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对应语料库翻译句对检索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613.88 KB
- 文档页数:8
《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的中文信息数据不断涌现,如何快速、准确地从这些数据中检索出用户所需的词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的研究,对于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与准确性,满足用户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汉语语料库的建设首先,建立一个完善的汉语语料库是进行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的基础。
汉语语料库应包含丰富的文本资源,如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网络文章等,同时应具备较高的文本质量与规范性。
在建设语料库的过程中,应注重数据的来源多样性、数据量的大小以及数据的时效性。
此外,还需要对语料库进行预处理,如分词、去停用词等操作,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三、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研究1. 基于倒排索引的检索算法倒排索引是一种常用的中文词句检索算法。
该算法将文档中的词项与其在文档中的位置信息进行索引,从而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包含特定词项的文档。
在基于倒排索引的检索算法中,首先需要对语料库进行分词处理,然后构建倒排索引表。
当用户输入查询词时,系统通过查询倒排索引表,快速找到包含该查询词的文档列表。
2. 基于深度学习的检索算法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中文词句检索算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该算法通过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学习文本的语义信息,从而实现更准确的检索。
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检索算法中,可以使用词向量、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技术,对文本进行表示与学习。
通过训练大量的文本数据,模型可以学习到文本的语义信息,从而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四、实验与分析为了验证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验与分析。
首先,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大量中文文本数据的语料库,并进行了预处理操作。
然后,我们分别使用了基于倒排索引的检索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检索算法进行实验。
《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文语料库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
无论是自然语言处理、搜索引擎优化还是信息挖掘,快速准确的中文词句检索都成为关键任务。
为了应对海量中文文本的检索需求,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的原理、方法及其实验结果。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呈爆炸式增长。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找到用户关注的词句成为一项挑战。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难掌握和运用的语言之一,其复杂性和丰富性使得词句检索更加困难。
因此,研究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具有重大意义。
三、算法原理及方法1. 分词技术:首先,对中文文本进行分词处理,将连续的文本序列切分成单个的词语或词组。
分词技术是中文词句检索的基础。
2. 索引构建:将分词后的结果建立索引,便于后续的检索操作。
常用的索引结构包括倒排索引、前缀树等。
3. 算法优化:针对中文语言的特性,如多义词、同义词等,采用多种算法优化手段,如基于统计的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等,提高检索准确率。
4. 检索流程:用户输入查询语句后,系统通过匹配算法在索引中查找与查询相关的词句,返回给用户。
四、算法实现与实验结果1. 算法实现: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包括分词技术、索引构建、算法优化等。
2. 实验数据:采用大规模的汉语语料库进行实验,包括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网络文章等。
3. 实验结果:通过对比不同算法在实验数据上的表现,发现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在准确率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针对多义词和同义词等问题,通过算法优化提高了检索效果。
五、实验分析1. 准确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检索算法在准确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用户意图并返回相关词句。
2. 效率分析:在处理大规模语料库时,该算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检索任务,满足用户的实时需求。
