VB 语言将以上公式编程(如图1),根据具体肥料试验设计确定一垄的肥料用量,一垄面积为垄长乘垄宽(单位统一为m)。
氮肥选用尿素,磷肥选用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钾肥选用氯化钾或硫酸钾。
程序中“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为试验要求的纯N、P 2O 5和K 2O 的施入量,将各单位转化为kg/hm 2。
如果所选用的磷肥中含氮(如磷酸二铵则磷肥中五氧化二磷含量46%,磷肥中氮含18%)则输入相应的参数。
如果所选用磷肥中不含氮(如过磷酸钙为磷肥)则在磷肥中氮含量输入的参数为0。
3 应用验证施用化肥为尿素、磷酸二铵和氯化钾,以试验处理(纯氮200kg/hm 2、P 2O 5100kg/hm 2和K 2O 50kg/hm 2)为例计算一垄施肥量(如图1)。
磷肥的使用方法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磷肥的特点:在土壤中移动性小,且易被固定,因此,磷肥的利用率比氮肥等低,一般只有l0%一25%。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磷肥的使用方法。
磷肥要集中施用
把磷肥集中施在种子或根部附近,是一种有效的施用方法。
这种方法既可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降低固定作用,又便于作物根系吸收,一般提高利用率28%一39%。
磷肥要分层施用
通过耙磨施入5一l0公分土层中,供作物苗期吸收。
把其余磷肥结合耕翻条施于l5一20公分土层中,供作物中后期吸收利用,也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其中,浅施以速效磷肥为好,深施可用迟效磷肥。
施用量,浅层占30%一40%,深层占60%一70%。
磷肥最好与氮肥配合施用
凡缺磷的土壤一般也都缺氮,氮、磷配合施用,可使磷肥利用率平均达到23%一28%。
另据在小麦上试验,亩施磷l0千克,配合等量氮,比单施同样数量的磷增产l6.3%,磷肥利用率提高3.9l%。
根据各地试验结果,氮、磷配合的比例,在土壤肥力较低时为l:l,中等肥
力为l:0.5,上等肥力为l:0.25。
磷肥可进行叶面喷施
叶面喷施能从根本上防止磷肥被土壤固定,同时也是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
其方法是:用过磷酸钙l一3千克,加水l00千克,浸泡-昼夜后过滤去渣滓,在作物中后期叶面喷酒,一般每隔5一l0天喷一次,共喷2一3次,每亩每次喷酒50一75千克。
叶面喷施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生产上仍应以土壤施肥为主。
以上磷肥的使用方法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供参考。
磷肥的作用磷肥的使用方法在农村,由于磷肥的使用方法不当而造成磷肥肥分损失的现象特别严重。
据调查,农村在施用磷肥时,往往采用撒施或将磷肥作底肥直接施入土壤内,因而大大降低了磷肥的肥效。
为了提高磷肥利用率,施用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土壤条件施用不同性质的磷肥,不同的磷肥适用于不同的土壤过磷酸钙是水溶性磷肥,适于大多数土壤,但施于中性土壤和碱性土壤效果更好,钙镁磷肥,碱性炉渣等弱酸溶性磷肥,应施于中性或酸性土壤。
磷矿粉、骨粉等难溶性磷肥,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才能发挥其肥效。
土壤含有效磷愈低,施用磷肥的肥效就愈高。
因此,瘠薄的缺磷土壤施用磷肥后增产的效果较明显。
(2)磷肥与氮肥配合施用缺磷的土壤一般也缺氮,但若氮磷比例配合得好,可以使磷的利用率由l3.8%提高到3o%,氮磷比例以2:l为宜。
(3)集中施、近根施和分层施磷肥在钙质土和酸性土中移动性小,并容易产生化学固定。
因此,采用条施、穴施、沾根、拌种、叶面喷酒、基肥深施等,可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并力求施近根部,才能更好地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4)与有机肥混合堆沤施肥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最好与绿肥、堆肥、泥炭-起堆沤腐熟后再施用。
有机肥料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有助于磷肥中非水溶性的磷化合物转化为有效磷,同时还可防止水溶性磷被土壤中的钙、镁、铁、铝等离子所固定,这样可以提高难溶性磷肥的肥效。
堆沤加入的磷肥一般为有机肥料的5%一lo%。
3、无机钾肥农业生产中施用钾肥能提高植物抗倒伏、抗旱、抗病能力。
单施钾肥一般无效,只有与氮、磷肥配合施用才有效果。
氮、磷、钾配合比例为2:l:o.5施用效果较为理想。
施用过程中对一些忌氯植物和苗木,如烟草、云杉、茶树、果树等,要慎用氯化钾。
中国磷肥施用量与氮磷比例问题林葆李家康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国产磷肥以低浓度的单一磷肥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为主,近年来高浓度磷肥和磷复肥发展很快,磷肥的自给率已达70%左右。
