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章 文献检索
- 格式:ppt
- 大小:727.50 KB
- 文档页数:42
第三章教育文献检索(一)教育文献概述1.教育文献的含义文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所谓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各种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磁带、磁盘、幻灯片、胶片等。
教育文献就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表现方式也日益多样,教育文献的数量与质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帮助研究者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通过文献的检索和阅读,可以了解该领域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的重点、使用的方法、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2)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的过程就是一个总结过去相关研究工作的过程,通过查阅文献,有利于建构研究的概念或理论框架、提出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把握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查阅文献可以使研究者充分占有相关材料,了解相关信息,区分已经完成和需要完成的研究,从而避免重做前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也就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1.教育文献的等级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教育文献可分为三种等级,即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指作者以本人的时间为依据而形成的原始文献,直接记录了时间经过、研究成果、新的知识或技术的文献,具有原创性和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其主要包括调查报告、档案材料、有关的研究论文或专著等。
(2)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指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的检索性文献,主要包括书目、题录、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为一次文献的利用提供一项便捷通道,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
(3)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指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特定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集中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专题述评、动态总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的特点。
奥鹏教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中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有哪些在学前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奥鹏教育中的学前教育研究也不例外。
文献检索是指在大量文献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查找、筛选与所需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奥鹏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
1. 检索引擎检索引擎是最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之一。
常见的检索引擎有百度学术、万方数据、知网等。
使用检索引擎时,需要输入相关的关键词,系统会根据关键词在数据库中搜索相关的文献。
同时,检索引擎也提供了一些筛选、排序等功能,方便用户筛选出最有用的文献。
2. 数据库数据库是文献检索的重要资源之一,是指大量有关学术研究的文献,包括论文、专著、报告、会议论文等。
奥鹏教育中常用的数据库有万方数据、维普、CNKI等。
3. 期刊期刊是学术研究中的重要资源之一。
奥鹏教育中常用的期刊有《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等。
使用期刊时,可以通过检索引擎或数据库进行检索。
4. 图书馆图书馆是奥鹏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资源。
图书馆中包含大量有关学前教育的书籍、论文、期刊等。
在图书馆中,可以通过书名、作者、主题等进行检索。
在进行文献检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和数据库,根据研究课题进行选择。
2. 使用正确的检索词,包括主题词、关键词、同义词等。
3. 限定时间范围,缩小检索结果的范围。
4. 通过筛选功能,找到最有用的文献。
5. 保证文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使用低质量的文献。
总之,文献检索是学前教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所需的文献,提高当进行学前教育研究时,进行文献检索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奥鹏教育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中,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检索式检索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检索式进行检索,检索式包括关键词、关键词组合和逻辑运算符,可以进行精准检索。
2. 主题词检索法:主题词是将文献中出现的主要内容用规定的词语表示出来,通过主题词进行检索可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第三章如何进行文献信息收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类文献是信息最主要的载体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声像文献D.印刷型文献【解析】:D2.以事件或成果的目击者身份出现,离事实最近的文献被称为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的区别。
一次文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文献,以事件或成果的目击者身份出现,离事实最近二次文献是关于文献的文献,它的目的是使原始文献系统化、条理化,为查找一次文献提供线索。
三次文献是文献研究的成果,是派生的文献,同二次文献一样,本身也不直接产生新知识、新技术。
3.文献检索的方法多种多样,学前教育研究中适用于检索最新课题的检索方法是A.顺查法B.逆查法C.跟踪法D.计算机检索法【解析】: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献检索的方法。
一般检索法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两种。
顺查法常用于范围较广、项目复杂、所需文献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以及学术文献的普查;顺查法一般适用于检索最新课题。
跟踪法一般在检索工具缺乏时使用。
计算机检索法具有速度快可同时检索多个检索词等优点。
4.文献综述是对某个时期或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进行系统组织和叙述性的概括,一些期刊上的“动态”“述评”“进展”“综述”等属于哪种文献综述类型A.目录性综述B.文摘性综述C.分析性综述D.演绎性综述【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献综述的类型文献综述一般可分为目录性综述文摘性综述和分析性综述。
分析性综述要求将原始文献中涉及的内容加以归类、浓缩、综合、分析,附有综述撰写者的见解和评论,有的甚至提出新的结论。
分析性综述要求高、难度大,是一项创造性研究工作,对撰写者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对专业的熟悉程度都要求较高,一些期刊上的“动态”“述评”“进展”“综述”等都属于分析性综述。
二、多项选择题5.根据文献载体形式,学前教育文献可分为A.印刷型文献B.电子文献C.机读文献D.缩微文献E.三次文献【解析】:A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前教育文献根据文献载体形式的分类。