《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文信息处理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在众多领域中,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该研究旨在提高中文文本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中文信息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详细探讨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及贡献。
二、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的中文信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检索的挑战。
传统的中文词句检索算法在处理大规模语料库时,往往存在检索速度慢、准确率低等问题。
因此,研究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对于提高中文文本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 提出一种高效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2. 优化算法性能,提高检索速度和准确率;3. 为中文信息处理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 语料库构建:构建大规模的汉语语料库,包括文本、词汇、句法等多个层面;2. 算法设计:针对中文词句检索的特点,设计一种高效的检索算法;3.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算法的性能,分析其优点和不足;4. 优化改进:根据实验结果,对算法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其检索速度和准确率。
四、算法设计本研究提出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预处理:对语料库进行分词、去除停用词等预处理操作;2. 索引构建:根据预处理后的结果,构建倒排索引;3. 查询处理:将用户输入的查询语句进行分词、去停用词等操作,生成查询关键词;4. 检索匹配:根据查询关键词,在倒排索引中进行检索匹配;5. 结果输出:将匹配结果按照相关度排序后输出。
五、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本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处理大规模语料库时,具有较高的检索速度和准确率。
具体分析如下:1. 检索速度:该算法采用倒排索引技术,大大提高了检索速度。
《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文词句检索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海量数据中快速、准确地检索出所需的词句信息,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检索效率和准确性,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二、汉语语料库概述汉语语料库是中文词句检索的基础。
本文所使用的汉语语料库应具备以下特点:1. 丰富性:包含各类文本资源,如新闻、小说、论文等,以支持不同领域的检索需求。
2. 准确性:词汇、语法等信息的标注应准确无误,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3. 更新性:随着新词汇、新表达方式的不断涌现,语料库应具备更新能力,以保持其时效性。
三、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研究针对中文词句检索的特点,本文提出以下几种快速检索算法:1. 基于倒排索引的检索算法倒排索引是中文词句检索中常用的技术。
该算法将文本中的词汇与其在文本中的位置信息进行关联,构建倒排索引表。
在检索时,根据用户输入的词句,快速查找倒排索引表,获取相关文本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快速检索。
2. 基于词向量模型的检索算法词向量模型是一种将词汇转换为向量表示的方法。
通过训练大量文本数据,得到词汇的向量表示。
在检索时,将用户输入的词句转换为向量表示,然后与语料库中的文本向量进行相似度计算,从而找到相关文本。
该算法可以充分考虑词汇的语义信息,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3. 融合多种算法的混合检索策略针对不同领域、不同需求,可以采用融合多种算法的混合检索策略。
例如,先使用倒排索引进行初步筛选,再结合词向量模型进行精确匹配。
此外,还可以引入其他技术手段,如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进一步提高检索的效果。
四、实验与分析为验证本文提出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验分析。
实验数据来源于一个大型汉语语料库,实验环境为高性能计算机集群。
通过对比不同算法的检索速度、准确率、召回率等指标,我们发现:1. 基于倒排索引的检索算法在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适用于大规模语料库的快速检索。
《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量的急剧增长使得文本数据的检索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汉语使用者群体,中文词句检索在众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以提升检索效率和准确性。
二、汉语语料库概述汉语语料库是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分析的数据库,包含了大量的中文文本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训练和测试中文词句检索算法。
汉语语料库的构建需要考虑词汇的丰富性、句子的多样性以及文本的时效性等因素。
三、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研究1. 分词技术分词是中文词句检索的基础。
本文采用基于统计和规则相结合的分词方法,将文本数据切分成单个词汇。
同时,为了处理未登录词和专有名词等问题,引入了词典扩展和机器学习等技术。
2. 索引构建索引是提高检索速度的关键。
本文采用倒排索引技术,将词汇与其在文本中的位置信息建立映射关系。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检索效率,采用了压缩存储和优化索引结构等技术。