加上每年进口大量氮磷两元复合肥(磷酸铵)和三元复混肥,磷肥用量又有增加,氮磷比例逐渐趋于合理。
从全国各地土壤磷素的测定看,有积累的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逐年提高。
但是,磷肥的施用量和氮磷比例不确切,这是须要搞清的问题。
同时,随着氮、钾肥用量的增加,磷肥的需求量和适宜的氮磷比例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文以中国1980年~1999年的化肥生产、进口和施用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对中国磷肥的用量和氮磷比例问题进行分析。
(图:林葆)一、中国磷肥生产、进口和施用量以及氮磷比例1.磷肥的生产量和氮磷比例中国磷肥产量在上世纪80年代为250万吨~300万吨,到90年代后期增长到600万吨左右,产量增加了一倍多,氮磷比例也由100:20~25上升到100:25~30。
但是,磷肥数量依然不足,磷肥的比例偏低。
(表:表1 中国化肥生产量(万吨) )注释:引自《中国化肥手册》及《中国化工年鉴》2.磷肥的进口量和氮磷比例在1980年代以进口氮肥为主,数量超过了磷、钾肥之和。
从1991年开始,进口磷、钾肥的比例明显增加。
从1997年起,中国成为以进口磷、钾肥为主,氮肥主要是复合肥中的氮和少量尿素(表2)。
这对增加中国磷、钾化肥用量,调整氮磷钾比例起到了重要作用。
3.化肥的施用量由于化肥生产量和进口量的增加,化肥的施用量增长很快,由1980年的1269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4125万吨,19年增加了2855万吨,增长了2.3倍,平均年增加150万吨(表3)。
从不同肥料的增长率看,钾肥增加了近11倍,复混肥增加了32倍,远远超过了氮肥和磷肥,说明了目前化肥施用发展的趋势。
但是,在化肥施用量的统计资料中,对日益增长的复混肥中到底有多少氮、磷、钾,没有加以区分。
一般磷肥施用量
一般磷肥的施用量取决于作物的品种、生长阶段、土壤磷含量以及氮、磷、钾等其他养分的平衡需求。
通常情况下,磷肥施用量可以按每公顷施用量来计算。
以下是一般的磷肥施用量的一些参考值:
1. 稻谷:在播种前一天,每公顷施用30-40公斤的磷肥。
2. 小麦:每公顷施用20-30公斤的磷肥。
3. 玉米:每公顷施用30-40公斤的磷肥。
4. 大豆:每公顷施用15-25公斤的磷肥。
5. 土豆:每公顷施用40-50公斤的磷肥。
6. 蔬菜:每公顷施用30-50公斤的磷肥。
这些施用量仅作为参考,具体的施用量还需要根据地区的土壤质量、作物的需求以及农民的经验来确定。
建议与当地的农业专家进行咨询,以获得更准确的施肥方案。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而影响水稻产量、机器、品质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稻田的养分供应。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养分,但是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水稻田需要均衡的施用氮、磷、钾养分,来提高产量,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品质和保持稳产稳定性。
一、氮肥施用技术1、氮肥种类水稻田通常用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氮肥。
氮肥的种类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和肥料价格等方面进行选择。
2、氮肥施用时间水稻生长期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氮肥,例如,在水稻生长的初期,步入光合作用旺盛期,氮肥需求量逐渐增加,施肥量要逐渐增加;在水稻分蘖、拔节、抽穗期需要多施氮肥以增加水稻感光器官(叶片和叶耳)的数量,从而增加光合作用量,使水稻产量更高。
3、氮肥施用量氮肥的施用量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状况等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施用60%的氮肥,水稻分蘖期前施用30%,开花期前施用10%的氮肥。
4、氮磷比例氮肥的施用不仅要关注量,还要关注比例。
氮磷比例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稻的氮磷比例一般为5:1~8:1,秋稻的氮磷比例为3:1~5:1。
使用有机肥能改善氮磷比,因为有机质可以提供慢效氮,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和肥料利用率,是一种为水稻增产的可行方法。
二、磷肥施用技术1、磷肥种类磷肥种类不多,有单超磷酸、三钙磷和磷肥等三种;其中,三钙磷往往更耐旱、耐缺水。
2、磷肥施用时间磷肥能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均匀生长,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现在水稻栽培中,磷肥多在播种时同种地施入。