第三章如何进行文献信息收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幼儿教师学习工作中的文献积累第二节学前教育文献的类型第三节学前教育文献检索的过程与方法第四节如何写文献综述第一节幼儿教师学习工作中的文献积累幼儿教师学习工作中的文献积累主要是通过阅读的积累,并进行整理,进而开始专业写作。
写作中的学识主要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和思考,就不可能有一定深度、一定质量的写作。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学前教育文献的类型一、根据文献载体形式划分根据文献载体形式,学前教育文献一般可分为印刷型与非印刷型两类。
(一) 印刷型文献印刷型文献以纸为媒介,通过铅印、油印、胶印等方式记录、保存信息,主要有书籍、报纸、期刊、档案资料等。
这类文献数量巨大,是信息最主要的载体。
(二) 非印刷型文献1.机读文献2.缩微文献3.声像文献二、根据文献编辑出版形式划分(一)书籍书籍是各种形式的文献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一个门类,主要包括教科书、专著、资料性工具书等。
(二)期刊和报纸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物(三)教育档案类档案资料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并具有并存价值的原始文献资料,主要包括教育年鉴、学术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以及有关教育机构的档案资料。
(四)电子文献电子文献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盘、磁盘上,需借助于计算机阅读的各种文献资料。
三、根据文献内容加工程度划分(一)一次文献一次文献指未经加工的原始文献,是直接反映事件经过、研究成果,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
(二)二次文献二次文献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压缩后得到的文献,是关于文献的文献。
(三)三次文献三次文献指对的两类文献分析、概括后携写的参考性文献,是文献研究的成果。
第三节学前教育文献检索的过程与方法一、文献检索的过程文献检索是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必须在检索系统中实现。
文献检索的过程:首先,要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要求,确定所需文献的主题范围、载体类型、时间跨度及地域界限等;其次,确定检索工具的检索标志;再次,确定检索的途径与方法;最后,根据检索线索,找到文献的馆藏,索取所需文献。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英文名称: Research Method in Preschool Education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总学时: 32课时学分: 2学分适用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心理学、教育统计与测量二、课程简介《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主要讲授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提出问题、阅读研究文献;形成假设、设计研究方案;编制和使用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使用统计工具和程序分析资料、撰写规范的科研论文;能够使用上述技能对他人和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从而形成科研兴教的意识和能力,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教育科研奠定理论和能力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拥有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的认知;能够学会使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学会科学地提出问题、阅读研究文献、形成假设、设计研究方案、编制和使用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使用统计工具和程序分析资料、撰写规范的科研论文。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灵活使用文献库,下载、查阅、筛选、阅读不同类型文献。
能力目标: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使用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对他人和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
6.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拥有良好的科研素养,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与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7.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形成良好的儿童观和职业认同感。
8.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形成科研兴教的意识和能力,为学前教育类专业学生将来从事教育科研奠定理论和能力的基础。
第三章研究问题的确定名词解释问题是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和矛盾,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认识的不足。
研究课题是研究者在专业学习或实践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验证,从众多理论或实践问题中挑选出来,并作为某一项研究活动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
科学研究过程是科学地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验证。
文献法是指通过查阅、整理、分析文献资料,了解某一研究的相关信息,探索某一研究问题的方法。
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有价值的典籍,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微缩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等。
课题论证是对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研究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以避免其盲目性。
简答题正确选题的意义?①研究问题的确定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环节,②所确定研究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研究活动的方向和内容;③正确的选题有助于研究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研究者在确定研究问题时要遵循哪些原则?①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②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影视可行的;③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是有创新性的;④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符合科学性原则。
研究的问题是可行的,须具备哪三方面的条件?①必须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②必须具备相应的主观条件,及研究者本人的专业知识理论修养、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等。
③研究者要善于把握实际,依据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等的发展成熟程度,适时提出研究课题。
研究问题确定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哪几个基本步骤?①初步选定研究问题;②对初步选定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③对所选的问题进行陈述;④对选定的研究问题进行论证,并撰写课题论证报告我们可以从那里寻找到研究问题?(一)从学前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中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
①可以从某一时期影响学前教育的关键问题中选合适的问题进行研究;②可以从自身时间工作中发现有意义的、有兴趣的问题中选择研究课题。