3. 检索算法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检索算法。
该算法通过计算查询与文档之间的相似度,返回与查询最相关的词句。
为了提高检索准确性,引入了词频、词性、语义等信息。
4. 算法优化针对中文词句检索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词汇关联性的优化策略。
通过对词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提高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同时,采用多线程技术和并行计算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检索速度。
四、实验与分析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我们采用了一个大型汉语语料库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检索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与传统的检索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处理大规模语料库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性能。
五、结论与展望本文研究了基于汉语语料库的中文词句快速检索算法,通过分词技术、索引构建、检索算法和算法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了检索速度和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处理大规模语料库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性能。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夏菲菲 张祎【摘要】本文探讨了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针对一线翻译教师如何自建小型语料库并在翻译课堂上予以运用,因为一线翻译教师的实践是语料库在翻译中运用最为重要的环节。
本文对于语料的准备、处理、标注和检索都进行了比较具体的总结。
尤其是对标注部分进行了重点阐述,因为这一点最能体现自建小型语料库的优势。
【关键词】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 翻译教学 标注一、引言语料库是指在随机采样的基础上收集到有代表性的真实语言材料集合,是语言运用的样本。
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语料库研究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语言研究与教学的各个领域。
然而语料库与翻译领域的结合相对较晚。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主要包含理论技巧讲解、举例说明和练习巩固三个步骤,该翻译教学模式仍然广泛使用在我国和很多国外的外语专业翻译课堂上,为翻译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翻译人才。
然而该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传统翻译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被动接受技巧知识难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
同时由于课时和教材的限制,传统翻译教学无法提供大量实例供学生学习,有限的语言输入量无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为翻译能力。
而语料库恰好可以帮助解决传统翻译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和语料输入量不足的问题。
因为在语料库条件下进行翻译教学,学生可以采取“发现式学习和数据驱动的学习方式训练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技能,熟悉翻译职业特征”。
语料库分为单语语料库和双语或多语语料库。
前者主要收集本族语者的语言实例,后者顾名思义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材料组成,其中平行语料库作为能将源语言文本和其对应的译语文本进行全文检索并对照显示的语料库对翻译教学的辅助作用尤为明显。
二、平行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的研究现状平行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的结合起步较晚,国外相关的应用研究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发展较快的是西语间的平行语料库的建立。
语料库搭配检索与英语同义词辨析
中文语料库搭配检索用于分析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和上下文,以判断词语之间的同义词关系。
通常将词语放入语料库搭配,将它们转换成一系列由特定编码代表的短语,并在语料库中搜索是否可以找到与给定词语的短语相匹配的短语。
具有完整的语料库表示的特定词语搭配可以用来帮助判断两个词语之间的相似
程度,因此可以确定它们是否具有同义词关系。
更具体地说,句子中的每个词语被提取出来,并给出其特定的搭配词。
然后,比较句子中两个词语的特定搭配,看它们是否拥有相同的搭配词。
如果这些特定搭配词相同则说明它们可以是同义词,否则不能表示同义词关系。
A Concordancer of Equivalent Words in English-
Chinese/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ora 作者: 陈国华[1] 王立欣[2] 梁茂成[1] 刘树杰[3] 许家金[1]
作者机构: [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2]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01 [3]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哈尔滨150001
出版物刊名: 外语电化教学