可补足播种前土壤中机械作业带来的磷盐流失。
3、磷肥施用量磷肥的施用量标准化,提高了精施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能够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肥料利用率。
磷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不同土壤的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的需要而定。
通常在夏季主要的施用量为10~15kg/hm2,秋季为3~8kg/hm2。
中国北方土壤磷素状况及磷肥的增产作用周艺敏博士天津市土壤肥料研究所天津市 300192北方历来为全国的重点缺磷地区,农田耕地土壤缺磷面积约占75%以上。
大规模施用磷肥,土壤磷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土壤养分状况的系统研究和大量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中国北方土壤磷素仍然是继N之后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
从农业的持续发展出发,仍需高度重视合理施用磷肥问题,以提高肥效,培肥土壤。
本文汇总了北方协作组几年来有关磷肥的研究成果,对北方土壤磷素状况、磷肥的合理施用以及肥效进行分析。
(图:作者周艺敏)一、北方农田土壤磷素及平衡状况1. 耕层土壤磷素状况及平衡根据北方主要土壤养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八十至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磷肥的大量投入,农田土壤磷素平衡出现盈余。
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农田磷肥投入量增长2-8倍。
有机肥在磷肥投入的贡献率占25%-30%。
磷肥的大量投入使土壤磷素平衡出现盈余。
耕层(0-20cm)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普遍提高。
图1显示了吉林、山东、新疆3省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效磷含量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看出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效磷含量平均提高了3-10mg/kg。
(图:图1 北方地区主要土壤类型速效磷含量变化情况)2. 北方农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中缺磷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国际农化服务中心(ASI)推荐的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方法,对北方13个省市10多个代表性土壤类型的199个样点进行养分限制因子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见表1),土壤磷素的亏缺依然是继氮之后的第二大养分限制因子。
与最佳处理量(OPT)对比,土壤不施磷(-P),平均生物量仅达最佳处理的49%。
(表:表1 北方农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分析结果(1992-2019) )注释:* 生物量为出苗后6个星期地上部分的干物重,以最佳处理(OPT)为100%。
各处理除标定的养分外均施用相等于OPT的养分量,如-N为除N外施用所有其它的养分。
养分限制因子位序为N>P>S>K>Zn>Fe>B>Mn>Cu。
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什么磷肥如何高效施用相对氮肥钾肥而言,目前磷肥的利用率是较低的,这也磷肥的化学性质有关,也与土壤条件有密切关系。
本文介绍一下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磷肥如何高效施用等问题,供参考。
一、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什么目前我国磷肥的利用率与氮肥、钾肥比较起来低得多,总体利用率大体在10%~25%的范围内。
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不论水溶性、枸溶性和难溶性磷肥都存在这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磷在土壤中的运动很弱。
这个原因实际上是第一个原因的结果。
运动性小导致利用率低是因为养分必须与根系接触才能被作物真正吸收,这就涉及到生物有效性的问题。
二、磷肥如何高效施用施用磷肥可以参考以下方法可以提高肥效:1、因土施用在磷肥品种的选用上,也要考虑土壤条件。
在中性和石灰质的碱性土壤上,宜选用呈弱酸性的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在酸性土壤上,宜选用呈弱碱性的钙镁磷肥。
2、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试验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磷增产16.5%,比单施氮增产10.5%,比氮磷配合施用增产6.4%。
氮磷钾配合施用,能相互促进,保持营养平衡,化肥利用率一般可提高20%-30%。
3、与有机肥混合施用磷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和固定,促使难溶性磷释放,增强根系活力,有利于提高磷肥肥效。
4、适期施用作物需磷的关键期是苗期,此期施用能发挥最大效率,所以磷肥应尽量作基肥、种肥、秧田和苗床施肥、蘸秧根及早期追肥。
5、筛细施用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在施用时,要打碎过筛,以利根系吸收。
6、分层施用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施在哪里基本就在哪里不动。
所以在底层和浅表层都要施用磷肥。
一般每亩施磷肥20-40kg,浅层施三分之一,深层施三分之二。
7、根外喷施用过磷酸钙浸出液进行叶面喷施,具有用肥少、肥效快、利用率高的特点。
禾谷类作物可用1%-3%的浓度,蔬菜可用1%的浓度,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喷施。
一、氮肥养鱼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⑴氮素化肥虽含氮量高,但成分单一,属不完全肥料,应混施磷、钾肥,其比例为2:2:1。
淤泥较多的池塘,可不施钾肥。
⑵施用氮素化肥前,最好先施有机肥料作基肥,氮素肥料宜作追肥用。
施用对象以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为主,鲤、鲫等杂食性鱼次之,草食性鱼施用效果较差。
⑶施用氮肥切忌与生石灰、草木灰和其它碱性肥料混合使用,池水pH值在8.3以上时也应停止施用氮肥。
⑷施用氮素化肥除氨水外,其它都应先溶于水,然后全池泼洒,一般每周施肥1次。
100平方米的水体使用量:水深1米左右的池塘,每次0.75公斤为宜。
大中型水库则应选择其上游库湾、湖汊的浅水区施肥,施肥处应尽可能远离溢洪道或放水闸口,以免肥水流失。
二、磷肥养鱼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⑴选择磷肥品种要得当。
过磷酸钙运用范围较广,效果也较好,其次是钙镁磷肥,磷矿粉的效果较差。
⑵视水体情况确定施用量。
鱼塘加量15%,沟、渠、湖泊加量20%,以施后水色变浅(透明度25-30厘米),带黄绿或褐绿色为好。
⑶施肥方法要讲究。
一般情况下,应与有机肥或其它氮肥混合施用。
与氮肥混施时,先施磷肥,后施氮肥,不能颠倒,以免造成死鱼。
单施时最好先将磷肥溶化后用喷雾器喷洒在水面上或均匀泼洒,也可用布袋装磷肥,挂于水中固定的木桩上。
⑷施放时间要恰当。
6-9月为最佳季节,每天选择在上午8-9点,每亩水面施放量1公斤左右。
10天为一个周期,间隔半个月再施一个周期,循环进行。
⑸配合比例要合理。
过磷酸钙与尿素的配合比例应为1:1,有些有机质较多的老鱼池比例可提高为2:1。
其它氮肥,按含氮量折合成尿素,合理推算。
中国磷肥施用量与氮磷比例问题
林葆李家康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国国产磷肥以低浓度的单一磷肥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为主,近年来高浓度磷肥和磷复肥发展很快,磷肥的自给率已达70%左右。
加上每年进口大量氮磷两元复合肥(磷酸铵)和三元复混肥,磷肥用量又有增加,氮磷比例逐渐趋于合理。
从全国各地土壤磷素的测定看,有积累的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逐年提高。
但是,磷肥的施用量和氮磷比例不确切,这是须要搞清的问题。
同时,随着氮、钾肥用量的增加,磷肥的需求量和适宜的氮磷比例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文以中国1980年~1999年的化肥生产、进口和施用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对中国磷肥的用量和氮磷比例问题进行分析。
(图:林葆)
一、中国磷肥生产、进口和施用量以及氮磷比例
1.磷肥的生产量和氮磷比例
中国磷肥产量在上世纪80年代为250万吨~300万吨,到90年代后期增长到600万吨左右,产量增加了一倍多,氮磷比例也由100:20~25上升到100:25~30。
但是,磷肥数量依然不足,磷肥的比例偏低。
(表:表1 中国化肥生产量(万吨) )
注释:引自《中国化肥手册》及《中国化工年鉴》
2.磷肥的进口量和氮磷比例
在1980年代以进口氮肥为主,数量超过了磷、钾肥之和。
从1991年开始,进口磷、钾肥的比例明显增加。
从1997年起,中国成为以进口磷、钾肥为主,氮肥主要是复合肥中的氮和少量尿素(表2)。
这对增加中国磷、钾化肥用量,调整氮磷钾比例起到了重要作用。
3.化肥的施用量
由于化肥生产量和进口量的增加,化肥的施用量增长很快,由1980年的1269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4125万吨,19年增加了2855万吨,增长了2.3倍,平均年增加150万吨(表3)。