页码: 11-16页
主题词: 对译语料库 双语词语检索器 对应词 英汉/汉英词典学
摘要:英汉/汉英对译语料库对应词检索器是为英剐汉英词典学设计的一种词语检索软件。
与普通双语语料库词语检索软件不同的是,该检索器统计对译语料库源语词和译语候选对应词的共现概率,根据统计结果建立索引文件并将候选对应词按照共现概率排序,从而达到便捷提取对译语料库中对应词的目的。
该词语检索器为英汉/汉英词典学家确定译语对应词提供了一种客观而便捷的方法。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语言分析——以“tend to + 动词”结构为例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邹涛【摘要】本文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对“tend to + 动词”结构及其汉语译文对应结构进行检索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1.存在该结构与“倾向于”的对应,但不是主要形式,主要对应形式是,“tend to”对应汉语概率及频率副词修饰不定式动词对应的汉语谓语;2.与该结构对应的“倾向于”可以替换成概率副词;3.有少数零对应和对应能愿动词的情况。
【关键词】翻译语言 tend to 对应 平行语料库引言对翻译语言特征的系统描写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这些方面的研究发现,译语语言通常会“偏离”(decenter)目的语而更靠向源语。
之所以出现偏离,是因为译语语言受到源语文本的干预,其中的一些语言形式明显偏离了目的语语言的一般模式。
如Blum-Kulka(1986)发现译语语言中衔接手段会受源语文本影响。
译语文本在产生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源语语言对目的语施加的影响,这样的译文语言通常被称为翻译腔。
但也有人认为,翻译语言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中间地带”。
这种处于中间阶段的语言在翻译理论中被称为“语际语”,既包含着源语的分析特征,也有目的语语篇的合成特征。
然而,对于翻译语言的研究要突破直觉和感性认识,就需要充分的语料支持。
因此,语料库语言学与描述翻译学的结合恰恰起到了推动作用。
Baker(1993)预见,语料库能收录大量源语文本及译语文本,辅以新的语料库研究方法,翻译学者能揭示译语文本的内在规律。
Tymoczko(1998)也表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能使翻译学者查询并获得大量数据。
这些数据能帮助翻译学者更全面客观地描写和分析翻译语言。
随着众多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和应用,涌现出一批针对汉语翻译语言的研究。
其中,汉语翻译语言中词汇-句法特征受到广泛的关注。
秦洪武、王克非(2004)利用“北外通用汉英平行语料库”,发现“so…that”的主要对应形式是零对应,而非“如此……以致”等“前后对应”结构,且汉语原文中没有与“so…that”对应的固定结构;胡开宝(2009)基于莎士比亚戏剧翻译语料库,分析了“把”字句在《哈姆雷特》两个译本中的分布和应用,以及英语语句译为“把”字句的规律和特点,得出其动因分别为认知、句法和语用;胡显耀、曾佳(2010)基于“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语料库”, “兰开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及其汉语原创小说子库,分析了现代汉语翻译小说中“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及其对应结构,并指出汉语翻译语言中“被”字句体现出“传统化”的特征,即趋从和夸大汉语自身传统的趋势;许文胜、张柏然(2006)利用学英汉名著翻译语料库,对英汉因果关系连词的使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类似的研究还涉及“and”的汉语翻译、人称代词及连接词的翻译等。
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语言分析作者:邹涛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11期【摘要】本文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对“tend to + 动词”结构及其汉语译文对应结构进行检索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1.存在该结构与“倾向于”的对应,但不是主要形式,主要对应形式是,“tend to”对应汉语概率及频率副词修饰不定式动词对应的汉语谓语;2.与该结构对应的“倾向于”可以替换成概率副词;3.有少数零对应和对应能愿动词的情况。
【关键词】翻译语言 tend to 对应平行语料库引言对翻译语言特征的系统描写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这些方面的研究发现,译语语言通常会“偏离”(decenter)目的语而更靠向源语。
之所以出现偏离,是因为译语语言受到源语文本的干预,其中的一些语言形式明显偏离了目的语语言的一般模式。
如Blum-Kulka (1986)发现译语语言中衔接手段会受源语文本影响。
译语文本在产生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源语语言对目的语施加的影响,这样的译文语言通常被称为翻译腔。
但也有人认为,翻译语言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中间地带”。
这种处于中间阶段的语言在翻译理论中被称为“语际语”,既包含着源语的分析特征,也有目的语语篇的合成特征。
然而,对于翻译语言的研究要突破直觉和感性认识,就需要充分的语料支持。
因此,语料库语言学与描述翻译学的结合恰恰起到了推动作用。
Baker(1993)预见,语料库能收录大量源语文本及译语文本,辅以新的语料库研究方法,翻译学者能揭示译语文本的内在规律。
Tymoczko(1998)也表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能使翻译学者查询并获得大量数据。
这些数据能帮助翻译学者更全面客观地描写和分析翻译语言。
随着众多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和应用,涌现出一批针对汉语翻译语言的研究。
其中,汉语翻译语言中词汇-句法特征受到广泛的关注。