从不同肥料的增长率看,钾肥增加了近11倍,复混肥增加了32倍,远远超过了氮肥和磷肥,说明了目前化肥施用发展的趋势。
但是,在化肥施用量的统计资料中,对日益增长的复混肥中到底有多少氮、磷、钾,没有加以区分。
因此,从这一统计资料中,不能直接了解中国氮、磷、钾化肥的施用量。
(表:表2 中国化肥进口量(万吨) )
注释:引自《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及《中国化工年鉴》
(表:表3 中国化肥施用量(万吨) )
注释:引自《中国农业年鉴》
由于进口的磷酸二铵比重很大,历年计算的结果,这部分的复合肥和复混肥的氮磷钾比例大致为3:6:1(100:200:33)。
另一部分是国产的复混肥料,包括各种三元和二元的复混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单一化肥经二次加工而成的。
根据国家化肥质检中心(北京)从各地抽样检验的结果,大致为100:80:80。
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对施用的“复合肥”进行分解,加上施用的单一氮、磷、钾化肥后,成为表5。
现将表5与表4进行比较:
施用总量与表观消费总量比较从道理上说,20年的施用量与表观消费量应当是一致的。
20年的化肥施用总量为52126万吨,而同期的表观消费量为50762万吨,施用量高出1363万吨,高出2.7%。
可以认为两者基本一致。
在前15年,两者一致。
在1995~1999年的5年中, 施用量明显地高出表观消费量。
(表:表4 中国化肥资源量(生产量+进口量)及氮磷钾比例(万吨) )
(表:表5 中国化肥施用量及氮磷钾比例(万吨) )
施用的氮、磷、钾量与表观消费的氮、磷、钾量比较 20年施用氮肥34177万吨,比表观消费氮肥量35911万吨低1734万吨,低5.1%。
施用量低于表观消费量主要发生在1980年~1989年的10年中。
20年的磷肥施用量为13449万吨,明显高于表观消费量11327万吨,高出2122万吨,高18.3%。
在20年中,磷肥的每年施用量均高于表观消费量,尤其是后10年高出较多。
钾肥除第一个5年外,也是施用量高于表观消费量。
20年共高出975万吨,高27.7%。
3.磷肥用量和氮磷比的分析和讨论
从表4表5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化肥的施用量和表观消费量的多年数据应当是一致的 20年的结果比较,施用量高于表观消费量主要在1995年~1999年,可能的原因是上世纪的90年代以来,二次加工的复混肥有了较大发展,在施用量的统计中,有无重复计算的情况,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0年中中国实际拥有的磷肥资源(生产+进口)应当是可靠的到90年代接近900万吨,而施用量的数据则为1000~1100万吨,要高出100~200万吨,可能偏高。
磷肥施用量偏高的可能原因----是施用的“复合肥”统计量偏大,二是在分解这一部分的肥料氮、磷、钾时,磷、钾的比例偏高。
可以初步认为,到20世纪末,中国磷肥的施用量为900万吨左右,氨磷(N:P205)比约为100:37。
二、近期中国磷肥的需求量和氮磷肥料比例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些材料,在讨论中国适宜的化肥氮磷比例时,对磷的比例提得过高,是对中国磷肥需求量提得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1.适宜的氮磷比例(N:P205)问题
世界化肥的发展是从磷肥开始的,继而开发钾肥。
用合成氨的办法生产氮肥,比生产磷肥要晚半个多世纪。
同时,欧洲各国畜牧业比较发达,采用有豆科牧草的轮作制,使作物的氮素营养得到一定补充,施用磷、钾肥有很好的效果。
长期以来,化肥中的磷、钾肥比例一直高于氮肥(表6)。
直到进入60年代,氮肥用量才超过磷、钾肥。
此后氮肥发展很快,磷、钾肥的比例急剧下降。
(表:表6 世界化肥消费量及氮磷钾比例(万吨) )
到上世纪末,世界化肥的消费量中N:P205约为100:40。
根据FAO《肥料年鉴》的资料,上世纪末美国消费的化肥N:P205为100:38,德国和英国由于有长期施用磷肥的历史,化肥的N:P205己降到100:30或更低。
而中国的情况与这些发达国家不同,是先发展氮肥,后发展磷肥,钾肥至今仍主要依靠进口。
因此,化肥中磷肥的比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磷的比例一个下降,一个提高,异途同归,最后达到一个交汇点,这就是100:40左右。
2.中国近期的磷肥需求量问题
中国化肥的施用量还在增加,氮、磷、钾的比例和品种结构在不断调整。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变化,化肥施用的作物种类也愈加广泛。
由于施肥对农产品质量、环境和食物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0,某些农产品进口还会增加。
中国化肥施用量的增加速度将会放慢。
当2010年前后中国化肥用量达到5000万吨时,N:P205:K2O为100:40:25即氮肥3000万吨左右,磷肥1200万吨左右,钾肥750万左右可能是适宜的。
按照化工部门的规划,2010年国产磷肥将达到950~1050万吨,届时磷肥仍将有200万吨左右的缺口。
(参见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