秦洪武、王克非(2004)利用“北外通用汉英平行语料库”,发现“so…that”的主要对应形式是零对应,而非“如此……以致”等“前后对应”结构,且汉语原文中没有与“so…that”对应的固定结构;胡开宝(2009)基于莎士比亚戏剧翻译语料库,分析了“把”字句在《哈姆雷特》两个译本中的分布和应用,以及英语语句译为“把”字句的规律和特点,得出其动因分别为认知、句法和语用;胡显耀、曾佳(2010)基于“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语料库”,“兰开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及其汉语原创小说子库,分析了现代汉语翻译小说中“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及其对应结构,并指出汉语翻译语言中“被”字句体现出“传统化”的特征,即趋从和夸大汉语自身传统的趋势;许文胜、张柏然(2006)利用学英汉名著翻译语料库,对英汉因果关系连词的使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类似的研究还涉及“and”的汉语翻译、人称代词及连接词的翻译等。
如何将语料库中的词语和短语进行对齐,以帮助机器翻译系统进行翻译摘要: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越来越依赖于庞大的语料库来训练和提升翻译系统的性能。
然而,语料库中的词语和短语往往存在着不完全对齐的情况,这给机器翻译的质量带来很大挑战。
本文将介绍如何将语料库中的词语和短语进行对齐,以帮助机器翻译系统实现更准确、流畅的翻译。
引言: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机器翻译则是帮助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关键技术之一。
然而,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复杂性使机器翻译面临很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通过构建庞大的语料库来训练和提升机器翻译系统的性能。
然而,语料库中的词语和短语通常存在着不完全对齐的情况,这对机器翻译的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语料库中的词语和短语对齐问题在构建用于训练机器翻译系统的语料库时,常常需要从不同来源的文本中收集大量的句对数据,包括源语言文本和目标语言文本。
然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导致了对齐问题的出现。
1. 词汇差异: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差异是机器翻译中常见的挑战之一。
同一个概念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且词语的顺序也可能不同。
当词语之间存在着不完全对应关系时,机器翻译系统很难准确地翻译文本。
2. 短语结构差异:除了词汇上的差异外,不同语言的短语结构以及语法规则也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的形容词通常出现在名词前,而法语中的形容词通常出现在名词后。
这种差异导致了短语之间的不完全对齐问题,给机器翻译带来了困难。
二、对齐方法与技术为了解决语料库中词语和短语对齐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对齐方法:1. 基于规则的对齐方法:基于规则的对齐方法依赖于预定义的规则和词典来对齐词语和短语。
这些规则可以从语言学知识或专业人员的经验中获取。
例如,可以使用词性标注和句法分析等技术来辅助对齐。
虽然这种方法易于理解和实现,但对于复杂的语言对和文本结构,规则往往不够灵活和全面。
论语料库与英汉词典配例郭启新国外英语学习词典例证概况及其对语料库的应用国外的语文词典历来重视例证。
捷克词典学家兹古斯塔(L.Zgusta)认为,词条内的例子应看做是“整个词条不可分割的部分”。
他还说,绝对没有例子就会使得词典的质量严重降低(兹古斯塔,1983)。
以历史原则编纂的OED (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搜罗了大量的用法实例自不待言。
针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读者的英语学习词典尤其如此。
以1995年英国出版的CEED ( Chambers Essential English Dictionary )、COBUILD (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LDOCE (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3rd ed.)、OALD ( Oxford Advanced Learner 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5th ed.)和CIDE (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这些英语学习词典为例,它们更是让例证唱重头戏。
国外英语学习词典例证概况及其对语料库的应用国外的语文词典历来重视例证。
捷克词典学家兹古斯塔(L.Zgusta)认为,词条内的例子应看做是“整个词条不可分割的部分”。
他还说,绝对没有例子就会使得词典的质量严重降低(兹古斯塔,1983)。
以历史原则编纂的OED (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搜罗了大量的用法实例自不待言。
针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读者的英语学习词典尤其如此。
以1995年英国出版的CEED ( Chambers Essential English Dictionary )、COBUILD (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LDOCE (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3rd ed.)、OALD ( Oxford Advanced Learner 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5th ed.)和CIDE (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这些英语学习词典为例,它们更是让例证唱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